群体心理的资料_第1页
群体心理的资料_第2页
群体心理的资料_第3页
群体心理的资料_第4页
群体心理的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体心理的资料第1页/共59页2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们:

“给你一滴水,怎样让它不干?”群体心理众弟子不能答,佛祖说:

“把它放进大海里。”单独的一滴水,连生存都困难,更别说有所作为。但融入大海,就可以掀起滔天巨浪!个人只有依赖群体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永续发展!第2页/共59页3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群体的概念、特征;2.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和集体的特征及管理方法;3.理解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从、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和竞争与合作等社会心理现象;4.掌握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及人际魅力的提升办法。教学重点1.学生非正式群体和集体的特征及管理方法;2.人际魅力的提升办法3.社会助长等社会心理现象。关键词群体、非正式群体、集体、人际关系群体心理第3页/共59页4第一节群体心理概述第二节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三节人际关系群体心理第4页/共59页5第一节群体心理概述一、群体的概念二、不同类型群体的管理群体心理概述第5页/共59页6一、群体的概念(一)群体的定义群体,又叫社会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还可称为团体。群体心理概述第6页/共59页7(二)群体的特征:1、共同的目标2、共同的情感3、共同的价值规范4、一定的组织机构群体心理概述第7页/共59页81、定义: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是以个人的喜好、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群体。群体心理概述二、不同类型群体的管理(一)非正式群体第8页/共59页92、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1)规模小、人数少(2)无形性和约束性。(3)情感维系性和心理凝聚性(4)核心人物(领袖人物)的权威性(5)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性和随意性。群体心理概述第9页/共59页10群体心理概述3、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1)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2)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助于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巩固(3)可以为学生个体提供及时彻底的物质和精神援助(4)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使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人格更加完善第10页/共59页11群体心理概述4、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功能(1)成员之间重情感而轻理智的特点,往往会产生不健康的、危害班集体和社会的行为

(2)高凝聚力可能削弱正式群体,有时会使正式群体处于松散状态

(3)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性、随意性,往往使之成为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第11页/共59页12(4)核心人物(首领)的极大权威性,易造成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整体偏离和失误

(5)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冲突,产生“内耗”

(6)少数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破坏性质,已构成了危害班集体、学校和整个社会的事实第12页/共59页13群体心理概述【群体基本情况和背景资料】学生A,男,15岁,初二学生,体格健壮,性格内向,固执,脾气暴躁,是群体的”“主心骨”,喜爱体育和唱歌。学生B,男,15岁,初二学生,性格内向,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是群体中的“智囊”,喜爱足球。学生C,男,15岁,初二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思想简单,爱出风头,脾气火暴,讲“哥们义气”,从众心理明显。三位学生都曾因打架受过学校处分,并有逃课上网,抽烟等不良习惯。案例:非正式群体第13页/共59页14群体心理概述学生A,父亲失业在家,平时对他不太关心,犯了错误以后,对他的训斥比较严厉甚至拳脚相加,父子关系较为紧张。母亲在外地打工,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平时对该生较宠爱,要钱就给,初中里和B经常与社会上的小青年混在一起,学会了逃课上网、抽烟、赌博等。第14页/共59页15学生B,父亲在家务农,母亲为了供养他读书到外地当保姆,还有一个妹妹在读小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据了解,该生在小学五年级以前学习成绩一直挺好,但在五年级时曾与班主任发生矛盾,其父经常被请到学校,该生的父亲对此很是恼火,认为太丢面子,因此回家后就打骂该生,致使该生从心里厌烦上学,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在遭到老师批评后,上课纪律越发散漫,不服从教师的教导,常与教师顶嘴,经常外出打架、抽烟。第15页/共59页16学生C,家境较好,父母亲做装璜生意,平时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及生活,爷爷又管不住他,从小学开始就厌学,喜欢结交社会上的朋友,非常讲义气,遇事容易冲动。没有上进心,精神涣散,对学习不感兴趣。第16页/共59页17群体心理概述【群体问题行为概述】三名学生来自于同一片区,小学就是“铁哥们”,平时关系甚为密切,到初中后,又在同一班级,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群体。三位成员共同的问题行为有:上课捣蛋、顶撞老师、逃课上网、抽烟、赌博、打架等。而且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相互强化,“哥们”义气愈演愈烈,问题行为也越来越严重。群体成员虽少,但是非常团结,共同进退,危害很大。第17页/共59页18群体心理概述【典型事件】事件1:三名学生自入校以来就我行我素,在班里形成一个“小帮派”,“小团伙”。尤其是七年级开学初军训时,学生A与教官发生冲突,而B、C不分青红皂白,为了“哥们”义气,一起卷入到这起恶劣事件中,三个人也因此受到纪律处分。第18页/共59页19事件2:有一次上课时因为老师没让学生B去上厕所,他们三个人就自行闯出教室,当老师上前拦阻时,他们就推搡老师;平时三个人上课从不听讲,常在下面说笑打闹,故意影响老师讲课,当老师点他们其中一人名时,他们就会态度粗暴地顶撞老师,甚至还骂老师;下课的时候随意打逗,到上课时才去厕所,或者干脆睡觉;对于老师教育根本不放在心上。第19页/共59页20事件3:上学期的某一天,他们三个人午睡时间在宿舍楼下打球,被值勤老师带到办公室里。学生C,他是歪着脖子,斜着眼睛,一路对值勤老师骂骂咧咧地进来。他那难看的脸色表明:他不仅是极不情愿地走进办公室,而且是窝着怒火,准备与值勤老师大干一场。第20页/共59页21群体心理概述如何对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与管理?第21页/共59页221、定义是班级群体进一步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在一般班级群体的基础上经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建设而形成的一种高级社会群体。群体心理概述二、不同类型群体的管理(二)班集体第22页/共59页232、班集体的特点(1)目标特征;(2)价值特征;(3)行动特征;(4)情感特征。群体心理概述第23页/共59页24第二节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一、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二、从众与服从三、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四、竞争与合作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24页/共59页251、定义所谓社会助长,是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也称为社会助长作用。一、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一)社会助长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25页/共59页262、M.Triplett的研究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25公里路程。(1)单独骑行计时——结果:平均时速24英里(2)有人跑步陪同——结果:平均时速31英里(3)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结果:平均时速32.5英里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26页/共59页273、他人对个体的社会助长作用要视具体情境而定。首先,取决于活动内容或任务的难易与复杂程度。其次,与是否表现优势行为(如自己的专业、自己熟练的活动)有关。另外,与竞赛动机的激发有关。再次,还与个体的行为与认知风格、个体与群体内其他成员或在场他人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27页/共59页281、定义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个体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为社会惰化作用。还可称为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二)社会惰化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28页/共59页292、Ringelman的拔河比赛实验要求被试分别在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1人时——平均拉力63公斤3人时——平均拉力53.5公斤8人时——平均拉力31公斤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1个人 100%2个人 95%3个人 85%…… ……8个人 49%第29页/共59页303、社会惰化产生的原因(1)个人的被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2)群体中的成员认为其他人可能会偷懒,根据公平理论,他自己也开始偷懒,因而付出的努力下降。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30页/共59页314、能够减少社会惰化作用的几种情景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能有效激发人们的卷入水平;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体”精神;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当个人知道自己在群体中的努力程度是可以被鉴别出来时;当感到任务艰巨而个人有责任多做贡献时等。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31页/共59页321、定义从众是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的表现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二、从众与服从(一)从众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32页/共59页33“三垂线”实验(Asch,1951)ABCX2、Asch的从众实验第33页/共59页34实验结果(l)大约1/4到1/3由被试者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2)大约有15%的被试者在12次回答中有9次从众,占75%。(3)所有被试者平均从众行为的比例为35%。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34页/共59页353、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的一致性,这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因素。(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地位高的人不易从众。(3)个性特征。如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性水平等与从众行为也有密切联系。此外,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都会成为影响从众的因素。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35页/共59页364、从众的意义(1)从众的积极意义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从众的消极意义可能会助长不良传统的巩固和歪风邪气的蔓延。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你为什么天天生蛋?第36页/共59页37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一味盲目地从众,可以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小泽征尔有一次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以为是演奏家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结果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信自己的判断。第37页/共59页381、定义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做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明确要求下而发生的。二、从众与服从(二)服从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38页/共59页392、Milgram的服从实验第39页/共59页403、服从与从众相似性——二者都是在群体压力下采取与群体规范相符的行为。区别——服从是没有选择的对命令、观念和权威的遵从,而从众是自愿按他人的做法去做,是为了消除群体压力,求得心理的平衡。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40页/共59页411、定义所谓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三、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一)群体极化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41页/共59页422、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1)规范影响(2)责任分散(3)信息影响(4)社会赞许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42页/共59页431、定义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三、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二)去个性化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43页/共59页442、去个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匿名因素责任分散因素自我意识因素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44页/共59页45所谓竞争是个体或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四、竞争与合作(一)竞争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45页/共59页46所谓合作是个体或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相互配合以实现同一目标的行为或意向。(二)合作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46页/共59页47(三)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1.奖励2.信息沟通3.性格特征4.文化背景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47页/共59页48第三节学校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概述二、人际魅力的提升学校人际关系第48页/共59页49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学校人际关系第49页/共59页50(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感情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学校人际关系第50页/共59页51二、人际魅力的提升

1、仪表因素

学校人际关系第51页/共59页52仪表之所以能成为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爱美是人类的一种天性。美丽的仪表能够使人产生身心愉悦感,容易使对交往对象产生好感。更为重要的是,仪表的美丑往往会产生晕轮效应,即由一点而推及其它。所以美丽的仪表使人认为这个人还具有其它一系列的优点,反之亦然。第52页/共59页53心理学家兰德和赛格尔(Dlandy&HSigall)的实验:让实验组被试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一些文章,文章的水平有高有低,作者有漂亮有不漂亮;让对照组的被试只看没有附照片的同样的文章,然后两组作出评价。同样的文章因作者的容貌的不同而作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