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汇编五篇_第1页
初中地理教案汇编五篇_第2页
初中地理教案汇编五篇_第3页
初中地理教案汇编五篇_第4页
初中地理教案汇编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教案汇编五篇教材分析

1、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拟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展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到达理解日本因地制宜进展经济的胜利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进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进展方式,扩展学生学问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无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猎取学问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简单的学问简洁化,枯燥的学问趣味化。

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生疏,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熟悉,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当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熟悉日本的自然环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学问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兴旺的加工贸易经济的进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缘由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亲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争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育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育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进展经济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日本的轮廓组成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

教学过程;略

初中地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重点和难点: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预备:

1、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时:

导入: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

(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

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

(地球上大局部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漂亮)

提出问题:

那么地球外表的海洋和陆地究竟是如何分布的呢?今日教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学问

板书: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熟悉过程

对地球面貌的探究,人类经受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很多闻名的探险家为人类熟悉世界做出了出色的奉献。下面就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们对人类所作的奉献。

(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向学生供应古“丝绸之路”路线、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等示意图)

学生分组活动:

1、丝绸之路2、马可波罗游记3、郑和下西洋4、哥伦布地理大发觉5、麦哲伦环球航行

(学生相互评价)

(1)组织活动

①指导学生用预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平分成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比拟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大小

②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按自转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仪停顿转动后用一个手指随便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然后统计分别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们只有4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是不精确的,那么依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拟”)

学生活动

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根据要求参加活动,计算出陆地和海洋的比例

学生答复

71%为海洋,29%为陆地。概括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3)问: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叫什么?

提问:

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看法?

(鼓舞学生)(水球)

(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风光貌,不知道地球外表水风光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问:

这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匀称地分布于地球外表吗?明显不是。看手中地球仪,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展现南北半球图及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帮忙学生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3、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

观看地球仪说明,并总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匀称,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书: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展现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阔的局部和很多面积较小的局部;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常常听到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海湾、海峡等众多的称谓,毕竟是怎么回事?请看图(用展现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和平面轮廓图,两图均标注注记),自学上述地理名词的意义

2、我们把大陆与它四周的岛屿合起成为大洲。看教材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答复:

①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②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

(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③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

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南、北美洲)

⑤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

(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

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亚洲、太平洋)

⑦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大洋洲、北冰洋)

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北美洲)

⑨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北冰洋)

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

(南极洲、北冰洋)

3、有些大洲是相连的,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限,并把分界限描绘出。重点指导学生读2.7,找到亚、欧、非三洲的分界限,并描绘说明。

学生活动:

通过两图比照,明确其地理意义。

边查图边答复,进一步熟识稳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稳固练习:

1、填图:在教材图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绘图:在教材图2.9中,用简洁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初中地理教案篇3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掩盖的大陆;酷寒、枯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从地图上猎取地理学问的力量,以及从课外书籍上猎取地理学问的力量。

3。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育学生喜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识别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识别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照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答复有,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究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究啦。所以,我们现在肯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学问。大家回家后找到了很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沟通一下。

三、叙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觉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列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3页,活动题。

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制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究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究啦。

所以,我们现在肯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学问。大家回家后找到了很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沟通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后半节课,学生自主沟通,讲一下关于两极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完毕。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学问沟通课。

初中地理教案篇4

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

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连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好玩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学问,以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熟悉,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喜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二、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给心理上造成了不适应。为了扭转这种状况,除社会、家庭、学校实行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外,作为地理教师也应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法上入手,从这节课开头就使学生熟悉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他们熟悉地理在国民经济建立中的巨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内容

1.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剧烈欲望和兴趣。

②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课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地理课指出正确的途径。

2.学问构造(如下表)

3.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地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教师要用“磁性效应”剧烈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有效地把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5.教学思路①采纳提问、讲解、读课文等综合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告知学生,学习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育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想一想”,利用彩色图片、地图册、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演示一些好玩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初步把握从5个方面思索的学习地理方法。③课后组织课外地理兴趣小组。从课外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播送中增加地理学问的学习。办地理小专刊、黑板报。鼓舞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外兴趣小组。

6.课程类型阅读观赏课。

7.课时安排1课时

8.教具预备①自制本课学问构造图。②自制学习地理五步法图表(贴在教室)。③收集好玩的地理学问图片2~3张。

9.学具预备课本、地图册、填充图、红蓝铅笔。

10.组织教学(3分钟)

四、教学过程

1.教师用信任的目光,将学生看一遍,然后布满激情地向学生讲道:“安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们每一个都像地球一样,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满天的星星组成了浩大的银行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仅是银河系内的一个成员,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假如说,河外星系就像我们的学校,银河系就像我们的班级,太阳系则是班上一个小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们今日就学习地理课第一节‘学习地理熟悉人类之家’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

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13分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真正面目还熟悉不清晰。例如,我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讨论”测量出我国大陆每年向东偏南运动8毫米;科学家预言地球轨道正面临陨石进入的顶峰期,美国科学家自1994年开头利用卫星控测陨石突破大气层后的轨迹;我们四周的小造纸厂给我们环境造成的严峻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地理课中要讨论的问题。教科书中讲了7个地理学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分成小组争论一下,就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答复。

教师板书7个问题将在地理课本中的那些章节具体讲解:地球运动──气候──地形──地壳运动──资源的利用及工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环境爱护等章节。

教师小结:地理课的内容远比这些问题宽阔的多,中国的、外国的、本地的,同学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地理专业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异,学习讨论的目的都是了解熟悉人类之家,让人们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

②看彩图,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地理学问(8分钟)

引导学生看彩图:火山喷发

东方明珠香港图片

初中地图册

让学生想一想:举例说明地理学问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旅行、书报、看电视、天气预报、筑路、治理环境等等”

③怎样学好地理(13分钟)教师将学好地理应思索的5个方面贴在黑板上引导讲解。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是什么缘由──同人类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处理好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会阅读地图,把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形成观看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力量。

引导组织地理课外活动,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小组,办地理小专刊,收集地理自然景观图片等,以丰富自己的地理学问和才智,启发探究大自然的神秘和兴趣。

④地理小嬉戏(3分钟)话说世界稀奇事。活动内容始终围绕地理题材,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课后小结(5分钟)

讲地理科学的进展前景。培育喜爱“人类之家,建立人类之家──地球”的远大情怀。

初中地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别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育学生观看、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力量;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讨论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讨论,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查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方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缘由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Soft/Index.html>课件。(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看、分析、争论)

提示: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觉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白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