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人教版三班级科学教案1

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同学的生活阅历——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同学科学探究的爱好。

教学目标

1、能用观测、体验和已有阅历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说明;能通过观测、试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擅长在游戏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关怀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情愿与人合作与沟通;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预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试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认真观测,看谁的发觉多?

同学: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认真观测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同学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同学沟通〕

同学们发觉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方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方法

1、争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阅历猜想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同学争论后组织汇报。

〔3〕老师小结:同学们的猜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猜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猜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同学小组争论,制定方案。

同学汇报沟通。

2、进行探究试验

〔1〕老师引导同学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试验的预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觉多?谁的记录详实?

〔2〕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老师参加同学的活动,与同学共同探究,给同学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沟通试验状况即发觉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沟通: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神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同学沟通。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舞同学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人教版三班级科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同学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常所经受的科学过程。

2.培育同学的试验技能,推理归纳技能。

3.培育同学仔细细致的科学立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同学知道科学就是讨论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进展的`必定规律的是难点

【教学预备】

1.试验材料。按课文要求预备。

2.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让同学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需要从自己开始。

2.让同学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运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新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新奇心。

简约易做的小试验,观测试验现象,提问题,不说明为什么。

3.参考试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测提出问题,产生新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争论。

留意:让同学提问题,首先让同学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同学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测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说明。

6.沟通我的说明。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说明清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讨论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究,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肯定有所发现,有所制造性。

留意:重点是唤起同学的探究爱好,不要纠缠同学答案的对与错。

人教版三班级科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依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分、特点和用途。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进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意各种需求,在不断讨论、发现、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预备:

同学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同学带来的纺织布料状况。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依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自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同学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讨论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根据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假如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讨论。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老师讲解一些辨别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别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留意安全。取得布料肯定要小,不能太大。

〔3〕同学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别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别状况。你们是怎样做试验的,你还发觉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师生共同争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同学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同学通过用眼看、手摸、观测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状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松软必、透气性、坚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讨论。

〔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

5.讨论布是怎样织成的。

〔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讨论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

〔2〕同学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

〔三〕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进展史。

人教版三班级科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依据观测到的现象进行猜测;用相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测到的现象获得结论;运用工具根据从外到里的顺次解剖花。

情感立场价值观:激发同学对生命现象探究的爱好。

【教学重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老师为每组预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同学预备〕用于沟通观测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沟通我们的观测记录

沟通活动:

1、师:组织同学沟通过去几周的观测记录,引领同学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生:同学分小组沟通。

3、师:依据同学的发觉,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同学思索,培育同学擅长思索的习惯。

整理观测信息的'活动:

1、师:指导同学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改变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同学展示沟通,激发同学进一步观测的欲望。

三、讨论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为了观测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次采摘〕。

2、师:指导同学观测花,引领同学发觉,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指导同学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示同学留意:运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老师径直告知同学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生:同学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测凤仙花的果实

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改变呢?

2、师:组织同学观测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同学比较观测。

3、师:引导同学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4、生:同学观测凤仙花果实。观测完了以后,同学汇报。

5、师:老师总结。

【作业布置】:

继续观测凤仙花的生长改变过程,做好观测记录。

【板书设计】:

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人教版三班级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讨论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运用方法。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牢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假设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同学预备:直尺、叶子、水杯。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牢靠”

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牢靠吗?”同学谈自己的看法。

2、观测教材第6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觉错误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直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

揭示:运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精确牢靠。

3、出示预备好的纸盒,请同学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外形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同学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同学测量叶子的面积

三、测量容积(体积)

1、认识量杯和量筒

2、指导同学运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四、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五、测量时间

1、秒表练习

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

六、认识各式各样的测量仪器

1、认识教材中涌现的测量仪器,请同学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七、布置同学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测量仪器。

人教版三班级科学教案6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测、发觉、探究自然的爱好。

活动预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测、发觉、探究自然的`爱好。

活动预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老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突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伙伴,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伙伴做小试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老师提出尝试问题:认真观测一下,你发觉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很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争论:你平常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三、观测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涌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试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伙伴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伙伴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奥秘告知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学校知识、学本事,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人教版三班级科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分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外形,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外形。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呈现对事物的认识;娴熟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测对比,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依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立场、价值观:积极参加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依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二、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

依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预备

给每组预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亮的袋子、4个透亮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袋外贴上1到7号标签。

给每个同学预备: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预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人教版三班级科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测,让同学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同学能够在观测过程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育同学的探究技能。

3、引导同学爱惜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测的方法,解决观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观测方法的探究。

教学预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测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同学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同学依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