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评价与建筑设计第一页,共233页。《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13-62-2014)《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13-118-2014)《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规范》(DBJ/T13-197-2014)《福建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示范文本》《福建省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福建省绿色建筑标准宣贯培训内容第二页,共233页。目录一.绿色标准编写背景二.绿色评价标准特点三.评价方法四.评价标准条文内容五.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六.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七.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设计要点八.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说明示范文本九.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第三页,共233页。一.绿色标准编写背景第四页,共233页。标准编写背景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2013年10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制定的《福建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闽政办〔2013〕129号)
第五页,共233页。
2014年起,以下四类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1)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2)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3)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4)厦门、福州、泉州等市财政性投资的保障性住宅。标准编写背景第六页,共233页。
“对应该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要在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相关内容,未通过审查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标准编写背景第七页,共233页。二.绿色评价标准特点第八页,共233页。1.1我国绿色评价标准特点多目标多层次综合旧版评价标准新版评价标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运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施工、运营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
控制项、评分项、加分项最终定级是在分别考虑各目标的基础上综合判定,集成了规划、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电气与智能化、给排水、环保、景观绿化、室内等多专业知识和技术。第九页,共233页。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1.2多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十页,共233页。控制项评分项加分项绿色建筑的必备项有一定实现难度、指标要求较高的选项鼓励绿色建筑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管理上的创新和提高的选项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评分项与加分项1.3多层次第十一页,共233页。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50分且每类评分项不小于40分)二星级(60分且每类评分项不小于40分)三星级(80分且每类评分项不小于40分)省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机构部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机构1.4
等级划分第十二页,共233页。1.5
评价标准适用范围旧版评价标准新版评价标准住宅建筑各类民用建筑办公、商场、旅馆三类公建为主的公共建筑第十三页,共233页。绿色建筑定义中突出全寿命周期,含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解各过程,评价标准提出了对规划、设计与施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评价标识设计标识运营标识1.6
评价时段对已完成施工图审查的建筑评价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的建筑评价第十四页,共233页。1.7
评价方法旧版评价标准新版评价标准以条数计数法,来得出最后的评价等级。方法简单易用,六大指标相对独立,不能串用。评价结果体现一定的均衡性,但对权重表现不够。以评分法,来得出最后的评价等级。方法简单易用,七大指标相对独立,并有各自的指标权重,不能串用。第十五页,共233页。1.8
定性定量相结合旧版评价标准新版评价标准定性多定量少定量多定性少可操作性弱可操作性强第十六页,共233页。中国国土较为辽阔,气候、资源、环境、经济、文化差异甚大,单是建筑气候就划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与温和地区五个气候带,对四节一环保的要求会造成差异。所以编制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极其必要的,《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蓝本,结合福建省的气候、经济特点编制而成的,另外本标准规定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则参评的总分相应减少,最终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分值为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1.9
因地制宜第十七页,共233页。1.10
新版标准特点总结1.适用范围扩展:新标准的适用范围由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2.调整评价方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评分、并以总得分率确定绿色建筑等级。相应地将旧版标准中的一般项目改为评分项,取消优选项;3.增加权重:对评价指标体系七类指标评分项赋予权重;4.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创新和提高;5.明确单体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的评价方法与等级确定方法;第十八页,共233页。6.修改部分评价条文,并为所有评分项和加分项分配评价分值;7.结合福建省气候特点,增加适合省情的绿色技术措施条文,如人均用地指标、通风、遮阳、围护结构等;8.删除不适合地区特点的条文,如热电冷联供技术;9.条文内容调整;10.分值调整。1.11新版标准特点总结第十九页,共233页。三.评价方法第二十页,共233页。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3.1基本要求,3.2评价与等级划分)4~11.各评价技术章节
4.节地与室外环境(4.1控制项,4.2评分项)5.节能与能源利用(5.1控制项,5.2评分项)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1控制项,6.2评分项)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1控制项,7.2评分项)
8.室内环境质量(8.1控制项,8.2评分项)9.施工管理(9.1控制项,9.2评分项)10.运行管理(10.1控制项,10.2评分项)
11.提升与创新(11.1一般规定,11.2加分项)1.
标准内容第二十一页,共233页。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福建省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1.总则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时全球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绿色建筑的核心就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评价标准在发展推广绿色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导相关各方参与建造和运营绿色建筑。第二十二页,共233页。1.总则1.0.2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一、二星级绿色民用建筑评价;三星级绿色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执行。
1.建筑因使用功能不同,其能源及其它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2006年版编制时,考虑到我国当时建筑业市场情况,侧重于评价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能源及其他资源消耗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本次修订,将使用范围扩展至覆盖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并兼具通用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2.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中的第一本标准,本标准应发挥一种基础性的作用。第二十三页,共233页。1.总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情况《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二十四页,共233页。1.总则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福建省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做到科学、经济、适用,并鼓励技术创新。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二十五页,共233页。2
.基本规定3.1基本要求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1.不对建筑中的某一部分开展评价,而以整栋建筑为基本评价对象。2.常见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主要有:人均居住用地、容积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对于系统性、整体性指标,要基于该指标所覆盖的范围或区域进行总体评价,运行评价时单栋建筑内部分区域作为评价对象的情况也应照此执行。3.建筑群是指由位置毗邻、功能相同、权属相同、技术体系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及以上单体建筑组成的群体。常见的建筑群有住宅建筑群、办公建筑群。当对建筑群进行评价时,可依本标准对各单栋建筑进行评价,得到各单体建筑的总得分,再按各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建筑群的总得分,最后按建筑群的总得分确定建筑群的绿色建筑等级。第二十六页,共233页。3.1.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设计评价的重点在评价绿色建筑方方面面采取的“绿色措施”和预期效果上,而运行评价则不仅要评价“绿色措施”,而且要评价这些“绿色措施”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运行评价还关注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留下的“绿色足迹”,关注绿色建筑正常运行后的科学管理。2
.基本规定第二十七页,共233页。3.1.3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档。3.1.4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档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进行现场考察。2
.基本规定第二十八页,共233页。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行管理七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为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升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设计评价时,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评价,但可预评相关条文。运营评价应包括七类指标。2
.基本规定第二十九页,共233页。土地利用室外环境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场地设计场地生态建筑与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调照明与电气能量综合利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与设备非传统水源利用节材设计材料选用室内声环境室内光环境与视野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过程管理管理制度技术管理环境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行管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地与室外环境提高与创新2
.基本规定第三十页,共233页。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均为分值。2
.基本规定第三十一页,共233页。3.2.3绿色建筑评价按总得分确定等级。2
.基本规定第三十二页,共233页。2.基本规定3.2.4评价指标体系每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称为“理论满分”;对于某一具体的参评建筑而言,由于在功能、所处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客观上存在差异,总有一些条文不适用,对不适用的评分项条文不予评定。这样,适用于该参评建筑的评分项的条文数量和实际可能达到的满分值就小于100分了,称为“实际满分”。第三十三页,共233页。实际满分=理论满分(100分)-Σ不参评条文的分值=Σ参评条文的分值每类指标的得分:Q=(实际得分值/实际满分)*100分可以这样理解:
实际得分值与实际满分的比率,反映参评建筑实际采用的“绿色措施”占理论上可以采用的全部“绿色措施”的相对得分率,乘以100分就是某种“归一化”处理。2.基本规定第三十四页,共233页。3.2.5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2
.基本规定第三十五页,共233页。
节地与室外环境w1节能与能源利用w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w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w4室内环境质量w5施工管理w6运行管理w7设计评价居住建筑0.210.240.200.170.18----公共建筑0.160.280.180.190.19----运行评价居住建筑0.170.190.160.140.140.100.10公共建筑0.130.230.140.150.150.100.10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七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7按表3.2.6取值。ΣQ=w1Q1+w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3.2.6)注:1、表中“--”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2、对于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的单体建筑,各类评价指标权重取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所对应权重的平均值。2
.基本规定第三十六页,共233页。3.2.7福建省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的总得分应分别达到50分、60分。2
.基本规定第三十七页,共233页。3.2.8对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并按本标准的规定确定建筑整体的等级。不论建筑功能是否综合,均以各个条/款为基本评判单元,对于某一条文,只要建筑中有相关区域涉及,则该建筑就参评并确定得分。在《标准》的具体条文及其说明中,有的已说明按各种功能用水量的权重,采用加权法调整计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要求;等等。还有一些条文,下设两款分别针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即本标准第3.2.3条条文说明中所指的第3种情况),所评价建筑如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则需按这两种功能分别评价后再取平均值。需要强调的是,建筑整体的等级仍按本《标准》的规定确定。2
.基本规定第三十八页,共233页。评价与设计方法:(3个层次,6个步骤)3个层次:控制项、评分项和加分项。6个步骤所有控制项必须满足对各评分项逐条评分,再分别计算各一级指标得分;所有一级指标的最低得分要求必须满足;加分项评分;总得分=5个一级指标的加权得分+加分项得分;根据总得分确定被评建筑的绿色星级2
.基本规定第三十九页,共233页。三.评价标准条文内容第四十页,共233页。3.节地与室外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项目选址土地利用室外环境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第四十一页,共233页。根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本章将涉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危及人们财产和人身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等内容列入控制项。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四十二页,共233页。4.1.1项目应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控制项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阶段评价。在原标准4.1.1、5.1.1条基础上修改,是项目选址建设的基本控制要求。条文解释:《城乡规划法》第二条明确:“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四十三页,共233页。4.1.1项目选址条文评价设计评价查阅规划文件、相关图纸或证明材料:查阅城市、镇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关图纸、文件,查阅项目区位图、地形图,了解项目设计是否符合上述法定规划的规定和要求。不涉及各类保护区或文物古迹的项目,只要符合上述法定规划的要求,即为达标。主要图纸规划图纸包括:1.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图”2.控制性详细规划包含本建设项目基地的“规划图则”或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发的用地许可及“规划设计要点”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四十四页,共233页。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控制项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四十五页,共233页。条文解释:应符合的主要相关标准包括:《防洪标准》GB5020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4.1.2场地安全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四十六页,共233页。4.1.2场地安全条文评价设计评价查阅地形图,审核应对措施的合理性及相关检测报告或论证报告:1.相关图纸主要包括:项目区位图、场地地形图和设计图2.相关报告主要包括:环评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严重地段多发区)污染源监测报告(可涉及污染源、电磁辐射、土壤含氡危害)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四十七页,共233页。4.1.2场地安全条文评价查看土壤氡浓度监测报告(氡是主要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建设项目应保障场地内及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建设项目未进行区域土壤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的,应进行建筑场地土壤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并提供相应的监测报告。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四十八页,共233页。4.1.2场地安全条文评价查看相关设计图纸及文件,了解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是否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控制要求;对于场地中的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是否已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止、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查看采取措施后的监测报告。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四十九页,共233页。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污染源。
——控制项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页,共233页。4.1.3污染排放条文解释建筑场地内不应存在未达标排放或者超标排放的气态、液态或固态的污染源,例如:未达标排放的厨房油烟,超标排放的煤气或其他工业废气,未经处理排放的污水,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垃圾堆等。若有污染源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并达到无超标污染物排放的要求。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一页,共233页。4.1.3污染排放条文评价查看环境评估报告,了解场地范围内存在的污染源以及环评报告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影响预测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议、推荐的隔离方法;查看图纸,建设项目是否落实了环评报告建议的相关防治措施。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二页,共233页。4.1.4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控制项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三页,共233页。4.1.4建筑日照条文解释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与日照环境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我国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医院、疗养院等公共建筑都制定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日照、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直接影响着建筑布局、间距和设计。福建省内的建筑日照应该满足《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中规定的日照要求。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四页,共233页。4.1.4建筑日照条文解释其他建筑日照,有国家标准又有地方标准的,执行要求高者;没有国家标准但有地方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没有标准限定的,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即为达标。建筑布局与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标准的技术要求,最大限度地为建筑及其主要用房提供良好的日照条件。建筑布局能充分结合自然环境,保证日照和自然通风,将有利于降低运营能耗,从根本上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五页,共233页。4.1.4建筑日照条文解释“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1.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2.对于改扩建项目分两种情况:周边建筑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周边建筑改造前未满足日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六页,共233页。4.1.4建筑日照条文评价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和日照模拟分析报告,核查日照模拟分析报告,查看住宅建筑或周边的住宅建筑是否满足有关日照标准的规定;旧区改建项目新建住宅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核查建设项目周边涉及日照标准的既有建筑或场地,是否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七页,共233页。24%34%24%18%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八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34分)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9分。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分总分值为9分。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6分。Ⅱ室外环境(18分)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4分。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4分。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4分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24分)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分值为9分。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3分。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分值为6分。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分值为6分。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24分)4.2.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3分。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价分值为9分。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分值为6分。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分值为6分。评分项分数设置48121620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五十九页,共233页。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9分。对居住建筑,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4.2.1-1的评分规则;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积率按表4.2.1-2的规则评分。Ⅰ土地利用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六十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用地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m2)得分3层及以下4~6层7~12层13~18层19层及以上41<A≤4526<A≤2924<A≤2622<A≤2413<A≤15835<A≤4123<A≤2622<A≤2420<A≤2211<A≤1315A≤35A≤23A≤22A≤20A≤1119表4.2.1-1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六十一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用地(居住建筑)应特别注意国土资源部自2003年起已明令“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2012年初,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12年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了“要严格控制高档住宅用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别墅类用地”的要求。因此本标准评价的绿色建筑不包括国家明令禁止建设的别墅类项目。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六十二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用地(居住建筑)条文评价设计阶段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内容包括住区总用地面积、总户数、总人口(为便于操作可按3.2人/户或所在地户均人口换算人口数),根据设计指标核算申报项目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用地面积按该项目所在地规划建设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准的用地面积和容积率指标进行核算。可通过优化建筑布局、适度控制建筑密度、住宅户均建筑面积、适度提高住宅层数,可有效控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六十三页,共233页。3.21节地与室外环境Ⅰ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用地(居住建筑)条文评价若申报项目为某个居住项目中的部分居住建筑或某栋居住建筑时,其用地面积、容积率以及绿地率、公共绿地等控制指标均按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完整的居住建设项目对应的指标进行核算。若申报项目为某个综合体开发项目,若居住用地可以界定,其用地面积等指标按项目中居住建筑部分的建设用地范围进行核算;若居住用地难以界定,其用地面积等指标应按居住建筑面积占该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折算。第六十四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用地(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因种类繁多,因此在保证其基本功能及室外环境的前提下,应执行所在地城乡规划确定的容积率表4.2.1-2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容积率R得分0.5≤R<0.850.8≤R<1.5101.5≤R<3.515R≥3.519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六十五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用地(公共建筑)条文解释就节地而言,绿色建筑鼓励采用较高的容积率。对于容积率不可能高的建设项目,在节地环节可能得不到太高的评价,但可以通过精心的场地设计等技术手段,在创造更高的绿地率以及提供更多的开敞空间或公共空间等方面做出贡献,从而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对于容积率较高的建设项目,在节地方面则更容易直接获得较好的评价。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六十六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分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建项目达到25%,得2分;2)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按表4.2.2-1的规则评分,最高的7分。表4.2.2-1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得分新区建设旧区改建1.0m2≤Ag<1.3m20.7m2≤Ag<0.9m231.3m2≤Ag<1.5m20.9m2≤Ag<1.0m25Ag≥1.5m2Ag≥1.0m27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六十七页,共233页。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分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2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绿地率:按表4.2.2-2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2)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Ⅰ土地利用绿地率Rg得分30%≤Rg<35%235%≤Rg<40%5Rg>40%7表4.2.2-2
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六十八页,共233页。3.21节地与室外环境Ⅰ土地利用4.2.2绿化用地设置(居住建筑)条文解释住区的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集中绿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²,并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本条充分体现了住区中不仅鼓励合理设置绿地,优化空间环境,而且更倡导住区设置必要的公共绿地,提供户外交往空间和活动空间,提高生活质量。第六十九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2绿化用地设置(公共建筑)条文解释本条鼓励公共建筑项目优化建筑布局提供更多的绿化用地或绿化广场,创造更加宜人的公共空间;鼓励绿地或绿化广场设置休憩、娱乐等设施并定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对于开放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等建筑的绿地,可直接视为开放的绿地,评价时直接得分。其他没有可开放绿地的公共建筑建设项目,该款不得分。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2绿化用地设置(居住建筑)条文评价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居住建筑平面日照等时线模拟图、计算书。查阅相关设计文件中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内容应包括住区总用地面积、总户数、总人口、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等;核算申报项目的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核查公共绿地面积需提供建筑平面日照等时线模拟图,核查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公共绿地面积大于绿地面积的1/3。检查设计文件中是否体现了绿地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设计理念。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一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表4.2.3的规则评分。建筑类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得分居住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Rr5%≤Rr15%215%≤Rr25%4Rr25%6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1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Rp2Rp1≥0.53Rp1≥0.7且Rp2<70%6表4.2.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二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3地下空间利用条文解释地下空间的利用受诸多因素制约,因此未利用地下空间的项目应提供相关说明。经论证,因场地区位地质等条件确实不适宜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本条不参评。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三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3地下空间利用条文解释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合、统一规划,但从雨水渗透及地下水补给,减少径流外排等生态环保要求出发,地下空间也应利用有度、科学合理。本条提出了地下一层建筑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应控制在70%以内。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四页,共233页。Ⅰ土地利用4.2.3地下空间利用条文评价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查阅地下室平面图,居住建筑核查地上、地下建筑面积比率;公共建筑核查地下建筑面积与总建筑面积的比率及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五页,共233页。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4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2分;室外照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得2分。Ⅱ室外环境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六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4光污染控制条文解释建筑物光污染包括建筑反射光(眩光)、夜间的室外照明、室内照明的溢光以及广告照明等造成的光污染。光污染产生的眩光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还会使人降低对灯光信号等重要信息的辨识力,甚至带来道路安全隐患;光污染控制对策包括降低建筑物表面(玻璃、涂料)的可见光反射比,合理选配照明器具,并采取防止溢光措施等。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七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4光污染控制条文评价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光污染分析专项报告非玻璃幕墙建筑第一款直接得分;不设室外夜景照明且经论证合理的第二款直接得分;审核光污染分析专项报告、玻璃的光学性能检验报告、灯具的光度检验报告;核查照明设计方案(含计算书)、照明施工图。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八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4分。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七十九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5环境噪声控制条文解释绿色建筑设计应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噪声状况,使之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中对于不同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标准的规定。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八十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5环境噪声控制条文解释当拟建噪声敏感建筑不能避免临近交通干线,或不能远离固定的设备噪声源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干扰。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八十一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5环境噪声控制条文评价设计评价查阅环境噪声影响测试评估报告、噪声预测分析报告,若环评报告中包含噪声预测分析的相关内容,则可不单独提供噪声预测分析报告。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八十二页,共233页。3.21节地与室外环境Ⅱ室外环境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1分;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3分;3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冬季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超过5Pa,得1分。4
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1分。第八十三页,共233页。3.21节地与室外环境Ⅱ室外环境4.2.6风环境要求条文解释基于研究结果,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V<5m/s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经过迎风区第一排建筑的阻挡之后,绝大多数板式建筑的迎风面与背风面(或主要开窗)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差约为0.2~0.4,风速3.5~5m/s,因此对应的表面风压差不会超过5Pa。考虑到我省沿海地区冬季风速较大且有风天较多,如难以达到1.5m高处风速V<5m/s的要求,经专家论证后可适当降低要求,但室外风速放大系数须满足本条要求。此外,夏季、过渡季通风不畅还会严重地阻碍风的流动,在某些区域形成无风区和涡旋区,这对于室外散热和污染物消散是非常不利的,应尽量避免。考虑大多数地区的夏季、过渡季来流风速约为2m/s,50%的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或主要开窗)表面风压差达到0.5Pa是不难实现的。
第八十四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6风环境要求条文评价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风环境模拟计算报告。若只有一排建筑,本条第一款第二项直接得分。可在规划设计时进行风环境模拟预测,并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方案,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风环境。
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八十五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4分,评分规则如下: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荫措施的面积达到15%,得2分;达到25%,得3分;2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得1分。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八十六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7热岛强度条文解释遮阴措施包括绿化遮阴、构筑物遮阴、建筑自遮挡。绿化遮阴面积按照成年乔木的树冠投影面积计算;构筑物遮阴面积按照构筑物投影面积计算。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和停车场。乔木遮阴面积:按照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面积计算;构筑物遮阴面积:按照构筑物正投影面积计算。
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八十七页,共233页。Ⅱ室外环境4.2.7热岛强度条文评价查阅室外景观总平图、乔木种植平面图、构筑物设计详图,需含构筑物投影面积值、户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比例计算书;屋面做法详图及道路铺装详图;屋面、道路表面建材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统计表。
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八十八页,共233页。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八十九页,共233页。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条文评价查阅建筑总平面图、场地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图,应标出场地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线路、公交线路数量、场地出入口到达公交站点的距离,包括建筑与公共交通站点、场联通的专用通道、连接口等内容。
4.2.8公共交通联系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九十页,共233页。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3分。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新增条文条文解释场地与建筑及场地内外联系的无障碍设计是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各类人群方便、安全出行的基本设施。而建筑场地内部与外部人行系统的连接是目前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单元,其无障碍设施建设应纳入城市无障碍系统,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
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九十一页,共233页。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9无障碍设计条文评价查阅建筑总平面图、竖向及景观设计文件。重点审查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是否满足无障碍要求,场地内的人行系统以及与外部城市道路的连接是否满足无障碍要求。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九十二页,共233页。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6分,评分规则如下:1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和安全防盗措施,得3分;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得3分: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3)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停车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九十三页,共233页。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9停车场所设置条文评价查阅总平面,应注明自行车库/棚的位置、地面停车场位置;自行车库/棚及附属设施设计施工图,停车场(库)设计施工图;提供措施停车管理制度证明、地面交通流线分析图等。自行车库/棚的设置数量,满足或高于规划条件中的要求(如没有考虑自行车停车则判定不得分),在地面需考虑设置遮阳篷等设施。经论证,确实不适宜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如山地城市,第一款可不参评。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九十四页,共233页。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1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至少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1)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2)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3)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4)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5)场地内有可供住户共同交流的公共活动场所或社交空间;6)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九十五页,共233页。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2
公共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3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6分:1)
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2)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3)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4)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九十六页,共233页。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11公共服务配置条文评价查阅总平面(规划局盖章)、建筑平面图(含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相关楼层)、管理实施方案;核查共享共用的设施或空间,拟向社会开放部分的规划设计与组织管理实施方案等;若参评项目为建筑单体,则“场地出入口”用“建筑主要出入口”替代。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九十七页,共233页。Ⅳ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3分。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九十八页,共233页。3.21节地与室外环境Ⅳ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2场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条文解释表层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合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场地表层土的保护和回收利用是土壤资源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建设项目的场地施工应合理安排,分类收集、保存并利用原场地的表层土。除此之外,根据场地实际状况,采取其他生态恢复或补偿措施,如对土壤进行生态处理,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和循环,对植被进行生态设计以恢复场地原有动植物生存环境等。
第九十九页,共233页。3.21节地与室外环境Ⅳ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2场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条文评价查阅场地原始地形图及带地形的规划设计图、表层土利用方案、乔木等植被保护方案、(保留场地内全部原有中龄期以上的乔木,允许移植);水面保留方案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景观设计总平面图、拟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与实施方案。第一百页,共233页。Ⅳ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价分值9分,按下列规则分布评分并累计:下凹式绿地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得3分;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3分;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得3分。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一百零一页,共233页。Ⅳ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3绿色雨水设施设计条文评价查阅地形图、相关设计文件、场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或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计算书。特别注意场地大于10hm2的应提供雨水专项规划设计,没有提供的本条不得分。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一百零二页,共233页。Ⅳ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布评分并累计:1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2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得3分;3公共建筑采用屋顶绿化方式或垂直绿化:满足下列要求中任意一项,得3分;1)屋面绿化面积占屋面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40%,2)垂直绿化种植面积不少于所在层建筑面积的1%。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一百零三页,共233页。Ⅳ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表4.2.15-1园林植物所需最少土层厚度植被类型土层厚度(cm)草本花卉25地被植物35小灌木45大灌木70浅根乔木100深根乔木150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一百零四页,共233页。Ⅳ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5绿化绿植要求条文评价查阅景观园林种植平面图和苗木表,核实乡土植物的采用情况,查阅设计图纸中标明的覆土深度以及种植区域面积。3.节地与室外环境第一百零五页,共233页。4.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兼顾了标准整体平衡性。单项权重高条文数量多条文内容广第一百零六页,共233页。控制项条文节能设计必须满足现有相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设备限值“高质低用”的能源转换利用方式。分项计量明确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系统等用能,采取对应措施。照明密度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值。5.1.15.1.25.1.35.1.44.节能与能源利用第一百零七页,共233页。18%37%28%17%4.节能与能源利用第一百零八页,共233页。Ⅰ建筑与围护结构(37分)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评价分值为8分。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价分值为8分。5.2.3采取建筑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评价分值为9分。5.2.4围护结构合理采用适宜本地区气候特点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可采用以下节能技术和产品,评价总分值为4分。5.2.5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评价分值为8分。Ⅱ通风与空调(28分)5.2.6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评价分值为4分。5.2.7空调室外机位置和风口等设施布置合理,冷凝水单独有组织排放;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合理。评价分值为3分。5.2.8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得2分。5.2.9合理选择和优化通风与空调系统。评价分值为8分。5.2.10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能耗。评价分值为3分。5.2.11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使用下的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分值为6分。Ⅲ照明与电气(17分)5.2.12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4分。5.2.13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评价分值为6分。5.2.14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2分。5.2.15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评价分值为5分。Ⅳ能量综合利用(18分)5.2.16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评价分值为3分。5.2.17合理采用蓄冷或蓄热系统。评价分值为2分。5.2.18合理利用余热废热提供建筑所需的蒸汽或生活热水等。评价分值为1分。5.2.1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评价分值为12分。评分项分数设置4812第一百零九页,共233页。3.21节能与能源利用5.1.1建筑设计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的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201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2014中对体型系数、窗墙比、围护结构热工、气密性、外窗、遮阳等内容的强制规定。第一百一十页,共233页。Ⅰ建筑与围护结构围护结构节能优化设计外窗、玻璃幕墙可开启部分具有良好通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5.2.15.2.25.2.3节能设计自然通风效果良好热工性能满足规定4.节能与能源利用第一百一十一页,共233页。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评价分值为8分。Ⅰ建筑与围护结构4.节能与能源利用第一百一十二页,共233页。Ⅰ建筑与围护结构5.2.1建筑优化设计条文解释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能利用自然通风并减少太阳辐射与暴风雨的袭击。受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在设计之初需权衡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多方面分析、优化建筑的规划设计,尽可能提高建筑物在夏天、过渡季的自然通风和冬季的采光效果,保证合理的楼间距以免影响室内人员的视野。4.节能与能源利用第一百一十三页,共233页。CFD通风数值优化分析Ⅰ建筑与围护结构5.2.1常用优化技术措施被动优先+技术优化采光优化分析日照分析(补偿)整体综合优化分析4.节能与能源利用第一百一十四页,共233页。Ⅰ建筑与围护结构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得4分;达到10%,得8分。2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得4分;达到35%,得8分。3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对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和外窗分别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4.节能与能源利用第一百一十五页,共233页。Ⅰ建筑与围护结构5.2.5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评价分值为8分,评分规则如下: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比国家、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高5%,得2分;高10%,得8分;2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夏热冬冷地区达到5%,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0%,得2分;夏热冬冷地区达到10%,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5%,得8分。4.节能与能源利用第一百一十六页,共233页。条文评价应注意的问题:评价对象: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民用建筑:条文内容适用于不同民用建筑,具体评价条文应根据条文说明及评价细则对应相应内容进行评价。分数计算:参评项&不参评项:条文对应不同功能建筑类型及不同评价阶段,可获得不同的单项评价分数,应根据参评项进行单项总分折算(按100参评项计算相应得分)。建筑专业汇总计分4.节能与能源利用第一百一十七页,共233页。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框架体系: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的物质基础禁限目录高强钢筋造型简约节材设计材料选用第一百一十八页,共233页。控制项:3条7.1.1不得采用国家和福建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7.1.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一十九页,共233页。7.1.1不得采用国家和福建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条文评价设计阶段对照国家和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材及制品目录。查阅设计文件,对设计选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核查。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二十页,共233页。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条文解释本条具体要求引自国强制性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4.2.1条之规定:“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二十一页,共233页。7.1.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条文解释本条主要引导在建筑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装饰性构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尽量避免设计纯装饰性构件,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没有功能作用的纯装饰性构件应用,归纳为如下几种常见情况: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女儿墙高度超过标准要求2倍以上。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二十二页,共233页。7.1.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条文评价设计阶段查阅设计文件,对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性构件应提供其功能说明书,对无功能作用的装饰性构件应提供造价计算书。评价时,以单栋建筑为单元进行造价比例核算,单栋建筑总造价指该建筑的土建、安装工程总造价,不包括征地等其他费用,各单栋建筑均应符合上述要求。针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具体要求分别是:居住建筑: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不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2%公共建筑: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不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5%。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二十三页,共233页。60%40%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二十四页,共233页。评分项分数设置Ⅰ节材设计(40分)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分值为9分。7.2.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及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评价分值为5分。7.2.3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评价分值为10分。7.2.4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评价分值为5分。7.2.5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预制构、配件。评价分值为5分。7.2.6厨房、卫浴间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评价分值为6分。Ⅱ材料选用(60分)7.2.7选用本地化生产的建筑材料。评价分值为10分。7.2.8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评价分值为10分。7.2.9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评价分值为5分。7.2.10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评价总分值为10分。7.2.11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评价分值为5分。7.2.12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评价分值为5分。7.2.13采用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环建筑材料。评价分值为10分。7.2.14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废弃物掺量不低于30%。评价分值为5分。24810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二十五页,共233页。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分值为9分,评分规则如下:1属于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不规则,得3分;属于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条文解释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建筑形体规则是一种根本意义上的节材,绿色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及其经济合理性,优先选用规则的形体。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抗震概念设计将建筑形体的规则性分为:规则、不规则、特别不规则、严重不规则。建筑形体的规则性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进行划分。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二十六页,共233页。7.2.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及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评价分值为5分。条文评价设计阶段查阅建筑图、结构施工图和地基基础方案比选论证报告、结构体系节材优化设计书和结构构件节材优化设计书;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二十七页,共233页。7.2.3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评价分值为10分,评分规则如下:1
住宅建筑1)
30%以上户数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6分;2)全部户数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10分。2
公共建筑1)
公共部位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6分;2)所有部位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10分。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二十八页,共233页。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条文解释对混合功能建筑,应分别对其住宅建筑部分和公共建筑部分进行评价,本条得分值取两者的平均值。条文评价设计阶段查阅土建、装修各专业施工图及其它证明材料;第一百二十九页,共233页。7.2.4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评价分值为5分,评分规则如下:1
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不小于30%但小于50%,得3分;2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不小于50%但小于80%,得4分;3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不小于80%,得5分。条文评价设计阶段查阅建筑、结构施工图(特别是可拆卸节点部分的设计)及可重复使用隔断(墙)的设计使用比例计算书。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三十页,共233页。条文解释除走廊、楼梯、电梯井、卫生间、设备机房、公共管井以外的地上室内空间均应视为“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有特殊隔声、防护及特殊工艺需求的空间不计入。此外,作为商业、办公用途的地下空间也应视为“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其它用途的地下空间可不计入。“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在拆除过程中基本不影响与之相接的其它隔墙,拆卸后可进行再次利用,如大开间敞开式办公空间内的玻璃隔断(墙)、预制隔断(墙)、特殊节点设计的可分段拆除的轻钢龙骨水泥板或石膏板隔断(墙)和木隔断(墙)等。“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为:实际采用的可重复使用隔断(墙)围合的建筑面积与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面积的比值。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三十一页,共233页。7.2.5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预制构、配件。评价分值为5分,评分规则如下:1预制装配率不小于15%,得3分;2预制装配率不小于30%,得4分;3预制装配率不小于50%,得5分。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三十二页,共233页。条文解释本条为新增条文。本条的预制构件是指在工程或现场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的预制构、配件(如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墙板、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等)条文评价设计阶段查阅施工图、工程材料用量概预算清单。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三十三页,共233页。7.2.6厨房、卫浴间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评价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1
厨房进行整体化定型设计,得3分;2
卫浴间进行整体化定型设计,或采用同层排水设计,得3分。条文解释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是指按人体工程学、炊事操作工序、模数协调及管线组合原则,采用整体设计方法而建成的标准化、多样化完成炊事、餐饮、起居等多种功能的活动空间。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洗面、沐浴、如厕等多种功能的独立卫生单元。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建筑设计或装修设计图和设计说明。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三十四页,共233页。7.2.8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评价分值为10分。条文解释我国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其应用技术已较为成熟。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预拌混凝土产品性能稳定,易于保证工程质量,且采用预拌混凝土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材料损耗。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三十五页,共233页。条文评价设计阶段查阅施工图、工程材料用量概预算清单。若距离施工现场50KM范围内没有预拌混凝土供应,本条可不参评。为了降低预拌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控制难度,预拌混凝土运距设定为50KM以内为宜,这样一般在1小时左右即可由混凝土拌运站运动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1小时的工作性控制难度相对较低,较易实现。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三十六页,共233页。7.2.9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评价分值为5分,评分规则如下:1
不少于30%但少于50%的砂浆采用预拌砂浆,得3分;2
不少于50%但未全部采用预拌砂浆,得4分;3
砂浆全部采用预拌砂浆,得5分。条文解释预拌砂浆是根据工程需要配制、由专业化工厂规模化生产的,砂浆的性能品质和均匀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可以很好地满足砂浆保水性、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需求。预拌砂浆应符合现行标准《预拌砂浆》GB/T25181及《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的规定。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三十七页,共233页。7.2.10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评价分值为10分,评分规则如下:1混凝土结构1)
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达到总量的30%,得4分;达到总量的50%,得6分;达到总量的70%,得8分;达到总量的85%,得10分;或者2)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得10分。2
钢结构1)
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50%,得8分;2)
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得10分;3混合结构1)对其混凝土结构部分,按本条第1款进行评价;2)对其钢结构部分,按本条第2款进行评价;3)得分取前两项得分的平均值。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一百三十八页,共233页。条文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住宅绿化养护合同
- 《榜样9》观后感: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 电影评论中背景设定的艺术分析
- 2024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精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2弹力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语文第6单元墨子蚜第3课尚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2024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练22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含解析
- 校长在新学期第一次年级组长会议上讲话
- 小学一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学计划
- 荣誉证书打印模板word格式
- 营养学与健康
- 单位工会组织活动方案(9篇)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 GB/T 29165.4-2015石油天然气工业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第4部分:装配、安装与运行
- 血液净化十大安全目标课件
- 鼻窦负压置换疗课件
- 国际森林日森林防火教育宣传主题班会PPT模板
- 药厂质量管理部QA人员岗位设置表
- 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第三级”单词默写表
- (精心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非选择题专题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