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1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2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3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4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现在是1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重点)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重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习目标现在是2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现在是3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等。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现在是4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个人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集外集拾遗》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汉文学史纲要》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现在是5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背景资料现在是6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鲁迅写了这篇文章。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反问句,意即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现在是7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驳论文议论文是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见解或主张的文章。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知识链接如何进行驳论?现在是8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伺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现在是9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1.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搽()玄虚()省悟()渺茫()脊梁()诓骗()慨叹()检查预习cháxuánxǐnɡmiǎojǐkuānɡkǎi现在是10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玄虚:渺茫: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埋头苦干:前仆后继: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用谎话骗人。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专心地下苦功夫做事。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2.解释重点词语现在是11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自欺欺人:舍身求法:地大物博: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现在是12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现在是13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1.自由诵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4)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整体感知

现在是14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4)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现在是15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2.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正面立论)、作出结论的逐层推进,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填写下边的表格一1-2揭示对方论点和论据部分段号在议论中起的作用揭示的主旨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二三四3-56-89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指出对方论据只能证明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而不能证明失掉了“自信力”。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正面立论)提出论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作出结论,指出评价方法要评价自信力的有无应看“中国的脊梁”,不应以偏概全。现在是16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1.阅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论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内容探究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谬论论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其中“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等句最富于讽刺意味,揭露了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本侵略“只会哀求国联”,采取坚决不抵抗政策的卖国投降的本质。现在是17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2.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原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有着前后照应的关系。3.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现在是18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4.阅读文章3—5段,思考: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

因为谬论论据都是被作者给予肯定的事实,谬论论点表面看上去似乎也正确,那么要想驳斥这一观点,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驳论证了。现在是19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4.第5自然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所以被删去。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现在是20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5.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文章6—8段间接驳斥了对方的论证,即谬论论据上所说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是不能代表当时广大人民利益的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的“社会名流”。他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败类。而真正的中国人在国难当头时,应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我国自古以来就不泛这样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的战斗。”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正确的观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现在是21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6.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号召。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现在是22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6.“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指的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现在是23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6.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人的脊梁”?

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才算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开头提到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文章最后再次强调了上段所立的观点。现在是24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6.“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

“埋头苦干的人”:为了国家利益,执著于某一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人。如:毕升、徐霞客、司马迁、华罗庚、杨利伟、抗震救灾英雄等。“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为民请命的人”:指为人民疾苦而呼告的人。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包拯、梁启超、鲁迅等。“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险,探求真理的人。如:玄奘、鉴真、如商鞅、谭嗣同、李大钊等。现在是25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华罗庚现在是26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品味赏析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前者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后者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1.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现在是27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3.第9自然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找出来体会其意思。

“脂粉”:比喻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宣传;“筋骨和脊梁”: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状元宰相”:比喻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比喻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现在是28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4.找出课文中含“中国人”的句子,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其“中国人”的含义。(1)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所有中国人)(2)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3)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所有中国人)(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大部分爱国的人民)(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6)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所有中国人)现在是29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4.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现在是30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5.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1)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诬蔑”一词,重而且狠。正如他人评价鲁迅“好骂人”。但鲁迅的这声怒骂,是情之所至,不得不发的。站在“一边战斗一边被抹杀”者的立场上,这样的怒斥是因为鲁迅是把他对中国的自信力建立在对“中国的脊梁”的无限信任与期待上的,他要为之辩护,是理所当然的。这一声“污蔑”也恰好能给敌人重重的一击,犀利尖刻,彰显了鲁迅先生的语言本色。·····现在是31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总”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的心理,同时又暗示了其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有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体现了万般无奈之下只有祈求鬼神的沉迷心理。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现在是32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2)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欺力”“他信力”是作者的新造词,用“自”和“他”“信”和“欺”两组反义词衍义造成,与“自信力”对照,表现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味。···现在是33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这篇杂文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请品读文章,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

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仿拟,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写法探究现在是34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友邦惊诧论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横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拓展延伸现在是35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几句电文,说得明白极了: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他就要“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即予紧急处置,不得于事后借口无法劝阻,敷衍塞责”了!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

现在是36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

写此文后刚一天,就见二十一日《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复旦附中伤十人,东亚失踪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踪一人,伤三人,文生氏死一人,伤五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然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写于1931年现在是37页\一共有42页\编辑于星期六写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各地爱国学生先后三次到南京举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