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_第1页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_第2页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_第3页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_第4页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第1页/共44页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和发展原因

2.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3.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4、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意义: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第2页/共44页

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①社会条件: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要求。②理论准备:20世纪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③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页/共44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主要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第4页/共44页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原子能人类原子能的诞生,是在1942年12月芝加哥大学建成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第5页/共44页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6页/共44页核农业核医学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核农业

第7页/共44页2、航天技术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员,苏联的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第8页/共44页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第9页/共44页3、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左图“多利羊”诞生于1997年2月,它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2000年6月,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成年山羊体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羊。右图为克隆羊“阳阳”。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如社会伦理问题等。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第10页/共44页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第11页/共44页4、计算机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计算机。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重达30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大。指尖上的计算机电路板第12页/共44页网络教室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第13页/共44页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14页/共44页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材料一: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的数据: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需要7年,70年代后只需要3至5年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15页/共44页材料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第一次蒸汽机84年第二次电动机65年第三次原子能6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电子计算机每2年甚至半年换代一次材料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第16页/共44页密集综合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二材料二:载人航天技术是科技密集综合性尖端技术,可以反映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技术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推进能力、环控生保技术、通信、遥感、测试技术等。航天技术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医学通讯,自动控制等发面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第17页/共44页

材料三:经济增长(生产力)=资本+劳动力+时间+科技。下列柱状图是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比重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三第18页/共44页1、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1.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2、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3、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2.范围广——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第19页/共44页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材料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多走向多极化第20页/共44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之一: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材料一: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二战以来时间经济出现了怎样的新趋势?第21页/共44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之二: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这段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第22页/共44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之三: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0世纪初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九十年代后美国美国德国日本美国日本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第23页/共44页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1.当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2.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3.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第24页/共44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4、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等方式;5、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核灾难的威胁、温室效应……第25页/共44页科学技术的副作用:克隆技术如果运用于人类将给人类带来无穷的麻烦,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化学农药使用对人体的危害,化肥使土壤板结,手机微波对人脑的辐射,手机频率对起降飞机的干扰,电冰箱和空调制冷剂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可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26页/共44页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至今已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围绕该核反应堆31公里的禁区仍一片荒芜。辉煌下的思索核能——是福?是祸?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第27页/共44页是福是祸?1945年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两枚原子弹,夺去了22万人的生命。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至今已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围绕该核反应堆31公里的禁区仍一片荒芜。第28页/共44页辉煌下的思索受网络游戏暴力倾向影响,青少年行凶杀人和自杀的案例不断见诸媒体。许多家长指责其为“电子罂粟”,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第29页/共44页辉煌下的思索

2005年1月17日,一块美国雷神火箭推进器遗弃物,与中国6年前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相撞。一块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卫星,卫星在瞬间被打穿或击毁!第30页/共44页

2007年11月20日,中国发现美国进口的大米含有未经中国政府批准的转基因成分。英国研究人员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第31页/共44页它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如社会伦理问题等。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如何看待克隆?一.利用克隆技术产生大量抗病、抗虫等的新品种二.培育大量品种优良的家畜三.在医学上为器官移植寻求更广泛的来源四.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利:弊:探究一:第32页/共44页科技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趋利避害第33页/共44页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新的科技革命?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大力发展高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5.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第34页/共44页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中国怎样应对?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好好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创新意识。1、从国家的角度:2、从个人的角度: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重视人才;④鼓励知识创新;⑤可持续发展。①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挑战;②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规划人生,畅想科技科技的发展靠创新第35页/共44页活着为了改变世界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Nevernevernevergiveup!教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能多思考、多实践、参与科学、走进科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科技创造未来乔布斯第36页/共44页课堂小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间:标志(领域):核心:生物工程:特点影响: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1、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科学技术的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变化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第37页/共44页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末20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主要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成果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机车、轮船电灯、汽车、飞机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能源煤石油、电力原子能影响资本主义世界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进经济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启示三次科技革命共同影响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说明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最新中考P137)第38页/共44页迁移应用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A.二三十年代B.四五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晚期2.下列技术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有()A.计算机技术B.航天技术C.克隆技术D.飞机制造技术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B.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C.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D.原子能的广泛使用BDA第39页/共44页4.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D.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5.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可以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D第40页/共44页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BCDEFGH第一次的是(),第二次的是(),第三次的是()CDABEFGH对号入座第41页/共44页学习测评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A.原子能技术B.航天技术C.计算机技术D.计算机网络技术2.1954年哪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A.苏联B.美国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