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前沿理论综述_第1页
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前沿理论综述_第2页
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前沿理论综述_第3页
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前沿理论综述_第4页
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前沿理论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前沿理论综述

正如AlexanderSarris(1996)所说:“农村金融对于农户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我国农村金融系统的发展起步较晚,直至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供需结构严重失衡,金融发展生态环境较差。农村金融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农业产业化就无法发展壮大。而只有农业产业化发展,才能切实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只有提高农民收入,“三农”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决。本文以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民收入三者的关系为主线,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我国的农村金融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就农村金融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总结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所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金融供需结构失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管理体制不科学等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麦金龙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早日推进工业化,往往对金融部门采取金融抑制政策(麦金龙,1973),进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张杰(2004)从我国农村信贷制度变迁的长期历史视角,对农户家庭农贷需求结构进行了颇有见地的分析,认为,中国改革以后,农村正式贷款严格限制其生产性用途,且期限接近生产周期长度,非正式贷款几乎都用于突发、大额以及明显的特殊消费如丧葬婚嫁或用于建造新房舍等……。由于非正式贷款给了贷款人以道义上的权威,因此可以确保贷款仅用于预定目的。结果,非正式贷款几乎总是用于各自的目的,通常不增加农业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这就是中国农村借贷市场上长期延续的供需结构。王芳(2005)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成败在于能否有效满足微观金融需求,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培育现代金融需求。张笑尘(2007)从金融供给的视角出发指出,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求总量存在较大缺口,金融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此外,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农村金融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萎靡的原因。他们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机构设置不合理以及其所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是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课题组指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自身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且服务面狭窄等一系列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所存在的缺陷。杜彪(2007)认为,现有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这两大利益主体博弈的产物,而农户作为利益相关者却不能参与其中,这种不完整的利益博弈机制必然导致金融制度安排的残缺。于辉、荣宏庆(2007)认为,化解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涉农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和农村信用环境建设。谢平,徐忠(2006)通过对贵州省的好、中和差三个县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认为,只有让公共财政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制。纵观以上研究,不难看出,必须健全农村组织体系,整合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面,并结合一定的金融政策为农村金融发展破除瓶颈约束,促进其健康发展。二、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我国虽地广,但人口密度大,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在我国并不普遍。农户农作物种植主要呈现自给自足以及补贴家用的特点,而不是其收入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近些年,农业产业化这种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逐渐兴起,虽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但其仍处于初级阶段。就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金融约束是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展的主要障碍已成为学界的共识。由于农业本身的高风险,无保险的矛盾以及商业性金融的趋利性,导致大量的农产品企业资金短缺,从而阻碍其发展。学界普遍认为,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是极其重要的。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06)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中发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资金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障碍。因此,发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并健全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动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吴成颂(2009)指出,金融支持在资金的流向以及合理配置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必要在相关政策指定、信贷产品创新、融资渠道拓宽及保险和担保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力度。高云峰(2003)从金融深化理论和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出发,指出金融支持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产业化健康、有效、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既然学者们指出政策性金融是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农业产业化方面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呢?齐成喜、陈柳钦(2005)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存在的融资瓶颈主要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业产业化的脆弱性和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农业产业化融资的外部环境以及农业保险缺位等一系列因素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于丽红、蓝庆高(2006)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稳定的“金融组织基础”。吴成颂(2009)认为,农信社自身的实力限制,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特点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农村金融体制滞后、农村金融机构缺位、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生态环境恶劣、农业保险的缺失以及农业本身的特点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农业产业化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我们对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所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之后,再来看看农村金融如何支持农业产业化更好的发展?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如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06)强调,要发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建立并健全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强化并完善农村政策性功能与制度,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云峰(2003)则提出要推进农村金融的制度创新,深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丰富龙头企业的融资渠道。齐成喜、陈柳钦(2005)提出完善金融支农法律法规,规范和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三、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国外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形成了两种阵营:一种观点是“经济决定金融”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服务,而“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以Robinson(1952)和Lucas(1998)为代表。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主要代表人物有Goldsmith(1969)、Mekinnon(1973)和Shaw(1973)。国内对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章较多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即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龙海明、柳沙岭和李花(2007)对湖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强势推动作用。他们认为,要实现湖南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构建湖南省农村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王丹、张懿(2006)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应用ECM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1991~2005年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引致农业经济增长变动。安翔(2005)通过研究发现,在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他同时指出,农民收入增长说明农村经济增长,反过来可以说农村经济增长意味着农民收入增长。王虎、范从来(2006)运用1980~2004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认为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但其影响作用是复杂的。周小兵、李秉龙(2003)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就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要素投入、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均具有正效应。李树生(2006)认为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村利率上浮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效果甚微,低利率货币政策在现阶段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更为有效。但是温涛、冉光和和熊德平(2005)却认为,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的结构和功能,且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并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反而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大量转移和流失。中国金融的发展不仅没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相反,还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城乡收入差别的拉大与“二元结构”的强化。大部分的研究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但就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的作用并没有做过多的研究。姚耀军(2004)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表明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影响到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经济增长却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无影响。绕龙先(2009)认为,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远远没有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而王志刚和孙刚(2003)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重新检验,结果显示,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姚耀军和和丕禅通过对中国农村1978~2001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供给主导”作用,而是处于一个严重滞后的“需求遵从”地位。实证研究表明,农村正规金融相对于农村经济增长是缺乏效率的,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值得关注。此外,也有部分学者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是否存在正向关系进行了少量的研究认为。各个国家都存在一定比例的非正规金融,有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姚耀军(2005)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有效率的。高艳(2007)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1986~2003年间,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且非正规金融绩效要高于正规金融。王丹、张懿(2006)对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仅具有短期效应,中期效应和长期均衡效应均不明显,同时,进一步说明,了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引致作用不明显。四、结束语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在本文中,我们以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为主线,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目前主要存在供需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