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高性能混凝土_第1页
修改稿-高性能混凝土_第2页
修改稿-高性能混凝土_第3页
修改稿-高性能混凝土_第4页
修改稿-高性能混凝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改稿-高性能混凝土第一页,共61页。主要内容一.高性能混凝土出现背景二.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三.环境对混凝土的破坏原因四.高性能混凝土特点五.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六.现场(临时)试验室的法律地位及要求七、试验前期工作八、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九、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检验及评定.第二页,共61页。一.高性能混凝土出现背景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现在面临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是发达国家早在二、三十年以前曾经遇到过的。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将严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缩短工程使用寿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建造费用+维修费用+拆除与废弃物处置费用)、使资源枯竭,国土破坏、环境污染,废弃混凝土难以处置,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此,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高性能混凝土出现的背景:大量结构过早破坏事例第三页,共61页。

混凝土建筑物巨大的维修费用和频频发生的伤亡事故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美国从1990年开始重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法国从1994年将高性能混凝土用于核电站内壁作为限制放射性释放的最后屏障……我国从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工程逐渐使用,到2004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南》颁布后才真正在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中使用。第四页,共61页。高性能混凝土概念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指标。针对不同用途,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吴中伟院士)第五页,共61页。高性能混凝土(目前铁路现状)

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在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制造的水泥基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和料和专用复合外加剂,取用较低的水胶比和较少的水泥用量,并在施工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制备的满足要求的力学性能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能和良好的工作性能的混凝土。

第六页,共61页。三.环境对混凝土破坏原因破坏原因的分类

1.化学作用

2.钢筋锈蚀

3.物理作用第七页,共61页。环境对混凝土破坏原因的分类

化学作用

化学介质侵蚀(生成膨胀性水化物):

a.硫酸盐侵蚀-----膨胀、开裂、强度下降

b.置换反应--------酸性介质破坏

c.软水--------------溶蚀

混凝土本身的原因:

a.碱——集料反应

b.胶凝材料中CaO和MgO的水化

c.水化物中过量的钙矾石

第八页,共61页。环境对混凝土破坏原因的分类

硫酸盐侵蚀膨胀、开裂、强度下降化学介质侵蚀置换反应酸性介质破坏软水、溶蚀化学作用碱——集料反应混凝土本身的原因胶凝材料中CaO和MgO的水化生成水化物中过量的钙矾石膨胀性水化物大气中CO2引起的钢筋锈蚀海水、除冰盐和混凝土内部由海砂、外加剂带入的Cl-离子引起的注:钢筋锈蚀本身是电化学作用,但从混凝土保护层的护筋性讨论主要是物理作用,碳化也有化学作用。第九页,共61页。四.高性能混凝土特点

1、原材料上,除了常规的水泥、水、砂、石四种材料外,必需使用化学外加剂和矿物细掺料,一共是六种必不可少的材料,而且后两种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复合,这在选材上就要求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多种的外加剂之间(或细掺料之间)要求合理匹配,得到叠加效应,从而增加了选材的复杂性;第十页,共61页。

2.配比上,为了适应高耐久、高强的要求,使用的是低用水量(<180kg/m3),低水胶比(一般为0.28-0.45),控制胶结材总量≯500kg/m3;

3.性能上,具有高耐久性;良好的施工性(大流动,可灌性、可泵性、均匀性等);良好的力学性能,后强高;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合理的适用性与经济性等。总之,具有良好的综合技术性能,能满足各种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4.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检验有较长的周期性(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等因素,提前进行配合比的选定工作。)第十一页,共61页。五.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

5.1、途径5.1.1技术要求配制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指标是和易性、强度、耐久性与经济四项基本要求,但对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除了上述四项基本要求外还要加上坍落度的经时损失、可泵性指标以、抗裂性指标等。

混凝土配合比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JGJ55—2000),通过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抗裂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后确定。5.1.2.技术路线第十二页,共61页。

1、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

2、选用球形粒形、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骨料;

3、适量掺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

4、采用具有高效减水、适量引气、能细化混凝土孔结构、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专用复合外加剂;

5、限制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胶凝材料用量和最大胶凝材料用量;

6、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第十三页,共61页。低碱水泥、高活性矿物细掺料、复合外加剂,优质砂料(低空隙)低水胶比<0.40,低用水量(<180kg/m3),低砂率%,多种外加剂的复合,多种细掺料的匹配均匀密实的水泥石,合理的孔结构,良好的界面结构,可靠的体积稳定性,良好的强度性能,高的耐久性,合理的适用性与经济性有效控制坍落度损失,合理的搅拌工艺,有效控制泵送程序,精心振捣,充分养护,有效控制温升与收缩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路线框图优选原材料优选配合比精心施工第十四页,共61页。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

5.2.1混凝土强度等级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采用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5.2.2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参数选用掌握设计文件中有关对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要求,并参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选用。第十五页,共61页。(1)参数选用依据a.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设计使用年限级别设计使用年限适用范围示例一100年以上如桥梁的桩基、承台、墩台、梁以及隧道的主体结构等二60年以上如路基支挡结构、轨道结构等三30年以上如桥梁的人行道盖板等第十六页,共61页。b.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铁路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分为碳化环境、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冻融破坏环境和磨蚀环境)环境作用等级为L3、H3、H4、D3、D4、M3级的环境为严重腐蚀环境。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混凝土的耐久性一般包括混凝土的抗裂性、护筋性、耐蚀性、抗冻性、耐磨性及抗碱~骨料反应性等。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等确定。第十七页,共61页。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参数

(2).基本规定①C30及以下的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kg/m3。②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掺量不宜小于20%。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45。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③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第十八页,共61页。5.3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水泥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骨料外掺料外加剂水

第十九页,共61页。5.4设计参数及耐久性复核(1)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素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要求(2)混凝土含气量(3)混凝土电通量

§电通量基本要求§氯盐环境下、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混凝土的电通量(4)混凝土的抗冻性(5)混凝土中的碱含量(6)混凝土中CL含(7)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8)混凝土的护筋性要求第二十页,共61页。5.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一、确定初步配合比设计参数1.环境识别:碳化锈蚀环境条件特征氯盐锈蚀环境条件特征化学侵蚀环境条件特征冻融破坏环境条件特征磨蚀环境条件特征

2.计算强度要求w/J并核准耐久性要求w/J:※

3.确定用水量:(骨料粒径、外加剂减水率、砼结构形式及施工要求)

4.计算并比较耐久性要求J胶材用量: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素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要求: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C:F(%);C3A含量等

5.计算外加剂用量:J×外加剂掺量(减水、引气、保塑等综合效果,与J的适应性)

6.计算碱含量:(水泥、外加剂、外掺料、水);判别:骨料活性?、环境是否有水?

7.计算骨料用量:结构、工艺形式(如泵送、水下、断面)涉及级配、砂率

8.计算CL含量:(水泥、外加剂、外掺料、水、骨料);判别:钢筋砼(0.1%)、预应力钢筋砼(0.06%)9.入模含气量

:有无抗冻要求

10.抗冻要求:设计100年时、D1~D4等级≥F300

11.电通量:1.设计100年C30~C40:C<1500;≥C50:<1000L、SO4环境下电通量耍求

12.抗裂性:例

第二十一页,共61页。5.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

应考虑的因素

确定理论配合比设计参数

a.拌合物性能1.试拌:环境条件(自然条件及模拟条件)、试拌量、试验机机型(强制型、双卧轴型)及容量2.坍落度及扩展度:初始值、保留值判别:使用温度、运距3.含气量:初始值、保留值判别:使用温度、运距保证入模含气量4.拌合物工作性能:初始值、保留值

可泵性指标的测定、L形流动试验、V形(或O形)漏斗试验,充填性试验及钢筋通过试验5.抗裂性:第二十二页,共61页。

b.后期指标1.强度值:最终值56d

有要求时或经验积累可用3d.7d.14d.28d(静压弹模)2.抗冻性:最终值56d

3.抗渗性:有要求时4.电通量:最终值56d

经验积累可用14d、28d5.胶材抗硫酸盐侵蚀性能:28d比对6.耐磨性:有要求时7.护筋性:混凝土护筋性试验方法按GB8076-97执行8.抗碱~骨料反应性:当骨料具明显活性(0.1~20%时)时的控制效果试验---慎重9.抗裂性:第二十三页,共61页。六、现场(临时)试验室的法律地位及要求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简称准则)的有关规定: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

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证检验……

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设备设施。实验室应由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第二十四页,共61页。实验室资质认定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五页,共61页。实验室授权签字人:经省级以上实验室资质认定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并授权在一定范围内有依法签发实验室检测报告/证书的权力、能确保经其批准签发的报告/证书的正确性并对报告/证书的质量全权负责的人。第二十六页,共61页。

2现场(临时)试验室的法律地位:

※是认证实验室的一部分(分支机构)

不能是托管制、业务指导制必须是派出制,应有相应的证明文件,母体试验室对本现场试验室成立的文件第二十七页,共61页。3现场(临时)试验室的组织结构机构设置与母体实验室的关系技术负责人与授权签字人的设置第二十八页,共61页。实验室资质认定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九页,共61页。实验室授权签字人:经省级以上实验室资质认定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并授权在一定范围内有依法签发实验室检测报告/证书的权力、能确保经其批准签发的报告/证书的正确性并对报告/证书的质量全权负责的人。第三十页,共61页。

2现场(临时)试验室的法律地位:

※是认证实验室的一部分(分支机构)

不能是托管制、业务指导制必须是派出制,应有相应的证明文件,母体试验室对本现场试验室成立的文件第三十一页,共61页。3现场(临时)试验室的组织结构机构设置与母体实验室的关系技术负责人与授权签字人的设置第三十二页,共61页。七、试验前期工作1.资料收集★根据线路设计、施工、水文地质、勘探和气象资料收集……★项目部位置、梁厂位置、供电交通……、业主规定……★技术标准a国际标准∕方法。b国家标准∕方法。c行业标准∕方法。※覆盖与所开展的试验检测项目相适应※现行有效※技术标准类别齐全:※材料标准、试验方法标准※施工标准、验标、指南、条件、补充标准、修改通知文件※国家、行业、业主相关技术文件※相关设计、施工以及变更等图纸或通知第三十三页,共61页。2.试验工作策划(1)制定检测范围、检测项目、所需人员,仪器设备、交通办公工具计划……(2)工作场所选定(单位要求)房屋面积、装机容量、排污、噪声、振动的……为选址提出依据。第三十四页,共61页。(3)工前准备1)制定试验周期表例:原材料+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过程时间超过100d……2)甲供和甲控材料、项目部对所属施工队的供、控料料品种及供应商信息(名录、资质、地址、价格、服务、信誉等)、3)第三方检测项目、自检项目及外检项自录信息4)外检机构调查及确定(资质、地址、价格、服务、信誉等)、5)铁道部指定首次原材料、耐久性砼试件(抗冻、渗、电通量)验证机构选定和沟通(梁场)第三十五页,共61页。八、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本章某些地方系研究成与规范不符不且宜等同采用)(一)、高性能混凝土搅拌施工

1.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准确称量,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专用复合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

2.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含水量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第三十六页,共61页。

3.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投料顺序: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专用复合外加剂搅拌水充分搅拌粗骨料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投料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

4.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

5.冬季搅拌混凝土,以满足最低入模温度12℃的要求。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合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

第三十七页,共61页。

6.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第三十八页,共61页。(二)、高性能混凝土运输1.混凝土运输应选用应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进行长距离运输混凝土。2.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第三十九页,共61页。3.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份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4.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5.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搅拌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将搅拌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第四十页,共61页。6.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应按JGJ/T10

(1)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尽量小。

(2)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

(3)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

(4)混凝土一般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内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5)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第四十一页,共61页。(三)高性能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2.浇筑混凝土前,应指定专人作重复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及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第四十二页,共61页。3.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4.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5.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第四十三页,共61页。6.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或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6.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40℃。在低温条件下,应采取适当的保温防冻措施。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喷雾、挡风等措施,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第四十四页,共61页。8.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最小断面尺寸在300mm以上的结构)前,应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9.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10.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梁时,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宜超过6~8h,最长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体浇筑过程中,应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和弹模试件,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相关规定。其中箱梁混凝土试件应从底板、腹板及顶板分别取样。第四十五页,共61页。(四)高性能混凝土振捣1.混凝土振捣可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2.混凝土振捣应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进行。3.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每点的振捣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s,避免过振。4.预应力混凝土梁宜采用侧振并辅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5.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混凝土浇筑完后,应仔细抹面压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第四十六页,共61页。(五)

高性能混凝土养护1.扩大基础、承台、墩台、支承垫石、梁面防水层、桥梁封端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振捣完毕后,应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温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当混凝土采用带模养护方式养护时,应保证模板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新浇立面混凝土振捣24~48h且强度发展至对结构安全性无不利影响时,可略微松开模板,并浇水养护7d以上。

当新浇混凝土具有暴露面时,应先抹平,再用麻布、草帘等覆盖,并及时喷雾洒水保湿养护7d以上。洒水养护7d且水泥水化热峰值过后,若需撤除麻布或草帘,应再用塑料薄膜将暴露面紧密覆盖(塑料薄膜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不得留有空隙),直至下道工序时。

(2)、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20℃时,方可进行拆模。

第四十七页,共61页。

(3)、拆模后,应迅速采取切实措施对混凝土继续进行养护。

采用麻布、草帘等覆盖或包裹暴露面混凝土,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完好。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

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包覆(裹)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在寒季和炎热季节,应采取适当的保温隔热措施,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

4、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相接触前,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直至混凝土获得50%以上或75%以上(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的设计强度,且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第四十八页,共61页。2.桥位现浇梁的养护

(1)、桥位现浇梁一般采用自然养护方生养护。

混凝土振捣完后,应先将梁顶面混凝土抹平,再用麻布、草帘等将梁顶面混凝土覆盖,并及时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保湿养护7d以上。待喷雾洒水养护7d且水泥水化热峰值过后,若需撤除麻布或草帘,应再用塑料薄膜将梁顶面混凝土紧密覆盖14d以上(塑料薄膜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不得留有空隙)。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及时检查浇梁模型接缝,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模板接缝处混凝土失水干燥。第四十九页,共61页。

(2)、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15℃时,方可进行拆模。在寒冷季节施工时,若环境温度低于0℃,应待表层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才可拆除模板;在炎热和大风季节施工时,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边拆边浇水的拆模工艺。

(3)、拆模后,应迅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混凝土继续进行养护。

应及时向混凝土暴露面喷涂混凝土养护剂,以减少混凝土的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对混凝土进行覆盖,覆盖时间不少于14d。

在寒季和炎热季节,应采取适当的保温隔热措施,防止梁面混凝土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超过15℃。第五十页,共61页。3.预制梁的养护

(1)、预制梁一般采用自然或蒸汽养护工艺进行养护。

(2)、预制梁自然养护工艺要求同桥位现浇梁。

(3)、预制梁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棚温不低于5℃,灌筑完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恒温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应不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蒸汽养护结束后,待梁体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15℃(箱梁腹板内外侧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也不大于15℃)时方可拆模。在寒冷季节施工时,若环境温度低于0℃,应待表层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才可拆除模板;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边拆边浇水的拆模工艺。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拆模后,混凝土的养护要求同桥位现浇梁。第五十一页,共61页。4.在任一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与表面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6.混凝土养护及拆模期间,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各自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和拆模过程作详细的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第五十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