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伯林认为:“人类必然拥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否则他们就不再是人类。”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普遍的价值追求,无疑可以成为判断社会是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标准。

①包括物质性的、社会性的、精神性的追求

②由此必然衍生出一些共通的、普遍地存在于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追求

③所有的个体既然都同属于人类这个物种

④就必然有这个物种共通的、普遍的基本需求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听众的力量

杨贝①古典时期,早慧的希腊人高度重视听众的力量。希腊人看到了听众在思想交流中的主导作用,悉心整理出一系列以听众为中心展开沟通的演说经验,是为修辞学。在十六世纪中期出版的《哲学拾珍》丛书中,有一幅以修辞学为主题的封面版画,画中的修辞学俨然一副女王模样,诗学、法学、历史学、自然哲学等学科围绕侍立。

②从笛卡儿开始,听众的形象发生变化。从前的听众是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但在笛卡儿之后,理性成为听众的唯一属性。人的情感与理性被对立起来,情感因为妨碍理性认知而被贬斥,修辞学所总结的调动听众力量的方法被贬为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的诡计。笛卡儿以后的人们相信,只要是真理,不论谁来说,不论以什么方式说,不论说给谁听,效果都是一样的。逻辑才是真理的良配,修辞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侍婢。这样一来,曾经贵为三艺、七艺之一的修辞学,在二十世纪初期退出中小学课堂也就不足为奇。

③但“二战”让人们看到理性的真相。爱因斯坦在一次反战演讲中说:“我知道讨论基本的价值判断是徒劳无望的。比方说,如果有人主张把灭绝人类种族作为目标,其他人很难从理性的基础上驳倒他。”如果基本的价值判断无从确证,单一真理论很容易成为罪恶的掩护。战后的人们更愿意相信心存怀疑、接纳不确定之于自由的意义。多元主义凭借包容性取代一元论,却让一个问题变得突出:人类究竟应该如何协调行动?新修辞学就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④“行动”是理解新修辞学的关键。行动视角使得理解思想交流、看待听众的维度更丰富、更立体,它们着重从事实的角度考察听众力量的产生、作用机制。新修辞学将听众由理性思考的大脑还原为有理性、有情感的心灵。开篇就对笛卡儿提出挑战、质疑笛卡儿所推崇的理性与推理,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笛卡儿“对我们的推理和证明能力的运用范围进行的完全未加证成、毫无根据的限制”,笛卡儿所倡导的理性与情感的二分法是“对人的能力进行完全人为的、与我们真实的思维过程相悖的区分”。新修辞学看到了知与行之间的沟壑,认识到“人们可能不依据看起来唯一合理的结论行动,对这一事实感到愤慨的那些哲学家,不得不补充他们对人性的看法,承认人们拥有与理性的教导相对立的激情与利益”。

⑤行动视角还意味着把言语交流本身视作一种行为。新修辞学多次强调要将言谈视作一种行动。这使得语词之外的因素被纳入考虑范围。施特劳斯、拉康等人肯定了语言在塑造人类思维、建构自我认知中的作用,意义不再是以语言为管道进行传输,而是在语言中生长,由言说者与听众共同创造。新修辞学秉持相同的语言观,新修辞学甚至认为,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特定的语境,言语、行为、人相互界定。语言的人身依附性由此变得不言而喻,权威的说服力顺理成章。源自权威的论辩是指某个主张被认同的原因不在于该主张本身而在于提出这一主张的人,这不符合就事论事的理性议事规则。但基于言语的人身依附性,言说者的声望事实上的确能促成该主张被认同。在现代法律程序中,证人本身的可信度与他所述证言的可信度被认为存在必然联系,其原理与权威论辩一致。

⑥新修辞学在听众问题上采取的是现实主义、经验主义的立场,这一立场是修辞学在当代复兴的重要原因。当然,修辞学在当代社会的复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确定性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亟需能够处理或然性问题的理论与方法,这正是修辞学的传统长项。除此之外,视频、直播等即时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单一的文字交流不再是占据主导的交流方式,语调、表情、手势等不被重视的信息传递方式重新变得重要,作为行为的言语交流广受认同,这些都使得修辞学备受瞩目。在信息茧房、判断极化、认知撕裂的当代社会,修辞学在维系社会方面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视。2.下列看法不符合新修辞学“行动视角”观念的一项是______

A.言说的意义来自于言说者与听众的共同参与、相互作用。

B.言说者不应该关心语言的逻辑性,而应该重视修辞手法。

C.言说者应该借助技术手段、自我的行为举止来增强效果。

D.言说者要调动场景、措辞、听众等因素,赢得听众认同。3.新修辞学反驳笛卡尔的观点,下列有关他们的基本前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理性不是听众的唯一属性,人的情感与理性并不对立。

B.不能对推理和证明能力的运用范围加以不恰当的限制。

C.事实上人们往往并不依据看起来唯一合理的结论行动。

D.听众兼有理性与情感,而且往往依据情感来采取行动。4.依据新修辞学的观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表达与交流需要具有“读者意识”。

B.说理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

C.言说的意义有待读者共同创造完成。

D.说理关注说给谁听而不是如何说理。5.第⑤段画线句是新修辞学围绕“权威的论辩”展开的论述,请评估这一论述的说服力。6.如果你是传统逻辑学的支持者,你将如何对“逻辑才是真理的良配,修辞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侍婢”这一观点加以辩护?请简述你的辩护要点。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昨夜闲潭梦落花

谢冕①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花落无声”四个字。这四个字来自一个遥远的记忆:母亲绾着发髻,身着白色的夏布衣裙,她在树下的井边洗衣。那是一座古老宅第幽深的院子,母亲的身子一起一伏。她的身前身后落满花瓣。那些花是细小的,细得呈粉状,龙眼花、荔枝花,都很细小,淡淡的黄色,淡淡的清香。荔枝花时早一些,龙眼花时晚一些,再就是柚子花了,柚子花花形大一些,它的香气很浓,熏得人醉。母亲就这样,搓着、浣着,伴随母亲的是静静院落的静静的亭午,近处有蝶影,远处是蝉鸣。日光透过浓密的树荫,花瓣雨也似的洒下来,花影、日影,搅成了我的迷蒙的童年。岁月就这样无声地流逝,正如花无声地飘落。

②花落无声,花落有情。它伴我度过童年不知忧虑的日子。伴我在母亲身边看她汲水,看她搓衣,看汗水幽幽地沁出在她的脸颊和臂膀。有时读书、写字,花就在窗外飘落,也是静静的,无声,如粉末,甚至如尘。不知何时开始有了忧愁,有了分担这种忧愁的愿望。那是因为贫穷,捉襟见肘,岁月险仄。求学、温饱,甚至生存,一时都成了问题,于是幼小的心中有了忧思。花还是无声地落,日子却是愈过愈艰难。童年的天空有了云翳,记忆中除了游玩、嬉戏,添加了借贷、典当、捡稻穗、被迫做童工,还有空袭警报,以及为了逃难,也因为学费,而陷于不知终点的不宁与惊恐之中。窗外,花还是无声地飘落,却是无忧变成了内心的隐痛。远离了童年的天真,我在忧患中早熟。

③有时不再静谧无声,而是风雨飘荡,在家乡福建,特别是夏季,台风过后,是另一番景象。花落了一地,既不温馨,也不缠绵——是一种被摧残的零落和伤害。这也是童年的家乡的记忆。福州地处东南海滨,清明过后,入了雨季,台风时起。夜间风雨过后,凌晨推门一看,竟是落红遍地,花瓣沾着雨水,也搅着撕碎的叶,伴着泥污。夜来风雨,记载着花的零落,叶的飘零,那情景好比是芳华遭了蹂躏。少年不解世事,心头竟也浮上无端的落寞与哀伤。后来经历多了,知道那是一种伤悼,伤悼时光的消逝,伤悼静谧与安宁的消逝。故而在我,花落无声不单是享受无声的、梦境般的美,也曾是承受着无声的疼痛。

④我自信我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我知道在我的周围,人们如何在受苦、挣扎,较之他们,我庆幸我还活着,我不愿渲染苦难,尽管我未曾逃脱过任何一次。坚持、隐忍、吞咽,并且学会遗忘。记得那年,我因言获罪,陷入一场个人无法抵御的“文案”之中,孤立无援,叶败花残,一时心事苍茫。那时我短期任教于泉州的华侨大学,那里的冬季仍然有明亮的阳光,刺桐在开花,三角梅瀑布般地垂挂下来,激情的井喷也似的花,把巍峨的校门淹没在花海之中。那座校园的美丽和师生的温馨,让我忘了北方冬季的风沙与霜冻。一位写书法的朋友在默默中赠我一副对联:

偶因风雨惊花落

再起楼台待月明

⑤字是娟秀温婉的,不张扬,却蕴着内在的坚韧,优美地内敛着。尽管有风有雨,但在人生途中乃是寻常,正如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是一种“偶因”,却也是必然。重要的是自身的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心惊风雨,期待着一次又一次的“再起”,再起于楼台之上,为的是迎接缓缓升起在天边的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这位朋友深知我当日的处境,他是在用诗句慰藉并激励我。及今思来,竟是一种博大的温馨与爱意。就这样,我度过了一场“偶因风雨惊花落”的危境。

⑥花落无声,原是为纪念母亲而写,那些在母亲身边的日子是多么短暂,那些接受无边的母爱的日子,随着母亲的青春年华而远逝了。岁月无痕,花落满地,留下的,是无边的怅惘和永久的思念。岁月咬啮着我的肉体,却未能磨灭我的记忆,那种花落无声的感觉,愈是遥远却愈是深沉。“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现在轮到我自己了,我经历了人生的长途跋涉,一步一步,自信是认真的,不苟且,不妥协,也不玩世不恭和漫不经心,只是矜持地、凝重地踩着脚下的路,绕过陡峭,踏着荆棘,疼痛、红肿、瘀血,但不停步,只是一径地坚持着前行。日子如花,花瓣却雪片也似的落满了一地。7.赏析本文以“昨夜闲潭梦落花”为题目的好处。8.文中的对联原本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革职流放新疆途中题赠友人的。比较本文中那个朋友与林则徐题写这幅对联的不同意图。9.概括本文“落花”的寓意。10.散文与小说有不同的写作特点。比较本文第③段与下文《红楼梦》片段,分析两者不同的表达作用。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罢!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邬尚达

(明)朱国祯邬尚达,福清人,少刚介,就掾,执役藩司①,以洁廉无害,除得任丘尉,执法不挠。邑人大学士李文康尝语诸部使曰:“吾邑尉贤者,凛有司直②风,惜位卑耳。”忧归,除补雩都。复为王文成所赏识,有“天下第一”之誉。

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③不给。部民有馈白粲④者,严却之。民苦请:“非敢溷公,不忍公贫耳。”公曰:“我贫尚有禄,尔毋虑也。”岁荒,邑多逋赋⑤,坐夺俸。民闻,更相责让曰:“吾簿无俸,不馁死耶?”为日夜输纳课,更以最。任久不调,力告归,邑人追送数百里,号泣载道,为祠祀之。郡守吴希贤赠以诗曰:“十年作簿贫如洗,不改生平一寸心。”

抵家,贫甚,所居灾,短褐敝缊俱尽。族人有为河源尉者积金钱巨万以衣一袭遗之不受卒饥寒,寄寓以死。临没,谓二子曰:“吾作官二十年,无分寸遗子孙,慎毋假贷治丧累汝。”

其族以掾吏兴者甚众,独公最清白,人谓有陶靖节风。台山先生,其姻也,感慨书一联赠云:“滨海村落许多,此处见衣冠家文物⑥;吾乡缙绅无数,惟君是清白吏子孙。”

【注释】①掾:胥吏。藩司:指布政使衙门。②司直:主持公正、纠举不法。③饔飧:早餐与晚餐。④白粲:银子。⑤逋赋:逃缴赋税。⑥衣冠家:为官仕进之家。文物:礼乐文化。1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除得任丘尉______

②尽却例金______1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坐夺俸______

A.因为

B.连坐

C.定罪

D.同“座”

②无分寸遗子孙______

A.馈赠

B.遗留

C.遗产

D.遗憾1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民闻,更相责让曰:“吾簿无俸,不馁死耶?”为日夜输纳课,更以最。14.第③段画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族人有为河源尉者积金钱巨万以衣一袭遗之不受。15.文章多次写到他人对邬尚达的称誉,分析这样写人物传记的作用。16.阅读第①②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文

断肠草

(清)俞蛟①粤中深山大泽多胡蔓草,其花有黄、白二种,食之断肠。凡有激愤怨毒于中者,辄茹之。或置食物毒其仇,或持之以诈人财物,不遂,即纳诸口,须臾血溃百窍而死。计阖省每年毙于毒者,何止百数十人!

②有监司某悯之,出示村民,每日拔草以献,一筐给值若干。于是,卖菜佣及穷民无业者,咸采此草,荷担入城市,踵相接也。无如采者虽众,而产于地者不竭,且愈拔愈多,未及一年而罢其役。

③愚谓此举虽属仁人之用心,然何异郑子产之乘舆济人,无补于事。为人上者,惟贵乎洁己奉公,教民敦节行,励廉耻,加以纠察抚循,俾顽梗残忍之徒,潜移默化,如孟尝之治合浦而珠还①,宋均治九江而虎避②,方为循良卓行。区区拔草以救民,舍本逐末,亦何益哉!

【注释】①合浦郡盛产珍珠,当地官吏盘剥珠民,导致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孟尝到任后革除弊端,使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②九江郡中多有虎暴伤人事件,太守宋均下令禁止捕虎,缓和了人虎矛盾,虎群渡江离去。乙文

子产听政《孟子•离娄下》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①。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②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注释】①溱洧(zhēnwěi):溱水和洧水。②“徒杠”“舆梁”:分别指“走人的桥”和“走车的桥”。17.甲乙两文中监司某与子产都针对问题采取措施。请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处事

人物问题方法结果监司某①______②______毒草不断生长且越拔越多子产百姓渡河困难用自己的乘驾帮百姓渡河③______18.对于甲文中毒草“愈拔愈多”的根本原因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______

A.断肠草生命力极强、生长旺盛。

B.当地村民以次充好、鱼龙混杂。

C.地方官吏管理松懈,监守自盗。

D.当地村民扩大规模,多方经营。19.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甲文认为应该以礼义廉耻教化百姓。

B.乙文认为百姓本来就没有渡河烦恼。

C.甲乙两文都认为执政者有仁人之心。

D.甲乙两文都认为治理方法舍本逐末。20.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实施主张,请评价这两种主张的实效性。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8.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咏水仙花五韵

(宋)陈与义

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注】①缃色:浅黄色。②裼(xī):敞开。③帨:女子的佩巾。④园中客:作者的自称,时诗人客居岳州郡守的后园。⑤《会真诗》:《会真记》中有张生赠给崔莺莺《会真诗》的故事。21.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______

A.《唐宋格律诗选》

B.《唐宋近体诗选》

C.《唐宋古体诗选》

D.《唐宋长短句选》22.下列对于水仙花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黄裘、红衣、青巾,色彩描写表现水仙华丽浓艳。

B.“独立”一词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

C.“暖”“迟”写出水仙香气与倩影给人的独特感觉。

D.全诗以仙人作比喻,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23.这首诗另一版本画线部分的诗句为:“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请评价两个版本的优劣。五、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4.按要求填空。(1)浴乎沂,______,咏而归。(《论语》)

(2)______,宠命优渥。(______《陈情表》)(2)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两句,以众人嫉妒美女而对她造谣诽谤来形容自己遭受小人谗言的处境。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5.小宝想要加入李老师的写作兴趣班,他提交的书面申请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句中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

我是高一(3)班的小宝。【甲】早就听说您学识渊博,指导学生写作得心应手,【乙】今日得悉您将要办班授课,喜出望外。【丙】我决定主动请缨,成为兴趣班的一员!【丁】期待您的批准,不胜感激!

敬祝

教安!您的学生小宝2023年4月12日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70.0分)26.社会上很多人为了成功,急切地追赶别人的脚步,加入到竞争行列;往往在投入巨大却劳而无获之后,有些人就选择放弃,变得与世无争。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前文“人类必然拥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否则他们就不再是人”可知,此后应围绕人类的个体与物种之间的关系去论述,故③④应放在前面;而根据关联词“既然都……就……”可知,排序顺序应为③④。

根据后文“这些普遍的价值追求”可知,其前应对应“价值追求”,而且①中“包括物质性的、社会性的、精神性的追求”是能够衍生出共通普遍价值追求的前提,故第四空应填②。

故选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意思,“瞻前顾后”,抓住一些关键词,如指示代词、关联词等。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6.【答案】B、D、D、、【解析】(1)B.选项强调要忽视理性,重视情感,不符合行动视角的相关内容。

故选:B。

(2)D.结合文中“新修辞学将听众由理性思考的大脑还原为有理性、有情感的心灵”“认识到‘人们可能不依据看起来唯一合理的结论行动’”“笛卡儿‘对我们的推理和证明能力的运用范围进行的完全未加证成、毫无根据的限制’……笛卡儿所倡导的理性与情感的二分法是‘对人的能力进行完全人为的、与我们真实的思维过程相悖的区分’”可知,其前提是“听众兼有理性与情感,而且往往依据情感来采取行动”。

故选:D。

(3)D.“如何说理”即是讲究修辞,选项不关注此内容,则不符合新修辞学的观点,也就推不出此项内容。

故选:D。

(4)“源自权威的论辩是指某个主张被认同的原因不在于该主张本身而在于提出这一主张的人”,“权威的论辩”之所以被认同不在于主张,而在于权威的威望;“这不符合就事论事的理性议事规则“,新修辞学也承认这种观点不符合理性议事规则(逻辑);“但基于言语的人身依附性,言说者的声望事实上的确能促成该主张被认同”,但是它既有理论依据——言语的人身依附性,又有言说者声望能促成该主张被认同的事实支撑,有效地论证观点:“权威的论辩”因其威望而被认同;“在现代法律程序中,证人本身可信度与他所述证言的可信度被认为存在必然联系,其原理与权威论辩一致”,最后,以法律中证人的可信度与证言的可信度具有必然联系作类比,更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5)首先立论,阐明“逻辑才是真理的良配”的原因。结合文中“只要是真理,不论谁来说,不论以什么方式说,不论说给谁听,效果都是一样的”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可分析出,逻辑之所以是真理的良配,在于它能够提供清晰的思维路径,保证了获取真理过程正确性,至少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工具;

再针对“基本的价值判断无从确证”的观点进行反驳,即使基本的价值判断无从确证,但是人类不可能否定其存在的正当性,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尺度;

再针对反面观点的核心内容“新修辞学将听众由理性思考的大脑还原为有理性、有情感的心灵”“人们可能不依据看起来唯一合理的结论行动,对这一事实感到愤慨的那些哲学家,不得不补充他们对人性的看法,承认人们拥有与理性的教导相对立的激情与利益”结合社会现实进行解说,我们承认情感因素对人的重要性,我们也承认人们更多地依赖情感来行动,但是在公共说理领域我们不应该为了迎合听众而放弃理性,恰恰相反,人们更加需要理性的引导,否则新的纳粹又将粉墨登台、蛊惑人心。

答案:

(1)B

(2)D

(3)D

(4)示例:论述很有说服力。“权威的论辩”之所以被认同不在于主张,而在于权威的威望。新修辞学也承认这种观点不符合理性议事规则(逻辑),但是它既有理论依据——言语的人身依附性,又有言说者声望能促成该主张被认同的事实支撑,有效地论证观点。最后,以法律中证人的可信度与证言的可信度具有必然联系作类比,更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5)示例:逻辑之所以是真理的良配,在于它能够提供清晰的思维路径,保证了获取真理过程正确性,至少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工具;即使基本的价值判断无从确证,但是人类不可能否定其存在的正当性,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尺度;我们承认情感因素对人的重要性,我们也承认人们更多地依赖情感来行动,但是在公共说理领域我们不应该为了迎合听众而放弃理性,恰恰相反,人们更加需要理性的引导,否则新的纳粹又将粉墨登台、蛊惑人心。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念,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前提是否恰当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本理解题干涉及的反驳,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推断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推断,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画线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评估。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及自己的理解进行辩护。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7~10.【答案】(1)“昨夜闲潭梦落花”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引用古诗为题目,使文章更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文采;

“梦”字表明所写内容为虚写,是发生过的人事,形象地表明本文是回忆性散文,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蕴含了全文主旨。起到了统摄全文的作用;

题目与结尾“花落无声,原是为纪念母亲而写,那些在母亲身边的日子是多么短暂,那些接受无边的母爱的日子,随着母亲的青春年华而远逝了。岁月无痕,花落满地,留下的,是无边的怅惘和永久的思念”等内容呼应,且全文都围绕“落花”来写,“落花”这一意象贯穿全文,构思精巧。

(2)“偶然风雨惊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偶然的风雨使得落花满地,重新走到高楼等待月亮的出现。意为要泰然面对人生的跌宕和宦海的浮沉,不因“偶然风雨惊花落”而颓唐不振,而是“再起楼台待月明”,其壮志雄心跃然纸上。

书法家朋友赠送给“我”这幅对联,思想内容是指向被赠送者的,针对“那年,我因言获罪,陷入一场个人无法抵御的‘文案’之中,孤立无援”可分析出,“偶因风雨”来安慰作者看淡眼前遭逢的打击,以“待月明”鼓励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

林则徐则虽是赠友人,其实是写给自己的,其思想内容指向自身。结合“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革职流放新疆”可分析出,林则徐以这副对联向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对自己眼前不幸遭遇不以为意,相信终有一天会云开月朗,体现了他豁达自信的精神品格。

(3)结合“花落无声,花落有情。它伴我度过童年不知忧虑的日子。伴我在母亲身边看她汲水,看她搓衣,看汗水幽幽地沁出在她的脸颊和臂膀”落花象征美好事物,落花无声形容童年生活岁月静好,寄托对母亲的怀念;

结合“窗外,花还是无声地飘落,却是无忧变成了内心的隐痛。远离了童年的天真,我在忧患中早熟”“花落了一地,既不温馨,也不缠绵——是一种被摧残的零落和伤害……少年不解世事,心头竟也浮上无端的落寞与哀伤。后来经历多了,知道那是一种伤悼,伤悼时光的消逝,伤悼静谧与安宁的消逝。故而在我,花落无声不单是享受无声的、梦境般的美,也曾是承受着无声的疼痛”可概括出,落花象征时间消逝,寄托少年时期对艰难生活的忧愁,触动我对时光消逝伤悼,伴随着“我”的成长;

结合“我知道在我的周围,人们如何在受苦、挣扎,较之他们,我庆幸我还活着,我不愿渲染苦难,尽管我未曾逃脱过任何一次。坚持、隐忍、吞咽,并且学会遗忘”“我因言获罪,陷入一场个人无法抵御的‘文案’之中,孤立无援,叶败花残,一时心事苍茫”“一位写书法的朋友在默默中赠我一副对联……他是在用诗句慰藉并激励我。及今思来,竟是一种博大的温馨与爱意。就这样,我度过了一场‘偶因风雨惊花落’的危境”可概括出,落花象征着不幸与苦难。感念朋友的慰藉与温馨,漫长人生历程中作者更加自信坚定。

(4)散文和小说的最大区别是,散文的内容是真实的,小说的内容是虚构的。本文是散文,是以自己的亲见亲历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而小说的灵魂是人物,通过具体环境展现人物活动、刻画人物形象。

散文的第③段,“花落了一地,既不温馨,也不缠绵——是一种被摧残的零落和伤害。这也是童年的家乡的记忆”“夜间风雨过后,凌晨推门一看,竟是落红遍地,花瓣沾着雨水,也搅着撕碎的叶……少年不解世事,心头竟也浮上无端的落寞与哀伤……花落无声不单是享受无声的、梦境般的美,也曾是承受着无声的疼痛”,是作者回忆少年时期的经历,台风过后,落红满地,一片狼藉,花的凋零让“我”落寞哀伤,内心疼痛。散文借景物抒情;

《红楼梦》中,“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描写落花时节桃花树下的人物活动,宝玉不忍心落花被践踏,将花瓣抖在水面,而黛玉担心脏水弄污了落花,以花锄、花帚将落花纳入花囊,埋进花冢。既表现了两人的爱花惜花之情,更表现了黛玉高洁脱俗、细腻敏感的心灵。小说借情境及人物活动塑造形象。

答案:

(1)示例:运用《春江花月夜》诗句,使文章更富有诗情画意(有文采);“梦”字形象地表明本文是回忆性散文,蕴含了全文主旨。起到了统摄全文的作用;题目与结尾呼应,又以“落花”这一意象贯穿全文,构思精巧。

(2)示例:书法家朋友赠送这幅对联,以“偶因风雨”来安慰作者看淡眼前遭逢的打击,以“待月明”鼓励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林则徐则以这副对联向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对自己眼前不幸遭遇不以为意,相信终有一天会云开月朗,体现了他豁达自信的精神品格。

(3)示例:落花象征美好事物,落花无声形容童年生活岁月静好,寄托对母亲的怀念;落花象征时间消逝,寄托少年时期对艰难生活的忧愁,触动我对时光消逝伤悼,伴随着“我”的成长;落花象征着不幸与苦难。感念朋友的慰藉与温馨,漫长人生历程中作者更加自信坚定。

(4)示例:散文是以自己的亲见亲历抒发内心的情感,而小说是具体环境中展现人物活动、刻画人物形象。散文的第③段是作者回忆少年时期的经历,台风过后,落红满地,一片狼藉,花的凋零让“我”落寞哀伤,内心疼痛。而《红楼梦》描写落花时节桃花树下的人物活动,宝玉不忍心落花被践踏,将花瓣抖在水面,而黛玉担心脏水弄污了落花,以花锄、花帚将落花纳入花囊,埋进花冢。既表现了两人的爱花惜花之情,更表现了黛玉高洁脱俗、细腻敏感的心灵。、、、【解析】(1)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赏析能力。标题通常在结构和内容上起重要作用,内容方面包括人物形象、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的主题等。

(2)本题考查对联拟写意图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本了解对联内涵,并结合拟写对联的人的身份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对物象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与散文主旨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散文与小说的比较阅读能力。注意结合题干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1~16.【答案】授予官职、拒绝、C、B、、【解析】(1)①译文:(邬尚达)被授予任丘县尉的官职。除:授予官职。

②译文:他拒绝收受所有的例金。却:拒绝。

(2)①译文:因此他被定罪为剥夺俸禄。坐:定罪。

故选:C。

②译文:没有一丝一毫的财物留给自己的子孙。遗:遗留。

故选:B。

(3)闻:听说;更相:相互;让:责备;馁死:饿死;纳课:交送赋税;更:变成。译文:老百姓听说后,相互责备说:“我们的主簿没有俸禄,不会饿死吗?”为此(大家)日夜送交赋税,(反而)变成完成交税量最高的地方。

(4)“族人有为河源尉者”为定语后置句,在“者”后断开;“积金钱巨万”是说这个族人家里有许多钱财,表意完整,其后断开;“不受”的主语是邬尚达,与前面句子主语不一致,“不受”单独成句,综上断句为:族人有为河源尉者/积金钱巨万/以衣一袭遗之/不受。译文:有一个担任河源县县尉的族人。家里积累了数以万计的金钱。他送给邬尚达一件衣服,邬尚达没有接受。

(5)旁人的称赞如“邑人大学士李文康尝语诸部使曰:‘吾邑尉贤者,凛有司直风,惜位卑耳’”“复为王文成所赏识,有‘天下第一’之誉”。当他辞官时,“邑人追送数百里,号泣载道,为祠祀之”。还有如“郡守吴希贤赠以诗曰:‘十年作簿贫如洗,不改生平一寸心’”。这些他人的赞誉或行为进一步佐证了传主高尚品质的真实性,属于侧面描写。可以说与正面的事迹相照应,更突显了传主高尚的品格与深远的影响力。

(6)第一段说他“执法不挠”,别人评价他“凛有司直风”,足见其秉公执法、正直、无畏;第二段说他“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说明他为官清廉,仁爱百姓。

答案:

(1)①授予官职;②拒绝。

(2)①C;②B

(3)老百姓听说后,相互责备说:“我们的主簿没有俸禄,不会饿死吗?”为此(大家)日夜送交赋税,(反而)变成完成交税量最高的地方。

(4)族人有为河源尉者/积金钱巨万/以衣一袭遗之/不受。

(5)示例:他人的称誉进一步佐证了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他人的称誉是侧面描写,与正面的传主事迹相照应,更突显了传主品格(更能表现传主的影响力)。

(6)①刚正(秉公执法、正直、无畏);清廉(清白);爱民(仁爱)。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先要找到相关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这样的称誉对传主形象的作用。

(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要找到描写人物言行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7~20.【答案】胡蔓草毒死很多人,村民拔草一筐给若干钱,无法帮助每个人渡河、D、B、略【解析】(1)监司某:

根据甲文原文“计阖省每年毙于毒者,何止百数十人”可知,监司某遇到的问题是胡蔓草毒死很多人。

根据甲文原文“有监司某悯之,出示村民,每日拔草以献,一筐给值若干”可知,监司某对此采取的措施是村民拔草一筐给若干钱。

子产:

根据甲文原文“然何异郑子产之乘舆济人”“焉得人人而济之?”可知,这样做的结果是无法帮助每个人渡河。

(2)根据甲文原文“一筐给值若干……卖菜佣及穷民无业者,咸采此草,荷担入城市,踵相接也”可知,有监司某采用以值换取毒草的做法,导致“卖菜佣及穷民无业者,咸采此草”,百姓为了生计,必定扩大规模,多方经营。

故选:D。

(3)B.“乙文认为百姓本来就没有渡河烦恼”错误。乙文原文为“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意思是“如果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走车的桥,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孟子认为修好了桥,百姓才没有渡河烦恼”。

(4)根据甲文原文“为人上者,惟贵乎洁己奉公,教民敦节行,励廉耻,加以纠察抚循,俾顽梗残忍之徒,潜移默化,如孟尝之治合浦而珠还,宋均治九江而虎避,方为循良卓行”可知:甲文认为为官者廉洁奉公,再以礼义廉耻教化百姓,希望以此转变民风,虽然费时漫长,但是同样是治本之策,同样具有实效性。

根据乙文原文“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可知:乙文提出建桥的主张,能够立竿见影、一劳永逸地解决渡河难的问题。

答案:

(1)①胡蔓草毒死很多人;②村民拔草一筐给若干钱;③无法帮助每个人渡河。

(2)D

(3)B

(4)示例:乙文提出建桥的主张,能够立竿见影、一劳永逸地解决渡河难的问题,甲文认为为官者廉洁奉公,再以礼义廉耻教化百姓,希望以此转变民风,虽然费时漫长,但是同样是治本之策,同样具有实效性。

参考译文:

甲文:

①粤地深山大泽中多有胡蔓草,它的花有黄、白二种,吃了之后就会断肠而死。凡是内心有激动愤慨怨恨的人,就会吃断肠草。有的把断肠草放在食物中毒杀他的仇人,有的拿着断肠草来欺骗他人财物,如果不能如愿,就把断肠草放到他人的口中,不一会就七窍流血而死。统计全省每年死于毒草的人,哪里只有几百人呢!

②有监司某可怜被毒死的人,贴出告示,让村民每天拔除断肠草上交,一筐断肠草给若干价钱。于是,卖菜做佣工以及无业穷苦的百姓,都来采集断肠草,挑着担子进入城市,一个接着一个。怎奈采集毒草的人虽然很多,但是毒草的生产却不断竭,并且愈拔愈多,还不到一年就废除了这样徭役。

③我认为有监司某的举措虽然处于仁者之心,但是与郑子产以自己所乘的车子帮人渡河没有什么区别,于事无补。做官的人,只有尊崇洁己奉公,教育百姓勉力修养品行,劝勉人有廉洁的操守和知羞耻之心,加以举发督察、安抚慰问,使非常顽固残忍的人能够潜移默化,就好像孟尝治理合浦,革除弊端,使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宋均治理九江使虎群渡江离去,才是高明的做法。用小小的拔除毒草的做法想要救助百姓,是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

乙文:

子产主持郑国的行政,用他的专车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是个好人,却并不懂治国理政。如果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走车的桥,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君子只要修平政治,他外出时鸣锣开道都可以,哪能够一个个地帮人渡河呢?如果治国理政者一个个地去讨好人,时间也就会不够用了。”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进一步深入复核的过程。

21~23.【答案】C、C、【解析】(1)本诗的格律比较自由,“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颔联没有采用对仗,格律上不符合近体诗的要求,本诗属于古体诗。

C.本诗属于古体诗,可录入《唐宋古体诗选》。

故选C。

(2)A.“表现水仙华丽浓艳”错误。“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写仙子的衣着:她穿着缃色的衣裘(缃色,是淡黄色。裘,这里指内袄),披着洁白的丝质裼衣(缟衣,素丝制成的衣服。裼,袒而有衣叫裼,这里指罩在裘上的外衣),缃裘以比花蕊,缟衣以比花瓣,比喻非常恰切。“青帨纷委地”写仙子的佩巾和她的仪态。三句主要表现了水仙花的高洁。

B.“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错误。本句意思是美丽的仙子,正含情伫立在东风初拂的春光之中。“独立”一词写出了水仙花的亭亭玉立的姿态。

D.“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错误。本诗主要表现了水仙花的美丽、芳香、高洁。寄托了作者对美好高洁的事物的追求。

故选C。

(3)据史料记载,当时诗人正值避居岳阳,偶在住所边发现了这株水仙,孤寂者遇见清高者,算是找到一知己,这种一丝慰藉,使作者对水仙的赞美之词描写得极为真挚而自然。两个版本的各有千秋,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选择,注意分析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注意前后的情感表达的需要。

1.“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更好。在情感的表达上,“寂寂”与“独立”照应,表现了水仙的孤独寂寞,同时和作者“园中客”的身份想契合;“篱落阴”进一步写水仙生长在篱落的幽暗之处,不为人知,如同避居岳阳的作者,借此表现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与予期”则是用了拟人化(移情)笔法,写出诗人对水仙的惺惺相惜,一往情深,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结尾以《会真诗》的故事来倾诉诗人的眷恋之情。而“万里北渚云”只能表现诗人飘零思念之情,水仙与仙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情感,且“竟何思”说明诗人还不能理解水仙的内心情感,这样双方就很难产生共鸣,造成与上文内容的脱节。

2.“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更好。“万里”指岳州与自己的家乡的距离,“亭亭”指亭亭玉立的水仙花。诗人宕开一笔,设想将来离开岳州回家后的情形,那亭亭玉立的水仙遥望万里之外北方水边上空的云,“竟何思”亭亭玉立的水仙会有怎样的思念呢?作者运用了以想象的手法,从对方落笔,想象将来别后之景,水仙对诗人的思念之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水仙的难忘不舍之情,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加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深挚的情感。

答案:

(1)C

(2)C

(3)示例1:原诗这个版本较好。“寂寂”与“独立”照应,表现了水仙的孤独寂寞,“篱落阴”进一步写它生长在篱落的幽暗之处,不为人知,借此表现怀才不遇之感。“与予期”则是以拟人化(移情)笔法,写出诗人对水仙的惺惺相惜,一往情深,从而自然地引出结尾以《会真诗》倾诉眷恋之情。而“万里北渚云”只能表现诗人飘零思念之情,水仙与仙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情感,且“竟何思”说明诗人还不能理解水仙的内心情感,这样双方就很难产生共鸣,造成与上文内容的脱节。

示例2:另一版本更好。诗人宕开一笔,设想将来离开岳州回家后的情形,那亭亭玉立的水仙遥望万里之外北方水边上空的云,会有怎样的思念呢?以想象将来别后之景,又以水仙对诗人的思念之情,与原诗比较,进一步表达诗人对水仙的难忘不舍之情,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加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深挚的情感。

(1)本题考查诗歌的体裁。包括以下:①古诗:古体诗。②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包括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绝、七绝)、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③词: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④曲:组成:言调(曲调)、曲牌、题目。解答时理清楚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抓住诗歌中表现形象的词语,然后分析选项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版本优劣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个版本,比较其不同之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优劣。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24.【答案】【小题1】风乎舞雩,过蒙拔擢,李密【小题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解析】故答案为:

(1)风乎舞雩(重点字:雩)

(2)过蒙拔擢

李密(重点字:擢)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重点字:蛾)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5.【答案】“主动请缨”原指主动承担先锋任务,也就是指主动请求报国立功的机会。而语境中小宝是申请成为兴趣班的一员向老师学习,并非承担责任或任务,故此处语言表达不当。小宝此处应是提出申请请求老师同意他成为兴趣班一员,故应改为“递交申请(主动报名、提出请求)”。

答案:

“主动请缨”改为:递交申请(主动报名、提出请求,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