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牵引机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1页
双牵引机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2页
双牵引机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3页
双牵引机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4页
双牵引机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牵引机产业发展实施指南

十三五中期(2017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波及全球并不断升级,引发去全球化思潮泛滥,导致国际经济秩序受损、局面动荡、市场格局莫测,我国模具行业身处其中,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模具顺应世界模具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系统优势、协同优势,培养竞争优势,拓展全球资源配置空间,以吐故纳新的强烈胸怀,从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投资采购国外先进的装备到吸引国外精英人才、吸收外商投资,再到对外模具贸易全球布局、对外投资合作,走过了重视吸收到重视走出去深度融入世界模具贸易体系、制造体系的开放之路。持续着力培育重点骨干模具企业模具出口重点企业,发挥中国重点模具企业群体的引领作用,推动模具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骨干模具企业坚持锐意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始终走在我国模具行业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的前列,他们以不到1%的模具企业数量创造了中国模具销售总额近20%的业绩,充分展示出中国模具中坚力量的实力。企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范围扩大模具的设计制造与其服务的产品(制件、制品)制造密切关联,是由于产品制造技术和成形生产管理与模具不可分割的特性,形成模具企业是模具及模具成形工艺的集成供应商(模具+模具成形工艺),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汽车零件、精密产品零件等)制造需要模具设计制造与成形产品生产在一个成形工程实施的价值链内完成。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专业模具企业利用自身模具制造技术的优势,以及模具+成形工艺集成供应商的已有产业资源,顺势而为,加快了向下游产业扩展的速度,形成以模具支撑产品、产品反哺模具的新优势,模具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加强,其中50%规模以上汽车模具企业延伸增加了模具制件的生产业务。在此期间上市的模具企业,主营业务绝大部分定位于模具及模具制品。模具企业产业链向下游的延伸进一步优化了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增加模具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我国产业模具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提升鉴于在数字化模具设计、加工中,在线视觉、影像数据采集检测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模具产能总体出现高端不足、中低端轻度过剩的现状,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企业的发展关注重点开始从产能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其中质量的概念由单纯的产品制造质量扩展到包括模具制件成形前端研发、模具成形产线、模具维护的制造体系的全面建设,使得终端用户评价、行业评价等质量评价体系认可程度逐年升高。效益提升则包括了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控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提升。模具产业与模具市场需求的依存关联度极高,随着模具用户行业的需求越来越严苛,倒逼我国模具产业技术进步、管理提升、服务细化,呈现出强劲、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模具上游供应链保持稳定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材料在品种、工艺、装备、质量、标准和服务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模具行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模具钢材、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基础材料,支撑了我国模具产业的稳健发展。(一)模具材料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性能明显提升我国完全具备各类模具材料的生产能力,从钢和铸铁到铜材等非铁金属及合金、高温合金、硬质合金、可加工塑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石墨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天然或人造金刚石、3D打印模具材料等。对于主体模具钢材料,如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特殊用途模具钢各类模具钢钢种齐全,绝大部分国外的标准钢号和品种规格都可以生产。品种规格系列齐全,涵盖棒材、模块、钢板、扁钢、钢带、线材、锻件等,其中高精度的轧制扁钢,尺寸精度可达到1/4DIN标准,最大宽度可以达到850mm。钢材的纯净度、组织均匀性不断提升,实物质量与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具有超高的强度、耐高温磨损和耐腐蚀等特性的铜镍锡合金已开始在行业中运用。凭借其摩擦系数约为铍铜的1/3、腐蚀速度约为铍铜的1/4以及在450℃以下不发生软化的特性,用于注塑模具的热流道喷嘴,满足各种塑料的工况要求,且使用寿命可达铍铜的1.5倍,同时不含铍、铅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是热流道喷嘴用高端升级材料。(二)模具装备精密化、大型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在先进制造工艺、精密装备、现代整体解决方案等技术服务领域,优化利用外资,推动数字化生产线改造与集成,利用国际装备服务全球模具企业的契机,以及国际装备在德国、日本、瑞士等模具发达国家模具企业的应用经验,推动高精装备的深度应用,提升我国模具企业的技术水品,从精准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中发挥单机设备优势,到工艺控制、性能控制、逻辑控制,向制造全过程品质、效能全面提升方面发展。同时利用模具企业中外模具设备兼用的地位,积极发挥国际模具装备与中国模具装备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模具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模具制造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特别是铝型材热挤压模具技术,涉及的技术面广且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严格,采用的技术手段多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铝型材挤压模具行业往往需要通过多年一线经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技术和人才往往决定了产品的工艺先进性、质量及生产效率,是企业竞争的关键。目前,我国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研发投入和设备投入不足,因此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整体不高。近年来,随着下游客户对铝型材挤压设备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下游行业资源整合力度的逐步加大,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正朝着高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稳定性、低耗能耗材等方向发展,进而推动铝型材挤压设备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国内模具产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挑战在新常态下,国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是主要因素。我国经济已基本告别高速增长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新动能正在培育。支撑模具产业发展的条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力、资源、土地等各种要素的成本增加,低成本优势基本不再具备;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人口红利下降;投资收益下降,制造资金周转失衡,要素利用效率明显不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消费、外贸、投资三驾马车均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相当的困难,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国内传统模具大用户行业增速减缓,降低成本的压力加速向零部件供应商传递,致使模具价格下滑;新兴模具用户行业发展低于预期,国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这些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给模具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蕴藏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力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为我国模具工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模具工业实现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14亿多人口(其中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美好生活所汇集成的超大国内消费新需求市场的规模优势,以及近60万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特别是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所带来的新的投资、升级需求,为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面向众多消费类产品成形以及投资类产品成形所开辟的模具市场空间的绝佳舞台上,我国模具在实现供应链保障、产业链现代化的同时,自身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所具有的国际比较优势、持续供给能力,使得中国模具不但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产品。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模具行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高优势领域的海外市场占有率,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的联通。发展思路(一)补关键短板,通过重大短板专项工程解决问题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投入不少资金支持这方面的研发工作,但没有持续的集中支持(包括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使得某些研究工作半途而废。但这些支持还是使我国在CAD/CAM/CAE基础技术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发能力,相关研发机构已开发出相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只是由于积累不够,其功能和性能难以与国外系统相抗衡,无法占据市场。目前,云技术的使用,让我国模具有机会在CAD/CAM基础平台上进行系统研发与应用迭代、提升,使CAE基础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成形、新技术应用的数据资源发挥作用。(二)促模具产品水平能力提升模具产品在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三高方面持续提升,结构围绕消费升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型消费品领域的产业模具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重点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智能家电、医疗大健康、可穿戴设备、新型包装等新消费产品模具研发,拓展模具控性控型保障下的模具制件产品应用空间,创造更多模具需求市场,推动模具及紧密关联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让中国模具更加显示出精细度颜值度感受度。构建以汽车模具、电子模具、家电模具、医疗大健康模具为主体的市场研究,建立模具行业组织与模具终端产业相关行业机构的协同、市场对接和交流机制,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具供需的对话机制,形成覆盖民生、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用品等各领域、各门类模具产业链国内供应的有效支撑。(三)持续改善与创新引领推进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在模具设计、制造、分析软件领域保持战略研究定力,深刻认识差距和不足,保持战略清醒,持续进行基础数据库建设、算法研究等科研工作,大力度推动国产软件的研究应用、应用再研究,以实现研究成果水平的螺旋上升。企业层面不仅在模具产品本身结构、功能、效率等方面积极创新,而且依托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战略、创新方法、创新标准、创新组织架构、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目标、创新上下游产业链设计协同技术、创新协调资源管理、创新制度与流程、创新文化等多维度创新实现模具企业总体发展新动力。技术层面创新以科技为依托,进行原创性的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成形工艺创新、管理创新、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创新,以及促进产学研用的系统创新。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等新技术快速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创造更高水平、更加新颖的模具供给,提升产业链水平,再带动新需求,有效相互促进,催生新发展动能。通过以模具与产品协同研发、模具与成形工程服务为创新突破主战场,在细分用户领域深耕细作,加强模具成形要素保障能力,让高水平的模具供给创造新的成形市场需求,实施模具成形促零件更新换代,带动各领域零件创新换型、增性需求,形成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更新供给创造更新需求的更高水平的产业生态。(四)产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模具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模具产业差异化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模具供应增长引擎;建成若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专用成形工艺装备制造集聚集群,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优化产业组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促使模具企业在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更具掌控力,发挥好模具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将自身打造成制造产业链的成形核心基地和产业链枢纽。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链的协同;努力上延产业链,实现模具设计与产品设计同步开发,并建立模具与成形同步开发设计平台;努力下延产业链,模具服役维护、服役再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推广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五)不断发挥模具数字化、信息化在企业全要素中的作用,系统化提升技术结构整体能力模具企业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技术结构全面提升主要从自身模具设计制造、质量管控、信息化、网络化应用等技术水平,通过数字化升级,夯实产业基础,提高产业水平,加速基于大数据管理及应用的开放、扁平、灵活的组织体系变革,做好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在已有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基础上,深化管理转型,把管理作为模具企业价值链再造的核心空间予以改善,提升企业管理、服务、商务等流程的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系统化水平,重塑数字化下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完善现有的产业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模具产业集群,以信息化为引擎,促进在传统动能乏力下的发展新动能,系统化提升整体产业能力,增强模具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六)强化要素支撑,不断推动科研、政策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聚焦模具产业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模具企业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与协同,提升模具的制造技术水平与质量保障,增强产业集聚效能。改变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项目资源配置分散、封闭,创新链不系统、不长久的结构性缺陷,科学配置模具成形周边的科技资源,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立集合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快推动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探索项目带动、项目扩展的优势,使创新成果受惠面得到最大利用。积极推进中国模具产业链+互联网结合的B2B撮合交易运营模式,通过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聚集全球模具配件、标准件、原材料等模具相关产品的企业进行线上交易;促进模具供应链平台通过海外模具销售服务基地接单并提供售后服务,打造模具核心供应商,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供应核心,促进模具采购订单的总包、分包协同;拓展模具上下游产业的线上线下国际资源的聚集,推动实现国际模具装备的展示体验、培训、物流中转,进而实现以模具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聚集。以人才标准的国际化、系列化和综合化,积极推动形成既面向制造,也面向数字化,突出产业链导向,应对模具产业融合重点发展领域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打造数字化与基础制造融合,模具设计与成形工艺、集成制造融合,项目管理、质量管控与模具应用服役后服务相互促进的集成形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模具上下游产业生态圈人才生态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方面以培养基础扎实、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具有制造产业链大循环视野,同时又具有开拓性理念的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积极推动模具制造与零件成形产教融合;在职人才的能力提升,通过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先进装备培训等方式,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突出专才,以及企业需求的支撑零件研发、设计和成形自动线工程技术维护的制造业服务型人才。(七)促进服务型制造,拓展价值链,实现产业新升级提升供应链中模具作为成形技术集成的技术优势支撑产品设计的优势集成资源,树立以协同产品设计和模具成形工程制造融合发展理念,以品质保障与持续优化模具量产服务显示在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推进创新研发服务、模具成形工程服务、保障服务等现代信息化下的产业技术服务,促进现代生产型供应链密切产业技术服务、工程服务,促进以模具成形为核心,上下游延伸供应链、制造链、客户服务链生态建设。推动为下游终端客户降本提质增效综合产品与工程化服务能级优化升级的同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提高量产保障能力,在服务下游客户经济质量效益的同时,提升模具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扩大产业链中成形重要节点的高端占有率,在制造各领域产业链中担当补链、稳链、强链主力,为应对新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贡献更为坚实有利的支撑作用。(八)积极增集成,全面提升企业效能推动产业链集成,更好地把握模具市场需求与模具供给相匹配、相促进的内循环健康生态,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更加成熟稳定。推进模具技术的集成创新,建设模具上下产业链协同互联网平台,顺畅产业链资源的协同,全面提升资源效率、运营效率、研发效率、制造效率、环境服务效率等效能,推动模具行业高质量发展。模具产业适应未来产业链技术交叉融合、产品关联集成的新业态,通过供应链下游零件设计、成形与模具工程融合,集成模具研发、制造、量产,维护全生命周期资源,构建集成效能新动力,提高模具供应保障能力。(九)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结合,努力打造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通过高度的资源集聚力和强大的行业影响力,促进区域产业需求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中谋求模具支撑新材料、新工艺成形所带来的高附加值;通过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更好的模具成形市场配套和供需关系,推动各地形成模具支撑、辐射、终端需求牵引、以城兴业的集群发展模式,推进模具产业集聚区的优化升级,打造强劲综合发展力,推进产业集群的系统增长和持续发展,在健全产业链,着力补链、强链、延链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十)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中竞争力的综合水平,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调发展未来5~10年,在国际市场竞争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和主攻方向,嵌入国际产业生态体系,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实现国际化发展和升级,提高模具供应链反应速度,降低模具供应链成本,在国际市场结构调整中、在产业价值链深度重组重构中、在全球治理体系和新规则体系重建中,提升我国模具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国模具在全球模具供应体系链中的影响力。中国作为全球模具制造规模最大的供应链主体,将继续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作用,特别是提升重点骨干模具企业、模具出口重点企业等主力军模具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在中国模具成为中国产业链优势支撑力量的同时,积极引导德国、日本等模具发达国家的互补产业相互促进,聚焦重点模具产品提升水平,相互支撑;积极推进模具产业需求大、模具产业薄弱国家,如墨西哥、巴西、南非等国的模具贸易往来,强化与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的模具市场开发,适应经济全球化模具需求新变化、新挑战,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安全可控、多元多样、优质高效、自主开放的资源协同体系,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优势,以开放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性,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概况精密机械零部件是机械设备中的核心零部件,是综合运用高精密设备、金属加工工艺、精密检测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将金属材料加工成预定形状或尺寸的金属零部件。精密机械零部件既具有加工精度高、尺寸公差小、表面光洁度高等精密特点,也具有尺寸稳定性高、抗疲劳与抗衰减性能好等金属零件的特点。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是各类精密设备仪器生产制造的基础。过去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加工能力与技术实力不强,核心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通常为欧美日等外资企业所垄断。近年来,随着产业链中系统总成或部件装配业务向我国转移,其子系统或部件的制造商也在我国积极寻找并支持具有核心精密机械零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这一趋势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消费电子、风力发电等下游行业比较明显。人才发展机制正在形成十三五以来,模具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总量保持基本稳定。随着模具产业的规模扩大和模具制造流程的改变,大批具有计算机和数字化知识的年轻力量进入到模具行业,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和模具人才培训体系的发展。以模具中职、高职教育,行业人才培训基地、企业在岗培训等有机结合的人才发展机制逐步形成。2017年,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开创了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数字化设计技能网络大赛,将每个学校的计算机房设为考场,大赛裁判组成员在赛事中心对各赛场动态进行远程监控。模具专业学生均可报名参赛,给学习者提供了同等的参赛权利,推动了全员化参赛,实现了大赛普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提升,成为培养模具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进入模具行业的壁垒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且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低端产品同质化明显,质量稳定性、可靠性较差。而在中高端市场,生产厂商依靠多年的技术工艺积累、人才储备、持续的研发及设备投入,在长期稳定的客户合作基础之上开展一站式配套服务,使得客户粘性日益增强,从而对新进入企业构成了较高的壁垒。(一)模具行业客户壁垒铝型材挤压模具及设备、精密机械零部件产品具有显著的定制化特点,主要应用于建筑/工业/轨道交通/风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领域。在面向以上领域的中高端市场中,国内外大型企业在确定供应商前会对其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精度、质量稳定性、规模化供货能力、售后服务响应等方面进行较长时期的考察。基于行业现状,在供应商替换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生产厂商一旦进入客户的供应商体系,通常会和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下游市场应用及客户需求的不断拓展,行业内领先企业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拓展新应用领域,不断深化对客户需求及产品应用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客户的使用习惯,可通过已有高频主打产品带动新品销售,从而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合作基础,提高了中高端市场进入门槛。(二)模具行业技术壁垒行业实践性较强,中高端产品对开发设计能力、指标精度、质量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厂商需要在制造工艺、质量控制、联机调试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累积和生产应用才能掌握核心技术。行业内技术领先的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承接订单进一步优化原有技术,通过持续的新产品开发满足客户新需求,继而形成新工艺、新方法,不断筑高技术壁垒,新进入行业的企业很难在短期内掌握生产核心技术。因此,较高的综合技术要求构成了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三)模具行业人才壁垒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实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企业能否获得客户认可的关键因素之一,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规模。随着工艺流程的创新运用、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行业内企业必须组建一支专业背景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研发创新能力突出的技术人才队伍,方能在变革中保持领先优势。目前,本行业内兼具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供应较为缺乏,主要依靠企业内部培养。长期耕耘本行业的领先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沉淀,建立了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梯队。对本行业新进入者,尤其是缺乏规模优势和生产经验的企业而言,其很难在短期内构建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并始终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因此本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壁垒。(四)模具行业资金壁垒由于生产线购置、厂房建设及日常营运等客观需要,对行业内生产厂商的配套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部分设备的专用性较强,且在技术革新和客户需求提升的带动下,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以保障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如果新进企业没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将难以适应本行业的市场竞争。因此,本行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模具产业规模(一)模具产业规模保持增势,产能持续提升我国模具制造企业过万家,模具制造及生产加工的厂、点约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5000家,公有制企业占5%左右,三资企业占10%左右,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约占85%,模具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上市公司超过50家,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评定的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209家、模具出口重点企业60家,行业引领的作用明显。产业链日趋完整并不断优化,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以骨干企业队伍带动产业链企业的现代模具产业群已基本建成;模具研发设计体系、模具制造应用装备(机床工具)供应体系、模具材料研发生产和供应体系、模具(配件)标准件生产供应体系、教育体系、模具后服务体系较为完整,形成了良好的模具产业生态圈,满足了消费产业、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模具需要,国内模具市场满足率达到95%左右。模具的品种、规格繁多,技术要求各异,中小微型企业占95%以上,模具企业发展适于精、专、特模式,目前国际上模具企业绝大多数也是中小企业,专精特的产业特色鲜明;但我国企业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发展不均衡,某些领域已出现竞争不真实的无序状态。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我国的模具消费量持续增加,约占世界模具消费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年保持世界第一大模具消费国的地位;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生产量不断增长,2019年模具产值超过2900亿元人民币,支撑着中国每年超过30万亿元的制品成形,持续保持世界模具制造第一大国和模具出口世界排名前三的地位,我国模具行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基本面稳固。2016—2019年我国模具产值增加约365亿元,年均增长4.1%;出口模具4年累计226.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7.6%;2019年比2016年模具产值增加约520亿元(含出口),年均增长5.3%。2020年模具产值达到3100亿元左右,保持与机械产品同步增长,模具出口维持在2019年的水平略有增长。(二)模具外贸互补性强,国际市场开拓稳健中国模具顺应世界模具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系统优势、协同优势,培养竞争优势,拓展全球资源配置空间,以吐故纳新的强烈胸怀,从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投资采购国外先进的装备到吸引国外精英人才、吸收外商投资,再到对外模具贸易全球布局、对外投资合作,走过了重视吸收到重视走出去深度融入世界模具贸易体系、制造体系的开放之路。中国模具出口能力增长迅速,我国有出口业务的模具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具备出口能力、出口额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模具企业近1000家,他们合计出口额占我国模具出口总额的60%以上。十三五以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一直是我国模具出口最多的省市,合计出口额占我国模具出口额的比例超过80%。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模具出口从1994年的3900万美元、模具贸易逆差超过6亿美元,到2008年模具出口超过2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平衡。自十二五以来,我国模具制造满足了国内模具市场的强劲需求增长,十二五十三五十年间,年进口模具在20亿美元左右徘徊,强劲的模具需求消费增量几乎由中国模具消化。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国内模具市场不断扩大,模具消费量持续增加,同期我国模具进口量累计97.18亿美元,模具进口年平均增长-8.06%,模具进口大幅下降。十三五期间,出口模具五年合计288.8亿美元,模具出口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4.53%,模具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塑料橡胶模具出口占比最大,占总量的六成左右,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认可度,冲压模具出口占总量的两成左右,出口目的地近200个国家/地区。十三五中国模具进出口顺差从2016年的27.88亿美元,到2020年的46.83亿美元,顺差增长达68%。同期国际模具市场增长70亿美元左右,年均增长1.5%;我国模具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占比稳步提高,出口模具由29.1%提高到32.8%。中国模具已经成为全球模具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模具进口总额不到16亿美元,同比上年下降超过18%,国际模具制造产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使得我国进口模具大幅下降,成为中国模具的重要窗口期,内循环模具供应能力更为增强,中国模具国内供应链能力有效得以提升。同时,中国模具出口仍实现了小幅正增长,中国模具把握住了更为广阔的国际模具市场空间,展现出在国际模具采购中最具性价比的模具制造基地的牢固地位。发展质量逐渐向好规模以上模具企业都拥有5轴加工中心等精密加工设备,模具的零件化制造、自动化制造都在推进中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