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产业调研报告_第1页
杀菌剂产业调研报告_第2页
杀菌剂产业调研报告_第3页
杀菌剂产业调研报告_第4页
杀菌剂产业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杀菌剂产业调研报告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栽培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据统计,2013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73亿亩次,比2003年增加12.8亿亩次、增长21%。防病治虫多依赖化学农药,容易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虫越防越难的问题。需要保护和利用天敌,实施生物、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科学使用农药,遏制病虫加重发生的态势,实现可持续治理。施用农药是防病治虫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因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2-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年均使用量31.1万吨,比2009-2011年增长9.2%。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十分必要。推进统防统治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一是提升装备水平。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及植保工程建设投资的引导作用,装备现代植保机械,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规模适度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二是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示范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防治组织的指导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我国农药行业供需状况(一)我国农药供给情况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国际农药需求持续释放,国内形成了庞大的农药产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我国化学农药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吨。从2010-2021年的情况来看,国内农药年产量在2016年达到高峰;然而,相当一部分农药产能由于建设理念落后、技术水平有限、环保投入不足、忽视市场容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内乃至全球日趋严格的环保监管当中被淘汰出局。总体上,随着过剩、落后、高污染的产能被不断出清,我国农药行业供给侧改革形成了良好的成效,行业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同时行业供需格局也得到持续改善。(二)我国农药需求情况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和农作物播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但受制于人多地少、大量国土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与农业争地,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已接近饱和,2000-2021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从156.30百万公顷缓慢增长到168.70百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0.36%,2015年以后基本没有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这一矛盾下我国农业持续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提升农产品单产,为国内农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应用基础。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因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一度呈快速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年农药使用量从127.95万吨增长到180.77万吨。在这一趋势当中,由于过度依赖传统化学农药、施药方法不科学、整体管理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原农业部应2015年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三年平均水平以下,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农药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农药利用率从2015年的36.6%提高到2020年的40.6%,农药使用总量保持平稳。在控制农药使用总量、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农药行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众多企业开展了新品种、新工艺的开发工作,挖掘了国际国内市场对各类型农药产品的需求。同时,国内农业终端市场对低毒、环境友好、高效农药的需求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的关注而持续增长,一系列新品种得到应用推广。例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使得单位面积上的农药使用量由几百克每公顷,下降到几克每公顷,用药量相比传统有机磷农药减少了2个数量级,因此其附加值也远远高于有机磷农药。在以上条件的推动下,国内农药市场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全球农药行业竞争格局(一)全球农药行业总体竞争格局情况全球农药行业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国际分工业已形成。概括起来,全球农药企业可以分为二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在全球农药产业当中扮演垄断者的数家跨国巨头。这些跨国巨头往往有着复杂的业务范围,涵盖化学化工领域多个部门,较早进入到全球农药产业链当中,其农药方面的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生产规模、品牌、销售网络居于全面的领先地位。跨国巨头一般建立了涵盖专利农药研发、工艺开发、原药批量生产、制剂加工复配、制剂销售、技术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经营能力,能够广泛服务全球客户,在全球农药市场上占据着主要话语权。特别在具有高额利润的专利农药上,由于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专利农药创制集中在这些资本雄厚、创新能力突出、销售规模庞大的跨国巨头当中。根据PhillipsMcDougall统计,1980-2005年的25年间,当时的六大跨国巨头共推出农药新品种220个,占全球农药新品种的70%。从2020年第一梯队企业的农药销售情况来看,占据全球农药市场超过5%的企业有8家,分别为先正达(18.1%)、拜尔作物科学(16.1%)、巴斯夫(11.3%)、科迪华(10.4%)、联合磷化(7.5%)、富美实(7.5%)、安道麦(6.0%)、住友化学(5.2%),前8家市场占有率累计为82.1%,前10家市场占有率高达87.2%。不到10%的主要企业占有全球90%以上的市场,市场较为集中。第二梯队是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小型非专利农药企业,依托规模化的供应能力和成熟的国际营销网络参与竞争,它们规模较大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非专利农药在应用上已经得到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在使用对象、施用方法和安全性能上都得到市场的认可,而且在技术上也比较成熟。因此,中小型非专利农药企业节省了大量研发投入,具有较强的低成本优势。同时,非专利农药企业会强化其在工艺优化层面上的投入,扩大其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因此,中小型非专利农药企业既能够在农化产业链上提供农药原药和中间体,也能够面向终端消费者提供制剂产品。已有多个非专利农药企业建立了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农药品牌。(二)全球农药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及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国际农药行业发生了两次竞争格局的调整:2006-2008年,转基因应用逐渐落地、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推动了第一次调整。首先,跨国巨头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初步建立了转基因种子和对应农药相结合的业务体系,开始大力发展和转基因作物紧密关联的农药产品体系。其次,在农药需求被大幅刺激的背景下,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投资扩产,农药工业产业链迅速成熟,推动全球原药产能逐步向中国、印度转移,第三梯队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整合程度快速提高,中国、印度的部分领先企业进入到第二梯队当中。2013年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推广加快和农产品价格低迷对农药行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全球农化企业为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进行了一系列并购重组。第一梯队从原有的先正达、拜耳作物科学、巴斯夫、陶氏益农、孟山都和杜邦六大企业被整合为拜耳、先正达、巴斯夫、陶氏—杜邦四大企业。第二梯队当中也发生了较多并购重组,如安道麦和沙隆达合并、UPL收购了爱利思达等。在第二次调整当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农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优化了业务结构和布局,而中国、印度在国际农药行业上掌握了领先的核心技术、销售网络和品牌资源,带动国内农药化工产业链整体升级,因而也推动了其他企业的发展。在完成大规模并购整合后,全球农药行业进入了新的竞争态势。第一梯队跨国巨头在行业的领导力及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将研发和技术资源加以整合,提升研发效率、巩固技术优势,一方面在市场营销上进行更为全面的布局和覆盖,整合纵深领域资源,满足日益复杂的农业种植对农药产品的多样化、高端化需求。第二梯队的企业则依托在横向的多个农药品种、区域市场的布局和在纵向的原药、中间体产业链上的布局,进一步加强在规模生产成本和终端植物保护服务上的优势。第三梯队的企业中,主营制剂的企业选择避开与大企业的正面竞争,聚焦垂直细分市场,而原药生产企业利用工艺和供应优势与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融合程度大大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我国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5%,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飘移等流失,污染土壤、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改进施药方式,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影响农药行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一)影响农药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农药行业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毫不动摇,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我国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鼓励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一系列产业政策,《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等中,对农药生产和使用提出了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要求,鼓励和推动我国农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农药产业正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速组织结构调整,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实力迅速增强。2、农药刚性需求不断凸显农药在农业生产当中不可或缺,由于全球人口持续增长、耕作方式逐步转变、全球变暖造成病虫害频发,全球农药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据PhillipsMcDougall的预测,到2022年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有望达到646.26亿美元。联合国2018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人口为75.5亿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22亿,达到98亿人。全球人口增长将形成对新增粮食产出的直接需求,在此期间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肉类生产需求也给全球粮食供需平衡带来较大压力。而受城市化、环境退化等因素影响,全球耕地面积增长缓慢、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严峻,要求必须增加现有耕地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单位面积产出粮食的水平,种植者将更加依赖农药等科技种植手段。全球农作物生产的耕作方式逐步趋于规模化、产业化。由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耕作方式也逐渐转变,从分散农户的精耕细作向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方向发展。和依靠经验进行劳作的分散农户相比,集中化的农业种植者对农业科技、农业作物的关注度更高,有利于农药产品的推广。气候变化正在为动植物病虫害在新的地区蔓延、改变其传播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温度、湿度和大气气体的变化不但促进了真菌、昆虫的生长和繁殖速度,还改变了有害生物、其天敌及其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据《科学》杂志在2018年8月发表的文章,全球变暖每上升1℃,小麦、大米和玉米因病虫害而损失的产量就上升10-25%。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发生频率逐年增长,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严峻的病虫害防治形势使得国际国内将保持对农药产品的刚性需求。3、专利农药集中到期从历史经验看,对于专利过期农药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专利农药过期后,仿制企业开展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以较低的售价打开市场,同时持续通过工艺优化、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通过其自身渠道持续推广,可推动相关产品应用不断发展,快速扩大市场。专利农药在过期后通常有15-20年的黄金周期。在应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目前这些专利农药即将度过保护期,将给仿制企业带来巨大机遇。对于我国农药企业,发展专利到期农药品种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和风险,也有助于我国农药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二)影响农药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农药行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农药行业的研发创新体系尚不够完善,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集中于仿制领域,创制产品很少。在仿制领域,由于人才、资金的限制,具备关键中间体、催化剂相关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也相对较少,制约了行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2、农药行业产品结构尚待优化经过近年来的一系列调整,我国农药行业的产品结构得到了初步优化,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从整体结构上看,全球2019年杀菌剂销售额占作物保护农药的比重达25.32%,而我国杀菌剂出口额只占全部出口的14.6%,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在细分产品上,部分大宗、热点品种产能过剩,多家企业生产同一个品种,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制剂剂型结构不合理,新型农药助剂、新剂型开发滞后,制剂产品中乳油产品占比相对较高,缺乏环保型、节约型的水剂、油悬浮剂、微囊剂等新剂型产品。产品结构的问题影响着我国相当一部分农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推进科学用药重点是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一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登记和推广应用,推进小宗作物用药试验、登记,逐步淘汰高毒农药。科学采用种子、土壤、秧苗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对症选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烟雾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农药行业经营模式农药行业的经营流程分为研发、生产和销售,最终通过产品的销售实现盈利。农药企业的经营模式包括创制型、仿制型和制剂型。创制型经营模式对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要求很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持续进行专利农药原药及相关制剂的研发。采取创制型经营模式的企业主要为国际农药行业的第一梯队。这些企业一方面通过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保护期内的独家权利获得垄断利润,一方面凭借知名品牌、先进的产品质量和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进行各类农药中间体、原药和制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仿制型经营模式围绕着非专利农药产品进行生产、销售。企业通过规模效应以及改进技术与工艺,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农药原药的生产成本,采购化工原料和中间体进行农药原药的生产。寻找到市场容量较大、竞争温和、具有良好技术基础的非专利农药产品是仿制型模式得以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农药品种主要以仿制药为主,农药企业在新品种上研发投入较少,原药产品的品牌档次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达到发达国家对农药产品的高标准。制剂型企业不生产原药,而是向上游企业采购原药,添加各类助剂并使用适当的复配工艺加工,生产出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制剂产品,面向农药使用的终端市场进行销售。制剂型企业产品体系丰富、渠道下沉程度高,能够适应农药终端市场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制剂需求。农药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品,起着防治有害生物、应对突发性病虫草害、调节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刚性需求较强,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未来全球人口不断增加与农业用地面积有限的矛盾日益激化,使用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全球农药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耕种习惯决定了不同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差异,同时也决定了农作物病、虫、草害危害程度的不同,从而产生对农药品种的不同需求,使农药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全球市场上,农药需求集中于农业大国,如巴西、美国、中国、日本等,新兴市场正在逐渐成为驱动力。我国农药工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江苏、四川、山东、浙江、安徽是我国农药生产的最主要区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各地区农药产量(折100%有效成分)的统计,2021年江苏农药企业生产农药54.92万吨,占总产量的21.99%,是我国农药生产第一大省。四川、山东农药企业分别生产农药30.8万吨、29.16万吨,占总产量的12.33%及11.67%,是我国农药生产大省。浙江、安徽也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农药工业,产量占比超过5%。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影响,农药制剂使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每年3-9月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农药制剂销售的主要季节;对农药原药产品而言,由于其下游客户主要为制剂生产厂商或其他原药生产企业,并不直接面向终端用户,因此农药使用的季节性变化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从全球市场看,单一市场季节性较为明显,但南北半球季节、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不同市场的季节性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全球市场的季节性并不明显。促进病虫可持续治理的需要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栽培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据统计,2013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73亿亩次,比2003年增加12.8亿亩次、增长21%。防病治虫多依赖化学农药,容易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虫越防越难的问题。需要保护和利用天敌,实施生物、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科学使用农药,遏制病虫加重发生的态势,实现可持续治理。全球农药行业发展概况(一)全球农业发展的阶段和概况农药工业是精细化工的重要门类,近代化学工业出现以来,人类就积极运用化学产品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生产的害虫。150年来,全球化学工业在技术、规模、理念上不断发展,农药工业的产品类型和应用领域也持续演进。20世纪60~90年代,全球农业持续发展、现代化学科学和工业技术快速进步、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世界人口从1961年30.72亿增长至1990年52.8亿,增长71.88%;而耕地面积从1961年3,719万平方公里增长至1990年4,067万平方公里,增长仅9.36%。人口增长和耕地紧张的矛盾持续加剧,耕地单位产出的重要性日益体现,精细化耕作的需求导致全球农药行业的规模迅速发展。根据PhillipsMcDougall的统计,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从1960年的8.5亿美元增长到1990年的264亿美元,增长了约30倍。2011年以来,全球农药行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销售额随全球气候、产品结构和宏观经济情况出现波动,在2015年作物用农药销售额一度同比下降9.61%。2016年以来,受益于全球农药企业的整合和产能布局的调整,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恢复了增长,在2020年达到620.36亿美元。分区域看,亚太地区是全球农药最重要的市场,2020年作物农药销售额达到192.41亿美元,占全球31.02%;拉美、欧洲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在2020年的作物农药销售额也均超过100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5.88%、20.60%及18.58%。分国家看,全球排名前十五的农药使用国家在2019年依次为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印度、西班牙、土耳其、墨西哥、意大利、马来西亚,其中中国、美国、巴西的农药销售额占比在全球均超过9%,前十五名国家的使用量占比超过80%。根据统计数据,农药的主要使用国可分为经济、科技水平均较为领先的发达国家(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和人口众多、农业规模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中国、哥伦比亚、印度、墨西哥、马来西亚和阿根廷等)。(二)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情况现代农药工业已形成涵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在内的产品体系。目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在全球农药市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是主要的农药品种,占全球销售金额的90%以上。2020年,全球除草剂销售额为274.07亿美元,占比44.18%;杀菌剂销售额为168.04亿美元,占比27.09%;杀虫剂销售额为156.81亿美元,占比25.28%。杀菌剂是推动全球农药市场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方面,病原菌植物病害复杂多变、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持续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推动杀菌剂的整体市场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国际化工龙头企业持续推出创新的具有全新结构、全新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产品,对众多迫切的病原菌植物病害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广受市场认可,除草剂、除虫剂的创新产品发展相对较为缓慢。2010-2020年,全球杀菌剂销售额从114.79亿美元增长到168.0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8%,高于同期全球作物农药整体销售规模增速3.25%。在2016年,全球杀菌剂销售额(154.98亿美元)超越了杀虫剂(129.65亿美元),成为第二大产品类型。非专利农药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销售额占比约为70%,而专利农药市场份额占比约30%。一方面,新的专利农药开发难度日益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使得专利农药的销售价格和应用推广受到局限,据PhillipsMcDougall的统计,到2014年后发现、开发和登记1个农药有效成分的平均研发成本就已经达2.86亿美元,成功登记1个新产品需筛选的新化合物数量达159,574个,为了满足登记要求需要准备的时间达11.3年,分别较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