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根发芽 论文_第1页
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根发芽 论文_第2页
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根发芽 论文_第3页
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根发芽 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根发芽从二零一六年开始,全国统一的《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课程结合定名为《道德与法治》,而此次的系统安排教学内容也更充分体现了将法治教育与观念德育教育进教材中的宗旨,从而更加适应了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从课程名称上明显感受到学科强化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二零二二年版的义务教育的思想课程标准,品德和法治基础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思想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课堂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更高更多的需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已成为学校主要的德育课堂,教师必须在课堂过程中主动渗透道德课程,逐步改变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理念,通过正面引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道德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更优秀的道德。文章剖析了道德课程的必要性,并根据乡村中学的实际状况,从各个视角给出道德教育渗透的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渗透在新的教育趋势下,随着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正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中学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既是中学教学课程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道德课程的主要载体,对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养成和价值理念的培育,有着关键的意义。身为长期工作在乡村中学道德和法治的一线老师,我们应该更深切的了解到,在学校教学中,不但要注意提高中小学生对文化教育有关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必须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理念。做好学校的德育,随时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把道德价值贯彻于学校生活实践之中,让他们更加切身的感受与体验。一: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几点困惑1.应试教育的影响新课标改革,中学《道德与法治》等科目明确的要求了教师的教学职责更加明确,他们必须成为课堂学习的的主要参与者,而老师必须成为他们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学到的东西才能被他们切实的体会到,并深深感受到。而老师也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孩子的立场考虑,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奋斗,并培育他们的自身素质。而在当前,由于中学道德与法治已成为中考学科,深受升学压力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冲击,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只是单纯的注重于孩子的升学分数,而没有重视于其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的养成和提高,导致了他们价值观的严重缺失,学生道德素质普遍偏低。针对一些学校暴力以及中学生的违法犯罪的发生,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2.专业师资的缺乏家庭教育的缺失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是形成处于人生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亟待建立。在初中教育中问题基本归结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大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校内缺少专门教授《道德与法治》这门必修课的专门老师,校园内法治学习氛围不浓厚。教师为了教而教,为了应付考试,很少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虽然新教材的完善,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的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他们并没有注意品德的形成直接导致道德的实施,使德育在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中变成“空中楼阁”。父母是他的第一位导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积极健康的人格基础。但我身处农村初中,也深知,在农村本身他们的自身素质并不高,加之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等的孩子也无法管理,行为习惯不良,所以道德培养也比较难。3.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就是启发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求知探索知识。当前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大的缺点,在于教授很多课程的方式都赶不上新课程时期的教学要求,而老师们通常采取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生硬的给他们传递了文字的理论知识,而他们在上课时的最主要时间便是记忆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使他们在吸收道德与法治有关知识点的活动中,处在相对被动的状态这种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德育教育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在意识形态上,对他们的思维与活动并未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作用。德育教育的实施方面也没有健全的制度,缺乏切实的措施,不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朱小曼教授说:道德不仅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服务于社会道德规范,而是诱导学生自身的精神生长出品德发展的能力,使之养成学习者社会性,引导学生社会性的发展过程和学校的独立性,与引导学生自身精神发育的发展过程中相互支持。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优化,从品德教学中开始慢慢渗入品德和法治课程教育教学之中,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习者在过程中,更重视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解如何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合理科学的运用自己所享有权力,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保障社会上的公正等,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逐步渗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进一步充实,同时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对于课堂上的教师的讲解,有的内容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有助于引领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培育其道德核心素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课程教学中,学习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只根据教师课堂上画出的要点加以背诵记住,虽然如此,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高,而且教学主体积极作用也不足,因此教师必须要主动渗透和深入德育教育,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践、案例新闻和在教学中的探究分享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习、分析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体会道理,同时教师也要及时主动地指导学生,以培养学员真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健康地成长。三:品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渗透策略 人无德不立,教育的基础就是立德,对于中国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日常教学中,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手段,以身作则等方面,加强德育的渗透,践行到实际生活中。1.因材施教,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视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可实现对与之相适应的德育方式的渗透,如果把一种较为简单,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纳入其中,在无形之中进行了德育教育。把爱国、遵纪守法、诚实、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有机的融入。其中,就包括了在“维护国家利益”中表现爱国主义教育,在“生命的思考”中从敬业视角引导学生认清平凡中闪耀着伟大,在“社会生活讲道德”中涉及诚实、友善等问题,而在这种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方面就是社会生活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涵,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选取一些贴近的生活中情境,在设计情景时,引领孩子主动地认识自我,理解家人,认识世界,从而实现知识提高与人格发展、内化。可以说,德育教育是多渠道的,只要老师掌握得好,并把德育纳入教学内容中,即可以提升学校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德育教育。2.优化教育手段,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中学生由于正处在青春期,所以逆反心理很强,一味的在课本上依靠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非但达不成目的,甚至使他们产生了反感,从而对知识和法治教育方法产生了反感,从而缺乏学习积极性。为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习,老师可以把课堂手段方式加以调整,让书本上的死板的知识点灵动起来,使他们对知识点有更好的认识。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很多的案例,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老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式,模拟课程中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促进他们成长。例如,在讲到八年级《诚实守信》这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组织一次无人监考的考试,看看学生是否做到诚信考试。通过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讲诚信要践行到实践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通过广泛使用多媒体系统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当我们讲到了九年级的《中华文化》这一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资料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如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体会中华文化的震撼,激发学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荣誉感和信心。在讲到《富强与创新》时,会组织学生收看《伟大国家》、《厉害了,我的国》等相关的大型纪录片,通过影片欣赏,他们可以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从而提升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对于德育教育也具有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适当利用政治历史资料,谈到捍卫祖国权益保护我国安全等,也可利用时事资料,可以和他们讲讲新冠肺炎,培养他们自己保护的能力,也要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可以为在这场疫情期间付出的一切人员,致敬那些最美逆行者,为孩子们培养正确的国家责任观念,彰显一个民族大国精神与国家责任,提升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3.树立思想道德模范,提升学生道德认同感老师是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中关键的参与者,引导者。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必须全面强化道德榜样的角色。老师在课堂,应该突出对典型榜样的教育,以身作则,在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品德潜移默化中,积极发挥着引导功能。由于中学时期的学生多数年纪都比较小,正处在情感和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正面指导,同时,老师在课堂教育中还应该摆正自身的重要角色,要与每个学生进行平等地互动,用积极阳光的教育风范与和蔼可亲的语言,仔细看待每位学生,强化与他们之间的公平互动交往,与每位学生们形成了紧密的情感联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十多年的农村教育,其实孩子们都是善良的,可塑性很强,在教育过程中,我会站在学生角度,感同身受。例如在讲到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时,我会以谈话的方式和同学交流,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讲给孩子们听,敞开心扉,这样孩子们也会愿意交流,交流中会认识到哪些不足。身教胜于言传,有些道德品质还需要老师的模范作用,你对学生认真负责,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也会尊重老师。教师以身作则会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德育教育渗透一种教育方法。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农村中学的孩子大部分缺少父母的关爱,父母忙于生活,远离孩子,更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与爷爷奶奶生活一起,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不便于沟通,在讲到《爱在家人间》我尝试给学生布置一份特殊的作业,以日记和书信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增加与父母的沟通,增加与父母的感情,这种做法不但感恩自己的父母也会升华到感恩老师,感恩朋友。4.借助实践活动,促进德育发展道德教育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好的焦点议题往往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平时教学中。想使他们自己积极主动的关心社会生活,就要引导他们进入宽广的社会,全面发掘社会人才,要求教师实施教学要“回归生活”的理念。因此,对于课程中的案例,经验心得,探究分享,技能方法等内容,老师可以进行指导,并且利用假期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可以举办小型的演讲比赛,在讲到“文明有礼”时,在班级举办一次手抄报的比赛。九年级讲到资源环境等问题时,我们班利用节假日,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走访和实地问卷调查,了解周边环境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学生们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措施,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