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语文2020:中考40篇古诗词曲阅读_第1页
河北中考语文2020:中考40篇古诗词曲阅读_第2页
河北中考语文2020:中考40篇古诗词曲阅读_第3页
河北中考语文2020:中考40篇古诗词曲阅读_第4页
河北中考语文2020:中考40篇古诗词曲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40篇古诗词曲阅读

【七年级上册】

(一)观沧海

【文学常识】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这首诗苍凉中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

代表作。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临:到达,登上。

⑵何:多么。

(3)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4)竦峙:耸立。

(5)若:好像。

(6)星汉:银河。

【突破训练】

1.(2019,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

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

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

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A项中应为“观”字统领全篇;B项中“由

远及近”这个说法不对,都是近景;D项中应为诗歌把眼前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

一起,而不是“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解析】诗歌虽写秋景,但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无悲

凉伤感的意境。故选C。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大海吞吐II月星辰,景象壮丽。

4.(2019,唐山路南区质检一改编)

【甲】观论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甲诗是诗人北征乌桓途中登高而作,以宏观视角观看天地大海,场面宏大。

B.甲诗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诗人借它写了这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D.乙诗构思大胆,把一场战争集中在一昼夜时间里表现,突现了战争的艰苦。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B项中“水何澹澹”是远观,写出了沧海的整体

风貌,而不是“大海的近景”。

(2)这两首诗画线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诗画线句借助奇特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乙诗结尾运

用典故,直接抒写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这两首诗都是运用了间接抒情,但又有所不同,《观沧海》借助想象的景物抒情,《雁门太守

行》借助典故抒情。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林造有此寺

【文学常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_,一置代伟大的,良漫主义一诗人,有“_诗仙.”之称。这首诗就是他为

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左迁:降职。

【突破训练】

1.(2019,淮安)

(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用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

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两句抒情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杨花"和''子规”在诗歌中既是一种特有的诗歌意

象,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意思和情感,另一方面也描写了环境,所以应该从两个角度综合作答。

(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

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

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难度系数较高。要结合题干例句理解“语近情遥”

的意思,即语言浅显,但感情深厚。诗歌的三、四句明白如话,但“寄”“愁心”“直到”

等词语,蕴含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担心、思念等丰富的情感。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古时尊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言事,后两句抒情。

C.朗读“闻道龙标过五溪”时,要重读“过五溪”,“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

之艰难,读时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诗歌后两句想象奇特,将明月人格化。李白和王昌龄一样,都不得志,所以李白把

“愁心”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解析】诗人要将“愁心”寄给友人,不是因为二人都不得志,而是因为诗人听到友

人王昌龄被贬谪到遥远的龙标,深深地担忧友人,牵挂友人。故选D。

(三)次北固山下

【文学常识】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

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

对可不对。本诗作者一王湾,鹿.代诗人。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次:停宿。

(2)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突破训练】

1.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

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

思想感情。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富有情趣。

【解析】本题既考查了诗句的赏析,又考查了文学常识。这是一首律诗,颈联为诗歌

的第五、六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

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牛发了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3.(2019,廊坊安次区二模改编)

【甲】次北固L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甲、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乙诗属于七言律诗,甲诗属于五言绝句。

B.乙诗首句流露出诗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叙写诗人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C.甲诗中“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即题目中的“北固山”。

D.甲、乙两诗都属于借景抒情的好诗,都抒发了在外游子的思家念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A项中甲诗是五言律诗,乙诗是七言绝

句。最为简单的区分方式是,律诗是八句,而绝句只有四句。要注意的是,律诗和绝句都是

近体诗。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甲诗画线句呈现的景象。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此变得

开阔起来,顺风行船,船上的一张帆高高悬挂,小船行驶得很快。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要在直译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句,加入恰当的联想和想

象,以增加画面感。

(8)天净沙•秋思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元散曲,为元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一曲牌名一,“秋思”是题目。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

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这首《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思:思绪。

【突破训练】

1.下列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

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

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因而是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

踽独行。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主要是诗歌大意的理解。注意“用生动的语言”,

所以不能只是简单翻译,还要有生动的描写。

3.本曲与《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

何不同。

《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渔家傲•秋

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

归的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抓住诗歌的关键句有利于把握诗歌主旨。《天净

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表明了游子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的“人不寐,将

白发征夫泪”则表明诗人戍守边塞,功业难成、有家难回的愁绪。

(五)夜雨寺光

【文学常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李商隐一,字一义山一,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他与

诗人杜牧并称“小李杜”。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却话:回头说,追述。

【突破训练】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绝句。

B.“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

C.《夜雨寄北》第三句写出自己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

D.《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

的理解是错误的,“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未来的情景,是想象。

2.简析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涨”用字准确,富有动态感。“涨”字既写出巴山雨水注入秋池的景象,又流露出羁

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愁思的深重。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涨"是''升高”的意思,为读者展现了一幅

巴山雨水注入秋池的动态美景,又形象地将诗人的羁旅之愁与思友之情表达出来。

3.请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几年后,诗人和妻子终于重逢,在西窗前秉烛夜谈,一边剪着烛花,一边回忆着

当年在巴山雨夜的所见所感,互相倾诉着对彼此的浓浓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答题时,我们要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

想象,调动平时的积累,然后根据诗词原句提供的信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句描绘的场

景再现出来。

【七年级下册]

(1)木兰苗

【文学常识】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双璧”。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唯:Ro-

(2)市鞍马:买鞍马。

⑶旦:早晨。

(4)朔:北方。

(5)百千强:有余。

⑹傍地电跑。

【突破训练】

1.(2019,唐山路北区三模)

(1)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C项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使用互文手法,虚写将军和壮士共同拼死作战,有人战死,有人战后归来的情景。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不做官,即刻还乡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先从原诗句找到信息,即“可

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2.赏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的妙处。

运用动作描写(或: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写木兰回乡后的一连串动作,写出木兰对故

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表达了木兰归来后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也可以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然后进行具体赏析。

3.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运用比喻的修辞,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比喻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却未被发现,赞颂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用双兔一起奔跑,难以辨认雄雌,来比喻木兰

身为女子在男子们的队伍中征战多年却未被发现,表现了她的谨慎和机敏。

(二)誉幽州台歌

【文学常识】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一陈子昂一,—唐—代文学家。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1)怆然:悲伤的样子。

(2)涕:眼泪。

【突破训练】

1.(2019,曲靖)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B项中,“古人”指的是古代那些能礼

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

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从炼字角度考查诗句赏析。要注意该字在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上的重要

作用。

2.(2019,石家庄43中终模)

【甲】委由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袋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甲诗中,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又由这种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

有限。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这需要在复习时,熟练掌握诗歌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甲诗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意思是前代明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

君贤士出现,却无缘相见。

B.乙诗前两联,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两个“空”字,怅惘之

情昭然可见。

C.乙诗的颈联,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和煦的阳光下,汉阳平野中树木葱翠;江中的

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D.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乙诗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了诗人远离故土、

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D项“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的说法错误。《登幽州

台歌》并没有描写诗人所见景物,而是直接抒发了登上幽州台的感受。

(三津岳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古体诗。作者一杜甫一,字一子美一,自称一少陵野老,一鹿一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被后人称为“_诗圣一”,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_诗史一”。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1)钟:聚集。

(2)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3)荡胸:心胸震荡。

(4)眦⑵):眼眶。

(5)会当:终当,终要。

【突破训练】

1.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的景色

聚集于泰山,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割”字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

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一、二句以设问引出下文•句中的“岱宗”指泰山,下句用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表

现泰山绵延不尽之势。

B.三、四句的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山之两面明暗分明,直接表现

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七、八句写盼望登顶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

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赞美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

早年的远大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B项中,下句通过写山南山北的明暗不

同,间接表现泰山的高大雄伟。

4.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

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和升华。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形象和情感,综合度比较高。要分别抓住两首诗中最能体现诗

人胸怀的句子——“会当凌绝顶”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进行分析。

(四)旅飞来峰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王安石一,—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2)缘:因为。

【突破训练】

1.(2019,襄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

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哲理。“浮云”喻指假象,“最高层”喻指认识的高度。根

据喻义就容易明确诗句哲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

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借景说理,体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不怕

困难,勇往直前的理想和抱负,并无归隐山野的消极情绪。

(五)潺山西村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作者_陆游一,字_务观一,号_放翁一,

南宋爱国诗人。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1)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2)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突破训练】

1.(2019,石家庄新华区质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围绕“游”字展开,抒发悠闲惬意之情。

B.首联以劝说的口吻写农家的待客情意,间接抒发做客感受。

C.颈联描摹当地风俗画卷,用祭社公(土地神)的活动,来表达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D.尾联“无时”意思为随时,表达诗人对农村自然风光、淳朴民风的热爱与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项中,“春社”活动是为了祈求丰收,而不是庆

祝丰收。

(2)请赏析颔联中的“暗”“明”两字好在哪里.

①“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荫浓,“明”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②写出了农村优美的

自然景色;③写景中蕴含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2.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写山西村。

(六)己亥杂诗(其五)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龚自珍,_遣_代思想家、文学家。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落红:落花。

【突破训练】

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II暮穷途的氛围,

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先确定赏析角度为环境描写,再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示例: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

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解析】本题是变相考查句子赏析。句子的妙处,也就是该句广为传诵的原因。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

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

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

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饮酒(其五)》所表达的厌恶官场、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

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己亥杂诗(其五)》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

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而不是遁世思想。

(七泄泰堪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他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泊:停泊。

(2)商女:歌女。

【突破训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

恨”“犹唱后庭花”做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

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

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的说法是错误的。作者借陈后

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表现的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统治者

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两句诗的画面。

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沙滩,夜晚船停泊在秦淮河上的酒家附近。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画面。要在直接翻译的基础上加入生动的描写。这两句诗运用

了互文的写法,在描述画面时一定要注意全面、准确。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

虑。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先确定赏析角度为用典,再具体分析即可。

(八)相见欢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词。作者是南唐后主」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

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

【突破训练】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

“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具体的考查角度为炼字,但是要注意该句中“钩”字作

为喻体和环境描写中的重要意象的作用。

2.下列对《相见欢》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感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

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

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明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

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

一般滋味”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树本无寂寞之感,是因为作者的心境寂寞;清秋也

无法锁住,被锁的是作者自身。所以这句应是借环境来写作者自己的。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离愁比作乱丝,让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去国

离乡之苦。(或:这是暗喻,喻体为丝线,本体是“离愁”,这就使抽象的离愁形象化了。)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注意题干已经明确赏析的角度为修辞手法。找出修辞手

法为比喻后,再具体分析即可。

【八年级上册】

(一)费鹤楼

【文学常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一置代诗人.崔颍_。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川:平川、原野。

(2)历历:分明的样子。

(3)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突破训练】

1.(2019,石家庄49中模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写昔人乘鹤所见,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

楼的绝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诗歌后四句实写诗人登上黄鹤楼的所

见所感,而不是昔人乘鹤所见。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大意。除了要展开想象外,还应注意题干中“颈联”这一律诗

常识: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

2.本诗的首联、颔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寂寞、惆怅的心情。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

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

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

草凄清荒芜”,而是指草木茂盛。

(二)使至塞上

【文学常识】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一王维一,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⑵长河:指黄河。

【突破训练】

1.(2019,河北中考预测卷三)

(1)下列对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

中“使”的意思是出使。

B.首联中的“属国”指典属国,这里指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

C.颔联的朗读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诗人抓住典型景物“沙漠”“烽

烟”“黄河”“落日”进行刻画,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解析】首联中的''属国"指典属国,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

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2)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怎样的变化?

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孤独、悲伤之情,后来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

净化、升华而产生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有利于把握诗歌情感。首联中的

“单车”''过居延",颔联中的“征蓬"''归雁",可见诗人受到排挤的孤独;颈联的景象壮阔,

可见诗人情感的慷慨;尾联的“在燕然”可见诗人心情的豁达。

2.(2019,益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尾联并没有表达诗人的不满,而是显露

出被壮阔的大漠景象感染后的豁达。

(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

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

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

千里,一轮红H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②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绝”之处。

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

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大意和写作手法。第①题,描述画面时要加入适当的联想和想

象,语言要生动。第②题,从语言角度赏析,大多是对传神的字,进行炼字;诗歌中常见的

表现手法有:情与景的关系,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融情于景;

动与静的关系,包括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动静结合;虚与实的关系,包括化虚为实、由实

入虚、虚实结合;其他,如对比衬托(反衬、烘托)、用典、联想、夸张、托物言志等。

(三)钱塘湖春行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一白居易一,字乐天一,晚,年号香山居士,,M-

代诗人。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初:刚刚。

(2)暖树:向阳的树。

【突破训练】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诗精选了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惋惜之情”的说法错误,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

天来临的喜悦之情。

2.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

“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枪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

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3.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的感

情。尤其是“一行不足.”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

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诗歌情感。除了要在复习时牢记诗歌情感外,还要注意

审题。比如“三个字”''直抒胸臆"都对答案有了明确的要求。

4,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颔联中选择一个体现季

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示例一:“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

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早莺”一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

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_示例二:“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

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新燕”一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

季节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诗歌语言的准确理解,问题设置灵活。注意审题,''初

春”规定了角度,“颔联”规定了范围,“一个”规定了数量。

(0)饮酒(其五)

【文学常识】

《饮酒(其五)》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一陶渊明一,一名一混,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1)结庐:建造房舍。

(2)入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3)尔:如此,这样。

(4)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突破训练】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恬淡、闲适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本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恬淡、闲适和无所求。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B.“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欲辨已忘言”一句的准确理解是:(这里边有

人生的真意)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诗人在大自然的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

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C项中的“迷惘状态”表述有误。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

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画面。要注意表意正确,且有描绘性的语言,不能只是简单翻

译。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

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解析】“心远”指的是居住在草庐中,远离世俗,而不是远离草庐。

(五)春里

【文学常识】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一杜甫一,字一子美一,—虎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

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国:国都。

(2)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⑶浑:简直。

(4)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突破训练】

1.(2019,海南)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一连三月一”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

“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注意第二个空,要求填写“家书抵万金”一句的

情感,而非整首诗的情感。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找到诗歌的写作手法:描写出景物的反差。然后进行相

应的分析。

2.(2019,绥化改编)《望岳》和《春望》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

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

想情感。

《望岳》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春望》表达了忧国伤时、念

家悲己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复习时应准确掌握诗歌情感。

(六•)雁门太守行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古体诗。“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作者是一李贺一,字一长吉一,_

唐_代著名诗人。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玉龙:指宝剑。

【突破训练】

1.(2019,石家庄桥西区质检)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时值深秋,号角声呜呜咽咽响起来,充斥整个天空,廛战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

霞映照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边塞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

红色。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画面。要在正确表意的基础上,加入生动的描写,不能简单翻

译。

(2)有人评价李贺的诗作“善于运用新奇浓重的色彩,使画面鲜明,形成强烈对比”。

请结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分析他诗作的这一特点及表达效果。

“黑云、金鳞”运用新奇浓重的色彩,使画面对比鲜明,写出了敌军压境的危急形势和

守军将士严阵以待的英雄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注意题干已经给定赏析角度,要从“新奇浓重的色彩”

和对比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2.(2019,石家庄43中质检改编)

(1)本诗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结尾用燕昭王黄金台置台金招揽贤才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爱国

热情。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

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

C.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本

诗共写了三个画面,分别是白天,敌军压境,守军严阵以待;黄昏,激战后的惨烈;夜里,

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D.“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再现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D项“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只从视觉角度

进行描写,没有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

3.(2019,唐山丰润区二模)“秋”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或借秋的萧索表

现愁绪,或借秋的活力表现朝气……下列诗句中,与《雁门太守行》中“秋意”最相近的一

项是(D)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雁门太守行》中的"秋”的意象是悲壮豪迈的。A项出

自《夜雨寄北》,“秋”是因思念而愁苦的;B项出自《秋词》,“秋”是乐观积极的;C项

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是因贫苦而忧愁的;D项出自《渔家傲•秋思》,“秋”也

是悲壮豪迈的。

(七)赤壁

【文学常识】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绝句;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一杜牧一,字_牧之一,

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⑴销:销蚀。

(2)将:拿,取。

【突破训练】

1.(2019,淄博改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铜雀”即铜雀台,是周瑜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

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

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

怀。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A项“铜雀”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甲】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古人作诗喜欢“用典”,使表达含蓄、委婉、典雅,上面两首诗都运用了典故。甲

诗中的“东风”在古诗词中一般是春风之意,在本诗中具体指火烧赤壁(赤壁之

战)_(历史事件)。乙诗中的“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两首咏史诗均为唐代杜牧所作,他和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甲诗中的“周郎”

指三国时期吴国的大都督周瑜。

B.甲诗中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暗示了自己也生逢盛世,得以展现自己的

远大抱负。

C.乙诗中“夜泊秦淮”四字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三字又引出下文的内容,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D.乙诗中,末句的“隔江”承“亡国恨”故事而来,看似在批评“商女”,实际上是批

判不顾国事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解析】甲诗是借周瑜的事,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抑郁。故选B。

(八)渔家做

【文学常识】

“渔家傲”是词牌名。本词作者.李清照一,号_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这首词是

记梦之作。

【知识积累】

1.重点解词

(1)星河:银河。

(2)殷勤:情意恳切。

⑶报:回答。

【突破训练】

1.(2019,河北中考预测卷一)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或词的写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首词是记梦之作,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以至神话传

说谱入词中,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才女,但她并未就此满足,还有更大的人生追求,那

就是去传说中三座仙山上过幸福生活。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写作者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

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