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复习题_第1页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_第2页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_第3页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_第4页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中国经济史复习题思考题1.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土地资源的特点】优势:我国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类丰富产品。劣势:导致传统农业规模小、脆弱(1)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和人口矛盾突出。(2)土壤种类繁多,但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3)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国土广,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富矿少,贫矿多。二是单一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2.简析中西方古代社会结构的异同及原因(作业)3.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1、小农家庭的规模及贫困状况汉后,小农经济普遍是贫困的五口之家,产品除消费交换外所剩无多,不足应付家庭正常支出外的需求。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2)迁徙富豪。(3)制定限制商人占有土地的政策。(4)通过一系列财政经济改革。第二,修筑各种防旱抗洪的水利灌溉设施。1、原因:小农家族经济的脆弱性,没有能力修建灌溉用渠道和抗洪排涝的水利工程。国家则可利用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兴修水利工程。2、实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白渠等。3、设置官署:司空(汉)、水衡都尉(曹魏)、放水部(西晋)、水部郎中(唐)第三,提倡、推广先进生产工具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等,以促进农业生产。第四,赈灾救荒。措施:(1)直接赈济。(2)派官吏到救灾区组织民众抗灾自救。(3)荒后减免赋税。(4)建立各种仓储制度。6.中国传统社会地权变化趋势?1.土地买卖机制土地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在中国传统社会很早就进入交换领域,开始商品化。特别自唐宋始,土地买卖更是合法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2.土地兼并机制指各种社会财富不断地产化、土地占有不断集中化。土地兼并早在秦汉时代就已产生,这种兼并土地的经济活动几千年来始终没有终止。3.土地离散机制是指通过土地买卖或其他方式,使土地占有规模日趋小型化、分散化的一种趋势土地离散机制是使我国传统社会一直未能出现稳定的大地产的重要原因。7.试述中国古代社会租佃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传统社会租佃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1)依附农租佃制,这是一种超经济强制关系,地主对于佃客及其家属的人身享有管辖、处罚和役使的权利,还有权限制他们的自由,可以迁徙转让他们。(2)分成租契约租佃制,这是一种经济强制关系,佃农基本上拜托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还处于半分离状态。(3)定额租契约租佃制,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分解。这三种租佃制对佃农的剥削是十分残酷的、具有封建性。严重影响了我国近代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8.试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发展阶段】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汉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反映在铁器的广泛使用、丝制品的发展与造纸工业的创建三个方面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矿冶业、雕版印刷工业以及纺织业的规模扩张及印染技术的进步等方面。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突出发展反映在制瓷、棉纺织等生产领域。【发展特征】1、手工部门不断增加2、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3、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工场手工业的出现4、手工业分布随经济中心逐渐南移5、官营私营手工业并存9.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商业中心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一过程,三国南朝始见征兆,唐后期加快发展,到宋代乃告完成。2、城市之后,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专业市集,新兴市镇。3、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加,行业细分,民用农副手工产品的地位提升。4、商业开始时局限于流通领域,到传统社会末期逐渐与生产过程结合,如向小生产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等。10.试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商业制度及其对其时商业发展的影响1【专卖制度】指某些重要的工商业部门禁止私人经营,而由政府垄断。主要有盐、铁、酒、茶等专卖政策。早期阶段可能抑制奴隶主势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巩固统治政权。其最终结果是造成生产萎缩,人民的需求不但不能扩大,反而日趋下降,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应不断减少。【均输平准法】(1)均输法规定郡国应缴贡物,按照正常市价,折为当地出产的土特产品。这些产品是商人们一向贩运出境的物品,郡国只要就地交给均输官就行了。均输官像过去的商人那样将这些商品运往需要该种物品的其他地方去销售。这样一来就把贡品商品化了,政府不必再加一文钱就可以从土特产的辗转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而民营商业的贩运贸易却部分的被官府取代了。随着均输法的全国推行,活跃了地区间的各种物资的交流;大大扩充了财政收入;私人批发商的贩运贸易则受到很大的限制。(2)平准法由官府来吞吐物资,平抑物价。使物价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11.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中央集权王朝的传统政策。古代社会,商人一直受到压迫,商业在这种政策下曲折发展,同时,这一政策也成为中央集权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不能顺利发展的原因之一。12.试述中国古代的财政收入制度,为什么经历从控制人丁为主到控制地产为主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财政制度大致分为人丁为本和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人丁为本阶段】中国古代的早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剩余产品有限且不稳定,国家必然对劳动者人身的直接控制来控制社会资源、获得财政收入。【地产为本阶段】唐中期均田制度名存实亡,逃避赋役,地主兼并等原因,不少农民远离故土,四处流散,没有固定的产籍,严重冲击了赋役征收,租庸调制难以为继,以地产为本获得财政收入的制度开始了,其标志是两税法的实施。以后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农业生产进步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力役和人头税直逐渐被摊入土地,从控制人丁为主演变为控制地产为主。13.中国古代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方面?主要可以归纳为:军事支出,皇室支出,官俸支出,公共工程建设,社会救济支出,文化教育支出等。1.军事支出通常包括养兵费,军事装备费,国防费以及战争经费四部分,占历代财政支出之大宗。2.皇室费用占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财政支出的仪的显著特点3.俸禄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支出。4.公共工程建设支出包括筑城铺路,兴修水利,疏浚河流等。5.中国是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对于遭受天灾人祸的百姓实施救济,是国家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社会救济费用也在财政支出中占有一定比重6.重视教育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个优良传统,办学经费由国家承担。14.分析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古代中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制度变迁:【战国秦汉】金钱并行货币制度秦汉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黄金一般只作为价值尺度,支付工具和储藏手段,流通手段专用铜钱。【魏晋南北朝隋唐】钱帛兼用制度由于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虽然铜钱流通,但各种实物充当交换媒介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各类实物中,绵帛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的地位最为突出,绢帛充当货币是与商品经济落后情况下的简单交换相适应的。【宋至明初】钱钞共存制度纸币是在信用汇兑和“交引”等有价证券广泛使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发达,货币状况与商品流通的矛盾尤其尖锐,于是出现了纸币,铜钱为辅币。【明中期至清】银钱咸通制度随对外贸易的发展,外国白银大量输入;明中期后,白银排挤纸币、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手段,从此确立了中国古代后期以白银为主,以铜钱为辅的货币制度。清代市场对于货币制度的需求极大,但国家对于货币制度的供给严重落后、清末,各地开始依照外国银元铸造银币,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特点:(一)货币形态多样、货币职能分散多元

(二)货币铸造流通地域性显著

(三)货币制度与政治、财政状况密切关联15.试述中国古代几次巨大经济波动及其成因?1、几次巨大的经济波动:(1)秦汉到三国时期的三次巨大经济波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西汉末年的农民战争和三国间的战争等共有三次大的破坏,在此后的和平时期,经济有较大的发展。(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波动,此期间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3)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经济反复波动,这期间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时期。(4)宋代到元末的经济动荡,宋代采取的制度措施,经济呈现出兴旺的局面,元末又遭到破坏。(5)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但其中也有停滞和破坏现象。2、产生波动的原因(1)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很低,完全是靠天吃饭,另外,中国历史上基本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小农经济特点使中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减弱,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周期是构成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原因。(2)少数民族的进攻南迁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着北方游牧族对中原的进攻和南迁,而在大规模南侵过程中,往往造成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倒退。(3)周期性的土地兼并和农民战争中国地主制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则必然发生土地兼并,通过农民战争土地实现再分配,重建自耕农体制,但与同时,这种生产关系调整的方式却造成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只要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兼并就不可避免的还会发生,农民战争也同样还会发生。(4)小农经济的固有特征小农经济始终处于贫困破产的边缘,一旦出现意外的变故,如自然灾害,小农经济就大批破产,从而不得不出卖土地或被迫出走,从而出现土地兼并引起的农民战争,造成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16.简述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1、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高峰阶段,呈现出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势态。(1)春秋战国,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市场得以扩展,金融货币广为流传,商品经济出现第一个高峰期,但到西汉武帝时期,发展势头嘎然而止。(2)唐宋,生产力又一次有大的发展,商人和商人资本再度崛起,商品经济步入第二个发展高峰期,与第一个高峰相比,发展水平更高。(3)进入明代,商品经济不仅很快恢复到唐宋时期水平,而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第三个发展高峰。2、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受政治力量的影响较大在整个古代社会,中央集权对商品经济的干预极为突出,主要是通过重农抑商和禁榷制度对商品经济进行干预,“重农抑商”的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禁榷制度的目的是国家通过官营商业与商人争利,它是政府充当大商人的后果。3、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元化中国疆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和各民族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先有后,起点有高有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元化。4、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商品经济在社会变革和转折的关头都起到了革命性的决定作用,只要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会对原有社会结构产生一定的分化瓦解作用,与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高峰相呼应。春秋战国、唐宋、明清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三个重大转折和变革时期,这三个时期,虽然变革的内容不同,但从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来看,则有很大的共同点,对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变革是由商品经济引发的。17.鸦片战争后世界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国外商品的输入

(2)耕织结构的分解,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①洋纱取代土纱,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耕与织分离

(3)商品结构的变化

传统农民之间的传统粮棉交换,地方小市场和区域市场交换

近代农民产品、西方工业品、中国工场手工业品、矿产品的埠际交换18.试述中国农业近代化迟滞的原因。1、缺乏现代理性政府;2、商品市场不发达,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交通落后;3、农业近代化的步伐缓慢,化肥使用率、农业机械化程度在中国近代有所提高,但其增长的数量和水平是十分有限的。4、缺乏资本主义革命,导致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甚至没有增长。5、农业生产再投资的制约,一方面地主收取的地租转化为城市消费资金,从而使农业再生产缺乏资金,另一方面农民租税负担沉重。6、缺乏稳定的政局,地主不肯投资,农民无力投资,政府不闻不问,水利设施不能恢复。19.试述近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手工业生产朝两个方向发展:传统手工业进化为机器大工业,另一部分仍继承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特点。形成了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近代手工业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有【手工行业向机器工业转变】中国的近代工业并非是由本国原有的手工业自发演化而来,由西方直接“移植”而来。其后建立的民办工业机器工业有很多是在原有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引进新式机器而建立的。新技术的引进和发明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对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手工业行业趋向没落】在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后,在工业部门中出现了传统手工业与机器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茶、糖、铁制品等传统手工业部门受外来商品排挤逐渐衰落。【新兴的手工业行业出现】鸦片战争后出现两类新手工业,1、由国外引进的,但因市场尚狭小,改用手工生产。2、因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出口的行业。20.近代新式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区别是什么?主要区别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联系程度1、商业资本活动对象和范围扩大,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传统商业资本运作慢、存量流量小。2、业种上,鸦片战争后,新兴商业行业出现,部分旧有行业衰落。3、建立了大型百货公司、商品交易所等新式商业组织形式;4、商业业种、户数、从业人员增长;分布有差异。21.近代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变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部分。人们一般讲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的内容概括为同业拆借、证券买卖、外汇交易、黄金与白银的买卖、票据贴现、申汇买卖、货币买卖等七个方面。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和货币贴现。票号是经营汇票的专门机构,而由银行所经营的汇票承兑和各种商业票据的贴现业务,到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22.政府对近代工商的管理的发展变化及其局限性。答:发展的表现第一, 由原有代管或监管的部门向专业化部门转变,并且产生了一些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工商管理机构,这是由于再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第二, 新增和旧有工商管理机构规模不断变大,人员数量不断增多,人员组成日益专业化,知识化。第三, 逐渐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垂直式工商管理系统,工商控制权上移中央,加强了近代意义的经济集权体制。第四, 出现了近代含义的分科只是的机构组织形式,分工较为明确,依法办事,提高了管理效率。第五, 决策过程区域民主化和科学化,由工商管理职能部门提出议案,交议院审查,通过后由有关部门执行,改变了过去那种决策盲目有随机的弊端。第六, 工商管理机构职能逐步向服务性转化,为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运行及配置资源发挥了重要最用。局限性:第一, 经济权力始终未摆脱政治权利的约束,导致了政治与经济的不同质和不协调。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没有经历过西方那样一个私人财产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利的斗争和确立过程。第二, 清政府落后的封建政权性质决定了其工商管理机构是一种滞后性调整,变迁制度安排的时滞较长交易成本较高,因为付出的代价也较昂贵。第三,新的工商机构中任然存在这旧式封建衙门的种种旧习,国家公务员制度未完善,表现出改革的不彻底性。第四,虽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的工商管理系统,但中央并不能号令全国,正令难以统一,地方督抚掌握着实际控制权,从而使中国近代工商管理制度呈现出二元性特征。23.新中国初期为何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1)对国际因素和国家安全与统一问题的考虑;朝鲜战争爆发,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西方对中国封锁禁运;而国防工业的发展又是以重工业为依托的;(2)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示范效应;苏联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重工业不发达制约其他产业发展;重工业生产部门为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提供原材料与机器设备。当时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难以承担此重任;(4)政府主导下的国营经济,特别是生产资料企业,具有内部循环的特性,可以实现内部化的增长;工业投资扩张,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的加速扩张,是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现象。24.计划体制时期,工业化建设主要分哪几个阶段进行,有哪些特点?第一阶段,1953—1957年: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一五计划”这一阶段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其背景为1952底,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可供借鉴;其方针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体实施为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同时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合理调整工业布局。这一阶段我国工业的转变从国情出发,合理规定国民经济的速度和比例,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并且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第二阶段,1958—1978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受挫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提出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但是八大的方针没有得到贯彻执行。1958年,颁布社会主义总路线,开展大跃进,使工业建设受挫。大跃进在经济上,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使经济结构更加畸形。政治上,左倾思想更严重。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生态上,生态被严重破坏,影响了后来的粮食生产。其后,文革对工业建设又造成严重破坏。文革时期,工业企业管理制度被破坏,经济效益下降。不少企业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弛,一些地区和企业分成各自的派系,互相争斗,导致生产长时间上不去。不少重点工程建设受影响。不少工厂在政治运动中,设备损坏。第三阶段,1978至今:社会主义工业化新时期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现阶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5.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历程。(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模式下的初步转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鉴于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中共中央及时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将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调整上,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同时农村改革也是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在农村改革热火朝天推进的同时,城市改革也开始起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多种经济形式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二)“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下转型的全面展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强调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也是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明确了改革的市场取向,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不仅明确了改革市场取向,而且提出了一个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以此为标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全面展开的新阶段。这几年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而新的体制远未建立,新旧体制摩擦加剧,经济运行中的矛盾激化,改革出现波折,但这只是前进中的波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下新体制的初步建立治理整顿期间,不仅经济增长陷入低谷,而且改革的取向也陷入迷茫。1992年,中国加快了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改革的深度和难度加大,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自上而下主要实行单项突破,必须由政府加强全面规划,自上而下总体推进,充分注意各方面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在继续坚持循序渐进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重点突破。经过1992年后的进一步改革,到2000年,一个新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也初具规模,市场已发挥了对资源的基础作用。然而,改革远未完成,许多领域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21世纪初,在已初步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础上,迈开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26.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宏观区域经济格局的划分有过4次大的变动,即从沿海和内地→“一、二、三线地区”→沿海和内地→东、中、西三大地带→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到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计划控制下手地区均衡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沿海地区工业比较发达,而内地工业十分薄弱,生产力分布呈现出沿海和内地两种大的类型。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建成相对完整的区域性的工业体系,国家主要采取了“均衡发展战略”,强调沿海与内地均衡发展,国家投资重点指向中西部地区。(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1992年,沿海重点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政府实施了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伴随着区域结构变迁的是城市体系的形成。中央实施的多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改变了多年来“东西南北齐步走”的格局。(三)1992至1999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年来,中国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采取了“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步开放”的梯度演进方式。(四)1999年至今,启动西部大开发为了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生态环境,1999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名词解释1.资源与环境:不是泛指一般的自然地理面貌,而是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植被、水文、自然灾害,以及生产力发展程度制约下的人类活动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等。2.资源禀赋: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总是建立在对一定的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就是不断开发、利用资源的历史。尤其在技术条件低下的古代社会里,自然资源禀赋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规模、结构及性质,因此,考察中国古代的资源禀赋,对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及特征有重要的意义。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3.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亦称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基本经济模式,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它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实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男耕女织”。其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由于其相对的稳定性和自足性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具有封闭性、脆弱性和落后性的小农经济逐步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4.重农抑商:这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基本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因此重农、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治国安邦的根本思想,并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这一思想开始于战国,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后来一直延续至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稳定了小农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如商鞅变法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统治者仍推行这一传统政策,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5.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在当今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6土地运动机制:包括土地买卖,离散和兼并机制1.土地买卖机制土地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在中国传统社会很早就进入交换领域,开始商品化。特别自唐宋始,土地买卖更是合法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2.土地兼并机制指各种社会财富不断地产化、土地占有不断集中化。土地兼并早在秦汉时代就已产生,这种兼并土地的经济活动几千年来始终没有终止。3.土地离散机制是指通过土地买卖或其他方式,使土地占有规模日趋小型化、分散化的一种趋势土地离散机制是使我国传统社会一直未能出现稳定的大地产的重要原因。7.土地租佃制度:主要形成了在地主制经济之下。地主的土地出了部分用于自营生产之外,大部分通过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出租给农民耕种,并且收取地租,这样便形成了租佃制度。中国传统的社会租佃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依附农为主体的租佃制度,已分成租契约佃农为主的租佃制,以定额卒契约佃农为主体的租佃制等主要租佃制度形式。8.赋役制度:赋役制度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政府为了获得国家财政收入而制定的税收制度。赋役是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负担。主要有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赋役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赋税征收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保证劳动者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如果统治者破坏了这个原则,进行超经济的掠夺,只能适得其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和自身灭亡9.工商食官:西周由官府经营的工商业制度,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西周设“司工”一职,总理官府手工业,其下属官员分管具体的生产部门。官府经营商业,其商品的主要来源是官府的手工业产品,其次是农林牧副业产品和市场上的买进卖出。10.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11.坊市门禁制度:坊市门禁制度主要出现于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城市商业经济的发达,出现了商品交易场所,但是隋唐时期对商人管理严格。就出现了坊市门禁制度。。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允许商人经商,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尤其是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城市人口都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贸易,但也规范了商品贸易。(易考题)12.匠籍制度: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明朝沿袭,清朝时期废除。为古代一种颇有特色的制度,规定凡是有手业的工商业者必须世代为官府服役,或者定期服役,不得转业。这样,有技术的手工业者就失去了从事其他职业乃至迁徙的自由,对政府除以一种人身隶属的依附关系,无偿的在所属的部门工作。他们不得做官,不得与贵族市民通婚,受到种种限制,社会地位低下,到了传统社会后期,这种关系下松弛,政府允许他们可以银代役。后来改为雇佣的方式,政府按照市场价格给劳动力报酬。13.市舶制度:原把进行海上贸易的中外船只,均称市舶。到明朝则专指在中国近海停舶之外国商船,把中国居民载土产运往海外贸易的商船称商舶。明朝实行贡舶制度就是市舶制度,即海外来华贸易,必须先向朝廷进贡,否则,不准进行贸易。其市舶原则,既无财政目的,又无互通货贿的意义,唯以通好、怀柔为原则。14.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制度主要推行明朝初期。所谓的朝贡,就是指外国对中国统治王朝的纳贡。在汉唐以来,对外贸易都具有朝贡的性质,这是由于在这时期中国的国力强大,处于较高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到了明代时期,这种贸易更加的制度化。凡是贡伯来朝,由市舶司接待,对其货物全部接受,然后在以赏赐得方式给贡国一定数量的丝绸。茶叶,瓷器,其价值远不远大于贡品。为一种不平等的国家间的易货贸易。后来这样的制度给国家财政带来困难,逐步的消退,到了清朝开始推行闭关锁国。15.三征结构:三证结构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收入制度。主要是由于冶铁技术的创造发明,铁质工具逐渐的应用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牛耕技术的推广,这时的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成为了主要的生产方式,并显示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形成了“三证结构”,主要内容有税赋役。税指的是土地税,按亩而征。赋指的是人头税,安丁而征。役只要指兵役,徭役,按人而课。16,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安史之乱后,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征收银钱为主。17.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明朝中后期有张居正在1581年主持的赋税制度的主要变革。一条鞭法总结了许多历代改革的经验,统一一县之赋役,所以称为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将各种名目的赋役和徭役合并征收,并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田赋中除了政府征收的米棉之外。其余的所有实物改为用银折纳;徭役中的力役改为以银代役;赋役的征收由地方官直接办理,赋役外的土供杂税也逐渐合并征收。一条鞭法是中国财政制度史上重要的改革之一,简化了赋役征收的项目和手续。由实物税转为货币税。18.摊丁入亩: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取消了按人丁和土地分别征收赋役的标准,将丁役完全合并为一,按土地的单一标准征收。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19.飞钱:亦称便钱,唐时私人创设的货币汇兑方式。始见于元和元年(806),因商品经济发展,铜钱缺不付敷用,来京贸易之商贾,将销货款委托各道进奏院(诸藩镇驻京办事处),诸军府、节度使或富家领取半联票券,持券轻装趋四方,合券即可取款。此举可解除商旅长途携带钱帛及各地运输税钱入京之劳。后官府欲独占飞钱之利,于元和七年限定商贾向户部、度支、盐铁三司飞钱,每缗收费百钱,但因官营信用不固,虽免汇费,商人多不肯至,仍未取代民营。20.禁榷制度:禁榷制度是古代统治者干预商品经济发展的更要措施之一,禁榷制度主要源自于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的“官山海”,目的是通过国家官营商业与商人争利,它是官府充当大商人的结果,与重农抑商有着根本的不同。禁榷制度是通过官府控制大宗商品的生产运销。将商品经济的的发展纳入到自己的允许范围和轨道。是指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禁榷制度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明清时期又有进一步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这种制度对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有极大的阻碍和破坏作用。21.内生模式: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模式。英美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依靠市场自发推进、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变。其现代化是一个自然的自下而上的过程,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商人和业主所推动;政治变革是以扩大个人自由和保障民主法治秩序为取向;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不突出,在农业上有所作为,而对于城市经济却坚决贯彻自由放任主义的原则。22.赶超模式:赶超模式是一种自己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或者处于一种不利的国际环境之下。要是自己的国家走向强大而发起的超越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赶超模式的主要代表有德日两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之下进行的赶超模式。十九世纪中后的德日两国,德国刚完成了统一,日本也完成了明治维新,但是相对于英法等国而言,它们都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境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德日两国发起了赶超模式23.富农经济:富农经济主要指的是由农民内部分化出来的富裕农民进行经营的经济。主要分为旧式富农经济和新式富农经济。旧式富农经济是指自己占有一部分土地,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自己或家属参加劳动,但主要是依靠雇佣劳动来为其增加财富的土地经营形势。新式富农经济,既是马克思所说的租地农场主和农业资本家,他们不借助土地的所有,而是凭借手中的货币和资本,向地主租种土地,然后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投资于生产,已获得高额利润。24.农牧垦殖公司:近代中国农垦公司的产生始于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以1901年张謇开办通海垦牧公司为主要标志,规模较大的农垦公司才真正在全国各地陆续诞生。新式农垦公司可分为三类:1.非生产性的垦务组织。一般是由官僚、豪绅等创办,规模比较大,承办大面积的荒地,然后转手出卖,靠出卖荒地;或者有的自垦和出卖相结合,买完后即解散,这类农垦公司纯属土地投机组织。2.兼有自垦和出租双重业务。主要由商人投资,买进荒地,进行生产和水利事业建设。土地除部分由公司自主生产外,其余大部分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租金和顶首(即佃农向佃主所缴纳的押金)。这种公司数量比较多,分布较广。3.主管园艺、果树以及饲养的小公司,主要在大城市附近和郊区,由商人出租土地,经常是雇佣劳工进行面向市场生产,大多含有资本主义性质。农垦公司的规模大小不一,经营范围各异,经营方式各有千秋,但其总体发展趋势却标志西方的资本主义农场开始在中国出现。25.独资经济组织:在现代条件下往往又被称为“业主制企业”,在传统社会中,独资作为一种最简单、最普遍的资本组织形式,不仅大量存在于中小工商业中,同时也存在于规模较大的工商业资本中。26.合伙制:合伙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他们贡献的资本或其他力量的数量和可能得到的利润的分配。以协定形式的组织并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组织。合伙制经营常常会在和合伙人间签订协议,协议可以是书面的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如口头约定。在中国近代,凡是能成为合伙人的,最理想的条件不外乎是合伙人在平时就有比较密切的交往关系和有一定的亲缘联系。着一种组织形式对于中国近代的企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7.买办制度:买办,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佣的当地管家。明代以前,中国对外贸易是由政府设立的市舶司经营管理,明代废除了市舶司制度,由政府指定几个商人设立牙行进行进出口贸易。清初,本指为居住在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清中期以后,各牙行商人为避免竞争,联合组成行会性的组织--公行统一经营进出口贸易。外国商人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过程中,通过工行雇用一些人为他们办理驳运、伙食、经营账目、现银存放、文件信件收发等各项事务,这些为外国人办事的人员,就是最早的买办。鸦片战争后,特指直接受雇于外商的中国中介人,代理人买办兼有洋行雇员,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多受外国侵略势力的庇护,形成买办阶级,被认为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理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废止。28商会:是近代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人的群众组织。它是在接受洋商商会影响后,在清政府的直接倡导、劝办下,经各级地方官员响应而建立起来的。钱庄:钱庄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在各地的称谓也不统一。一般在长江流域称为钱庄,在华北和华南的许多地区叫做银号,广大农村或城市中的一些较小的钱业机构仍然统称为钱铺。钱庄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由传统的经营钱币兑换与金银器饰的钱铺、金店等发展而来票号:票号亦称票庄、汇票庄或者汇兑庄,因其由山西人所创办并主要经营,因此也称山西票号。票号是中国的旧式银行,也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金融力量。典当业:以抵押放款为主要业务的典当业在我国不仅出现的早,而且也是前近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29.商品交易所:商品交易所是商品交换的高级形态,中国近代时期在商业组织方面也有了专业的交易市场出现。20世纪初中国曾掀起过一场兴办交易所的热潮,但是由于鱼龙混杂,大多很快销声匿迹。后来有几家发展起来,在中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30.钱庄: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31.票号:是兴起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多由山西人开设的专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到了鸦片战争之后,票号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它们推行股份制度,广设分号,财力雄厚。尤其与清政府的关系密切,直到清末中国银行兴起之前,管款都主要通过票号汇兑。着110年历史的票号,标志着本土传统银行机构的信用建设水平与品牌实力。32.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经政府证券主管机关批准设立的集中进行证券交易的有形场所。可以分为物品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两大类型。在我国有四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台湾证券交易所最早的是1613年成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中国最早的是1905年设立的“上海众业公所”。建国后,一度取消证券交易。1990年至1991年,上海和深圳相继设立证券交易所。33.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场消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