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

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

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

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

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

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

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

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

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

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

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

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

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

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

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

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

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

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

“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

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

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

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

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

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

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

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

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

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

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

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

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

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

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

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

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

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

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

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

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

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

香、磁I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

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

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

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

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

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

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

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

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

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节选自XX年3月8日人民网)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

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

桥梁。

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

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

用。

c.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

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D.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

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

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

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

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

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

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

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

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

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

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救命恩人

江岸

正是下班高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

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班的人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

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候,他才稍微

放松下来。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

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姿势还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

氾。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

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么没看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

侯一凡楞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

力在2.0以上的眼睛,一眼看去,能看得很远。他发现,正

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人影,都不是

吕晓红。吕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

决定在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

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

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从山区农村黄

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

并告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也是他听别人喊的,

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一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

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侯一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

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科长打电话。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

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她没有出来?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

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

凡。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电话,把电话打了过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

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打到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

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

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象

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

拨通了厂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

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到冷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

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

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停了下来。赵主

任指着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

里面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

出来我揭了你的皮……说着,赵主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

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

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

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一凡的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

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

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我那天没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

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怎么可能单

单记得你呢?

(选自《洛神》XX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

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拘谨刻板的工厂保安形象,这种形

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

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看见吕晓红走出来,然后觉得不大

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

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一晃而过,这导致他不认识大多数中,

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单薄。

D.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

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库里,被救出,两条线索在救护车

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5.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

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6.“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

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和主旨都很重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

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

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

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

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

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

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

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

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

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

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

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

硬地切换话题一一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

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

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

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

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

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

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

——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

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

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

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

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

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

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

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

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

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

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

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

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

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

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

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

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

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XX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

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

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

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

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

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

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

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

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

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

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

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

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

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

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

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

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XX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

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

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

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

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限时3分钟。

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

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

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

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XX年3月9日上海报道)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

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

是事实呈现。

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

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

求就很高。

c.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

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

煽情之嫌。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

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无褒贬。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

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

仍持怀疑态度。

B.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

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

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c.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

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

则朴实、稳重。

D.“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

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

合适。

E.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

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

者的阅读趣味。

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

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

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

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

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

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

明年,待命雪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

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

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

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

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

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

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

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

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

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

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

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

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

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

不听,关、洛师大蚂,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

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

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

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

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

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

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

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

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

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

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

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

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

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

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

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的和人世的吉凶祸福

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

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

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

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

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

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

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

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

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

平实。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

非消变之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

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4.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

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

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

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

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

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

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

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

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

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

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5.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

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鱼我所欲也》中“

9

”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否符合

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以美女衬英雄;再用“

”,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3)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

乐趣,但他以“

”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第n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

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②尽管媒体已经报道了有关该保健品欺诈销售的新闻,

但许多人还是前仆后继,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真是让人难以

理解。

③局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谈到,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在单位

里无所用心,看似自在悠闲,实则虚掷时光,浪费生命,辜

负了大家对他的期望。

④XX年的中国电影院线可谓惨淡经营,在上映影片增加、

银幕数激增的情况下,全年总票房同比仅上涨3.7%,单张银

幕票房更下降了20%o

⑤三年前,该廉租房工程进行到一般时,就遭遇了资金

短缺的困境,整个工程被搁置至今,功亏一赛,令人惋惜。

⑥由于所处地域特殊,该城中村里居住的人员来自全国

各地,平日里五方杂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密切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联系,是引导中澳关

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对作家和,我一向是怀着类似的景仰和认同,但近

年来,所见最多的却是一些打着作家名头做幌子的势利主义

者,把写作当作获取名利的工具。

c.最近,在马达加斯加首都连续发生了几起针对中国

国民的恶性刑事案件,这些案件涉及的受害人主要以做生意、

开餐馆、办中医诊所等方式赚钱谋生。

D.明代航海指南《顺风相送》中的一段关于钓鱼岛的

文字是目前能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该岛屿的文

献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