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备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1页
考前必备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2页
考前必备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3页
考前必备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4页
考前必备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必备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最终失败,从自身原因来看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无法从根本上提出正确的政治路线

B.无法从根本上提出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C.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D.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下列属于静止的有

A.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

B.处于质变过程中的事物

C.空间位置永恒不变的事物

D.相对一定的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位移的事物

3.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

A.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B.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C.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具体步骤有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稳步进行

5.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

A.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C.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戊戌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6.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五四运动

A.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D.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7.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在于

A.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C.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D.更有利于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合法权益

8.第

26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B.开始寻找独立自主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探索中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创造性的思考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财富

D.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起了指导作用

9.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B.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指挥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策略”

C.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D.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

A.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B.精神动力C.物质保证D.思想保证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

A.封建主义社会B.半殖民地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3.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C.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D.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14.中国共产党决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A.六届六中全会B.七届二中全会C.八届一中全会D.九届三中全会

15.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A.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6.中国共产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是

A.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B.不断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C.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D.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在租约规定的期限内,农业资本家由于追加投入产生的超额利润归

A.土地所有者所有B.农业资本家所有C.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所有D.由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共同所有

18.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官僚主义

19.“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大力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积极实施人工增雨增雪作业,缓解全省水资源供需矛盾。这一事实表明

A.人类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是被动的

B.人的意识先于自然界而存在

C.人类要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物

D.认识自然是人类本质能力的体现

20.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A.政策和策略问题B.工农联盟问题C.掌握武装问题D.领导权问题

三、3.分析题(3题)21.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2.结合材料3、4、5说明地租的形成条件、形成原因和来源。

23.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处不有。请结合有关原理,论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及其意义。

四、5.简答题(2题)24.经济基础是如何决定上层建筑的?

25.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五、3.分析题(0题)26.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谈谈对奉献精神的理解。

六、单选题(0题)27.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A.私营经济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D.股份制经济

参考答案

1.ABCD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无法从根本上提出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四个选项均是正确选项。

2.A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静止存在的两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选项A属于根本性质暂时未变,选项D属于空间位置暂时未变。运动是绝对的,空间位置永恒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选项C本身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D。

3.A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中包括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4.AB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步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ABC三个选项正确。

5.ABC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封建官僚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ABC选项正确。

6.ABCDABCD选项都是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

7.ABCD四个选项均是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故ABCD四个选项均正确。

8.ABCD

9.ABCD选项ABCD均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

10.AB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提出提供“物质”保证是不正确的,C项错误。

11.D

12.B解析: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3.C解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着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

14.BB[解析]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全会明确指出,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15.D

16.D

17.B

18.C

19.C解析: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甘肃省实施人工增雨就是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物,因此,C项符合题干要求。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不是被动的,故A项被排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必然先于意识存在,所以,B项也被排除;人类本质能力的体现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利用和改造自然,因而,D项也不符合题干要求。

20.D

21.一是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这是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举国上下艰苦奋斗和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分不开的。三是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新中国从建立之日起就把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为对外工作的目标努力为国内和平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这是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举国上下艰苦奋斗和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分不开的。三是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新中国从建立之日起,就把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为对外工作的目标,努力为国内和平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地租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是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农产品按价值而不是生产价格出售(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相当甚至更高时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产品的垄断价格)形成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地租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是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农产品按价值而不是生产价格出售(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相当甚至更高时,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产品的垄断价格),形成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23.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其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同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采用专政、强制的办法解决;后者通过民主、说服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其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同,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采用专政、强制的办法解决;后者通过民主、说服解析:强调命题点与现实的关联是近年考验命题的一大特征。对于毛泽东思想概论来讲,考生应对其与现实直接关联的部分知识点熟练掌握。

2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然而在新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同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或消灭而立即变化或消灭的而是变化或消灭得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这是由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然而,在新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同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或消灭而立即变化或消灭的,而是变化或消灭得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这是由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

25.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与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和渗透性因素有共同之处它也不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和独有因素。同时它又与前两类因素有所不同。准备性因素本身并不是生产力它的作用在于为继承和发展生产力作准备。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教育从本质上说属于上层建筑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这种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科学知识一是社会科学知识。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可以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方面的人才;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社会科学知识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思想、理论以及管理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向社会输送各方面的管理人才。因此教育在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个特定的意义上我们把教育称为准备性因素。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与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和渗透性因素有共同之处,它也不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和独有因素。同时它又与前两类因素有所不同。准备性因素本身并不是生产力,它的作用在于为继承和发展生产力作准备。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教育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