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汉语“把”字句自足的内涵机制_第1页
集成汉语“把”字句自足的内涵机制_第2页
集成汉语“把”字句自足的内涵机制_第3页
集成汉语“把”字句自足的内涵机制_第4页
集成汉语“把”字句自足的内涵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把”字句自足的内在机制汉语“把”字句自足的内在机制无论做语法研究、进行第二语言教学,还是搞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都要了解一个句子自足的条件,生成和鉴别合格的句子。对于句子的鉴别,我们通常是依靠自己或合作人的语感。语感是说话人的语言直觉,是操一种语言的人们的共同的言语心理,是语言的内在机制。它不仅是鉴别而且是生成合格句子的依据。在鉴别句子时,人们对这种机制的运用,并不是像电子计算机那样,对于某个鉴别对象检测,每次都把该语言系统的全部机制作一个全面的扫描,而往往是只对部分区别性语感的提取和运用。这种区别性语感,或者说这种区别性的内在机制,是一种句式区别于其他句式的个性特征在心理上的反应。如果从句子自足的角度看,这种反应,就是这种句式成立的必要条件。就像内部语言有待于变成外部语言一样,这种内在的语言鉴别标准也有待于形之于外,以理论和目治的文字形式提供给大家,尤其是给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本文拟图把现代汉语“把”字句(A把BVP)成立的语感,即“把”字句自足的内在机制“形之于外”。“把”字句内部有各种不同的句式,不同句式的自足又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因此,从整个“把”字看,其自足的内在机制不是各个层面语法内容的平面相加,而是一套不均匀地投射在句子不同层面上的层级规则,它们不仅在不同层级上有不同内容,而且在同一层级不同层面上也有不同反映。“把”字句根据可现形式和最低限度必现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扩展式,记作PK;一类是基础式,记作PG。PG是对PK的句式提取和概括。如:(1)把水喝干。(PG)(2)他明天把水喝干。(PK)(3)把袖子往上卷。(PG)(4)你用力把袖子往上卷一下。(PK)PG可表述为“把BVP”,本文讨论的对象主要限于PG。为了说明问题,有时也使用一些PK的例子,但不影响本文的结论。一语义自足——PG的述变性1.1一个“把”字句首先要在语义上自足,即PG要能反映B的某种变化——具有述变性。如例(1)就反映了“水”由“不(没)干”到“干”的变化,例(3)反映着“袖子(口)”由“下”到“上”的变化。又如(5)把头点一下。反映了“头”从“不(没)点”到“点”的变化。否则,句子站不住。如:(6)*把爸爸想了。(比较(6’)把爸爸想苦了。)(7)*把小王看了。(比较(7’)把小王看扁了。)1.2句子反不反映变化,反映什么样的变化,可通过显示B变化结果的词——显果词来求取。不过,有的句子有显果词(显果词一般为X或含在X中);有的没有,没有的可以补出。1.2.1在有显果词的句子中,其述变性一般是明显的,其变化类型可通过显果词确定B的原始状况而得知。如例(1)的显果词是“干”,通过“干”可确定B的原始状况是“不干”或“没干”,从“不(没)干”到“干”可以得知例(1)反映的B的变化是一种状态变化——态变。同样,例(3)可以通过显果词“上”而确定B的原始状况是“不上”或“下”,通过从“下”到“上”可以得知例(3)反映的变化是位置变化——位变。不过,显果词的显果情况是不整齐的,有的显果词表达的结果要通过变换才能明晰起来。例如:(8)把桌子上的那封信带着。“着”是显果词,但是“着”的显果度极差,得变换为:(9)把桌上的那封信带上。(10)把桌上的那封信带在身上。这样就通过“上”“在身上”可确定“着”表述的结果,并从而得知(8)反映的变化也是一种位变。1.2.2没有显果词的句子可添加显果词或显果句求取其变化,但是这种添加一定要不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例如:(11)把水喝了。就可添加显果词“干”变成:(12)把水喝干了。从而得知例(11)反映的也是一种态变。又如:(13)把这些水果称称。可通过添加显果句变成:(14)把这些水果称称,看有多重。很显然,“看有多重”是建立对“这些水果”的(重)量的认识,句子反映的是从“不知”到“知”的变化——知变。同样的例子如:(15)你把那件衣服看一下。可通过添加显果句变成:(16)你把那件衣服看一下,看好不好。可从而得知(15)反映的也是一种“知变”。1.3“把”字句反映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变化可归纳为以上三种:态变、位变和知变。但有的句子不添加显果词看起来是一种关系变化,一添加显果词马上就可看到关系变化也是一种位变。如:(17)把那件大衣买了。不添加显果词只看到一种关系变化,一添加显果词马上就可看到关系变化也是一种位变。如例(17)添显果词后就变成:(18)把那件大衣买回来了。例(18)通过显果词“回来”就可看到“买了”反映的关系变化是一种位变。同样,把例(19)添上显果词变成例(20)也反映出“卖了”表示的也是一种位变。如:(19)把那件大衣卖了。→(20)把那件大衣卖出去了。在句子识别和分析中显果词(句)有反映、分割和归纳变化类型的功能。二表述自足——VP的二重性2.1单独成句的“把BVP”必须满足“句”的要求——表述自足,即PG要能离析出两个述被结构。如:(1)把水喝干→水(被)喝十水干(3)把袖子往上卷→袖子(被)卷十袖子往上(5)把头点一下→头点十点一下否则,句子不成立。如:(21)*把桌子檫。(22)*把问题分析。(23)*把苹果削皮2.2PG能不能离析为两个述被结构,关键在于VP包不包含两个述谓结构(§2.1离析式中加“△”号的部分)换句话说,当且仅当VP能分解为两个意义不同的V、X,且X为述谓成分时,则PG表述自足;否则不自足,如例(1)、(3)、(5)的VP都能离析出具有述谓性的X和V,故句子是自足的;例(21)、(22)、(23)则不然。例(21)的VP只一个音节,无法离析:例(22)的VP虽有两个音节,但无法离析为两个不同意义的V、X;例(23)虽然能离析出不同意义的V(削)和X(苹果),但X是名词宾语不具有述谓性,因此它们在表述上也不自足。具有述谓性的X,可以是实词(如例(1)的“干”)和短语(如例(3)的“往上”,例(5)的“一下”),也可以是虚词(如例(8)的“着”例(11)的“了”)和(实)语素(如例(24)的“明”、例(25)的“清”、例(26)的“弃”)。(24)把情况说明。(25)把帐目结清。(26)把高地放弃。不过在读音上(24)、(25)、(26)的X要读原调,不能读变调——轻声。从功能上看,述谓性的X可以是:(一)状语,如例(3)的“往上”,(27)的“用洗涤剂”。(27)把盆子用洗涤剂擦。(二)补语,如例(3)的“干”、例(5)的“一下”、例(24)的“明”等。(三)动态性成分,如例(8)的“着”、(11)的“了”、(28)的后一个“擦”、(29)的后一个“分析”。(28)把脸擦擦。(29)把问题分析分析。(四)数量定语,如:(30)把苹果削一层皮。(比较:*把苹果削皮)(31)把电视机换一个方向。(比较:*把电视机换方向)(32)把床加两块板子。(比较:*把床加板子)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加数量定语是使名词宾语具有述谓性而使句子自足的重要途径(数词为“一”时,“一”常可略去)因此,这种定语具有完形功能。对于某个具体的定语来讲,有的既有构语功能——构成新的短语形式(如例(30)的“一层皮”、(32)的“两块板子”),又有构形功能,如有的定语就纯是一种构形定语,(如例(28)的“一个”),当把宾语名词提到V前,让这种定语作宾语,句子就站不住。试比较例(33)、(34)、(35):(31)把电视机换一个方向→(33)*把电视机的方向换一个(30)把苹果削一层皮。→(34)把苹果的皮削一层(32)把床加两块板子。→(35)把床的板子加两块如果说不带构形定语的PG“把”后只有B、V、X三个成分,那么带构形定语的PG“把”后则有B、V、X、Y四个成分,B的内部不论词语多少,都是作为前一个表述结构的被述成分。2.3在从PG中离析出的述被结构中,有的是V兼做一个述被结构的述语和另一个结构的被述。可图式为:如果把(38)变成“把B的XVY”(如例(34)、(35))就是(36)了。另一种情况是B兼作两个结构的被述。如:从上可以看到,不论是V还是X充当兼述成分,PG都是一个二重表述结构。这种二重表述的关键在于VP中要能看出构成二重表述的述语成分,即VP表述上的二重性。构成第二重表述结构述语的X除状语、补语、准补语外,还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这两种语气和前面的X一样都是VP部分的组成者。不过,对于动宾结构的VP来讲,可以只用语气,不用语气词。这可通过带不带疑问语气,感叹语气时句子的自足与否来看:(41)?把他当人。(42)把′他当人!(“′”表感叹重音)(43)把他当′人!(44)把他当人?(45)*把电视机换方向。(比较:(45’)把电视机换个方向)(46)把电视换方向?而VP为代词的始发句也要加语气词才能自足。试比较:(47)*把他怎么样?(始发句)(48)把他怎么样呢?(始发句)语气构成第二重表述的情况可表示为:2.4其实,表述的二重性并不只是“把”字句成句的规则,而是汉语陈述句的成句规则,这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看,(一)“把”删除后剩下的部分仍是一个句子,原来自足仍然自足,原来不自足的仍然不自足。如:(28)把脸擦擦。→(28’)脸擦擦。(21)*把桌子擦。→(21’)*桌子擦。(29)把问题分析分析。→(29’)问题分析分析。(22)*把问题分析。→(22’)*问题分析。(30)把苹果削一层皮。→(30’)苹果削(一)层皮。(23)*把苹果削皮。→(23’)*苹果削皮。(二)与“把”字句无关的陈述句要自足也要有两个述谓成分以构成表述的二重性,否则句子不自足。试比较:(50)*鸟飞。(51)鸟会飞(没飞/飞了/刚飞)(52)*天气好。(53)天气很好(才好/不好)。因此,表述二重性是“把”字句体现的现代汉语语句子自足的系统特性,不过,一般陈述句的述谓成分X与“把”字句的X不尽相同。 三句类自足(Ⅰ)——B的定指性3.1某个“把”字句总是属于一定的表意类型,因而一个自足的“把”字句在满足语义自足、表述自足的同时,必须满足它所在句类的自足条件。与“把”字句自足有关的句类一般讲来有五类:(一)意向句和意外句,(二)致使句和关联句,(三)陈述句和祈使句,(四)知变句、位变句和态变句。本节讨论第一类——意向句和意外句。3.2人们讲话总是有一定的意向或预设的,与说话人意向和预设一致的句子是意向句。意向句最突出的特点是,B是定指的,即带有或可加上指量定语和非数量定语,如例(8)是意向句,带有非数量定语“桌上的”和指量定语“那封”;例(17)、(18)、(19)也是意向句,带有指量定语“那件”。意向句虽然没带上述定语,但可加上。如例(1)、(3):(1)把水喝干。→(1’)把这杯水喝干。(3)把袖子往上卷。→(3’)*把左手的袖子往上卷。意向句的B不能带有和加上表示非定指性的定语“一”+量词。如:(1)把水喝干。→(1")*把一杯水喝干。(始发祈使句)(3)把袖子往上卷。→(3")*把一只袖子往上卷。(始发祈使句)(54)把王师傅请来。→(54")*把一个王师傅请来。(始发祈使句)和意向句相反,与说话人意向和预计相违的句子是意外句。意外句的B带有或可补出、或可换成表示非定指性的“一”+量词充当的定语。如:(55)把一个师傅病了。(56)把桌上的花瓶摔了。→(56’)把桌上的一个花瓶摔了。3.3上面说明意向句和意外句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其实严格控制B定指与非定指的是唯意向句、唯意外句和可意外句。3.3.1唯意向句的B只能是定指的。唯意向句有四类。(一)最典型的唯意向句是祈使句。如例(1)、(2)、(5)、(18)、(19)等等。(二)包含有或对应着一个祈使句的陈述句,如例(12)、(17)。例(12)是陈述句,但它包含有一个祈使句例(1),例(12)=例(1)+“了”;例(17)是陈述句,但它对应着一个祈使句例(57):(57)把那件大衣买了吧。(三)带有褒义结果的陈述句。如:(58)把桌子擦得光亮光亮。(59)把衣服买得很合身。(四)征询性始发问,如例(48),又如:(60)把小王找回来?3.3.2唯意外句的B只能是非定指的,并且得带非定标——“一?量”定语。唯意外句中V,对主语来说是非意控的。如例(55),又如:(61)把一个小偷跑了。(62)把一个父亲死了。(63)把(一)个王师傅病倒了。3.3.3可意外句是可用于意向句,也可用于意外句的句子,究竟何属要看语境。用于意向句,B可带定指标;用于意外句,B可带非定标。例如:(64)把一个小王骗了。(太不象话)(65)(他说到做到,今天他真的)把三班的小王骗了。→(65’)把那个三班的小王骗了。(65")把三班那个小王骗了。例(65)、(65’)、(65")的“骗”一般带有以音强为主的逻辑重音,以强调V是预谋的行为。意外句的意外内容可以是一个点,如(65)的V,又如(66)、(67)的B,(68)、(69)的X等等。(66)把一只苍蝇吃了。(67)把一位大夫请来了。(68)把一个字写大了。(69)把一幅画贴得歪歪扭扭的。意外点往往带有以音高为主的逻辑重音(在词语下加点标示)。对于某个句子来讲,意外点可以是A、B、V或X,(还可以是状语)但无论哪种情况,B都可以带非定标。如:(70)他把(一)个小王骗走了。他把(一)个小王骗走了。他把(一)个小王骗走了。他把(一)个小王骗走了。可意外句的意外内容还可以是各个“点”构成的“线”——整个句子,这时,意外句一般采用接问句的形式,整个句子的调值往往升高,并可把前述句的定指B改为非定形式。如:(71)小龙把刚买的那支笔丢了。(前述句)(72)小龙把刚买的一支笔丢了?(接问句)(72')小龙把支刚买的笔丢了?(接问句)四句类自足(Ⅱ)——X的选形性4.1“把”字句的深层是一个因果链,带显果词的“把”字句都能离析出原因和结果两个部分。如例(1)就能离析出原因V(喝)和结果(B)X((水)干),例(3)能离析出原因V(卷)和结果(B)X((袖子)往上)。又如:(73)把衣服买大了。(74)把脸盆卖贵了。例中V(买、卖)是因,(B)X((衣服)大了)和((脸盆)贵了)分别是果。不过,例(1)、例(3)和例(73)、(74)却是两类不同的因果,前者是致使因果,句子可以说成:(75)因为V而使BX如例(1)和例(3)可分别说成:(76)因为“喝”而使“水干”了;(77)因为“卷”而使“袖子往上”。后者是关联性因果,句子只能说成:(78)BX(因为)与V有关如例(73)(74)可分别说成:(79)“衣服大了”(因为)与“买”有关;(80)“脸盆贵了”(因为)与“卖”有关。因果关系不同的“把”字句,所带结果的类型也不同,致使因果性“把”字句,既可带致使性结果(a),又能带比较性结果(b)如:(81)把纸剪小。(a)(82)把纸剪小一点。(b)(83)把沟挖深。(a)(84)把沟挖深了。(b)(85)把沟挖得太深。(b)而关联性因果“把”字句则只能带比较性结果(b)。试比较:(73)把衣服买大了。(b)(86)*把衣服买大。(a)(74)把脸盆买贵了。(b)(87)*把脸盆买贵。(a)(88)把沟挖浅了。(b)(89)*把沟挖浅。(a)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加数量主语、副词和“了2”构成“比较态”,在切分时,上面例中加点的词切在一起,如“剪│小一点”、“挖│深了”“挖得│太深”。上面构成形容词比较态的副词、“了2”和数量短语,表比较态时还可一同出现。如:(90)把沟很挖浅了一点。4.2“把”字句的陈述句和祈使句大多有一种对应关系。这有两种情况:(一)前者包含后者,如例(12)包含例(1);(二)前者是后者的变形,如例(17)是例(57)的变形。这里的陈述句是在祈使句的基础形成的。当祈使句不带“了”(l)时,相对的陈述句是在此基础上加“了”形成包含祈使句的陈述句的格局。如:(1)把水喝干。(祈使句)(12)把水喝干了。(陈述句)(91)把黑板擦一下。(祈使句)(92)把黑板擦了一下。(陈述句)当祈使句带“了”(le)和语气词“吧、喽”时,相对的陈述句是把祈使句的语气词“吧、喽”删除。如:(57)把那件大衣买了吧。(祈使句)(17)把那件大衣买了。(陈述句)(93)把水喝喽(了+呕)。(祈使句)(94)把水喝了(le)。(陈述句)祈使句和无对应祈使句的陈述句不能用“了”(le),参看§6.3.2。4.3在祈使句内部,表示位变、态变的句子,X可以为“(一)V”“一下”“了吧”,如例(28)(91)(57),如果位变是消失性的,态变是解体性的,那么X又可以为“了呕”(有的写作“喽”,通常只写作“了”),如例(93)是表消失性的位变,用了“了呕”,例(95)是解体性态变,X也可用“了呕”。(95)把这个花瓶咂喽,(看到它就心烦)表示知变的祈使句,X只能为“(一)V”和“一下”,如例(13)、(15)。五句类自足(Ⅲ)——BX的照应性5.1绝大多数“把”字句,其B是作为一个整体被VP陈述的,因此,VP中包含不包含表量词都不影响句子的自足。如:(1)把水喝干。→(96)把水都喝干。(12)把水喝干了。→(97)把水都喝干了。但是,B作为若干个体或部分的集合时,B往往带有表量定语,这时,VP中一定要包含有相应的表量成分X(宾语)或Y(状语)。如:(98)把三个苹果算了两个。(99)把五本书丢了三本。(100)把八斤梨子算了九斤,(真会算!)(101)把所有的人都调走了。(102)把几个骨干全抽跑了。(103)把几个骨干抽走了一半。否则,句子不成立,试比较:(104)把十五亩地都卖了。→(104’)*把十五亩地卖了。(105)把八个香蕉算了二个。→(105’)*把八个香蕉算了。5.2这类“把”字句比一般的“把”字句多一套表示B的中心语量变的述被结构,其中B的表量定语是被述成分,X和V一起构成述谓成分。这类句子由两个小句复合而成,即:一个“把”字句(S1)+一个量变句(S2)。如例(104)为:把地卖了(B1)+十五亩都卖了(S2)例(105)为:把香蕉吃了(S1)+十八个吃了五个(S2)从表达过程看,S2是补述S1的;从构成上看,S2是附着在S1上(S1为位变句或量变句);从表达结果看,S1是衬垫S2的。这种句子是一种表量句。在“把”字句的家族中,这类句子与意向句、意外句处于同一层级上,B中的“一”+“量”定语不仅可用来表数,如:(106)把一瓶酒喝了一半。而且B中的表量定语占住了定指标和非定标的位置,句子不能用于祈使,因此,这类句子是一种“超意向句”。5.3这类句子表量一般是用以说明V得过多,尤其是用X宾语照应B的句子。如“把三个苹果吃了两个”是说吃多了,“把十个苹果吃了三个”也是说超过了应吃的份数。超量的极限是B,若X的数大于B就形成夸张。如例(100),又如:(107)把十个苹果说成十一个。除了量词是“半”外,X宾语中的数词不能为“一”,X状语只能是“全”和“都”。六非句用法——“自足条件”的耗失6.1当“把”字(句)结构充当成分或紧缩句的分句时,除了述变性,其他自足条件的制约作用都有范围不同的耗失。“把”字结构充当成分一般是整个“把”字句原形照搬,但是,当它作连谓短语的一个成分时,VP中可只含一个述谓成分,即“二重性”原则耗失。如在唱词中:(108)手持钢鞭将你打。(109)走进门来把水喝。不过,整个连谓短语还是保持了二重性,“把BV”充当了其中“一重”。由此看来,二重性是谓语性的表现,当连谓已有这种特性时,“把”字结构的二重性就多余了。作其他成分时,作为“把”字句必要条件的VP的二重性其作用不变。6.2“把”字结构充当主、宾语,B定指性的制约作用耗失。如:(110)把一位大夫请来行不行?(比较:(111)*把一位大夫请来。)(112)把张大夫请来行不行?(比较:(113)把张大夫请来。)(114)能不能把一位大夫请来?(比较:(111)*把一位大夫请来。)(115)能不能把张大夫请来?(比较:(113)把张大夫请来。)如果是接问句,疑问语气相当一个谓语,B可以是定指性的,也可以是非定指性的。如:(116)把一位大夫请来(吗)?(117)把张大夫请来(吗)?6.3.1充当主、宾语时,关联性因果“把”字句的X可以用非比较态形式。试比较:(118)把衣服买大好一些。(比较:(86)*把衣服买大。)(119)把沟挖浅比挖深好。(比较:(89)*把沟挖浅。)(120)把衣服买大好。(121)他希望把衣服买大。(122)他喜观把沟挖浅。6.3.2从§4.2可知,祈使句和没对应祈使句的陈述句不能用“了”(l),但是当“把”字结构充当分句时,这个限制作用耗失,并且不分别位变、态变与知变。试比较:(123)把桌子搬了再走。(祈使)(比较:(124)把桌子搬喽。)(125)把桌子搬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