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的童年教育余孟子时间知觉产生之后,在人类的意识中便出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划分。过去往往和回忆与历史相连,未来常常和目的与梦想相连,只有现在是实在的,人的现实性永远体现在现在的实践活动中。就童年教育而言,成人的童年教育虽美好却指向过去,只存在于回忆当中;社会的童年教育虽“有用”却指向将来,只存在于外在的目的当中。其实,真正的、现实意义上的童年教育应该是属于儿童的,儿童的童年教育应该是排除了成人的指手画脚和喋喋不休,应该是避免了社会的强制干预和无情规训的一种自由、自然的教育。这种童年教育其主体必定只能是儿童。儿童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童年教育吗?答案是肯定的。从观察动物得知,凡是出生后不能独立生存的类别,都有一段时间要靠亲长的哺育和保护:靠哺育得以维持生命,靠保护得以避免生命的伤害。越是高级的动物,这段时间的延续性就越长。就人类而言,大约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不过最关键的在于前五六年的岁月。除了需要哺育和保护之外,人类儿童还需要一种在亲长的耐心等待下,由儿童自主行动、自由探索的与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自我教育。这种教育被称为童年教育,它是幼年儿童特有的一种教育,它是人一生发展的根基与源泉。“伟大的暗示来自童年,”童年教育的缺失不仅能使人的心灵产生偏离,而且会束缚人的创造力。童年教育的真正主体只能是儿童吗?答案是肯定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儿童不是被看作“小大人”,就是被当成“无知人”;不是被看作“有罪的”,就是被当成“一张白纸”。所以,儿童并没有什么童年教育,或者说其童年教育完全是在成人的干预下和社会的规训下进行的。儿童连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做童年教育的主体了。自卢梭“发现儿童”之后,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人都对儿童的价值进行过充分的肯定和推崇,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儿童的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自己的想法、观念、思想和哲学,应该把童年教育的主体还给儿童,让儿童主宰其童年教育的发生和开展。首先,让儿童选择其童年教育的内容。和成人相比,儿童与自然有着更多的类似:同样的淳朴、同样的洁净、同样的真实。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一种亲自然和亲生命的力量。黑板上“重要”的文字符号并不能自然地把儿童朝向移动着的蜘蛛的目光吸引过来。柯尔恰克在《当我返老还童之时》一书中说得好:谁也不知道,当学生看着黑板时获得的,是不是比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即太阳使向日葵随着它转的那种力量)促使他窥视窗外时所得的多。就是说,在接触自然变化与接触书本概念之间,儿童往往会选择前者。而且,大自然对儿童具有更为重要的教育和发展价值。英国湖畔是诗人华兹华斯曾写道:“春天树林的律动,胜过一切圣贤的教导,他能指引你识别善恶,点拨你做人之道疽'著名教育家卢梭也看重自然,强调使儿童“归于自然”,成为一个“自然人”。虽然他的“自然”是指顺应儿童的天性,然而,亲近自然、从大自然中学习本身就是儿童的一种天性。除了自然,儿童的另一种天性选择便是游戏。游戏是一种无目的的、游戏者主动参与的,并且能给游戏者自身带来愉悦感受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往往能构建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儿童学习着如何思维、言语和交往。研究表明:儿童对游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食物、睡眠、安全等基本需求相提并论。正如皮亚杰所说的,游戏“就是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从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满足。”①童年游戏经验的缺失可能导致今后发展与行为的异常或不良。因此,成人应当尊重和支持儿童游戏的需求和选择。其次,让儿童主宰其童年教育的方式。“教育使人成为人”,这是康德的名言。教育可以分为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人们往往看重“上所施,下所效”的他人教育,却忽视了“修行在个人”的自我教育。从“终身教育”的意义上讲,人离开学校之后,最终要靠自我教育来发展自身。其实,自我教育比他人教育发生更早。从人类群体的角度讲,最初的自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我教育;从人类个体的角度讲,童年的教育主要也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主要是在学习者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追寻的方式下开展的一种教育。比起成人的指点和教导,儿童更喜欢自己去动手、去探索。许多儿童教育学者都认识到儿童是“探索者”。例如,蒙台梭利就多次指出,儿童是“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②儿童有他自己的思想和世界,他的思想和世界并不是成人灌输给他的,而是他自己发现、自己构建的。可见,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实现其童年教育的偏爱方式。成人需要做的只是为儿童提供和创造一个充分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最后,让儿童决定其童年教育的期限。广义的儿童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十七八岁成人这一段时间所受的教育;狭义的儿童教育是指从出生至十一二岁所受的教育。而童年教育的划分并没有明显的确定的年龄界限。严格说来,童年教育是某种内容和方式的教育,它遵循明显的自然性、游戏性、探索性甚至故乡性,它与学校的知识教育和社会的规范教育是对应的。童年教育给人的是无忧无虑的快活、慢条斯理的成长、神奇不朽的暗示、永恒持续的动力,以及甜蜜美好的回忆。童年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往往会导致个体生命成长的异常,而且这种需要的冲动会在人生命的某个阶段以变异的方式表现出来。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精神失常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傅统先译,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43页。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页。和情感变态的原因往往在其早期童年经验之中。胚胎学说也告诉人们:个体获得较高形态的发展阶段后,并不意味着低级形态的发展阶段会自动消失;较低级的发展阶段是较高形态发展阶段孕育的土壤和存在的基础。由此可见,童年教育的力量和作用会贯穿人的一生。卢梭说,本性的最初的冲动始终是正确的。而童年教育便是这种最初的冲动之一。所以,成人和社会应保护和重视儿童童年教育的这种“最初的冲动”。然而,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这便意味着每一个儿童的童年教育的持续时间是不同的,如同每一个儿童的生物节律是不同的一样。到了入学的年龄,儿童可以去学校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童年教育的结束。有些儿童可能会尽快告别童年教育中特有的树木、泥土、沙滩和游戏,迅速投入到书本的世界当中。但还有一些儿童并没有从那些大自然和游戏当中脱身出来,他们总是寻找着机会亲近自然或享受游戏。例如,身在课堂中,目光却投向窗外;笔在书本上,内心却想着绘出一个动物。面对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住宅精装修工程班组合同
- 2025年丙纶丝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手车辆经销商代理买卖合作协议
- 体育签约球员合同范本
- 企业租房商业合同范本
- 戏剧院装修合同样本
- cif空运合同范本
- 科技引领下的劳动技能提升新趋势
- 农村光缆维护合同范本
- 光伏支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计算机教室(微机室)学生上机使用记录
- 第1章 会展经济概述
- 《植物学》练习(二)根、茎、叶营养器官的联系及变态
- 中暑-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课件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真题
- (5.5)-杂草图片农田杂草及防除学
- 生理学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 口腔护理技术
-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100道口算题大全(全册齐全)
- TFCC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 《西藏度亡经》及中阴解脱窍决(收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