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突破_第1页
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突破_第2页
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突破_第3页
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突破_第4页
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突破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高考文言文翻译原则4/19/20232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直译:意译:4/19/20233如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4/19/20234信达雅准确征实顺畅通达富有文采文言文翻译的标准4/19/20235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

,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4/19/20236第一招:字字落实第二招:文从句顺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文言文翻译的两大招数4/19/20237文言文翻译之

10种失误形式4/19/20238文言文翻译的10种失误形式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4/19/202392.以今义当古义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A.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4/19/202310C.(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D.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4/19/202311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4/19/202312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4/19/202313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4/19/202314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把曹操的书信4/19/202315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才见到他。

个次4/19/202316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4/19/2023179.粗心地遗漏该译的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时常(经常)4/19/202318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判断正误: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判断正误: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4/19/202319重点突破一文言实词译到位一、审题要细密二、答题求精准4/19/202320一、审题要细密

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语境(上下文)和内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得分点。明确得分点,翻译才能重点突出。4/19/202321实词得分点从词性看,动词最多,其次是形容词、名词。一些代词也不可忽视。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从特殊词性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通假字,符合规律的词语(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宾语的名词、形容词),较难理解需要推断的实词等。提醒:审题确认后要标记,翻译时要落实。4/19/202322练习: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这门婚事呢?

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想要而得到它了,还请求什么呢?

4/19/202323二、答题求精准

“答题”,就是把圈出的实词得分点在译文中准确无误地译出来。翻译到位,不大而化子,笼而统之;该分的分,该换的换,该增的增。在检查时,重点检查它们是否翻译到位。

两类词要注意:

1.古今异义词

2.词类活用的词

4/19/2023241.古今异义词

对语句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要格外留心,并加以区别。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作两个词拆开翻译。有两种例外情况:一是同形同义词,如“亲信”(名词)“逦迤”;一是偏义复词,如课文中的“出入”“作息”等。4/19/2023252.词类活用的词古汉语中有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对这类现象的考查常常出现在翻译题中。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一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等词语。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可译为“使……(动词)”“以……为……”“认为……是)”4/19/20232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语句。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苛法:苛刻的法令。诽谤:指批评朝政的得失。诽,从旁指责过失;谤,公开指责、批评别人过失。偶语:相对私语。章:条目。抵罪:当罪。案堵如故:一切照常,和原先一样。案,通“安”,安抚,安定。堵,墙。4/19/202327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被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做这里的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之所以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驻扎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4/19/202328重点突破一文言实词译到位有的放矢,妙法突破4/19/202329一、区别拆分古今异义词翻译下面的句子(或画线句子),特别注意句中古今异义词。1.且大而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的官吏对这件事感到苦恼。2.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古今异义词是翻译重要的得分点之一,做题时必须谨慎,免得“以今律古”。4/19/202330二、语境确定多义词翻译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红色字的翻译。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注意一词中相近又易混的义项。(爱、坐、治)。要把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4/19/202331三、语法判断活用词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文长都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传出越地。翻译时要具有语法意识,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现象,才能翻译准、翻译好。4/19/202332四、多方推断疑难词翻译时可能会遇到疑难词,可联系语境解决,不能解决时,可用字形推断、通假推断、组词推断、教材联想推断、成语推断等多种方法。公孙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操:弹奏的曲子——由“弹奏”活用而来(如“焚香操琴”)4/19/202333重点突破二文言虚词不能虚一、高频虚词译到位

二、虚实合义重落实

三、重点虚词须重视

四、特殊虚词特殊译4/19/202334一、高频虚词译到位

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中,像“以”、“为”、“之”、“其”等这些高频词,翻译时要格外留心,保证翻译到位。以:这是采分率最高的高考高频词,它有介词义,如“用、拿”“凭借”“因为”,这是考查热点;有连词义,表目的“来”“用来”。4/19/2023351.介词。

(1)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作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

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2)起提宾作用,“把”。

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

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4/19/202336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如:作《师说》以贻之。/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因为”。

如: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19/202337练习:翻译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体会一下“以”字的用法。1.并州刺史高斡,袁绍甥也。素有贵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无几,斡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不久,高斡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虚词:以,凭借;卒,终于;至于,到了……结局4/19/2023382.越人三世弑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国无君。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熏之以艾。乘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

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说是不因为国君之位而伤害自己生命的了,这必定就是越人一心想要让他做国君的缘故。

虚词:若,像;以,因为;固,必定,本来。4/19/202339二、虚实合义重落实所: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所”字的用法。

1.若属皆且为所虏。2.某所,而母立于兹。你们都将被他俘虏。(你们都将为他所俘虏)这个地方,你的母亲曾站在这儿。作为助词,可构成“所”字结构,与“为”呼应,组成“为……所”被动结构。翻译时可直接保留,但对于它的实词义——名词表处所和量词表约数,则必须译出。4/19/2023403.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4/19/202341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译出大意给2分;“功役”、“嗤”、“切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l分。“所”为所字结构,此处可不译)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译出大意给3分;“苦节”、“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4/19/202342与:

既有虚词义,作连词或介词;又有实词义,作动词,有“参与”“结交”“赞成”的意思。翻译时要注意区分,不可混淆。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与”字的用法。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刘邦在霸上驻军,没能同项羽见面。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愿。4/19/2023433.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凡是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移躲避,以及愚蠢顽劣,不可理喻,残害民众的,都可以杀掉。

4/19/202344三、重点虚词须重视焉:作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词义,必须译出。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焉”字的用法。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不知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有的却不向老师学。(焉:句中停顿,可不译)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别人很远了,但仍然跟从老师而向他学习。(焉:代词,相当于“之”,他)4/19/2023453.先君子闲居,每好言诸前辈志节之盛,以示苞兄弟。然所及见,惟先生及黄冈二杜公耳。杜公流寓金陵,朝夕至吾家。自为儿童,捧盘盂以侍漱涤,即教以屏俗学,专治经书、古文,与先生所勖,不约而同。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及先兄翻然有志于斯,而诸公皆殁,每恨独学无所取衷,而先兄复中道而弃余。每思父兄长老之言,未尝不自疚夙心之负也。

——选自方苞《田间先生墓表》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

“焉”,之,代指他们;“笃”,深;“未之能笃信也”,宾语前置句。4/19/202346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性、词义,在翻译时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者”字的用法。

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2.(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现在有小人的谗言,让您与我之间有嫌隙。

(者:用在表时间词之后,可不译)张署改任河南令,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不喜欢的人。(适:恰恰,正好。者,……的人)4/19/202347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者”字的用法。

3.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4.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叙说长吉的事情尤其详尽。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用真实诚信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对后世不欺瞒,就是郑公啊。

(诚信:真实诚信。持:要求,约束。…者…也,构成判断。)判断“者”作代词还是作助词,译与不译,可用删减法辨析。删去不影响表达,为助词;反之,为助词。4/19/202348四、特殊虚词特殊译

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一是指兼词,即一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特殊虚词的用法。

1.土工洊(jian再度)起,民罢于征伐,非所以事天也。2.无乃尔是过与?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所以:固定结构,表凭借)恐怕该责备你们吧?(无乃:恐怕)4/19/202349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特殊虚词的用法。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吾必有以重报母。俗话说:“懂得了许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之谓:“之”是宾语前置标志,“谓”是谓语动词,译为“说的就是……”)我一定有办法重重地报答你。【有以:有用来……(的办法)4/19/202350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特殊虚词的用法。

5.(陈)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6.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见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得非:固定结构,莫不是,莫非)这里有一块美玉,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高人把它卖掉呢?(诸:兼词,之乎)4/19/202351规律分析1.词性分析法。处不同句子,可能有不同词性。如: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2.位置分析法。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如:妻卧草中以号。3.语境判定法。

如:灾民赖之无失所。4.语法切入法。

如:何以报为?5.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恐为他人得。4/19/202352重点突破三特殊句式需关注4/19/202353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其中的特殊句式。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2.人之所有,唯恐其不吾予也。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公子能够解救人于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别人拥有的,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宾语前置)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定语后置)4/19/2023544.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人同好而已。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这不是真正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去,丢失国家的六个郡。(否定判断句)(宾语前置)(意念被动句)4/19/202355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8.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9.(仲长统)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仲长统)二十多岁时,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孰与,固定结构。省略“威”)(意念被动句,“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省略句、状语后置)4/19/202356需要关注并落实的特殊句式一、无标志的判断句和被动句

二、宾语前置句

三、定语后置句

四、状语后置句4/19/202357无标志的判断句和被动句翻译下面的句子,强化这两类句式的意识。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位)勇士,(又)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秦国)。等到李牧因谗言而被杀,邯郸才成了秦国的一个郡。4/19/2023583.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由是观之,远近之人,不可以不察也。刘向《说苑·尊贤》4/19/202359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由是观之,远近之人,不可以不察也。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你喜好士人,所以我来见你。”简主听到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向他进直言:“他在乡间被人赶了三次,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人主不尽忠。现在你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错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佞的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见杨因,并授予他以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由此看来,不管是远处的人还是眼前的人,是不可以不明察的。4/19/2023604.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史公说:女人无论美与丑,住进宫中就会被人嫉妒;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所以扁鹊因为他的医术遭殃,太仓公于是自隐形迹还被判处刑罚。缇萦上书皇帝,她的父亲才得到后来的平安。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哪里说的是扁鹊这样的人呢?像太仓公这样的人,也和这句话所说的意思接近啊。4/19/202361类型多样、用法复杂的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种类较多,用法复杂。除常见的类型外,特别要关注易忽略、易译错的宾语前置句。1.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时,易被看作结构助词不译。实际上,它是代词,必须译出。(1)城中皆不之觉。(2)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城中的人全都没有发觉他们。(孔明)每每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不认可他。4/19/2023622.非疑问句中“以”的宾语前置,需要注意。(1)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一当十)(以秋为期)(以三驱为度)4/19/2023633.方位词、代词“自”做宾语时常前置,需要注意。(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2)秦人不暇自哀。(3)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人们做了小小的好事,都很少有不自夸的,您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一句话也不说,为什么?4/19/2023643.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1)其李将军之谓也?(2)大而化之之谓圣。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道德思想广大到能够随机应变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之谓”后无宾语,可译作“说的是……”。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之谓”后有宾语,可译作“这就叫做……”。

“之”助词】4/19/202365(1)此夫子之谓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3)其佝偻丈人之谓乎?(宾语前置)(宾语前置)4/19/202366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4/19/202367分类与举例说明一、“中心词+之+定语+者”(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二、“中心词+定语+者”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4/19/202368三、“中心词+之+定语”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由形容词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如果后置,通常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四、“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4/19/202369五、“中心词+定语”这种格式和判断句中的主语直接加表语一样,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辨识起来较困难。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六、特殊的定语后置句数词或数量短语作定语,有时后置。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4/19/2023701.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3.楚人有习操舟者,唯舟师之是听。有一个学习驾船的人,只听老师的话。4/19/202371几种较冷的状语后置句1.用“于”字引领的介宾短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把它提到谓动词前面。但其用法灵活,有时也有例外。判断下面句中,翻译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河东”补充说明“移”的处所,译为“到”。C4/19/202372翻译下面的句子。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有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翅拍水,激起波涛有三千里。2.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他)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未来得及完成这项工作。此两句中的介宾短语都不要提前。4/19/2023732.用“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把它提到谓动词前面。“以”表目的(连词)时,翻译时不要提前。翻译下面句子,体会“以”的用法。(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虽然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严的盛怒来震慑人们,(但有的人)最终也只求苟且免于刑罚却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这也就像砍掉树根来求得树木长得茂盛,堵住源头却想要河水流得远一样。4/19/202374(3)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矣。(4)(陶澍)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陶澍最先编辑了《安徽通志》,表彰忠孝节烈来激励民风(改良风俗)。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4/19/202375规律分析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不是”等词语。被动句:必须加上“被”或“受”。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固定的句式调到位。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固定句式(结构):不要硬译,以固定译法处理。4/19/202376练习:翻译画线的句子。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太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止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廷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能够对国家有益(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还是念及(怜惜)他有功绩,没有惩罚他,只是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4/19/202377重点突破四确保句意准确文意通4/19/202378一、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则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处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呢?高高的天上皇宫禁地4/19/202379二、坚持避免硬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