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复合材料内饰产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1页
三明治复合材料内饰产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2页
三明治复合材料内饰产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3页
三明治复合材料内饰产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4页
三明治复合材料内饰产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明治复合材料内饰产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把安全作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生命线,落实城市和企业安全责任,严格安全准入,强化勘察设计,强化源头管控。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和业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企业的人才培养主体责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城市安全监管执法,逐步形成覆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机制,坚决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部门间协同联动监管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监管数据库,加强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及时动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情况。省级有关部门要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城市有关部门要按权责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管。地方要建立常态化安全检查制度和重点工程检查、抽查制度,加强项目稽察,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完善城市负责的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国家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完善建设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机制,建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和建成投运线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的后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按照严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债务存量的要求,严格防范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增地方债务风险,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或以PPP等名义违规变相举债。对举债融资不符合法律法规或未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对列入地方债务风险预警范围的城市,应暂缓审批(核准)其新项目。城市要合理控制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负债率,对企业负债率过高的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债务,并暂停开工建设新项目。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概况(一)中国铁路行业基本情况随着我国铁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乘客服务体验的不断优化,我国铁路客运量占全国客运总量的比重从2015年的13.0%增长至2021年的31.5%,成为我国第二大客运方式。根据《铁道统计公报》,2019年国内铁路运输的送客流量为36.60亿人次,较2015年增长11.25亿人次,复合增长率达9.62%。2020年起,新冠疫情爆发,旅客出行人次有所下降,随着我国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2021年国内铁路运输的送客流量稳步回升,在铁路线路覆盖网的持续扩大趋势下,未来我国铁路运输的送客流量将持续恢复。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铁路运输载客量大、运输成本低、安全舒适、运行速度较快,作为远途交通工具的比较优势明显,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国家一直将铁路运输业列为优先发展和加快发展的行业。根据《铁道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规模已经达到15万公里,较2015年增长2.9万公里,呈现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为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中国到2025年铁路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远期到2030年实现铁路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运力提升带来的出行便利逐步显现,国家持续稳步推进铁路建设工作,2015-2019年国内铁路行业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维持在8,000亿元的水平以上,2019年以后虽小幅调整,仍处于7,500亿元的水平。《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未来我国铁路建设市场空间仍然广阔,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多个高铁项目建设获批,将大幅增加铁路线路条数;另一方面,铁路专用线建设持续推进,将带来新的铁路线路增长点,成为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设施;此外,各地城际铁路区域规划增加,更多的铁路线路增长为铁路领域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二)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发展状况高铁已经成为国内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2015年我国高铁客运量为9.6亿人次,占铁路市场客运量的份额为37.90%;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增长至15.6亿人次,占铁路客运量的比重已超过70%,在客运领域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未来随着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的进一步增长,高铁客运量的数量和占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自2007年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以来,高铁建设已经成为国内铁路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据《铁道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我国高铁里程规模已达到4万公里,较2015年增加2.1万公里,复合增长率为13.21%;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我国2030年高铁里程预期突破4.5万公里。根据《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截至2020年末,我国高铁总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比例为65%,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1、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保持较高规模随着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城市人口骤增,交通出行压力持续增加。与其他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中效率最高,是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2019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237亿人次,较2015年增长71.74%。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有所下降,但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以及我国更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网络化建设,2021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恢复至237亿人次,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在客运方面承载更大的运输量。2、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在全国大中城市推广近年来,我国符合建设条件的城市持续开展线路规划及运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末,全国已有50个大中城市开通运营283条轨道交通线路,较2015年增加167条,复合增长率为16.03%。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城市和线路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里程也在持续增长。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我国城市轨道交通2021年总里程为9,207公里,较2015年增加5,589公里,复合增长率为16.84%。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额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1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额为5,860亿元,较2015年增加2,17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05%。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一)轨道交通行业机遇1、轨道交通行业符合国家政策战略导向轨道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受到国家各主管部门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及《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等铁路建设和发展的专门规划,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战略规划中对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引导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发展,进而带动我国轨道交通车辆及配套产品的发展。2、投融资体制改革保障轨道交通行业建设《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2015年,发改委颁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2018年,《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支持各地区依法依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鼓励开展多元化经营。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强化了地方政府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周期内的支出责任,保障了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促进了轨道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3、助推轨道交通行业产品走出去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轨道交通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将通过走出去的国际战略,拓展全球视野,打造中国轨道交通自有品牌,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我国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带来较大的发展机遇。为提振后疫情时代经济,欧盟委员会计划在未来十年间投资1.1万亿欧元,新建近2万公里高铁网,对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形成稳定需求;同时,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处于经济起步发展阶段,对轨道交通建设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轨道交通建设将为国内走出去的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企业创造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二)轨道交通行业风险1、轨道交通行业关键设备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整车制造已经达到国际较为先进的水平,但部分关键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我国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存在一定影响。2、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建设门槛有所提高近年来,提高了申建轨道交通城市在财政收入、GDP、人口、客流量等指标方面的要求,并对规划周期、规划报批做出严格规定,将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外轨道交通车辆领域需求分析法国日本英国等轨道交通强国现有老旧列车正逐步进入更新换代周期,各国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以上的新型动车车辆不断增多,设计速度的提高必然对车辆轻量化进一步提出需求,轻量化、高强度材料也将随着车型更换保持在较高的需求规模。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已陆续与周边及沿线多个国家签订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随着我国在海外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业务规模的不断增加、品牌效应的不断增强,国内轨道交通相关配套供应商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竞争,获得更多的海外业务机会。衔接协调,集约高效坚持多规衔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的相互协调,集约节约做好沿线土地、空间等统筹利用,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一)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水平经过10年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速动车组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相对于整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轨道交通配套产品的发展在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方面步伐稍显落后。一方面,以动车制动系统、连接器、受电弓为代表的核心动力、连接配件主要依赖于进口;另一方面,以三明治复合材料为代表的配套内饰产品已逐步完成,在行业内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成熟企业,有效保障产品供应品质,也为行业树立起质量壁垒。(二)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客货运力不足、道路交通拥堵、排放及噪声污染、公交便捷及安全等问题愈发被人们关注。因此,国内轨道交通配套产品正朝着轻量化、模块化、高可靠性、高舒适性等方向发展。1、轨道交通行业轻量化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轻量化对于车辆减重、提速、降噪、节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轻量化选材和结构设计,可进一步减轻车体重量,提高同等动力装置环境下的运转性能,直接降低运转动力费用,间接减少轨道交通车辆维护费用。近些年来,随着行业内企业对镁铝合金材料、碳纤维材料等新材料不断深入研究,以三明治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型轻量化材料产品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中的应用不断扩大。2、轨道交通行业模块化模块化是轨道车辆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主要模块大致包括地板模块、卫生间模块、顶板模块、墙板模块、行李架模块、端墙模块、间壁模块、开闭机构、贯通道、风道等。为了方便车辆总装和后续维修,在设计时将车辆分为若干个模块并安排接口,每个模块的生产可以独立进行并可实现自身预组装。模块化能够保证整车总装的效率,提高整车的产品质量,并且在后续维修过程中可以采用更换模块的方式进行,降低后期维护成本。3、轨道交通行业高可靠性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安全性及可靠性至关重要,车辆及配套产品设计均主要以安全性为基础。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环境比较复杂,高速冲击会造成明显面板破损;低速冲击和震动往往产生目视不可察觉的损伤形态,材质内部则容易产生大量损伤,存在潜在危害。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的重要部件,更高的可靠性则意味着在列车高速运行的状态下具有更低的损伤可能性,能够更好地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4、轨道交通行业高舒适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乘客对于轨道交通车辆的乘坐环境要求不断提升,高舒适性也逐渐成为轨道交通车辆设计、研发、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车厢的振动、噪声、温湿度、冷热交换和空气品质均与车辆的总体设计、材料选择等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列车乘坐舒适性的直接表现。近年来,以铝蜂窝加热复合地板为代表的新型地板开始逐步对传统地板形成替代,铝蜂窝加热复合地板具有减重、降噪、阻燃、隔热、弱共振、自加热、易拆卸检修等特性,不仅能有效减少振动等因素对乘车环境的影响,还能够减少空调的强制风,而改为地面发热,热量通过空气对流从下向上传导,使人体感受更自然。强化建设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已经国家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应严格执行,原则上不得变更,规划实施期限不得随意压缩。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因城市规划、工程条件、交通枢纽布局变化等因素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功能定位、基本走向、系统制式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或线路里程、地下线路长度、直接工程投资(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等较建设规划增幅超过20%的,应按相关规定履行建设规划调整程序。建设规划调整应在完成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后予以统筹考虑,原则上不得新增项目。原则上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的,方可开展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坚守安全发展底线把安全作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生命线,落实城市和企业安全责任,严格安全准入,强化勘察设计,强化源头管控。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和业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企业的人才培养主体责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城市安全监管执法,逐步形成覆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