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课标背景下音乐鉴赏的创新教学:创问题情境促深度学习_第1页
音乐新课标背景下音乐鉴赏的创新教学:创问题情境促深度学习_第2页
音乐新课标背景下音乐鉴赏的创新教学:创问题情境促深度学习_第3页
音乐新课标背景下音乐鉴赏的创新教学:创问题情境促深度学习_第4页
音乐新课标背景下音乐鉴赏的创新教学:创问题情境促深度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新课标背景下音乐鉴赏的创新教学:创问题情境,促深度学习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深度学习策略,而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真实世界的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生成新知识的能力。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置于问题中,在“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内化素养。文章通过探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引导课堂教学更加聚焦问题情境的创设并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促使学生音乐课堂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让深度学习更好地落地于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以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生成。关键词:问题情境;深度学习;单元教学;音乐核心素养;高中音乐鉴赏一、问题的提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养理念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诸多教与学的思维转变,它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何谓“核心素养”呢?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就是个体在面对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师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来共同创生的。那何谓“问题情境”呢?问题情境也称为“问题情境教学”或“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把学生置于问题中,使学生在“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知识,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促使广大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翻转,催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着手研究开发了“深度学习”教改项目。所谓“深度学习”,就是理解性的学习,不仅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知道、了解、明白,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即解释、思辨、推理、验证、应用等兼具难度、复杂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学习过程。随着学习的不断推进,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逐渐得到锻炼和培养,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内化与提高。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深度学习”的发生,因为只有学生在面对各种真实情境,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时,才能产生新的理解。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若想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主要在于学生能通过参与音乐课堂实践活动,进行体验式、探究式和以理解为主的学习,而不是对教科书上特定知识的机械学习。同时,教学要以问题为切入点,实现以“解决问题的教学,生成问题的教学”为导向的深度课堂学习。此外,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依赖于师生以问题为导向,创设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而后,学生在师生共创的真实音乐情境中探究、思考音乐文本知识和音乐情感表达的各种问题,进而把音乐知识、音乐情感体验内化为音乐理解力和艺术实践表现力,并最终凝结为核心素养。二、问题情境下的课堂特点(一)课堂问题情境环环相扣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以问题解决为切入点,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创设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将学生引入“情境一探究一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此外,课堂教学必须超越课时和知识点,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凸显其核心价值,并把单元教学目标贯穿于这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中,落实在每一课时的教学细节上。例如,首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问题情境的整体创设,以一系列特定情境下的课堂子问题为驱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解决课堂问题。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启发思维、发展认知、提升能力和培育素养。其次,单元教学情境下问题的设置不仅要具有引导性,还应具有开放性和持久性。通过“问题串”,推进单元内容学习;通过创设“激疑”“促思”等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问—提出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最后,单元教学下各子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由浅入深、讲究梯度。可以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见图1)的内容,从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个深入浅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单元学习“问题金字塔”,用高级认知整合初级认知,以高阶任务驱动初级任务,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图1(二)课堂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生的素养是学生在与问题情境的持续互动中,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得益于教师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中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深度理解。民主平等的课堂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在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的音乐课堂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体验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正确自主地认识客观问题,从自身出发掌握问题规律,完成课堂学习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读懂学生的需求,才能创设出适合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情境,这恰恰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思维中教师的优势定位,确立了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交往由单向走上互动,由阻隔走向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大胆求异,形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身份,与教师和谐共创教学流程。师生在问题情境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乐学和主动的课堂生态。(三)课堂探索欲望持续激发都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课堂学习若仅仅依靠好奇心和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好奇心和兴趣往往是短暂的、表面的和易变的。问题情境下的课堂是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凭借一系列的“问题串”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以此问题带动彼问题,以小问题带动大问题”的课堂学习,是具有“胜任力”的课堂样态。“胜任力”常常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特别是当学生完成了一个具有挑战的真实性任务时,会由衷地感觉到满足和自信,促使他们接着挑战下一个任务。在问题情境下的音乐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进行的,而“金字塔”式的问题设置满足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了学生的“胜任力”此外,当一个个课堂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所在,并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我要求,形成持续的学习热情,为课堂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形成高效课堂学习的良性循环。(四)课堂学习内容层次分明知识的接收与传递并不意味着学习,也不足以构成知识,只有参与其构建的过程,亲历了认知的道路,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这也契合了深度学习是参与性学习和理解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学习不应该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该是系统梳理知识后,“使用知识”和“创造新知”的主动参与。问题情境下的课堂学习是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在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课堂中,学生有着明确的课堂实践目的、清晰的课堂学习内容,因此,以问题形式串联起来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重难点更突出,学习要素更清晰且可操控。在听赏音乐作品时,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把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和关注的鉴赏重点清楚地呈现出来,可以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带着问题思考所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引发学生关注知识、建立问题意识、厘清教学流程,实现以解决层次分明的课堂问题情境为主要任务的深度学习。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问题是课堂活力的源泉,新知识和新理解是在特定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构建出来的。课堂上,如果没有问题的推动就难以唤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也就无法形成深度学习。正如崔允漷说的:“最好的课堂应该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于课堂。”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便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多年的教研经历和学习观察发现,现今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是缺乏“问题”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薄弱,学生更是不会发问,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若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问题情境下实现以探究、发现和实践为主的“深度学习”课堂。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目标鲜明、问题明确的情境,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载体。(一)创设导入情境中的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是指教师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各种与情境相关的问题,促使情境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引发学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课堂主题相关的问题发生的情境。这种带有情境性的课堂问题导入,会让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打开学生对本节课的思维情境。创设导入新课的问题情境时,需要关注以下三点:第一,重在激趣,营造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第二,在落实核心素养的“新课改”下导入问题情境,不仅要关注本课主题,而且还应该关注到整个单元主题的问题情境创设;第三,“课标”中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因此导入情境时的问题设置应兼具引导性与开放性。由于音乐是有着极强的描绘性的情感艺术,因而其情境性特点要超出其他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境作依托,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顺应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完成课堂教学的根本要义。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文情致”这一单元时,按照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在厘清了单元、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后,进行了如下设计:第一,将本单元需要解决的问题放置于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之中(创设单元问题发生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求知欲;第二,“人文情致”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琴曲和琴歌,感受中国古代音乐蕴涵的深厚人文情怀;第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古代琴曲和琴歌有一定的艺术审美方法和审美观点,对其背后的人文历史和相关文化有所了解,即文化理解。具体做法有:单元主题、单元问题的发生情境应该是古朴而传统的,且具有中国古代人文情致特点。笔者通过课堂环境的布置营造氛围,如使用多媒体设备投影出古画《听琴图》,配以本单元的任意一首古琴曲,讲台上放置一张古琴并配以木几、香炉等,营造相对真实、还原的单元问题发生的环境。其作用主要有:一方面揭示本单元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研究课题的学习兴趣,以进一步探究单元问题。此外,根据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笔者提出单元探究问题:琴曲和琴歌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分别是什么?并将此问题贯穿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整个单元主题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手段,通过解决一系列真实情境下的子问题来回答课前提出的单元问题。同时,学生的“胜任力”在课堂上也被不断激发,为课堂问题的解决提供持续动力。这与深度学习所提倡的教育要引入真实性问题情境、要与现实世界相关联、充分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理念相一致。(二)挖掘已有经验,想象解决问题的情境心理学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创设适宜学生知识迁移的情境,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地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音乐是最能激发人的想象力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除了可以展开想象、联想,理解音乐的内涵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建构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音乐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搜索已有的知识积累,挖掘固有的生活经验,寻找所面临的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利用个人的想象和联想来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例如,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要通过感受各种形式要素来了解音乐,理解音乐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和表达的情感。在教授第一单元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的变化、特点来进行联想与想象,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理解性的表达。课例1在欣赏《轻骑兵序曲》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聆听乐曲开头主题A(轻骑兵主题),并提问。教师:主奏乐器是什么?一般是什么场合吹奏这种乐器?学生:是小号,我们军训时每天催促起床的广播就是小号声,而且在战争片中也会吹响小号,让战士们冲锋向前。教师:小号的音色有一种催促、振奋人心的作用,因此,通常在军队或列队表演时会吹奏小号。学生:那这首乐曲描绘的应该是一支英姿飒爽的军队在行进。学生通过对小号和圆号这两种号角性音调的感知,仿佛看到了一支英武潇洒、精神焕发的轻骑兵队伍。如果聆听A主题时,学生还不能够联想到骑兵军队的话,那聆听主题C时,通过感受乐曲的节奏,学生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之中骑马的情境。因为这一主题运用的是模仿马蹄声的节奏型,它生动地表现了轻骑兵队伍骑着马威武的行进过程。课堂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加上学生适度的想象,很容易就可以把音乐描绘的情境通过语言描述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和情境是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因此,当学生把想象的情境和生活中真实的情境通过感知与已有经验进行有机的联系时,就能轻松、快捷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创设问题情境下学生思维过程外显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以“通盘灌输”的教学方式,忽略或掩盖学生认知思维过程的存在。而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不论准确与否,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对学生认知能力都是有启发和推动作用的。如今,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深度学习,倡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解决复杂且陌生的问题。这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内隐的思维显性化,对活跃学生思维、优化教学结果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想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的思维过程显性化,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步,出示本单元或本课时的概念和知识;第二步,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探究解惑的思路和方法;第三步,教师和其他学生提出质疑并进行辩论,寻求思维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第四步,展示学生错误的思维过程和形成原因;第五步,总结获得问题的答案及途径。(见图2)图2例如,对于“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这一单元中汉族民歌的地域风格特征,可以按如下步骤来揭示学生的思维外显过程:第一步,初次聆听各地方民歌,师生按照民歌体裁、流行地域总结各自风格特点;第二步,教师按照单元教学总目标,提出所需要解决的单元或课时问题,如各地区民歌形成地域风格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听赏、阅读欣赏材料、小组讨论、哼唱民歌曲调等方式,寻求各地区民歌具体风格特征并探究其形成原因,说明并展示探究思路;第三步,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思维的错误与偏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和小组成员提出质疑,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找出并分析思维出现偏差的原因;第四步,给予得出错误答案的小组或个人说明的机会,阐述形成偏差或者错误的原因,之后教师和小组成员再给予帮助和正确引导;第五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了解中国各地区汉族民歌的特点及其形成地域风格的原因,深度理解民歌背后的人文知识,再加以文字总结和语言阐述。在合理的问题情境下,思维过程外显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和教学结果的生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探究和质疑意识,形成深度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核心素养的生成。因此,音乐教学应立足教材特点,了解学生知识背景,创设富有层次的、适合学生学习思维过程外显的问题情境。(四)搭建问题情境下的成果展示平台为实现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学生需要在各种复杂多样的真实情境中,在有意义的、开放的任务和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实践。因此,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搭建问题情境下的艺术实践展示平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展示成果的舞台。这样学生可以实现从音乐课堂问题情境中的思维激发,到在音乐问题情境中的单元主题探究,再到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