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人们生产生活设施。(2)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表现: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2)典型举例:①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人口较多;②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分散,人口较少。地形类型平原地区山地地区聚落特征规模较大较小形态团聚型、棋盘式格局空间分布分散人口较多较少案例分析聚落名称半坡村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丽江古城分布地形河谷阶地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丽江坝子西北部,北、西依山,东南开阔成因分析接近水源,避开洪水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北面和西面的山地可阻挡冬季风入侵,东面、南面地势开阔,沿河分布,且整体海拔较高,因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部、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西部稀疏,东部稠密。3、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1)平原地区:地形的限制因素少,在人口稠密地区一般呈网状分布。(2)山地地区: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限制因素多,多呈“之”字形分布。(3)交通线路选线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公路、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呈“之”字形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段,特别是开凿隧道时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主要沿线暴雨、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深度。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社会因素巩固国防,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革命老区经济技术因素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2)衡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2)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3)近现代:①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的趋势;②近现代全球陆地降水发生显著变化。③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④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时期时间变化特点影响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历史时期近1万年以来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15世纪以来为寒冷期温暖期,北半球极地冰盖消失,海平面高出现在75厘米;寒冷期,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近现代近一两百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显著(温带、热带增加,亚热带减少)冰盖、冰川面积减少,全球海平面上升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了资源开发利用难度;2、加剧了自然灾害;3、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林、牧、渔等部门影响显著;——耕作方式、作物品种、农业产量、生产稳定性等。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等特点。3、分类:(1)按自然属性: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2)按自我再生性质: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前煤炭时期:①时间:18世纪中期以前②主要能源:薪柴为主要能源③煤炭地位:煤炭开发利用程度很低2、煤炭时期:①时间:20世纪初②主要能源:煤炭③煤炭地位: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建立了煤炭工业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体系。④典型地区:俄国的顿巴斯、德国的鲁尔、美国的阿巴啦契亚矿区3、后煤炭时期:①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②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③煤炭地位:煤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天然气取代4、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阶段。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1)人类生产与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2)在一部分自然条件好、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如尼罗河谷地;两河流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2、工业社会阶段(1)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2)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3、后工业化阶段(1)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各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因素、信息网络等)的地位迅速上升。(2)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弱化。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3、自然灾害的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4、中国的自然灾害:最常见的是洪涝和干旱。二、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的两大类型(1)洪水: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2)雨涝: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2、形成洪涝灾害的因素: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②流域地貌特征③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达④植被分布⑤人类活动3、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1)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2)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形成的时空规律①4、5月份夏季风在华南一带盛行,冷暖空气在华南地区交绥,时常形成暴雨;②6、7月份夏季风北进冷暖空气交绥在江淮地区,形成江淮梅雨。③7、8月份夏季风进一步北进,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地区,出现北方盛夏暴雨季节。西南地区受西南夏季风影响,也时降暴雨。④8、9月份,东南沿海常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影响,形成狂风暴雨。(3)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4)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①1月——寒潮、冻害、大雪等②4月——华北、西北春旱;华南暴雨、洪涝、冰雹③7月——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东南沿海台风(5)以长江、淮河流域为例分析洪灾成因与防治措施因素长江洪灾成因淮河洪灾成因防治措施自然因素洪水来量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爆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滞洪能力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河流落差小,河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