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教案中班40篇
这是科学教案中班40篇,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
习。
第1篇、中班科学公开课小动物过冬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
点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难点: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以及幼儿所喜欢动物的过冬方式
的资料
2、PPT课件、黑板报(画有冬季场景及使用四中过冬方式)、鼓一个
3、八种动物图片(每种三张,一张小的,两张大的)、四种过冬方式的图片(每
种两个)
活动过程:
导入:
1、师生问好:小朋友们上午好!;与客人问好:请小朋友回头面向后面的客人老
师打招呼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冷不冷啊,那你们知道在寒冷的冬
天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动物过冬的方法或方式
环节设计:
一、出示PPT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
师:"李老师这有个小故事,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看一看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
样过冬的"
1、讲述故事
2、进行提问
1)、刚才的故事当中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教师将相应的图片贴到黑板
上
2)、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吗?(结合故事内容的回忆让幼儿说出动物过冬
方法并结合ppt的播放)
青蛙:青蛙哥哥冬眠了,正在洞里睡大觉,不吃也不动,一直睡到明年春天才醒
(结合幼儿回答及ppt顺序播放告诉幼儿:--冬眠)
小松鼠:外面太冷了,我家里储存了许多食物,足够吃一个冬天的,明年春天暖和
了我在和你玩(结合幼儿回答及ppt总结:在洞里放上一冬天吃的食物,躲在洞里
不出来,这种过冬的方式叫做--储粮)
小燕子: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了,等到春暖花它就回来(依上总结:这种飞到另
一个地方去过冬的方式叫做迁徙)
母鸡、公鸡:冬天到来,穿上暖和的新毛,换上厚厚的皮袄,所以就不怕冷(依上
总结:能够在寒冷冬天出来玩耍、寻找食物的动物,他们的过冬方式--换毛)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换毛、迁徙、冬眠、储粮,并请幼儿将黑
板上的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黑板上的过冬方式分类的四个板块当中
二、引导幼儿经验迁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猜想
1、教师分别出示兔子、大雁、蟒蛇、蚂蚁四种图片
2、引导幼儿根据四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猜想它们的过冬方式并根据四中过冬方式
进行版块分类
3、教师请幼儿观看黑板分类板块并总结总结xx的过冬方式都是~(冬眠)……
三、游戏:"小动物过冬"结合以上八种动物进行游戏
1、玩法介绍:"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儿歌:冬天到,北风叫,小动物,过冬了!"教
师扮演北风当发出口令:"过冬了"时教师敲鼓追幼儿,幼儿根据自己的图片,找到
自己过冬的方式并用动作展示(如冬眠:睡觉状;迁徙:小鸟飞状;换毛:梳理
状;储粮:摘果子状
2、请四位幼儿上来尝试参与,教师以北风伯伯的身份提示寻找相应过冬方式及做
动作,逐步引入到八位、十六位幼儿参与游戏
结束环节:
请幼儿继续说一说自己收集自己喜爱的动物是怎么过冬的,现在认为他是用哪种过
冬的
活动延伸:
1、和幼儿一起继续讨论、找寻用找这四种过冬方式的动物还有哪些?
2、与主题墙饰的结合:幼儿将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自主分类贴到"小动物过冬"的
主题墙饰相应的板块当中
活动评价:
1、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能够积极参与提问及游戏的环节
2、能够基本了解动物四种不同的过冬方式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
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游戏中,如果在教室内创设几个动物过冬的场
景,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种小动物,然后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去找到自己过冬的
地方,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更能加强幼儿的参与性。
第2篇、中班科学有趣的指纹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
活动准备:
1.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给幼儿讲一个关于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儿观察指纹的兴趣。
二展开
(一)印指纹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观察指纹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它像什么。
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1.出示老师们的两种较为典型的指纹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找一找自己指
纹的特征。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来辨认
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
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
3.还有什么用处?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
眼界。
4.还有什么东西像指纹一样有一些纹理?
四、进行指纹印画
1.引导幼儿指纹印画。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并知道自己的手指的指纹,也让学生初步知道,虽然我们
都有指纹,但因为遗传原因,他们各有不同,也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手指的指纹有
三种,(箕形指纹,弓线指纹,和斗形指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警察就是利用这点讲罪
犯抓住的,医生也是通过指纹检查出很多疾病的等。
第3篇、中班科学活动可爱的小蜗牛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
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
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大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大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
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
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
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大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活动过程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
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大。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C:反正我看见的。
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大
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
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
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
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师:原来蜗
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
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大搜索”活动中,
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师: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
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
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
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帮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
幼B:我妈妈对我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的,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师:
蜗牛真有趣,我们观察很仔细,了解的也很多。让我们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蛳,跟
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活动延伸
用橡皮泥做蜗牛。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大人灌输。出一个问题,
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书、上网查资料,这样孩子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全面、
深刻,学习能力由此增强。无疑,网络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提供知识更为快捷、方
便。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好处,这为他们成为信息
时代的合格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4篇、中班科学活动无字天书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信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人类生活忠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
具,而在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中,电话、电脑就是沟通的所有手段,他们不知道
“信”是用来做什么的?当门卫伯伯将我的一封信送到活动室时,便引起了幼儿的
好奇,他们围在我得身边问个不停:“老师,这里面是什么呀?”“谁给你的
呀?”“用来做什么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结合主题活动
“信的旅行”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有趣的信”、“好看的信封、信
纸”“我是邮递员”、“班级小邮箱”“神奇的邮票”等,旨在于通过活动让幼儿
了解如何通过特定的方式传递信息,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的能力。在一系列
活动之后,结合幼儿的兴趣所在又设计了“无字天书”这一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
通过活动累计写信、寄信的经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热情,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幼儿探索的热情。
2.在操作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表演,录音片段。邮递员一名,小猴子六名
2.各种实验材料:放大镜、蜡笔、水彩笔、记号笔、浆糊、水牛奶米汤、
碘酒
3.每组一份:棉花棒、白纸、自制信封、浆糊、
4.科学发现角投放材料:碗、水、筷子、面粉、碘酒、棉签、白纸、杯子、
喷壶。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活动难点:能够自己发现米汤写字加碘酒,可以使字显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美猴王送祝福。
1.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让我们用掌
声欢迎。
2、和孙悟空通电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俺老孙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可师傅
派我去捉妖,所以我来不了了。但是我写了一封有趣的信给你们,这是一封无字天
书,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看到我写的祝福。再见!
3.邮递员送信。
二.探索活动——读“无字天书。
1.师:猴王到底写了什么呢,让我看看。咦,我怎么看不出呀?你们来看
看。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信的内容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将“无字天书”变成六份,请幼儿分成六组进行探索。
4.幼儿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5.教师示范:用毛笔沾碘酒在白纸上涂一遍,无字天书开始现形,教师读信
的内容,幼儿欣赏。
6.介绍碘酒。
小结:原来美猴王的“无字天书”要用碘酒涂一遍才能看到,真神奇呀!我们
小朋友想不想写一封“无字天书”呀?那它到底是怎样写出来的呢?让我们来问问
美猴王吧!
三.实践活动——制作无字天书。
1.打电话。
师:喂,是美猴王吗?我们看到你的无字天书了,谢谢你的祝福。我们小朋友
也想写一封“无字天书”,你能告诉我们是用什么写的吗?录音片段:写无字天
书的材料我已让孩儿们给你们送去了,至于用那一种材料写的,小朋友们动动手自
己尝试吧。回头看,他们来了!
2.六只小猴按序送上材料:水、棉花棒、白纸,幼儿自制的信封和邮票,浆
糊、毛巾。
3.幼儿制作无字天书:
师:请你先想想信要写给谁,内容可以用字宝宝或图画的方式来完成。别忘了
写上收信人和写信人的名字,装好信封,再贴上邮票。如果是写给班里的好朋友,
就放入班级小信箱,如果是写给班级以外的人,就请投入绿色大信箱,由邮递员给
你们送信。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幼儿探索。
3.出示表格并猜想做记录
名称?猜想操作后
水
牛奶
米汤
4.为孙悟空写信并投入邮箱,活动结束。
收信,看信:
A.请班级小邮递员将班级小信箱里的信送到收信人的手里。
B.收信人收到信后到老师那里去用火烤一烤,让字、图出现,看看信上写了
什么?
C.师:还有一些比较远的信我们请邮递员先休息一会,呆会再送出去,好
吗?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美猴王教了我们一个本领,大家都学会了。知道用柠檬汁写的是看不
出的,一定要用火烤一烤才能看到。在我们的科学发现角里,还有一些大家意想不
到的材料,也能制作出无字天书来,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尝试一下。
活动反思:
机灵调皮的美猴王是我班幼儿近期最崇拜的人物,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
中,大家都想看到美猴王的祝福,都想做最聪明的孩子,于是探索的积极性便轻松
激发,孩子们有的用蜡笔在纸上均匀的涂抹,有的拿了放大镜仔细的瞧着,有的将
纸对折再对折,甚至有的孩子学着孙悟空的样子嘴里喊着“变变变”,想让内容自
己出来······尽管没有一个孩子能说出正确的方法,但只要幼儿充分运用了
自己的已有经验,发挥想象力,努力进行尝试,在探索中能互相帮助,增强了语言
表达能力,我想这次活动就是成功的。
在本次活动中,我并不注重幼儿写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重要的是孩子们在
活动中体验了写信、寄信的乐趣,感受到了事物变化的趣味,产生了了解科学,研
究事物的愿望。科学发现角的延伸,更使幼儿的实验兴趣得以延续,孩子们经常会
在那里流连忘返,虽然时有争吵,但我发现争吵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实验所引发的,
他们互不相让,直到试验结果的出现才会结束。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
动手操作、交往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第5篇、中班科学怕水的伞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班上放着一把纸做的小伞,几个好奇的孩子站在桌子旁看桌上的那把小伞,就
伞的作用和材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看孩子对伞兴趣这么高,我班进行了一节与伞
的材质有关的课程。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2、了解伞的质地与防水性。
3、了解伞的不同作用及其生活中对人类的作用。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伞在遇到水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能够清楚不同的伞有不同的作用。
3、学会填写记录表。
活动准备
1、各种材质的伞(布,塑料,纸,油纸)
2、制作伞面的材料(普通纸,玻璃纸,塑料布,蜡纸)
3、伞的记录观察表,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一个实验:“伞面会不会湿?”
——出示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伞并且
用手去感觉不同材质的伞面布。
——在记录表上找出相对名称的伞栏,并且能够在怕水的伞栏打钩。
——请幼儿猜猜:将水直接洒在伞面上,伞面会不会湿?水到伞面之后不同材
质的伞会有伞面样的反应?
——鼓励幼儿在观察表上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做做这个实验,并且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幼儿分
成四组进行试验。
——请幼儿将水直接淋到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的伞面上,甩一甩伞,
摸摸看伞面有没有湿。
——实验后,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不会渗水。水洒到不同材
质的伞面上的时候,伞面都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把伞撑在教师的一个角落,观
察哪把伞容易干,哪把伞不会干,需要多久才会干?要求幼儿学会等待并且认真观
察记录。
——在观察记录表上记下实验结果。
三、让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怕水的伞分类结果。
——与实验前的记录进行比较,说说到底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布会渗水。
——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伞会渗水,而有些伞不会。
——通过比较使幼儿更加明确不同的伞有不同的用途。
——教师带领幼儿对试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用的伞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幼儿自由讨论哪些伞怕水,哪些伞不怕水,仔细观察。
教学反思
1、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到不同的伞对吸水性的不同。
2、幼儿在实验中,体会到伞是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成的。
3、在活动中应该多准备幼儿可以实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课程中都能参
与,从而更好的了解结果。
4、记录表应该用不同材质的伞面为标头。
5、幼儿在记录的时候,应该注重孩子记录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第6篇、中班科学我们的朋友——水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幼儿园和小学在一起,学校新修了操场,中间环形跑道是沙石,一天,我
带领小朋友到操场去玩,小朋友们玩得都很开心。忽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悄悄
地到一边的淘菜池去玩。有的拿菜叶当做小船,在水面上划来划去,有的小朋友拿
水泼在自己的手臂上,说“好凉快”,还有的小朋友拿矿泉水瓶子装满水,倒来倒
去。看到孩子们那么喜欢水,加上天气渐渐的热了,我们决定开展新的主题活动
“我们的朋友——水”。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征,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
离不开水。激发幼儿乐于亲近水,接触水,并能关注周围的水环境。
2、在生活中养成正确饮水的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正确饮水方法。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水的相关图片、水杯及饮用水
活动过程:
1、完整的欣赏儿歌《水》
小小的水是泪水,大大的水是海水,
跳舞的水是喷泉,健康的水是汗水,
浑浑的水是泥水,静静的水是湖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喷涌的水自来水。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讨论,图片上有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
3、看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4、学习编儿歌,并引发幼儿思考,你还看到什么样的水?他们是什么水?
5、让幼儿了解不喝水的危害。
集体饮水前,教师出示画裂口嘴唇的图片,并讲故事《小嘴唇裂口了》。讨
论:口渴了怎么办?要怎样接水?一次要喝多少水才够?
6、引导幼儿知道排队接水,不拥挤。老师和个别幼儿表演排队接水,引导幼
儿分组喝水时不拥挤。接完水后,双手拿水杯回座位,防止水洒到地上。
7、幼儿分组接水饮用。
8、为幼儿制作喝水记录表,提醒幼儿喝水之后在记录表里做个记号。鼓励幼
儿多喝水。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转岗回来后,主动要求去幼儿园上了两周课,这是我上的第一次活
动课,虽然与专业的幼儿教师有很大的差距,但我觉得我已经尽力了,上完这堂课
后,我感觉幼儿教学的确与小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
1、小班幼儿有它特有的年龄特点:由于刚入园没多久,很多的行为习惯没有
养成,但是有意性行为又已经开始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对他们的生活、学习
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对儿歌部分兴趣非常高,我充
分利用这点,很好地对他们进行了乐感的训练;在正确饮水方法部分,多数幼儿能
按我的要求完成,这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良好生活习惯。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由于我是培训回来后才上他们的课,对他们不
熟悉,他们的生活、学习习惯不都不熟悉,但是我通过上这一次活动课,感受到了
他们的可爱、活泼,这是我在以前的小学教学中所没有的。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特别是儿歌教学中,但
是在教学正确饮水这一环节时,幼儿积极性不高,很多幼儿因为并不口渴,他们就
接水玩,给我的教学增加了一些难度,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
一方面,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
4、总的来说,这堂活动课整体设计比较紧凑,但是在具体的小环节上还要考
虑的更细致,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等一些方面考虑才行。我相信,
有我这颗热爱幼儿的心,我以后的活动课一守会更好!
第7篇、中班科学活动谁吸水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品是否能吸水。
2、培养看图进行实验的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一份实验材料:抹布、海绵、卫生纸。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1、教师故意装不小心把水洒在桌上,鼓励幼儿想办法。
教师:呀!水洒到桌上了,桌子上湿湿的,怎么办呢?
2、引导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可能吸水。
(布、餐巾纸、泡沫板、塑料板海绵等)
教师:老师还带来一些材料,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帮助我们吸水?(幼儿猜测)
教师:咦!桌子上的水哪里去了啊?
3、教师挤出物体上的水,让幼儿观察。
教师:××真的能将水吸走。
二、迁移幼儿生活经验,猜猜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会吸水。
教师:想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呢?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
样,那我们都来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
三、引导幼儿了解实验步骤,并按步骤做物体吸水实验。
1、教师:这里有一些东西,看看有什么?你觉得他们都会吸水吗?
2、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实验步骤。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看看幼儿书上是怎样做的?
第一步:在每个杯子里装上同样多的水。
第二步:把物品分别放进杯子里,让它们都浸在水中。
第三步:过一会儿,看看哪个能吸水。
四、再次实验,获得新知
教师出示装有水的杯子,水位高低相同,并在最高水位处分别用红色即时贴做
好标记。
1、让幼儿确定杯中的水位
教师:杯中的水有多高?在什么位置?
2、让幼儿猜测
教师:我们把塑料板、棉花放进杯子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实验:
(1)教师示范实验将棉花放入水中,然后取出,引导幼儿观察水位的变化。
教师:小朋友看看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怎么会变少了呢?
五、集体交流,找出吸水的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找出哪些东西会吸水,哪些东西不会吸水?为什么你这么认
为?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还有没有其他的观察方法呢?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
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
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
感性经验。
第8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梯形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
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
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
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
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
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
呢?"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
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
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
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
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
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
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
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第9篇、中班科学绿豆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幼儿对植物生长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有
利于幼儿终身发展。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绿豆》。
活动目标:
1.观察绿豆生长发芽的过程。
2.总结绿豆生长环境。
3.体验种绿豆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已有观察植物的经验。
2.绿豆发芽过程图片。
3.绿豆、水、盘子。
活动过程:
一、看图观察
每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呢?(有的豆豆有叶子,有的豆豆没叶子)
为什么绿豆能长出叶子?(小豆豆在花盆里,我们给它浇水了)
二、合作思考
绿豆在什么环境下可生长发芽?(幼儿思考讨论,教师给予启发)
察教事先准备好的已经发芽的绿豆(水生,土生)。
绿豆“躺”在哪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土里)
绿豆要生长,除了土和水,还需要阳光。
三、动手操作
分组,合作种绿豆。
将绿豆放在盘子里,均匀放平。倒水,最后搬到有阳光的地方。
以后的日子随时观察绿豆,渴了浇水,绿豆才能生长,发芽。
活动反思:
活动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活动过程中幼儿能长时间耐心的观察植物,主动思
考植物发芽过程每个阶段的区别,提高了幼儿有意注意的能力。种绿豆的环节中幼
儿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步骤进行绿豆种植。提醒幼儿要记得给小绿豆浇水,这样
绿豆才能发芽。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第10篇、中班科学活动冰中取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冰融化的过程。
2.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两块大小一样的冰块,托盘,每人一块冰(里面冻有一个小礼物)记录卡每人
一张,笔,毛巾,缸子,热水,温水,凉水,棉被,酒精灯,小锤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发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用什么方法能让冰块慢点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有一块冰,我不想让这块冰融化,请小朋友们帮老
师想想办法。
(2)讨论用一种记号,记录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方法记到你的纸上。
幼儿可以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2.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
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老师我用被子盖起来它就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了凉水里。
······
(2)总结哪种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请幼儿比一比剩下的冰,讲讲使用的方法,就知道使用哪种操作材料融化的慢
了。
3.提出新问题: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快一点。
(1)师:老师这又有一块冰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使冰化的快一些?请小朋
友们用周围的材料试一试。
幼:老师我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
老师我把它放在暖气上,冰都化了,变成水了。
老师我把它砸碎了,放在水里冰不见了,变成了水。
······
(2)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冰最小,讲讲它的融化方法。总结出冰化的快的方
法。
(3)通过比较,让幼儿学会几种使冰融化的快的方法及保存冰块的方法,使
幼儿学会探索的方法。
4.玩游戏:冰中取物。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带来了好多的小礼物,藏在冰里了,
请小朋友们用你刚才学过的方法,把礼物取出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拿到礼物。
好,预备——开始。
幼儿开始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热水以及操作工具时注意安
全,如果水洒了提醒幼儿及时地用抹布清理干净。
(幼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都想第一个把礼物取出了,有的幼儿就很快想到了
刚才使用过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把冰放在暖气上,静静的等待冰的融化过程,一点
也不羡慕别人,就在专注自己的融化过程。取到小礼物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欣赏一
下小礼物,并向小伙伴讲讲自己是怎样取到小礼物的。
5.活动延伸:
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请幼儿讲讲在生活中是怎样储藏冰糕及融化冷冻食品
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
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
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
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
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
支持。
第11篇、中班科学神奇的皮肤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皮肤是包裹在我们身体最外面的一层表皮,它起着保护我们身体的重要作用。
《神奇的皮肤》是让孩子通过观察皮肤,从而了解皮肤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进
一步认识自我,从中掌握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知识。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皮肤的特征与作用。
2、知道保护皮肤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事先先了解下自己的皮肤特征。
环境准备
眼罩、玩具、羽毛、木板、金属制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神奇的皮肤
1.引导幼儿认识皮肤是人体器官之一。
2.引导幼儿说说皮肤有哪些“本领”
教师:“我们身上有一样神奇的东西,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你有见过黑色的
皮肤呢?你知道皮肤有那些本领吗?”
二、不看也知道
1.引导幼儿发现皮肤特殊的本领。
2.教师取出该物验证。
教师:“请你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你知道你摸的是什么吗?”
三、好像长了眼镜
教师:“我们大家来看一看,他猜对了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的是了解皮肤的作用和特点,孩子们基本都已掌握!并且通过触觉
来表现皮肤的本领,在游戏环节当中,幼儿甲在乙背上用手指画简单图形或数字,
让孩子充分体验了皮肤带给我们的乐趣!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希望在课后可以再
去探索一下有关于皮肤的一些特殊功能以及它的重要性!
教师在实际活动中,完全可以不用活动材料,就请孩子来说说“我们可以怎样
保护我们的皮肤”。如果孩子的想法不是很宽泛,教师可以举个生活中的小事例,
请孩子对照事例来说一说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孩子的想法越多,活动的目标就能
更好地达成。
第12篇、中班科学蔬菜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
说,想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并不难。因为在超市中随时都可以买到一年四季的新鲜
蔬菜。但是,如果你问孩子“蔬菜是从哪里来的?”恐怕孩子们很难给你正确答
案,就更不用说认识蔬菜植株,了解它们的生长方式了。针对孩子们这一经验的不
足,我设计了《蔬菜从哪里来》这一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非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的课件、蔬菜分类统计表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蔬菜从哪里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讨论:(从超市买来的,从菜市场买来的,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从
地里种出来的)
分析与反思:从这一环节幼儿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蔬菜从哪里来”这个问
题,只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即便是能说出“从地里长出来
的”也只是从大人那里听说,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蔬菜的生长,这为下一环节的开展
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知兴趣。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藕请小
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
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
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
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
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
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
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
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分析与反思:
在幼儿分组完成蔬菜种类统计表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发挥自主性
的空间,每组幼儿可以共同讨论并确定本组的记录方法(有的绘画、有的用符号代
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13篇、中班科学活动找对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的图形。
2、通过画对称,学习验证对称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图卡一张,一半猫脸和一半狐狸脸拼成的怪物图卡一张
2、左右对称的手掌印一张,两个相同左手手掌印的图卡一张。
3、夹克上衣一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观察小动物的图卡。
——教师把小猫的图卡从中间折叠,那其中的一半给幼儿看,请幼儿猜一猜是
什么动物。
——教师出示小狗正面的图卡的一半,请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并说说是怎么
猜出来的?
——教师故意将一半熊猫图卡和一半狐狸图卡拼在一起,折叠后请幼儿一半一
半的欣赏。
——教师:为什么你们觉得这是个怪物?它哪里比较奇怪?
——出示完整的小猫和小狗的图片。
——介绍对称这一名词:我们把这样左右两边的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的情
况叫做对称。
2、学习检验物体是否对称的方法。
——教师出示一件夹克:你们觉得这件衣服是对称的吗?衣服上还有什么是对
称的呢?
——学习区分对称与相同:
(1)这俩个手印掌是对称的吗?为什么?
(2)请比一比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教师:我们如何判断物品是不是对称呢?
3、找一找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上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引导幼儿找找教室里有什么物品是对称的?
4、打开幼儿用书,找一找,画一画。
——引导幼儿找找图中两个小朋友的身上有哪些对称的地方。
——引导幼儿把对称的部分画出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
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
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
需要。
第14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膨胀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不同材料的尝试探索,让幼儿了解有的物体遇水会膨胀,有的
不会,会膨胀的物体膨胀速度是不同的。
2、学习实证研究的方法,学会做实验记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用来探索的多种材料:塑料雪花片,钥匙,紫菜,木耳。
2、实验用的冷水、热水、盛水的玻璃缸。
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讲述。
1、教师一手拿一杯泡有胖大海的茶,另一手拿一颗胖大海,请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说出:胖大海“大了”“胀了”。
3、教师归纳:对,放在水里的胖大海“膨胀”了。
(评析:通过一个对比让幼儿自然地认知“膨胀”这个概念。)
二、想象记录。
教师呈现多种材料:塑料雪花片,钥匙,紫菜,木耳------请幼儿猜一猜:哪
些材料放到水里能膨胀,哪些不能,在记录纸上作记录。
(评析:幼儿生活经验有限,他们的猜测会有对有错。在这个环节当中老师请
幼儿作记录实际是将猜测变为“研究假设”。)
三、操作探索。
1、把材料投放在冷水里:
请幼儿看几种材料放入水中后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记录观察结果后再
集体分享:让幼儿分清什么材料放在冷水里会膨胀,什么不能。)
2、想象记录:
教师:你觉得木耳、紫菜等能膨胀的材料如果同时放在水中什么东西膨胀得
快?什么东西膨胀得慢?
3、幼儿操作:提醒幼儿注意材料要同时放入水中。
4、让幼儿理解:不同的材料在冷水中膨胀的速度是不同的。
(评析:这是一个证实或证伪的过程,它孕伏了科学研究的重要理念:以事实
为依据,用事实说话。)
5、再次想象:出示木耳:你觉得它放在冷水里和热水里哪里膨胀得快?(引
导幼儿经过假设后再一次实验,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同时,再次提醒幼儿注意
材料要同时放在热水中,进一步认知同一种材料在冷水中或热水里膨胀的速度是不
同的。
(评析:通过一个个活动设计,一方面逐步引领幼儿深入探索生活中的膨胀现
象,另一方面使幼儿从较规范的研究方法中学会观察、习得知识和研究方法。)
四、讨论交流。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很多材料遇水会膨胀的问题,你们想想:还有哪些
材料遇到什么情况也能膨胀?(遇热、遇潮、遇空气等。)
(评析:这是将幼儿的认知放大、拓宽,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让幼儿认
识、了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
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
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
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
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第15篇、中班科学活动南瓜爷爷找邻居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并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初步了解蔬菜的基本特点,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看他是谁?(南瓜爷爷)你从哪里看出
来的?(白胡子,白眉毛)给南瓜爷爷问好。
(2)出示南瓜爷爷的家。
(二).数客人
(1)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答案不一样)
(2)“平时我们数数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的数,今天这么多小客
人围成了一个圆,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
么数的?从哪开始?
(3)教授方法:数一圈的东西,我们先找到最上面的,然后顺着钟表转动的
方向,一个一个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4)“我们一起再来数一遍”。。。。。。“原来南瓜爷爷家一共来了8位
客人”
(三)、猜客人
(1)“你能从影子里看出它们是谁吗?”请幼儿说“我觉得第X个可能是
XX”;“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
(2)出示图片,共同验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对了没有?”
(四)、找蔬菜做邻居
(1)了解"邻居":“南瓜爷爷请这么多客人原来是要找邻居,谁知道“邻
居”是什么?(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或者楼上、楼下的朋友)
(2)了解蔬菜的定义:
@第一次操作:“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这8位客人里有蔬菜吗?请你把
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下面用黑色的笔画一个圆。”
@第二次操作:(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
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蔬菜就是种出来、可以做成菜的植
物)。请你再来找一找,用红色的笔在蔬菜下面画一个圆。”
@验证:“现在我们一起对着大屏幕,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是蔬菜?”(第一
个饼干是在工厂里加工出来的,它不是蔬菜;第二个。。。。。。)
@“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蔬菜?”(5个)那南瓜爷爷找到了几个邻居?(5
个)
活动延伸:
1、除了我们找到的蔬菜,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幼儿自由发言)
2、“小朋友们说了很多种的蔬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种出来的,可
以做成菜的植物)”。
小结:生活中的蔬菜种类有很多,它们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请你们回去找一
找,这些蔬菜都有什么营养,回来给我小朋友说一说,好吧!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而在蔬菜种植、成长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用爱去
关心、爱护别人,培养了孩子们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整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享受
了种植的乐趣,还直接观察和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增长蔬菜和水果种植方面的知
识。
第16篇、中班科学活动植物的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根有直根、须根、块状根三种。
2、学习根据要求对各种的蔬菜的根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对生活的观察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种植物:菠菜,萝卜,葱,多种常见蔬菜。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常识按常见蔬菜的根进行分类。
1、出示多种蔬菜,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多种蔬菜。
师:小朋友,今天钟老师为你们带来很多的礼物,看看都是什么吧?你们认识
他们吗?那他们都是些什么蔬菜呢?我们一一来认识他们吧!
2、引导幼儿观察蔬菜的根。
师:那每一种蔬菜都有哪几部分组成呀?我们来看看吧!那今天我们专门来看看
这些蔬菜的根。蔬菜的根都相同吗?你们能把他们相同根的蔬菜的放在一起吗?
二、引导幼儿了解根的种类。
1、说一说分类的结果,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们都放好了吧!为什么你们要把他们放在一起呢?(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
言来描述蔬菜的根)
教师小结:蔬菜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一根一根的,有的一块一块,有的是一
根一根小小的)
2、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教师逐一总结植物的根。
师:第一图上的蔬菜是什么?菠菜的根是一条粗粗的,旁边会有一些细小的
根,这样的根叫直根。
(其他两种类型的根的引导同上)
3、请幼儿再次对蔬菜进行分类。
4、根据根的种类相互对分类进行检查,教师指导。
三、了解根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认识根的作用。
师:植物为什么要有根?根有什么作用呢?你们先和小朋友说一说根的作用吧!
(要求幼儿和同伴相互组织)
教师小结:植物的根可以吸收贮存、合成泥土中的营养,帮助植物体固着,还
可以进行繁殖作用。
四、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
中,我经常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让幼儿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积极地参与
到学习过程中,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17篇、中班科学活动神秘的弹性物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做科学小实验,初步感知弹性物品的特点和性质。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录音机、磁带、弹簧、贺卡、小兔图片;学具:海绵、气球、松紧带、
皮筋、积木、铅笔、雪花片、磁带盒、纸、发套、高弹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里”(放录音),“听,
多好听的声音,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带幼儿学小鸟飞的动
作进入教室。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操作感知弹性物品的特点。
〈1〉幼儿每人一根皮筋
“来到了神奇的世界,大家看看我们身边的桌子上有什么?”〈皮筋〉“现在
你可以玩一玩,但玩的时候,你要仔细看,它会怎么样?”幼儿玩耍,教师观察。
“请你拉一拉皮筋,边玩边仔细看,它会怎么样?”教师小结:皮筋用力拉开后会
变长,放开后回到原来的样子。
〈2〉每组一个小篮子,内装有海绵、气球、松紧带等弹性物品
教师揭开盖布:“神奇世界的东西可真多,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些什么呢?”
〈请幼儿看一看、讲一讲。〉“小朋友想玩玩这些东西吗?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玩
玩,看看谁的玩法最独特。”〈启发幼儿可以跟组里的小朋友换着玩〉
教师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引导。
比如:“吹气球”提问:没吹的气球是什么样的?往气球里吹器,气球会有什
么变化?给气球放气,它会怎么样?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这些弹性物品的性质、特点。
“刚才我们玩了这么多东西,准能说说它们有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幼儿思
考,各抒己见,自主表达各自的观点。
3、启发幼儿联想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有弹性“刚才小朋友发现了皮筋、海
绵、气球对它们用力以后,会变形,手放开后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有弹性的,那
么除了这些东西外,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呢?”
4、指导幼儿进行弹性、非弹性分类,进一步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5、发散性思维训练:“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设计一件什么样的弹性玩
具?”〈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对每一位幼儿设计出来的每一件物品,不
论好坏,都要做出积极的评判,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激发求异思维的火花。
6、延伸活动:“制作弹性玩具――会跳的电池”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
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
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幼儿学习的动机与
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第18篇、中班科学活动水宝宝不见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1)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
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2.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一至两种,再次实验.
4.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5.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
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
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
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
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
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第19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能站起来的小动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使用剪、折、粘、贴多种技能,探究平面纸制品立体化的方法。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想,大胆创造的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画好的各种动物多个,各种材质的纸(皱纹纸、瓦楞纸、
电光纸、彩色复印纸、软泡沫纸、宣纸、纸盒纸、牛奶袋纸),大森林的立体背
景,胶棒,剪刀,胶条等。
2、经验准备:在教室环境中摆放几种立体物,相框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启发幼儿探究“动物”立起来的几种方法。
活动难点:
找到使纸卡片平衡的支撑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小动物“站”起来。
教师:看黄老师带了什么?(出示做好的大森林。)
幼儿:我们做的建筑区的大森林。
教师:在这个大森林里,小动物很想站起来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盘里
的这些纸材料,你能有什么办法让动物站起来?
幼儿1:用纸在动物的后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个架子。
幼儿2:做一个圆的筒,动物粘在后面。
幼儿3:用奶袋纸卷一个棍。
幼儿4:做许多的支架,粘在动物身上。
幼儿5:把纸卷成一个桶,上面剪一个洞再把动物插上面。
教师:小朋友方法真多,一会儿你们可以用不同的纸来试一试,想办法让小动
物们站起来,然后把站起来的动物摆在大森林中。看看谁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
样,用的方法最多。
2、探究让小“动物”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供多种材质的纸张,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给予不同程
度的帮助。
场景一:
幼儿1在一个已经做好的圆桶中间,剪了一个洞,然后把一朵小花插了进去,
可是由于花的茎太细,总是立不直。
教师:“想想能用什么把它固定住呢?”幼儿1先用胶棒粘了粘发现效果不
好,于是用胶条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来了,能站起来了”,她边说边笑着把作
品放在了森林中。
场景二:
幼儿2把软的泡沫纸卷起来,反复几次,但都没成功。
教师:“老师能帮你吗?”
幼儿2:“我想让小蛇横着躺着。”可是软的泡沫纸多次卷过后,打开时两边
往上翘。
教师:“你试一试把蛇架在纸上会怎么样?”
幼儿拿起了剪刀在两边上翘的地方一边剪了一个小口子,这样蛇正好能够架在
泡沫纸上。
场景三:
幼儿3选择了牛奶袋纸做材料,把纸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卷成了一根一根的
小棍。在小鸭子的两边分别用胶条粘上两小棍,可是由于小鸭子身体长,站立的时
候不稳,她皱着眉头摆弄了半天。
教师:“看看,小鸭子总是往哪边倒呢?”
幼儿3:“往后倒。”
教师:“那你想一想怎么办?”于是她很快又做了两个小棍粘在了小鸭子的
中间部分,这样小鸭子就站稳了。
3、分享:让小动物“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动物立起来了。
教师:“大森林里站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幼儿快来介绍你是怎么让这些小
动物立起来的呀?”
幼儿1:我做了一个纸棍粘在小老虎的后面,小老虎就立起来了。
幼儿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样,粘在后面两个棍,就像相框后面那样。
幼儿3:我在纸筒上挖了一个洞,把小猴子插在里面了。我还做了一个支架,
横着竖着(比画着)粘。
(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们在做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
吗?
幼儿1:我开始用的纸太软了立不起来,后来换了硬纸就成功了。
幼儿2:我在后面粘了一个小纸棍但老是倒,后来又在旁边粘了一个就不倒
了。
教师拿起作品:赵吴,你告诉小朋友开始时你把小棍粘在哪里了?为什么会
倒?
赵昊指着小老鼠的一侧:我粘这边了,就往这边倒。我粘了另一边,就不倒
了。
教师:为什么在两边粘就不倒了呢?
幼儿说:因为平衡了。
延伸活动:
将幼儿制作好的“大森林”摆放到建构区,鼓励幼儿继续制作可以立起来的动
植物。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其本达到预设目标,使幼儿想象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始
至终都很有兴趣,尤其在操作中每一个孩子都兴致勃勃,想了一个有一办法当幼儿
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的站在了森林里时,更有了制作的兴趣。在活动中老师是活动
的引导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共成功制作了三十多件作
品,有七种方法,其中有三种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比如直接将纸猴子的“腿”向
两边撇,纸蛇直接插在向两边上翘的长条纸上,在一个纸筒上挖洞等方法,孩子的
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2、活动中的不足:最后小结时,缺少对幼儿独特的制作方法给予展示与肯
定。
主要内容:
1、教师巧妙的支持促进幼儿发展。表面上看,老师这个活动中指导的语言并
不是很多,但老师为幼儿提供的这个活动本身就很有操作性和探究性,幼儿在尝试
让小动物站起来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原有经验。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没有
过多的指导和干涉幼儿,而是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幼儿
发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比如引导一名幼儿发现支架粘的不平衡,然后幼儿自己来
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操作特别充分,老师没有在技能方面帮助幼儿,而是
在方法上提示幼儿,教师的支持作用体现很到位。
2、活动源于幼儿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这个活动的来源,不是教师
人为的我要上什么课,就创设或编一个情境,黄老师进行的这个活动就在解决和幼
儿一起丰富建筑区中出现的问题,是班级活动的需要,是区域游戏的需要。
3、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老师对幼儿经验方面的准备是隐性的,好像并没有
过多的让幼儿说出怎样才能把小动物立起来,但在环境中展示的立体相框、之前用
各种盒子支撑的纸动物,已经为幼儿积累了经验。这一次幼儿将日常习得的经验都
运用了出来,所以才探究出这么多方法来。
4、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习品质特别
突出,严锦宽的坚持性、豆豆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幼儿在自己进行一个方法后的互
相学习……幼儿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连
教师都没有想到。这都是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创设了轻松愉快的
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第20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黄豆芽与绿豆芽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观察比较黄豆芽与绿豆芽的不同特征,区分黄豆芽与绿豆芽。
2、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营养,教育幼儿乐意吃豆芽,养成不挑食的好习
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难点:
能观察比较黄豆芽与绿豆芽的不同特征,并区分黄豆芽与绿豆芽。
教学准备:
1.黄豆芽,绿豆芽若干,小脸盆,每组一个,黄豆种,绿豆种若干,人手一
份碗筷。
2.多媒体课件《豆芽的营养》。
3.烧熟的黄豆芽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了解豆芽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春天到了小草都发芽了,小豆子也发芽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豆芽,请小朋
友来猜猜它们是什么豆发出的芽?你是怎么知道的?
1.幼儿观察桌上的两种豆芽,并交流自己的观察。
2.教师小结:这种细细的,芽的头上有两瓣绿颜色的芽叶的是绿豆发出来的
芽,我们叫它绿豆芽。这种芽的茎茎粗一点的,头上有两瓣黄颜色的芽叶是黄豆发
出的芽,我们叫它黄豆芽。
二、引导幼儿尝试分豆芽,进一步了解黄豆芽与绿豆芽的特征。
1.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黄豆芽和绿豆芽,可是它们混在一起,我请小朋友
们来把它们分出来,送到各自的家里,把分出来的黄豆芽和绿豆芽分在你的两个点
心盆里,边送边说:“黄(绿)豆芽,我送你回家。”
2.幼儿尝试分豆芽,教师巡回指导。
三、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乐意吃豆芽。
1.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
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黄豆芽与绿豆芽,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可
以吃)对呀,黄豆芽和绿豆芽都可以当菜来吃,它们的营养可丰富了,那你们知道
它们有什么营养呢?请小朋友来看一段录像,看看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2.讨论课件内容,了解豆芽的营养。
师:“你们看了录像知道豆芽有什么营养吗?”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豆芽是豆子发出来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与维生素
C。在春季维生素B与维生素C会大量缺乏所以在春季要多吃豆芽以补充维生素B
与维生素C。所以,我们小朋友不能挑食,要多吃豆芽。
四、请家长来烧制豆芽,幼儿品尝豆芽,体验豆芽的美味。
师:“豆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啊?你们吃过哪些
用豆芽做的菜呢?今天我们请XX的妈妈来为我们烧一盘营养丰富的韭菜炒绿豆
芽,老师这里已经有做好的黄豆芽请小朋友先来尝一尝,我们一边吃一边看着XX
的妈妈来烧菜,好吗!”
五、父母与幼儿一同品尝豆芽菜,体验活动的快乐。
1.师:“小朋友们豆芽好吃吗?你们爱吃吗?豆芽有着丰富的营养,我们大
家都爱吃。这么有营养的菜该和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现在小朋友拿起你的碗
去喂给你的爸爸妈妈吃,好吗!”
2.幼儿和父母一同分享食物。
第21篇、中班科学南瓜爷爷找邻居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2.认真观察图片上提供的线索,分辨出哪些是蔬菜。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物质准备: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7中食物的幻
灯片、图片、操作卡。
活动过程:
1.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猜猜这是谁的家。
师:这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我觉得是南瓜爷爷的家。
师:你从那里看出是南瓜爷爷的家。
幼:我觉得房顶上有个南瓜爷爷,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公共关系(第二版)课件 第9章 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模式与方法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2022年学校后勤工作总结七篇
- 初一生物教师工作计划
- 节水的建议书范文汇编7篇
- 书的演讲稿范文锦集10篇
- 大学寒假实习报告模板合集7篇
-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讲义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的应用
- 未来的教室6篇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4套含答案)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二)含答案-人教版
- 真空滤油机的原理及设计
- 登金陵凤凰台
- 房屋临时建设申请书
- 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表
- 初中体育-50米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水利工程常用规范、标准汇总
-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医院药品评价与遴选量化评分表
- 大学美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延边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