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1页
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2页
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3页
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4页
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

课程:经济学原理

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卢远瞻汪雄剑编

中国人民大学

—————————————————————————————————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

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

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精

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

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

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基本

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第一章导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

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容:

第一节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

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定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定。即,当且仅当一种行

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即问即答】

1、描述你最近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权衡取舍问题;

2、举出一个既有货币性的机会成本,又有非货币性的机会成本的某种行动

的例子;

3、描述一个你的父母为了努力影响你的行为而想你提供激励的例子。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

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

能力。

【即问即答】

1、为什么一个国家如果不把自己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其状况就会变

得更好?

2、为什么我们有市场?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政府应当在市场中扮演

怎样的角色?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1、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

劳务的需求。

2、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

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成更多的物品与劳务。

3、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即问即答】

列出并简要解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第二节经济学的容和研究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P13

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P13

思考题和作业:

P185、6、10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搞清楚什么因素会影响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变化

会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掌握市场供求的基本规律(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以及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经济事例

核心概念: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弹性均衡

容提要:

1、需求、供给曲线

2、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价格决定

3、弹性理论

本章重点:供求均衡、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运用

本章难点: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数量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等)的经

济行为的研究,价格分析是其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它的

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经济人和完全信息。

需求与供给

在市场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方式,并且,

价格也以一定的方式促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

一种商品的需求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

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必须是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需求函数是\,它

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一种商品的供给S: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

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成同

方向变动的规律。

供给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

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

单个市场后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

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

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

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均衡价格的决定: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供需曲线的交点),

也就是市场出清状态,此时的价格也叫均衡价格。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需

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也是如此。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

的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曲线平行移动)。供给的变动也是如此。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

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

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e=(△X/X)/(△Y/Y)这是弧弹性,当△X,△Y无穷小时,就成

了点弹性,e=(dY/Y)/(dX/X)要涉及到微积分的容)。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

应程度。有五种:e>1为富有弹性;e<1为缺乏弹性;e=1为单一弹性;e=∞为

完全弹性;e=0为完全无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厂商的销售收入:e>1的商品,降价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否则反之,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e<1的商品,提高价

格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否则反之,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

动;e=1的商品,其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可替代品月多,弹性越大);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泛,弹性越大);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不重

要的弹性大,必需品的弹性较小);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

的比重(比重越大,弹性越大)。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也有五种类型,同上。

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最主要因素:时间,短期,弹性比较小,长期比较大,

因为在很短时间,厂商要根据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降来增加或减少产量是比较困

难的,而长期却可以实现;生产成本,如果产量的增加引起的边际成本轻微的提

高,则弹性比较大;生产周期,生产周期短,则弹性较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

关产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

费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e<0,为劣等品,即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e>0,

为正常品,即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0<e<1,为必须品;e>1为奢侈品。

价格开放:只对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零的商品有效,如果该商品生产需要的

资源本来就是稀缺的,就算价格开放其供给量也不会增加或增加太多,那么只会

让该商品不断的涨价。

最高限价: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政府的目的往往是抑制某些产

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但因为市场均衡价格高于最高价格,

会导致抢购或黑市交易。

最低限价:通常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其价格往往高于均衡价格。

谷贱伤农:因为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供给量大幅度增加,

导致价格下降,但价格下降了,并不能大幅度的增加需求量。

思考题和作业:

P465、9

第三章弹性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3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需求的价格弹性;掌握收入弹性;理解交叉价格弹

性;掌握供给的价格弹性。

主要容: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重点与难点:

1、需求的价格弹性。

2、供给的价格弹性。

一、概述

经济学中研究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

程度或灵敏程度的理论。弹性概念和弹性定义由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

出,弹性理论又由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并在经济学中广泛运用。

当两个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

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即表示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

量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弹性理论是解释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之间量的关系的理论。弹性理论分为需求

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

叉弹性三种类型。

二、分类

弹性理论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包括:

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例如,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1%,销售量下降1.5%,此种产品的弹性即为

1.5。需求弹性有5种情况:大于1、小于1、等于1、等于零和无穷大,分别

表示需求量变化大于、小于、等于价格的变化,或者不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

也不变化,或者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无穷大的变化。

②收入弹性。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

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

③交叉弹性。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等。供给(价格)弹性,衡量

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计算上都可以分为点弹性、弧弹性以及一般公式法。点弹

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Edp=(dQ/dP)*(P/Q),弧弹性是需求曲线

或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弹性,又称中点法,(Q2-Q1)/[(Q2+Q1)/2]/

(P2-P1)/[(P2+P1)/2]。一般公式法:△Q*P/△P*Q。(以上P代表价格,Q代表需

求量、供给量)

三、影响弹性大小的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大就越富有弹性,反应越

小就越缺乏弹性。

因素: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替代品越多,弹性越大、替代品越少,弹

性越小;②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缺乏弹性,奢侈品富有弹性;③市场的定义:

定义越广弹性越小、定义越窄弹性越大;④时间框架:时间越长越有弹性、时间

越短越缺乏弹性;⑤商品的性能或用途:功能单一的商品弹性越小、功能越复杂

弹性越大。

供给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物品的供给就富有弹性;供给量对

价格变动的反应小,物品的供给就缺乏弹性。

因素:①时间的长短;②生产周期;③商品的技术含量。

四、性能

对弹性系数大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替代品和时间。替代品数目多、相似程

度大,弹性系数就大;相反,系数就小。消费品在短期弹性系数小,在长期系数

大。另外,消费品的用途多寡、消费品耐用程度、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生产周

期的长短,都对弹性系数有一定影响。

思考题和作业:

P622、3、6

第四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4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掌握消费者偏好;理解无差异曲线;。

主要容: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选择;消费者选择理论的

应用;效用最大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求解。

重点与难点:

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2、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应用。

3、效用最大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求解。

第一节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力

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和物品价格为既定的时候,它可以购买不同的可能的产

品组合。预算约束的斜率等于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第二节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无差别曲线:我们用无差别曲线表示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

同一条无差别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

率。这个比率称之为边际替代率。

黄色的无差异曲线比蓝色的要高。

四个特点:

1对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谁不想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

2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为了使消费者同样满足,在你减少它的一种物品的需求的时候你必须要增加另外一种物

品的数量。由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如果相交表明在某一点处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使得消费者满足的程度相等。这个是不

可能的。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表明人们更愿意放弃它已经大量拥有的东西了。

极端的无差异曲线

1完全替代品(直的)

物品很容易替代,人们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不变

2完全互补品(折角)

第三节最优化:消费者的选择

最优选择处消费者选择的两种物品的组合要使得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

那么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如何呢?

它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移动到更低或更高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它是一种低价格使得消费者状况变好引起的价格变动。

替代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沿着一条界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

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者变动。

它是一种价格变动鼓励更多消费变得便宜的物品引起的变动。

换句话说:收入效益是有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益是有不同边际替代率的无差异曲线上一点引起的消费变动。

)一种物品的价格变动可以分解为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和物理里的模型的分解有些类

下面的这幅图反映了两者的变化:

A->B替代效益,B->C收入效益。消费者绝对不会选择B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

们认为消费者从原来的最优点A到新的最优点C需要分解成为两个过程:A->B,B->C。A->B

人们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B->C,两个点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

下面我们将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

第四节三种应用

1)所有的需求曲线不见得都是向右下方倾斜——比如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

增加,少)

2)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工资上升了。你是多工作,还是多休息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你可能多

工作。反之,你可能减少工作。替代效应使得工作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工作减少。

这个我们还可以结合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哪个方向倾斜。

有这么一种说法:更高工资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为什么,就是我们在第18章讲到。

3)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利率上升。你是多储蓄还是减少储蓄呢?替代效应使得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储蓄减

少。

中国现在一般是用减少利率来减少储蓄。但是实际上效果没有想象当中的明显。为什么?

可能是我们收入效应的作用也相当的大。抵消了一部分力的作用。

思考题和作业:

P961、10

第五章成本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5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成本;掌握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掌

握企业长期生产中的最优组合。

主要容:成本理论;成本的概念;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长期生产和长期成本。

重点与难点:

1、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2、长期生产和长期成本。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一、短期成本短期成本

什么是短期成本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生产一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它

是短期每一产量水平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所谓短期,是指在这期间厂商不能调整其生产规模,即在厂商投入的

全部生产要素中,只有一部分生产要素是可以变动的,而另一部分则固定

不变。例如,在短期厂商可以调整原料、燃料及生产工人数量这类生产要

素,而不能调整厂房、设备等生产要素。因此,短期生产要素分为两部分: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称为可变生产要素;不能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称为固

定生产要素。

短期成本的种类

短期成本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具体地说,短期成本有以下几

种: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短期总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

一般而言,在短期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应停

止生产。

长期生产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生产函数是从投入的角度研究产出与投入的关

系,即投入是自变量,产出是应变量。此处的投入既可以是实物量,当

然也可以是价值量,两者通过生产要素的价格可以互相换算。而成本函

数却是从产出的角度研究产出与投入的代价——成本的关系,产出是自

变量,投入的成本是应变量。所以,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具有对偶性的

关系。生产函数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成本函数就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反

之亦然。可是,时至今日,在新古典的长期生产理论和长期成本理论的

容中,并非处处都体现了上述对偶性关系的存在,反而是在多处存在着

彼此对立的逻辑上的矛盾。

二、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矛盾表现

在长期成本理论中,新古典理论的典型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是U

型的,U型的LAC曲线意味着在一切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变的条件下,

随着各要素投入量的不断等比增加,规模收益依次表现为递增、不变、

递减三个阶段。这说明,同一个长期成本函数应能满足收益变化的上述

三种情形。但是,作为与长期成本函数应有对偶性关系的新古典理论中

生产函数,其规模收益的变化也具有上述三种情形吗?在逻辑上自然应

该是的。可是,新古典理论中的生产函数却不能同时满足或具有上述三

种情形并存的特征。如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定义的单一产品

的生产函数是Q=f(X),Q表示产量,X为向量,表示若干种投入的要

素。对这一生产函数的要:(1)∂f/∂X>0,(2)∂2f/∂X2<0。显然,此

生产函数为严格凸函数,这意味着从投入的一开始,规模收益就是递减

的。因此,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不成

对偶性关系。再者,我们常见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aKb,

也同样存在着上述矛盾。如果a+b<1,则是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函数;

a+b=1,则是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a+b>1,则是规模收益递减

的生产函数。相反的,与上述生产函数相对应的平均成本函数必定分别

为平均成本递减、不变和递增的三个成本函数,而不是一个同时具有递

减、不变和递增三阶段并存的U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成本函数。

二、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矛盾的原因

由上述容不难看出,新古典理论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在逻辑上是

不统一的。关于不统一的成因,一方面,从实际经济状况来看,现实生

活中既有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又有完全垄断的市场。市场竞争的充分,

意味着同一产品市场上有大量或者许多企业同时并存,即使在生产的起

始阶段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或长期平均成本递减的现象,但许多企业的

并存必定意味着在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规模收益递

减或者平均成本递增的现象,否则的话,许多企业就不可能同时并存于

同一行业。因此LAC曲线呈U型或生产函数严格凸性假设有着现实的需

要。而完全垄断市场存在,尤其是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则要求存在着

规模收益持续递增的生产函数象或长期平均成本持续递减的成本函数。

总之,是现实状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了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在解

释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时出现了逻辑上的不统一和矛盾。

但是,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对偶与否以及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最

终取决于新古典经济学们对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原因的看法和分

析。对在长期条件下规模收益的变化问题,不象短期条件下有一条边际

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边际收益的递减或边际成本的上升。在

长期条件下不存在或至今仍没有发现类似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那样起

作用的长期收益的变化规律。因此,对现实观察的不同或观察不同的现

实,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收益变化规律。

就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对规模收益递增、递减或U型成本曲线递减、

递增的原因分析来看,首先,在总体上,就长期给定技术条件下的规模

收益是递增、不变还是递减,新古典理论还不能给予任何准确的回答。

其次,对规模收益递增变化原因的分析,新古典的经济学家认为,

“每个人都同意,由于初始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节约,长期成本曲线先是

下降的。”这就是把规模节约作为规模收益递增或平均成本递减的原

因,而之所以出现规模节约,新古典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一是由于纯粹

的维量关系,二是由于不可分性,三是违背逻辑地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作为规模节约的原因。此处之所以说违背逻辑,是因为专业化水平的改

变已经和“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的这一前提相矛盾。但是,经济学家们

为了解释维量和不可分性原因之外的更为普遍收益递增的情况,不得不

引进技术的作用这一因素。

再次,对规模收益不变的解释,新古典理论的经济学们认为,“根

据复制论的观点,不变规模报酬是最‘自然’的现象。”“至少我们可

按复制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不变的规模报酬。”因此“是不难理解

的”。

最后,关于规模收益为什么递减,新古典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令人

费解”,“在理论问题上也没有一致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在

长期仍然存在准不变成本”,所以,长期就象短期一样,长期的LAC曲

线必定是U型的。准不变成本的存在“通常是由于我们忘记了把某些投

入要素考虑在。”所以,“递减的规模报酬只有在某些投入要素固定不

变时才能发生,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现象。”至于通常人们忘记的

某些投入要素或者固定要素是指什么,“某些经济学家们坚持认为,企

业家实际上是个固定要素——尽管所有别的投入物能够增加,他却不

能。他和他的决策是不可分的和不可增加的。根据这种观点,规模收益

递减事实上是可变比例的一个特例”。而其他的经济学家们则相信,规

模收益递减产生于规模扩大时,愈来愈难于做好协调和控制工作。总之,

经济学家们在此为了解释收益递减的原因,又不得不引入了管理这一因

素。

但是,一旦把企业家和管理因素导入到生产理论或者成本理论中来,

将导致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产生更多的矛盾。

首先,生产理论或成本理论所研究的是生产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纯

粹的技术关系和技术结构,“是一个物质技术的可能性集。”而一旦引

入了管理这一生产的制度结构,那么,新古典的生产理论或成本理论就

不再应该是纯粹的生产技术关系,而是涉及到为什么要管理,如何管理

等有关激励、约束这些在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中属于分配、交换领域的问

题,或者说涉及到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因此,一旦引入

管理这一因素,则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就包容了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性

质。而目前的新古典生产函数中根本不包含任何管理或制度的因素。

其次,将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理论必然发生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我们

可以说,新古典理论之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证明规模收益的递减或U型成

本曲线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竞争性均衡的存在或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作

用。可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或条件与企业家和管理的存在根本不相

容。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由于完全信息和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

根本不需要企业家的存在或管理职能的存在。因而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

业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也就根本不存在任何管理的因素及其费用,这倒

是满足了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对生产函数的要求。可是,没

有了企业家和管理的存在,又如何解释完全竞争市场中规模收益的递减

或者长期平均成本U型曲线的存在呢?没有规模收益的递减或者长期

平均成本U型曲线的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又从何而来呢?看来,完全

竞争的市场既需要企业家和管理,同时又不需要企业家和管理,两者陷

入了两难存在的困境。

总之,在新古典的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中,就成本理论而言,U型的

长期成本曲线如为常态情形,则技术和管理的作用就都得存在;而就生

产理论而言,在生产函数纯粹的数学表述中,则既没有技术的因素,也

没有管理的影子,更不存在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者并存的生产函数。

可在生产理论的一般语言表述中,则既有技术变化的因素,又有管理的

作用,技术不变的逻辑前提全然不顾了,虽然和成本理论在逻辑上统一

了,但对管理的作用解释却远未达成一致的看法,而且管理这一因素的

引入又产生了如上面分析的许多新问题或矛盾。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技术和管理两因素的存在,是造成生产

函数和成本函数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尽管在理论的语言表述上似乎保证

了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逻辑统一,但在理论的分析逻辑上只是拼凑而

成,缺乏整体性和深层次上的逻辑统一。如何处理和解释技术与管理两

因素在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中真实涵、作用和逻辑性,是统一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的关键所在。

思考题和作业:

P1201、2、3

第六章完全竞争

(自学时数:4学时,第6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掌握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决

策;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掌握竞争市场的效率。

主要容: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决策;完全竞争市场的

短期和长期均衡;竞争市场的效率和政府干预。

重点与难点:

1、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决策。

2、竞争市场的效率和政府干预。

思考题和作业:

P1521、2

第七章垄断

(自学时数:4学时,第7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垄断的成因;掌握垄断企业的生产与定价决

策;了解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主要容:垄断;垄断及其成因;垄断企业的生产与定价决策;价格歧视;对垄断

的公共政策。

重点与难点:

1、垄断的成因。

2、垄断企业的生产与定价决策。

思考题和作业:

P1731、3

第八章垄断竞争和寡头

(自学时数:4学时,第8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完全竞争的含义;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寡头

市场的特征;掌握垄断企业的短期生产决策。

主要容: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

重点与难点:

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寡头市场的特征。

3、垄断企业的短期生产决策。

思考题和作业:

P1922

第九章市场失灵

(自学时数:4学时,第9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市场的外部性对企业的影响;掌握公共产品的特性;掌握信息不对称的

问题。

主要容: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

重点与难点:

1、市场失灵的原因。

2、微观经济政策。

思考题和作业:

P2092、3、4、8

第十章生产要素市场

(自学时数:2学时,第10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不同的市场状态对生产要素的影响;;掌握劳动力市场在不同的市场状

态下的供给与需求及均衡;掌握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

主要容:劳动市场;土地和资本市场。

重点与难点:

1、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

2、劳动市场的均衡。

3、超级明星效应。

4、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

思考题和作业:

P2231、4

第十一章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变量

(自学时数:2学时,第10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国生产总值的相关指标;了解消费者价格指数。

主要容: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就业、国生产总

值与奥肯定律。

重点与难点: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