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小马过河教案七篇
小马过河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
试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字卡
活动分析:
这个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小马这个形象也很
可爱、很天真,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学习这个故事
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蕴含的哲理。难点是理解大与小、
深与浅的相对性。为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
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
果。
以欣赏课件为切入点,引起幼儿兴趣,讲述故事。进行提问:
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小马又
是怎么做的?请幼儿互相讨论:为什么老牛说水才没膝盖呀?而小
松鼠却说她的小伙伴被淹死了。
他们有什么不同呀?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
不是固定不变的。欣赏课件,讲述故事,总结故事中讲述的道理。
进行生活认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种情况下会出
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动脑筋想问题,勇于尝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
题,将难点提前突破。
二、展开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1)老牛说了些什么?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
(3)小马是怎么做的?
2、展示课件、听录音
提问:(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
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
聪明能干。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活动反思:
这一次的优质课活动进行完了,上过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课
存在着这样大的漏洞,因此做一总结,也算是对自己的深刻反思,
仅以此为诫,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加以改正。活动中有95%的
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有80%的幼儿懂得了故事里的道理,现将
优点与缺点一并分析如下:
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
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故事又蕴含深刻的道理,
存在着深与浅的相对性,这一点幼儿难于理解,因此我将这一难
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出示三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
在高矮上加以引导,使幼儿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二、将故事中各人物的语言提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说的话,其实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
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理解,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
幼儿从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出发,深入理解他们所说的话,
并用故事中的原话来回答。
三、课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
我是用Flash做的课件,在做时只考虑到把主要故事情节展
示给孩子就可以了,也许是自己的纵容,抑或是自己水平有限,
课件的演示与故事情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时间上不能一致,
这属于儿童观的不正确,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
四、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幼儿进行常规上的培养
活动过程中有些孩子的坐姿不正确,而有些孩子虽然理解了
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但是回答问题时的站姿不对,
回答时有些口吃(或者说是有些口头语),但是我都没有注意到,
没有加以纠正。这也暴露了我的调控能力欠缺,对活动的控制能
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动的进展,从而使这一活动逊色了很
多。
总之这一活动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应该努
力的方向,也象同事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做法,我想在以后我会
更加努力,使活动的组织形成自己的风格。
五、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
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小马过河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读准
多音字“磨没”。
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
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和小马为难时的心里想的
儿句话的语气,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4.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
践,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而第2次就过去了;
(3)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
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鼠”的字形、笔顺;
(2)理解“挡住、拦住、当然”的意思;
(3)理解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
鼠说的那样深”;
(4)用词造句。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
2.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和第1次来到河边过不了的河的
经过。
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阅读思路。
(1)揭题后,指出阅读思路: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几次
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要求遇到带拼音的生
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口。
2.朗读课文。
小马为什么过河?(谁能用“为了……所以……”说有句话)
3.自学生字词。
(1)划出带生字的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了解“驮”的意思。
4.检查自学情况。
(1)“驮”是什么意思?什么结构?
(2)什么叫“挡住、拦住、磨坊”?
5.理清课文思路,练习说话.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过不了河趟过了河
填空: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
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6.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朗读第1、2段课文后,说说“愿意”的意思。
(2)老马听了小马愿意帮助妈妈做事,老马“高兴地”说,
这里能用“连蹦带跳”吗?为什么?
(3)小马为什么过河?从哪里看出来的?
(4)朗读1、2自然段。
7.复习带生字的词语及有关的熟字(词)。
8.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鼠”。“鼠”,上下结构,形体
上小下大,共13画。上面半个6画,笔顺是,第8、9、11、12
画均为点。最后一画是斜钩。
9.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了……所以……
第一次:过不了河
第二次:趟过了河
小马过河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
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重难点:
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教具:
多媒体课件。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
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
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
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
(4).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
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回答事物之间联系。(教师连线)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2.(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
情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4(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5.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
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
小马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为难
(板书:老牛浅
小马{问{松鼠深
妈妈
6思维拓展: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板书质疑问难。
2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
什么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出示老牛、松鼠、小马图)
回答:因为老牛(),所以它说()。
因为松鼠(),所以它说()。
3.思维拓展: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
你,你该怎样回答?
4.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三)自读课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词语。
难为情——课文写谁难为情?它为什么难为情?难为情的
话怎样读?亲切——怎样读出亲切的语气?
(2)、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是
什么意思。(板书:试)
(3)、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看图回答)(板
书:趟过去)
(4)、小马趟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不深不浅)
(5)、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
的.都不一样呢?(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
所以().的句式回答。)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课文学完了,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动脑筋亲自
做)
五、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
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答案。
六、古诗欣赏: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八.兴趣作业: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
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小马过河教案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
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二、教材说明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
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
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
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
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
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与课文插图内容相应的课件或投影片,课文朗
读录音磁带。
2课前观看老牛、小马、松鼠的外形,了解其身高。
3老牛、小马、老马、松鼠的头饰。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如、然是翘舌音,挡是后鼻音,突是第一声,
不读tù。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边是三框儿,里边是儿字。笔顺是匹。
袋:衣字底,上下结构。
突:上边是穴宝盖,下边是大字加一点。
然:上半部左边不是夕。
低:可用熟字底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如:右边口的高矮要掌握好。
突: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袋:上短下长,上面是代字,不要写成伐。
愿:下面的心字要写扁些。
(三)词句教学
1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2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松鼠认真地说:深
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一个说水
很浅,一个说深得很,这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对矛盾。可以借助
牛、松鼠的图或教学课件演示,了解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
深的原因。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
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意思是要小马自己动脑筋想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
深,最好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明白:要听别人
说,也要动脑想,还要自己去实践。
(四)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是分角色朗
读的好材料。读老马的话要语调平和,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如:
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读出商量的语气。那么河水到
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要读出引导孩子思考问
题的语气。小马的话则应读得天真活泼。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
我过不去。没没想过。应表达出因为小河挡路,没有完成妈妈交
给的任务时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话应显得不在乎。松鼠的话
应当急促,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一题中说说小马过河以后会说些什么,要让学生结合
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体会说。可以先分小组说,后指名在班上说,
使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
第三题是用带点字口头组词。可以采取看谁组得对、组得多
的比赛激励学生动脑筋多组词语。
第四题是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近义词立刻
和连忙。可以让学生交换这两个词语的位置再读一读,看它们的
意思改变没有,如果没有改变,就证明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
(六)扩展活动
1戴上头饰,表演《小马过河》。
2以小马过河为题另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
想象力,看谁想得新,想得与众不同。
3假如有一只小猴子要过河,会怎么样,以小猴过河自编故
事。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一读。
读出三个层次:
(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
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通顺。
(2)细读课文。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然
后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可参加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
及时点拨。
(3)熟读课文。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读课
文。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情感。
(二)演一演。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适合儿童表演。针对这一
特点,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
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马过了河会说什么回到家
怎样对妈妈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把
这些想象加进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三)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四)完成课后练习。
小马过河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3.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
再试一试。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
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课前准备:课件、音乐、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课前放播放《时间像小马车》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马过河》这童话故事的
生字,初读了课文,大家还记得吗?(记得)小火车开起来——
(开火车读词语)
2.师: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把掌声送给您们。下面我们回
忆一下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生:小马两次过河的故事。
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
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过渡语:有了目标就有了努
力的方向,请同学们看学习提示(一)
三、新课教授
学习提示(一)听老师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听边想:
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
心情?
(1)生齐读课文
(2)生回答: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3)指名读小马的话。过渡语:那小马在送麦子过程中又
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学习提示(二)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边读
边想:
(1)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此刻心里想什么?
(2)后来老牛和松鼠如何告诉小马的,用“——”画出来。
1、生回答: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生回答:小马想我
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那多好啊!生回答:
它分别向牛伯伯和松鼠请教。
2、师指导朗读?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有
礼貌、询问)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
很浅)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
3、出示句子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
去。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师:“立刻”“连
忙”什么意思?谁能根据我的口令做一下(坐下、手背后)。大
家一起做一下(手背后、抱臂坐端)。大家这是动脑筋了吗?(没
有)过渡语:小马也是这样不动脑筋,轻信别人的话,看看回
家妈妈怎么告诉他吧
学习提示(三)小声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说一说:
(1)小马回家后,老马怎么教育小马的?它是怎样回答妈
妈的话?
(2)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么做的?
1、生回答。(试着有感情朗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2、师:同学们要注意小马的回答中,出现省略号,这里的
省略号不表示内容的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
断断续续)
3、出示关键句“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
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
4、生回答:小马听了妈妈的话,跑到小河边,试着往前趟……
小马过河教案篇6
第三册的《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
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
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
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
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
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
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②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教学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
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2.第2段(3、4、5、6节)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
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有礼貌、询问)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
浅。)
(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急促,声
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
“连忙”。
3.第3段(第7小节)
(1)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______问话的?
理解“难为情”(害差、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
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要读出既严肃又亲切的语
气。)
4.第4段(第8小节)
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地趟过了河,要注意读出小马自
信、不怕困难的语气。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段识篇。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妈妈教育
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本段可采用以下
方法: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
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妈
妈用什么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妈妈说了些什么?(“光
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找出这些词句后,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
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
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
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
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这就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
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
面学过的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
“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
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
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
深入一步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
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
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1)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
为什么?
(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
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2)光听别人说为什么不对?
(因为别人的话,是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讲的,不一定适合自
己。光听不想,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把事情办好。像小
马光听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到底能不能过
河。)
(3)应该怎样做才对?
(动脑筋,亲自试试。)
(4)小马听了______话,懂得了什么?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小马过河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
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
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的注意事项及合同条款解析
- 2025办公家具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劳动合同主要条款的写作方法
- 2025建筑工程合同范本2
- 2025年UV无影胶水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水果、坚果加工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水资源专用机械合作协议书
- 南京桥梁施工方案
- 2024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重点试题带答案
- 2025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3月ITSMS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基础(真题卷)
- 节能评审和节能评估文件编制费用收费标准
- 2023-2024年《劳务劳动合同样本范本书电子版模板》
-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MOOC 数据挖掘-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培训
- 第13课+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苏轼临江仙课件大学语文完美版
- 《施工测量》课件
- 情绪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