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第二次地理月考试讲评教案范文
高一第二次地理月考试讲评教案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
的关系和区别。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
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
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
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讨
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
对确定性。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并
学会读图。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
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
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
性。
■教具准备
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
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
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一直到1650
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都十分缓慢。然而自1650年后。
(图片展示:世界165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
学生:观察、判读图片。
教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现?
学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长。
教师:是的。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目前
世界人口约为70亿。依目前的情形发展,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预测,
2025年,世界人口会达到80亿,2046年,世界人口会突破i00亿。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地球孕育的,同时地球又是人类的家园。在
人类生活的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
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十分
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新知识传授】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教师: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展的,特定环境以其空间和资源
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在学术界进行相
关研究时,就以“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大屏幕提供“环境承载力”的阅读材料)
教师:知道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吧,说说看。
学生:“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
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
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教师:对,很好。它涉及了多种指标,其中的哪一项指标,是人们考
虑得最多,引用得最多的?
学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指标。
(推进)
教师:这项指标又被人们称为什么?
学生: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教材给它下的定义是怎么说的?
学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
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
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教师:从这个定义的表述中,大家仔细品味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影
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或互相议论,仔细辨别后了解到影响环境
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特定的历史时期、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和
文化消费水平。
(对比分析)
教师:下面咱们就逐个来看看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
教师: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个相对更突出?
学生:资源。
教师:确实如此。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建立在不断开发利
用资源的基础上的。一个地区,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其所能供养的人口
相应也多,反之则少。譬如:同在欧洲的德国和梵蒂冈,前者现有人口
8000多万,后者人口只有1000左右。香港经济繁荣,以1000多平方千
米土地维持680多万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也十分富足。但若要它供养
如河南9000多万人,则情况可想而知。
(延展)
教师:那是不是资源相对少的国家(地区),其供养能力肯定就少呢?大
家别忙回答,先看看下面的材料再作回答。
(材料展示)
(师生互动)同读材料,教师启发引导,展开讨论
材料一:以色列农业的魅力以色列农业概况
国土面积1.49万平方千米,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
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
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人均的3%
耕地41万公顷,人均1亩地
1997年农业产值37亿美元
1997年农产品出口8亿美元
1997年农业劳动力6.7万人,1个农民可供养90人
以色列实际上只有北部加利利湖周围平原和约旦河谷适宜发展农业。
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仅仅一代人就建成了现代农
业,创造了令世界惊讶的奇迹。
教师:从这一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国以色列土地和水资源条件如
何?
学生:土地面积小,贫瘠缺水。
教师:但是,它的人口供养能力怎样?
学生:很好,很高。
材料二:
滴灌是法宝
滴灌比漫灌节水1/3~l/2。
滴灌可使单位面积土地增产1/3到5倍。
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
滴灌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
以色列水资源总共才16亿立方米,其用水总量为20亿立方米,不足
部分靠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补足。
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
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
法。
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
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
科技为本
政府每年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的3%。
3500多个高科技公司。
7个研究所,250多位博士研究员,正在从事750多个科研项目。
以色列把科技兴农作为国策。农业发展主要受益于科技,农业投入也
主要用于农业科研,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鼓励农民采用新技
术。
科技使农业工业化,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5%靠科技。以色列的农业奇
迹表明,科技就是生产力,农业的未来在于科技。
教师:这下大家找到原因了吧?
学生:是的。
教师:什么原因?
学生:有发达的、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教师:大家回答的很正确。
(推进)
教师:可见,科技发展水平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相应地区自
然资源不足的缺陷的。大家想想,现在世界上哪些国家(地区)就是凭借科
技优势,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雄厚财力物力,靠大量进口资源来维持其国民
生活的,能否列举一些?
学生:美国、日本、德国等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是。
(承转)
教师:那么,除了资源和科技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也能显著影响一个
地区的人口供养能力呢?
学生: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教师:正是。
教师:大家设想一下,中国现在的13亿人,如果生活在中国历的辉
煌时期之一的大唐贞观年间,会怎么样?
学生:绝大多数会死掉。
教师:为什么?不都生活在同一个中国吗?
学生:虽然在同样的中国,但以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力
水平所能生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毕竟少,与现在相比是十分有限的。这只
能养活当时中国的几千万人口,根本养活不了现在如此多的人口。再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消费水平也远比那时候高,这样,那时有限的那些财富,
对于现在如此多的人,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教师:原来如此。
高潮(重难点突破)
教师:从刚才我们分析的现实中国与盛唐时期的中国供养人口数量的
巨大差异中,大家是否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便就某个确定的地区而
言,所有能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这
样的话,考虑这些因素而估计出的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不是固定
不变的?
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如果地区确定,时间明确,那么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影响因素的
数量是不是相对确定的?
学生:是的。
教师:那么,由此推算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是也就相对确定了?
学生:是的。
(归纳承转)
教师:由上,我们可以归纳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两大基本特点:不确定
性和相对确定性。下面,我们看教材图1.10和图1.1l,具体了解一下,环
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应当怎么进行?对全球和我国,相应的评估结论会怎样?
学生:(读图,讨论)
1.P12图思考”1、2。
2.P13怎么看待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不同结果?
[教师精讲]
各种资源的综合决定着环境承载力,在所有不同种类的资源中,相对
最少的资源直接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这个最小值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师生互动)
教师:三种环境人口容量评估的结论为什么会不同?
学生:它们评估时的假定条件不同。
教师:想一想,三种不同观点的人,他们各自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学生:乐观论者:人类是大自然中级的生物,有聪明才智,人类科技
进步的潜力是无穷的;悲观论者:所有的资源潜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
有限的资源供养有限的人口,有些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因此现在地球上人
口已经太多;持中间观点的人:虽然有些资源已经濒临枯竭,但人类科技
的发展潜力还是存在的,因此100亿左右是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分析得很好。下面咱们再看一下P14的“活动”。请大家考虑: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多少,它主要以什么作为评估
依据,为什么?
学生: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6亿。它是以中国的土地资源作主要
依据。
2.评估出的人口为16亿,现在是13.7亿。那是不是意味着形势还并
不严峻,还挺充裕?
学生:不是,现在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教师:何以见得?
学生:(回忆前述内容后)我们的人口基数庞大,每年的新增人口仍然
很多;资源相对短缺严重,数十种主要的基础矿产和能源资源中已经有很
多短缺,如石油;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并且还有继续扩大和蔓延的趋
势。
教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
(总结过渡)
教师:前面我们深入探讨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细节。环境人口容量
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但大家想一下,一日三
餐,刚够温饱,好像就可以持续供养吧?
学生:是啊!
教师:可那是咱们向往的吗?
学生:肯定不是。
教师:那你们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学生:幸福日子。
教师:怎样的日子可以称得上幸福呢?
学生: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危害子孙后代。
教师:过这样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仅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
多的资源和财富。那么,一切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够供养的人口肯定就
会明显减少了吧?
学生:是的。
教师:这样的人口数值,人们把它称为什么?
学生:人口合理容量。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板书)
教师:对。大家在P13上找到它的定义后,考虑这个数值是否是确定
的?要评估它的话,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
素是否相同?
学生:它也是不确定的,但也是相对确定的。对它进行评估,需要考
虑的因素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标准要更高
些。
教师:人类同处一个地球上,那么,我们评估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人
口合理容量时,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按统一标准执行?
学生:不行,不可能。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各国、各地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各个因素有不同的表
现。比如环境资源条件,比如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各地区各有其自身特
点。发达国家人口少,消耗的资源却很多,人均收入高,生活和文化消费
水平高。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增长也快,人均收入少,消费水平也低,
贫困人口众多。
教师:这样看来,要在世界上形成和保持一个人口合理容量也很艰
巨。不过再怎么艰巨,人们还是得努力吧?
学生:是的。
教师:那该怎么去努力呢?
学生:一是各国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二要建立公平的
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有追求过好日子的平等权利。
教师:为此,我们该怎么做呢。
课后大家不妨好好去想一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环境两方面紧密联系的环境承载力、环
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重点分析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几个主要因
素──资源、科技的发展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突出影响,了解了三种不同的
世界环境人口容量评估观点,明确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世界在全球范
围内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艰巨性,贯彻落实人口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性,对中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大基本国策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高一第二次地理月考试讲评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
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
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本课
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
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等,所以,要了解我们美丽
的家园——地球,必须先了解宇宙。今天我们将在宇宙中找到地球的位
置。
学习新课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性)
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例如:恒星、星云、行星、月亮、流星、彗星等
所以:天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2)宇宙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运动性)
①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见P4读图思考题):
所以:a、物质的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
b、作为整体的宇宙也在不断演化着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学生活动,教师总结】P4—6活动题
活动题1:证明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活动题2:从八大行星的一系列物理参数看,地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
特别是与类地行星没有大的区别,即地球在物理特征或(结构特征)方面没有
特殊的地方。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地球为什么会存在生命呢?先从地球本身来找一找原因。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适宜的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拥有合适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有利
于液态水的存在。
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吸引住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成了原始海洋,孕育了生命。
再从宇宙环境来找原因。
(2)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轨道几乎在同一
平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认识到两点: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
的。②地球生命的出现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演化离
不开宇宙环境。同时也说明了宇宙中的天体只要具备了适宜的温度、大气
和水才可以形成生命
板书
1.1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2)运动性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高一第二次地理月考试讲评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
表形态的塑造。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展示,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
与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
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教学过程
判断背斜和向斜
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
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
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背斜的中心部分岩
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褶皱构造判断及成因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甲乙两处何处是山岭?何处是山谷?
3.解释甲地形成山岭,乙地形成山谷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
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
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
1.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且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活跃,碰撞的位置多火山地震
4.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
板块构造学说应用
1.为什么亚洲多火山地震?
亚洲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2.‘为什么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而大西洋沿岸火山地震相对要少?
太平洋沿岸多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沿岸较少
3.新西兰地震的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褶皱构造与矿产
1.为什么背斜多能成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油、气密度小,上浮,因而分布在背斜。
2.为什么“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水的密度大,由高处往低处渗流,因而分布在向斜。
探究分析: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火山活动的影响
有利影响: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建材、能源(地热资源)和
其他矿产资源;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温泉);有利于火山研究(或火山科研
考察)。
不利影响: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当地冰雪融化,形成洪水;空气中的悬浮
物增多,污染大气;火山灰漂浮在空中,影响航空和旅游业;还会使地面接收太
阳辐射减少,引起地面温度下降;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会影响到人的健康。
高一第二次地理月考试讲评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
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
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
向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
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
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
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
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
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来
板书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一、山地的形成与分类
【导学与自主探究】
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山的形成和发展
与内力有关。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动讨论】
请观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类型?
【总结分析】
(一)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
系列的波状弯曲。
(二)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
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三、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一)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
活动:(课件展示板块示意图)说出板块名称并填注在板块示意图中。
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
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二)板块属性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
(三)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四)褶曲的判断方法
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为背斜、向下为向斜。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从地貌景观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探索·褶皱地形──“地形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展示:
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
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
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五)褶皱的实践意义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背斜是
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中间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
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
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四、断块山
(一)断层的形成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体承受能力时,岩体就
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二)断层的基本形式
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三)断层位移与地表形态
(四)断层构造地貌
(1)汾河谷地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这里在地质为一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地堑,
南与渭河平原相接,北与滹沱河谷地相连,后经汾河等河流冲积形成为河
谷平原。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产
地。
(2)渭河平原
又称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
北北山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00
公里,南北宽窄不一,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
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是陕西最富
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五)断层的实践意义
1.利用断层找水。断层由于岩层破碎,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2.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
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
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
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3.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裂度会变大。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山地──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地貌特
征及其实践意义。在山地形成学习中了解了板块运动的基本特征。
板书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一课时
一、山的形成与分类
(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一)褶皱:
(二)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
三、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一)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
(二)板块属性:内部稳定、交界活跃
(三)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四)褶曲的判断方法:
(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为背斜、向下为向斜。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从地貌景观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五)褶皱的实践意义
1.找水、找油
2.确定钻矿、修建隧道的位置
四、断块山
(一)断层的形成
(二)断层的基本形式
(三)断层位移与地表形态
(四)断层构造地貌
(五)断层的实践意义
高一第二次地理月考试讲评教案5
(一)文化与文化景观
1.文化与地理
(1)文化的概念
广义: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
(2)文化与自然环境
关系:并不能截然分开。任何物质文化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精
神文化的某些方面,许多精神文化事物也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位于下层
的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位于上层的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相对疏远。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它们当中属于生产力的文
化事物是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变化节奏较快;而上层的文化事物相对变
化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3)文化与地理
研究主题:文化源地、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扩散和文化区
2.文化景观及其特性
(l)文化景观
概念: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附加在自然景
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2)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
空间性:(空间大小、形态差异很大如美国拉什莫尔山雕塑和常见雕
塑)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
功能性:目的性和功能意义(城市雕塑美学观赏、烽火台军事信息传
递、寺庙宗教信仰功能)
时代性:具有创造它的那个时代特征,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和
转化(长城、烽火台等)
(3)文化景观的指示意义
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但不是任何文化景观都能直接反映自
然环境状况,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景观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平台佣金比例调整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教育贷款担保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建筑装修帮工雇佣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寄卖合同范本:艺术品寄售代理中介服务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合同5篇
- 二零二五版桥梁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模板6篇
- 二零二五版职工住房借款与社区文化活动支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黄牛养殖与屠宰行业购销法律法规遵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铝艺门安装与外观设计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代发货及品牌授权合同2篇
- 店铺交割合同范例
- 大型活动LED屏幕安全应急预案
- 舞蹈课家长会
-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自来水质量提升技术方案
- 金色简约蛇年年终总结汇报模板
-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试行)(环办土壤2017第97号)
- 反向开票政策解读课件
- 工程周工作计划
- 房地产销售任务及激励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