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_第1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_第2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_第3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_第4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心理学知识1第一节绪论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有机生命所特有的任一或所有的特征性现象。普通心理学-指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及其个性心理特点三类范畴及其结合。具体包括:认知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像;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气质和性格。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从物种的发生史来看:非生物(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生命运动)-第一转化产生生命植物-原生-腔肠---感应性环节-节肢-感觉-第二转化产生心理鱼类-爬行-----知觉鸟类-哺乳类----思维人类---意识-第三转化产生意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卡玛拉”、刘连仁、横井庄一。2第一节绪论心理学发展简史其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公认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的发展:构造主义-1867-1927,第一个学派,源于冯特,由铁欣纳着手创立。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倡导意识结构的理念。行为主义-1913年华生创立。反对研究意识,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S→R。格式塔-1912年韦特海默等人创立。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精神分析学-1900年弗洛伊德创立。认为人的意识可分为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不被自己所觉察,但对人的精神生活起巨大作用。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1950年马斯洛创立认为应当从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而非科学研究的需要。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塞尔为标志,不是一个狭隘的心理学派别,代表了当代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相互融合的新趋势。生理心理学-由来已久。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与生化机理。3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影响身体发育,新陈代谢,心理发展,第二性征发展,情绪行为,有机体化学合成等。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快而精确,但范围狭窄。体液调节:慢而持久,但范围弥散。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说N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N系统对外部S和内部S的有规律的应答,其解剖学基础叫反射弧。阿珞兴的反射环。反射的基本形式: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动力定型;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第二信号系统(语词)。后者使人的心理活动能相对脱离客观事物的直接制约而产生意识性。高级N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与抑制:无条件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条件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分化抑制。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正-负诱导;同时-继时诱导。5第三节感知觉感觉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作用:“剥夺感觉实验”。感觉的种类:外感受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肤觉,嗅觉和味觉。内感受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感受器对于适宜S产生兴奋的能力;感觉的“绝对阈限”是指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S强度。韦伯定律:△I/I=K。费希纳定律:S=KlogR。反应时间:从S→R所需时间。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是感官在同一S的持续作用下,而引起感受性的变化的现象。有两种情况:刺激过久引起感官钝化;缺乏刺激引起感官敏感。

感觉后象是感觉刺激在感官上的遗留现象,有正、负后象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觉在不同S条件下所产生的R变化,有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联觉是一种感受器的兴奋所引起的另一感受器的兴奋或抑制的加强。视觉:可获取80%的外部信息。适宜刺激:760~380毫微米的光波视觉感官: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视觉效应:色调、饱和度、明度色觉缺陷:色弱、部分色盲(红-绿、蓝-黄)、全色盲。6第三节感知觉听觉:可获取2.7%的外部信息。适宜N范围:16~2万赫兹的声波。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听觉感受:音高、音强、音色。肤觉:包括压觉、温觉和痛觉。感受器为散布在全身体表的N末梢器,成点状分布,一般叫感觉点。嗅觉:其适宜S为气体化学物质,靠空气扩散,是距离性感觉。味觉:其适宜S为液体化学物质,感受器是舌面的味蕾。平衡觉:过于敏感易恶心晕眩。运动觉:在心理发展中不可或缺。内脏感觉:异常或病变时感觉明显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多种属性的综合或整体反映。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是对当前刺激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把S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其条件:①客观S:对象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运动、S组织特点等;②主观状态:需要兴趣、经验、情绪等。

选择性:从众多的S中选择一个或几个S作为对象,而其余为背景。理解性: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来解释、说明或命名当前的S物。

恒常性: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知觉对象保持相对不变。

7第三节感知觉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对S物空间关系的反映,具有三维的特点。包括:形状知觉:主要是通过辨别对象与背景的轮廓(边界)来实现的。大小知觉:根据视网膜上视像的大小来确定,近大远小。方位知觉:对S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知觉。听觉的双耳线索:双耳时差;S的强差;双耳压差。深度知觉:其包括距离与立体,深度线索有两类:单眼线索:单眼调节;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视差;结构级差。双眼线索:是立体知觉的主要线索,主要有:双眼视轴的辐合;双眼视差。8第三节感知觉时间知觉:是对S物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具有一维的特性。依据:自然界与社会活动的周期现象;计时工具(日晷、漏和钟);生物钟和生理节律等。人对时间的估计:一般心理上的“现在”大约为1/6-2、3秒,短于此感知为“瞬间”,长于此要靠回忆来估计。

一般短于1秒会高估(感觉快);长于1秒会低估(感觉慢)。人体的生物节律:即人的生理机能的节律性活动。个体一天24小时中的节律变化;个体身心的月节律变化:体力23天,情绪28天,智力33天为一个周期。运动知觉:对S物在空间位移的反映,具有二维的特性。具体包括:真动知觉:下阈1-2分/秒,上阈为53度/秒。

似动知觉:实验:T﹤0.035秒同时;T﹥0.2秒先后;T=0.6秒左右运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错觉:是知觉者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S物产生的歪曲性反映。按性质分则主要有:图形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等错觉产生的原因:眼动理论;恒常性误用论;周围抑制论;环境线索;主观态度、情绪。101113第四节记忆记忆及其过程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保持:即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巩固和强化。再认或再现:即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结果。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遗忘及其规律:遗忘的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发展是“先快后慢”,随后便平稳、几乎不再遗忘。表象与三个记忆系统表象是指感知过的S物不在面前,从大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的特征是:直观形象性,不稳定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三个记忆系统:感觉记忆:贮存时间约为1/4-2秒。编码方式-形码,其容量为9-20比特其内容如未受到注意就会消失短时记忆:贮存时间在1分钟以内。编码方式-音码,容量为7±2个组块如未得到重复就会消退长时记忆:贮存时间从1分钟以上。编码方式-语义码,容量为1015比特用进废退14第五节

思维、语言及想像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概念及其掌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并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者成反比关系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前者是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而后者是人为制造的,对前者的模拟。问题解决是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情境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和定势作用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和随机策略15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知觉,它既包括对部事物和内部状态的知觉,又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可分为5个阶段:昏沉期:慢速眼动,似睡非睡,易被吵醒;浅睡期:梭形脑电波,是开始;深睡期:梭形波减少,出现高幅慢波,难以吵醒;沉睡期:高幅慢波占优势,梭形波更少,更难叫醒;REN期:快速眼动期。其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促进生长发育;生长素分泌增长。恢复心理疲劳;剥夺睡眠实验。保护作用;保存能量,避免伤害。梦:是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表象、思想和情绪。其基本成因有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机体的变化所引起。梦的作用:认为是前意识;即潜意识伪装或变形的表形方式。认为是人脑的一种工作程序,在信息加工上有一定作用;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17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意识选择了某一事物而离开另一些事物。集中性:是意义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伴随行为,是一种意识状态。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产生和维持一般不消耗人的精力。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消耗精力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基本特征: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起伏与衰减函数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晰把握S对象数量的多少。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个以上的不同S对象上。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根据任务或需要主动从一个S对象转向另一S对象。注意的分散与分心18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需要:是种系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方式继承下来的为维持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满足。需要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感到缺乏,有不足之感;二是个体产生欲望,有求足之感。是个体行动积极性的源泉;是推动个体认识过程的内在驱动力;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需要的种类: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动机:是个体为满足一定需要而行动的原因。引起动机的两个必要条件是:需要和目标(诱因)。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但可根据其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前者均表现为本能的冲动;而后者则较为复杂,是个体后天习得的结果,具有个别差异和持久的特征。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习惯或定势是意识不到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持久,后者随诱因而变。19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由现实事物引起的一种反映活动是个人对客观现实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以一种带有特殊色调的内心体验(态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表情:是人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表征,即个体情绪的机体表现。可分为三个方面: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表情的意义:适应,表达思想情感,判断个体内心体验,促进交流,影响个人生活质量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是和机体生理需要能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情感则是指与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状态,具有情境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不受情境的左右。情绪往往是由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引起,带有冲动性;情感的产生是与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的,较少冲动,并含有理智的成分。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统一于具体的活动之中,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就其具体的表现而言,与个人所受的教养有关。21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是个体生存发展的手段动机功能:具有双重性;据《内经》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肾。组织功能:对心理活动;信号功能:传达信息沟通思想。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其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构成其两极性。其变化维度:动力性有增力-减力两极;激动度有激动-平静两极;强度有强-弱两极;紧张度有紧张-轻松两极。情绪理论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学说: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自身状态的感觉。情绪外周说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其机制在丘脑,接受加工并传出。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是刺激、生理、认知三种因素的整合作用,认知能作出认知操作,其评价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进程。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情绪本身可以离开内驱力的信号而起到动机的作用,其分化才具有多样的适应功能22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的种类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是在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情绪体验。愤怒:是由于目的、愿望一再受阻,而积累的紧张所致。恐惧:是在准备不足,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的情境时产生的体验悲哀:与失去所盼望、追求的东西有关。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愤怒+厌恶+恐惧﹦敌意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焦虑情绪的分类: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心境:是微弱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激情:是强烈的、爆发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力量增强思维下降应激:是在异乎寻常的紧急情境下产生的、瞬间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反应有身心两方面情感的分类:按其社会内容道德感:是按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人的行为,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产生。23第九节

人格人格概述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其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的特性:整体性:是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多成分、多层次、多水平的心理活动的统一整体。独特性和共性:既有个性差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千差万别的;又有群生的共性,不同民族、地域、阶层、职业的人们具有共同的典型特征。稳定性和可塑性:一方面是个人比较稳定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经常表现的,并非偶然的;另一方面是随着个人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个人生存的环境条件变化、个人职业的变动或职位的升迁、生活中出现对个人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出现等等。功能性:对个人行为具有调节作用。生物性与社会性:社会制约与成熟。人格的结构:人格倾向性:是动力与积极性的源泉,决定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与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人格特征: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个人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构成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25第九节

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心理特征之一。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系统。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决定着方向,速度,巩固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可以使能力得到发展;知识丰富的人相关的能力可能比较低;但知识贫乏的人其相关能力必定不高。能力的分类:能力,才能和天才:按发展程度分: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具备这种条件叫才能;不仅具备而且达到完美结合就是天才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结构分一般能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通用性能力;特殊能力是个体进行专门化活动所需的机能特性。认知、操作、社交能力:按领域分:认知能力即智力;操作能力即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即社会交往的能力。模仿、再造和创造能力:按新颖程度模仿即效仿;再造即按蓝图复制;创造即独立发现或发明。26第九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