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19张PPT)_第1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19张PPT)_第2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19张PPT)_第3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19张PPT)_第4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1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导入新课

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

(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背景及思想倾向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权力从封建贵族手中逐渐转移到新兴的资产阶级手中,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但是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彻底荡除笼罩欧洲的封建制度,资产阶级革命仍在反复和曲折之中进行,当时社会各阶既对顽固的封建统治秩序表示强烈的反抗意识,又对18世纪启蒙学派所鼓吹的自由民主思想的实践感到失望。文学艺术是社会的反映。面对启蒙思想的幻灭和法国大革命时期欧洲动荡的社会现实,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便应运而生。2.代表人物: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他的主要作品:《闲暇的时刻》(1807年)、《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1812年)、《异教徒》(1813年)、《唐璜》(未完成)。从左图可以看出拜伦“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也时常流露这种情绪。其笔下的英雄形像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因此这样的叛逆者又被称为“拜伦式英雄”。通过这样的英雄形像,作者表达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也表现了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与忧郁。2.代表人物:雪莱:《西风颂》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雪莱(1794—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受卢梭等的影响,他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最终与保守的家庭决裂。他以诗歌的形式抨击压迫和强权,召唤对于现实的变革。其最优秀的作品有评论人间事务的长诗《仙后麦布》(1813年),描写反封建起义的幻想性抒情故事诗《伊斯兰的反叛》(1818年),控诉曼彻斯特大屠杀的政治诗《暴政的行列》(1819年),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诗《自由颂》(1820年),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颂》(1819年),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年)等。

雪莱没有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一扫拜伦忧伤情绪和矛盾心理,抒发了高昂激愤的革命热情,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3.特色和影响拜伦与雪莱比较:

相同之处:(1)经历相似。都出身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而且又都因为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因此不得不先后流亡异国;(2)他们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3)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

不同之处:作品有各自独特的风格拜伦作品流露出忧郁的情绪,而雪莱的作品流露出高昂激愤、充满乐观精神的的革命热情。

浪漫主义的特点:(1)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像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2)崇尚自由和解放,热情讴歌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1.背景

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时期,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失望和强烈不满。因此在文学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因此,浪漫主义的虚幻的想像逐渐被批判现实主义所取代。以“批判现实”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思潮很快风靡全欧洲,形成欧洲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3.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4.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特色(1)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2)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3)追求人道主义理想;(4)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5)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4.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影响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深刻的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它的经典作品,不仅是人们认识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而且为人类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瑰宝。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他们“批判”现实,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俄国兴起的原因;《母亲》一书的情节梗概和意义高尔基的《母亲》:高尔基在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母亲》,生动地描写下诺夫哥罗德工业区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这部小说被公认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2.重大区别:推翻旧制度(1)前面提到的小说只是批评现实社会,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些丑恶现象,而《母亲》的思想倾向是要推翻旧的制度;(2)《母亲》的主要翁是出身贫寒的产业工人,这在以前的小说中也是没有的。(3)这种重大区别也反证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不足。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1.背景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但同时又充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受着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荒诞派戏剧。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2.《等待戈多》

贝克特(1906—1989),法国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他的主要作品有评论集《普鲁斯特》;短篇小说集《贝拉夸的一生》和《第一次爱情》;中篇四部曲《初恋》、《被逐者》、《结局》、《镇静剂》;长篇小说《莫菲》、《瓦特》等。这些小说以惊人的诙谐和幽默表现了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其中的《马洛伊》三部曲最受评论界重视,被称为2O世纪的杰作。

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有《等待戈多》、《剧终》、《最后一局》、《最后》、《呵,美好的日于》、《喜剧》。这些剧作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是反传统的,因此被称为“反戏剧”。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3.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现代主义:实际上是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繁盛时期的现代主义流派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此后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现代主义流派,如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以及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等。

荒诞派戏剧产生在五十年代的戏剧领域,最早出现于法国,尔后流行于欧美剧坛,其影响至今未衰。荒诞派作家看重人生的荒诞性,认为人的存在与不存在都是荒谬的,人活着就是一场梦,人的努力既无意义,也无用处。所以,他们的作品抛弃了章法结构的逻辑性,人物行为的理性原则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它仅仅设法把存在的荒诞性凝固成舞台形象,只是把丑恶,肮脏的现实在舞台上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类戏剧中没有英雄人物,没有典型的性格,甚至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有的演员坐在浴缸或箱子里,只露出一个人头,有的剧目没有一个演员登场,整个舞台空荡荡,只有两个乒乓球悬挂高空。荒诞派戏剧是以反理性主义而著称的,挂钟时而敲打十七下,时而又敲打二十九下。人物关系也很混乱,某小孩前天是哥哥,后天又变为弟弟。它主张把平凡的日常现实肢解开来,使之变形,引向极端,以荒诞的布景,把人物的精神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如用满台的椅子,站在三口缸里的三个人等来表现人物的处境和心理状态,或用丑角式的动作,刺耳的叫声,或哑剧式的场面来展示理性的丧失和生活的毫无意义。《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剧由两位流浪汉的对话组成,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到来。此人不断送来各种信息,表示马上就到,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位流浪汉设想了种种站不住脚的假设,认为他们的存在一定有某种意义,希望戈多能带来解释。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全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和明确的时间、地点,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板书设计: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背景及思想倾向2.代表人物:拜伦:《恰尔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