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1页
《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2页
《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3页
《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4页
《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书2《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项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海岸带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与示范(XDA2305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红树林对极端气候响应与适应的分子生态学机制(41430966)、国际伙伴计划项目-南亚、东南亚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与数据库建设(133244KYSB20180012)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红树林生物资源调查与重要种类DNA条形码库构建(2017FY100700)等。根据《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和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于2023年3月提出《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申请,经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及相关专家技术审核通过,2023年03月23日公示并下达《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CI20223068。2制定背景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陆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到海水浸淹的潮间带环境,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红树林具有很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尤其在发展近海渔业、净化环境和固碳增汇等方面。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异常频发,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50年以来罕见的长时间的强降雪及冰冻灾害,我国南方沿海红树林遭受重创,受灾面积达5000公顷以上。目前,我国现有红树林每年埋藏蓝碳27万吨CO2,具有巨大的固碳和储碳潜能,将在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项目立项也符合国家海洋强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近海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但迄今为止,国内外都没有《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制定《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进一步指导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生产实践,促进我国乃至世界 (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红树林生态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3起草单位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温州市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科学野外观测研究站参与起草。3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有王友绍、程皓、孙翠慈、许方宏、李昌达、王玉图、费姣、陈粤超、吴晓东、林广旋、吾娟佳、王淑敏。4起草过程4.1起草阶段本标准项目于2022年10月初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进行标准预研工作,对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的目标、实施路径及工作的行动方案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调研、开始编制。承担单位成立标准编制组总负责人:王友绍成员:许方宏、李昌达、程皓、陈粤超、孙翠慈。拟定标准名称:“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在“中国标准服务网”/cssn/index上进行检索,有与红树林相关标准5条,但无《红树林抗低2023年1月11-13日标准编制讨论会,启动会上,汇总讨论后,2023年3月编制组进一步确定标准中需要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完成标准草案。经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及相关专家技术审核通过,2023年3月23日公示并下达《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计划项目立项通知。4.2征求意见阶段立项后,在编制小组成员的多次讨论与配合下,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与编制说明。于4月由中国国际科促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同时由起草单位向相关单位进行定向征求意见。4.3审查阶段4.4报批阶段二、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修订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的对比1标准的编写原则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GB/T1.1-2009制定,具有严谨的规范性,符合国家标准编制要求。本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符合我国国情,尽量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保持协调,对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进行有效的补充。42提出本标准的依据红树林自然分布是位于南北纬25°之间,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四大高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群落组成,气候灾害等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低温灾害频发,造成全球红树林面积呈现持续萎缩的趋势、分布减少。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受损红树林湿地的修复和重建,促进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保障我国近海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来指导受损红树林湿地的修复和重建,本规程中相关技术方法主要来源于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海岸带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与示范(XDA2305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红树林对极端气候响应与适应的分子生态学机制(41430966)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红树林生物资源调查与重要种类DNA条形码库构建(2017FY100700)等。3制定本标准的基础起草单位是我国红树林生态学研究与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势单位,提出红树林具有“四高”特性(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和高抗逆性)的新观,先后在湛江等地建立了红树林生态修复示范基地19000多亩,并将成果辐射至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有效地红树林生物资源保护和发展,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起草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台站和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4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监测与评价部分:1)大型底栖动物:红树林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密度;2)沉积环境:红树林区域沉积速率、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等。5实际应用效果先后在湛江东山、仙来和岭头岛以及温州霓屿等地建立了抗低温生态修复实验示范区4000多亩,示范区长势良好。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1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目前一般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活率为60-70%,多年抗低温生态修复示范区调查数据表明,5依据本技术规程开展生态修复示范区成活率大于80%。图.1温州洞头(上左)和湛江仙来(上中)、岭头岛(上右)和巴基斯坦坝区(下)等示范区2预期的经济效果据估算每公顷红树林每年提供193843美元的综合价值(Costanzaetal.,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2014,26:152-158)计算,目前仅团队在我国已建设4000多亩抗低温示范区每年约5170万美元。3真实性验证无。无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无。无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者采用国际国外标准,并说明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因无。无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要求进行编写。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在编制过程中着重考虑了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6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有:GB/T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无利的有关说明无。无九、实施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和实施日期的建议1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温州市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先在温州洞头、湛江等地示范实施。2技术措施: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亚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