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47张PPT)_第1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47张PPT)_第2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47张PPT)_第3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47张PPT)_第4页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4.17《诗歌、小说与戏剧》(共47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时代特征再认识

18、19世纪之交的欧洲面临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激烈的反复的权力争斗。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几经周折,不仅摧毁了法国君主制的根基,而且撼动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大革命的感召下,欧洲进入如火如荼的动乱年代。一方面,英法等国在经过不同程度的社会变革之后,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欧洲弱小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也日益高涨,并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达到高潮。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19世纪以来的两个世纪里世界局势的剧烈变革,造就了世界文坛群星璀灿、巨著纷呈的辉煌,推动了世界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蒸汽火车卢梭

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1871年德意志统一看图说史2、背景:(1)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景并未出现(2)资本家奴役工人,私欲横流1、时间: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3

(3)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特点:一、浪漫主义诗歌探究

:为什么当时欧洲会流行浪漫主义诗歌?

思考: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哪些现实因素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一、浪漫主义文学——拜伦与雪莱(一)历史背景1.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年代。2.欧洲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3.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知识分子大都受过启蒙思想的熏陶,曾是革命的热情拥护者。但革命后确立的新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他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思考:教材列举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谁?他们的作品风格有何不同?2.崇尚自由和解放1.富有幻想和激情如有可能,我将教导石头飞起来打击世上的暴君!

——拜伦(一)历史背景(二)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诗坛上的拿破仑”)一、浪漫主义文学——拜伦与雪莱代表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

诗作风格: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击现实丑恶,讽刺社会积弊。主人公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唐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救。结果唐璜与海蒂秘密相爱并同居,但海盗归来后坚决反对并摧毁这一切。之后,唐璜被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结果被苏丹王妃的太监选中,把他买过来后打扮成美女献给了王妃,王妃对他百勾引,他在演出不少风流韵事之后便逃了出来。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由于作战勇猛被一位俄军统帅赏识而派到彼得堡送军事捷报,受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接见并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在宫内过着放荡的生活。后来,唐璜又奉女皇之命出使英国,以一位才貌双全的英俊青年出现在伦敦的上流社会,但是唐璜初次来到伦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并目睹了英国上流社会外表华丽,内部却糜烂透顶,丑陋不堪……啊!最早相识、最受尊敬的朋友!

我心里虽然再没有人比你更值得忆念!

虽然在这辈子永无重逢的时候,

但愿你别拒绝在梦中和我相见!

然而曙光会悄悄地使我泪痕满面,

当我从梦中醒来,重感到现实的惨酷。

而幻想却要常常盘旋在你的墓边,

知道我脆弱的身躯也回返泥土,

那时候,逝者和伤逝者就一起在地下相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一章第九二节这首诗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1824年4月,三十六岁的诗人去世了,引起了希腊和全欧进步人士的震撼。逝世那天,希腊战士们宣布为国哀日。人民为他服丧致哀,政府以隆重军礼向他遗体告别。盖着黑色斗篷的灵柩上安入了盔、剑和桂冠。拜伦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在他生前便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他死后一百多年来仍在全世界传诵不衰。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拜伦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他那为弱小民族自由解放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当时南欧各国人民反对外族压迫的斗争。今天,他的雕像还站在希腊米苏龙吉的“英雄公园”中央,受到广大群众的崇敬。

(一)历史背景(二)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诗坛上的拿破仑”)一、浪漫主义文学——拜伦与雪莱2.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诗作风格: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代表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

诗作风格: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击现实丑恶,讽刺社会积弊。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节选“天才的预言家”△请问:雪莱的预言是什么?比较拜伦和雪莱的异同点。(1)相同点①经历相似。都出身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而且又都因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因此不得不先后流亡异国。②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③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2)不同点①拜伦的作品时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他笔下的英雄形象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因此,这样的叛逆者又被称为“拜伦式英雄”。②雪莱的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①其行动有力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②其文学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一)历史背景(二)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一、浪漫主义文学——拜伦与雪莱3.影响从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看,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有如此密切的结合。浪漫主义文学是近代历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浪漫主义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1.拜伦2.雪莱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文学大扫描国籍作家代表作体裁特点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长诗《唐璜》诗体小说雪莱《西风颂》诗歌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长诗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小说《悲惨世界》小说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小说(一)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现实主义开始逐渐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作品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二、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2.托尔斯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一)历史背景(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二、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2)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3)追求人道主义理想;(4)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5)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思考:你知道哪些19世纪上半叶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家及其作品呢?(一)历史背景(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二、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1.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评价: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2.托尔斯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评价: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他想象着,他的金币“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们“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瘫痪之后,他把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不时用手抚摸。妻子死后,他又迫使女儿放弃继承权,并厚颜无耻地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临死之前,神甫为他做临终法事,他在弥留之际还想将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抓到自己手里,攫为己有。由于用力过猛,终于一命呜呼。贪婪、自私、冷酷,视钱如命的吝啬鬼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惟利是图和虚情假意

《欧也妮·葛朗台》《人间喜剧》是最出色的小说之一,请看下面的描写,说说葛朗台的形象和作者的意图。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赞誉此书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战争与和平》插图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

侵略者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精神和

气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的史书,共创造了559个人物,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竺豪夫四大贵族生活为情节线索,反映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小说谴责了拿破仑的非正义的侵略,颂扬了俄国统帅亚历山大·库图佐夫英勇机智打败了拿破仑和他率领的十万侵略军,表现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

史诗自古希腊荷马史诗开创,几千年来成其为史诗的著作在世界上并不多,而《战争与和平》是当之无愧的一部。

生活在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安娜·卡列尼娜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一次探亲的途中,她巧遇风流倜傥的渥伦斯基伯爵。伯爵对她一见钟情,安娜也坠入爱河,为迫求自己的幸福,安娜不顾丈夫的反对,

义无反顾地追随渥伦斯基而去,由此在上流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而安娜的幸福却并未维持多久,渥伦斯基开始冷落并背叛她,丈夫更不肯原谅她,在重重压力下,安娜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姻和家庭这个角度,描写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贵族社会的深刻危机,反映了俄国封建势力的迅速衰落和资本主义势力的迅速发展。书中的中心人物安娜是带有个性解放色彩、追求爱情自由的贵族妇女,而她为社会所不容的,正是以政府部长卡列宁为首的上流社会的虚伪冷酷和渥伦斯基所信奉的“金钱至上”,才造成追求个性和爱情自由的安娜的最后悲剧──卧轨自杀。现实主义文学大扫描国籍作家代表作体裁特点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小说集司汤达《红与黑》长篇小说莫泊桑《项链》短篇小说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果戈里《死魂灵》长篇小说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长篇小说印度泰戈尔《戈拉》长篇小说泰戈尔狄更斯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里三、革命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19世纪中叶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3、代表:高尔基(俄国)代表作品:《海燕之歌》《母亲》被誉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2、背景: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母亲》描绘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而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年代的年轻工人巴威尔,在革命者的帮助下走上了献身工人解放事业的光明大道。巴威尔的母亲像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在儿子及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理论,参加革命工作。小说结尾,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演说的传单,不幸被捕。被捕时他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荒诞派戏剧现代主义:实际上是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繁盛时期的现代主义流派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此后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现代主义流派,如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以及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等。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荒诞派戏剧现代主义的特点:1、内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2、形式: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一个明显的理由,行动的延续常常被意识的延续所取代;故事的背景不明确,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人应该是绝对自由的,但它们又感到现实偏偏不让他们获得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精神归宿。他们的作品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精神危机。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产生在五十年代的戏剧领域,最早出现于法国,尔后流行于欧美剧坛,其影响至今未衰。

荒诞派作家看重人生的荒诞性,认为人的存在与不存在都是荒谬的,人活着就是一场梦,人的努力既无意义,也无用处。所以,他们的作品抛弃了章法结构的逻辑性,人物行为的理性原则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它只是把丑恶,肮脏的现实在舞台上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类戏剧中没有英雄人物,没有典型的性格,甚至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有的演员坐在浴缸或箱子里,只露出一个人头,有的剧目没有一个演员登场,整个舞台空荡荡,只有两个乒乓球悬挂高空。荒诞派戏剧是以反理性主义而著称的,挂钟时而敲打十七下,时而又敲打二十九下。人物关系也很混乱,某小孩前天是哥哥,后天又变为弟弟。它主张把平凡的日常现实肢解开来,使之变形,引向极端,以荒诞的布景,把人物的精神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如用满台的椅子,站在三口缸里的三个人等来表现人物的处境和心理状态,或用丑角式的动作,刺耳的叫声,或哑剧式的场面来展示理性的丧失和生活的毫无意义。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荒诞派戏剧思考:荒诞派戏剧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特点和此时的历史有什么关系?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荒诞派戏剧1.历史背景(1)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文明发展(2)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纪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1)流行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2)地点:欧美(3)代表人物及作品:2.简况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流派--荒诞派戏剧1.历史背景3.代表人物及作品:2.简况①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②《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等待戈多》的经典对白: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剧照)《等待戈多》

贝克特的作品大多写人生在凄凉、荒诞的世界里是多么短暂和无意义,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主要写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代。贝克特象其他荒诞派作家一样,把客观世界看作是荒诞、残酷、不可思议的。《等待戈多》剧照戈多是谁?戈多到底是谁?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有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上帝。还有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有人曾就此问过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其实等待是一种人生的需要,一种生命的过程,追求的过程,他们害怕戈多出现,害怕一出现很可能就成了绝望,因此出现或者不出现都是绝望,所以等待,一直怀抱希望地等待,在希望与绝望之中人们耗尽了此生,人们也许更注重一个追求的过程,等待不是目的,只是一个借口,生活中需要一些变化,但却不知如何是好,无奈的生命只剩下等待,这就是荒诞的实质。在荒诞派艺术看似无逻辑、非理性的表达方式背后饱含了人类的许多辛酸与无奈,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对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的各种心态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这部晦涩难懂的戏剧在1969年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委会在致词中这样评价他1952年的戏剧《等待戈多》:“该剧以一种诗歌般的直白,捕捉了人类形而上的困境———永久的、不确定的期待……”

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等待戈多》被媒体一致评为是本世纪最为权威的版本。

小结: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