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_第1页
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_第2页
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_第3页
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_第4页
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一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本章介绍了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集成模式及集成设计方法,展望了建筑智能化集成技术发展方向。

要求:

1、理解系统集成的相关概念;2、掌握系统集成的设计步骤。第二页,共56页。内容提要§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11.2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设计§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三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第四页,共56页。§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指将各自分散的、相互独立的系统,有机地集中于一个统一的环境之中,运行于同一个操作平台之下,高效率的完成规定的任务。►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将建筑内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使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与性能在各个独立子系统的基础上产生质的提高。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五页,共56页。§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

6个“有利于”:●有利于楼宇自动化系统自身设备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发挥和增强全局事件处理能力

●有利于优化楼宇自动化系统运行

●有利于提高楼宇自动化系统可靠性

●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一、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的目的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六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第七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第八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第九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第十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第十一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第十二页,共56页。§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一)设计原则

10大“原则”:●实用性原则:根据系统特点和实际需要,实用可行●可实施性原则:工程施工、系统扩容、功能提升

●开放性原则:接口协议的标准化,产品的互操作性

●经济性原则:建设与管理费用经济合理

后期管理费用:能耗费、管理人员费、设备维修保养费和设备更新与系统升级换代费用。

●信息与资源共享原则:硬件、软件资源共享二、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设计原则与目标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十三页,共56页。§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一)设计原则

10大“原则”:●运行优化原则:整个系统联动与综合调度

●方便管理与便于决策原则:集中管理●先进性原则:采用新产品●可靠性原则:高可靠性和高容错性●服务质量原则:物管现代化,服务时间和质量二、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设计原则与目标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十四页,共56页。§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二)设计目标

7项“目标”:●能够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减少物业管理人员

●系统具有随环境变化的可适应性

●信息与资源共享原则

●系统设备安全,可靠,便于管理维护

●投资合理,经济与社会效益高二、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设计原则与目标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十五页,共56页。§11.1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概述(三)服务功能

3项“功能”:●安全性服务

以防盗、门禁、消防为核心的安全服务系统,运行正常、反应快速●舒适性服务

具备良好的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水/电/气/热供应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多媒体背景音响系统。

●可用性服务

包括共享设备、信息、系统和服务设施等方便用户的使用。二、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设计原则与目标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十六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1.2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十七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

►设计思路:集成系统→子系统→设备。

►核心内容:建筑角度来说是弱电系统的综合集成。

►主要模式:

①网络互连模式(专用网关、计算机网络互连模式)

②采用开放式标准实现互连模式

③基于楼宇自动化DCS的集成模式(BMS)

④基于子系统平等方式的系统集成模式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模式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十八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十九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一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二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三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四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五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系统集成设计的5步骤:●确认集成系统设计的需求●系统组成结构的设计

●系统集成的深化设计

●集成系统现场监控点和信息点的设置

●集成系统设备清单的编制二、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六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七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八页,共56页。§11.2系统集成模式与集成系统集成设计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二十九页,共56页。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三十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本身的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趋势。一方面,知名品牌楼宇自动化系统本身的集成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楼宇自动化技术中的数字通信协议标准-BACnet推广应用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为不同品牌楼宇控制设备与系统的集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楼宇自动化系统自身集成能力的提升●通信协议统一与总线技术推广使用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发展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三十一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三十二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三十三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三十四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三十五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通信协议统一与总线技术推广使用第三十六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三十七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以太网及TCP/IP协议已经构成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基础●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将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主要模式对智能建筑而言,要想使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高度集成化,系统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计算机网络条件、计算机应用软件条件、机电设备单机及子系统智能化条件、系统集成技术条件等。当系统具备这些条件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高度集成”。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发展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三十八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发展展望第三十九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以太网及TCP/IP协议已构成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基础第四十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四十一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四十二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将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主要模式第四十三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四十四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四十五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四十六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四十七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四十八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四十九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第五十页,共56页。§11.3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展望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