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职教城东莞理工学校新校区修建性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8月13日各专业主要负责人规划:主要设计人员:电气:主要设计人员:给排水:主要设计人员:暖通:主要设计人员:目录设计说明篇第一章项目概况及现状条件分析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第三章用地布局第四章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第五章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第六章各项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第七章竖向规划第八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九章工程量及投资估算图纸篇:(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规册建规建规"3:建规皿建规册建规册建规的7:建规建规■(现电规电气规划总平面图电规开闭所高压配电系统图电规综合布线拓朴图水规给水规划平面图水规刃2:排水规划平面图水规综合管线规划图暖规供热规划平面图图纸篇:(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说明篇第一章项目概况及现状条件分析1-1-项目背景: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名城,广东省东莞市对职业技能人才一直存在大量的缺口。随着东莞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需要大批技术人才,尤其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较高技能的技师技工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进东莞市职业技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职业技能人才支撑,东莞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东莞职教城的设想。以东莞职教城为核心,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引领,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以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着力打造有东莞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贯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网络,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工程概况1.2.1项目名称:东莞职教城东莞理工学校新校区总体规划1.2.2建设规划:新校区占地约27.01公顷(405.1亩,最终用地面积以正式核发的用地文件为准),设计规划大专生3500人,中专生3500人。设计总建筑面积为164848平方米。1.2.3设计内容:新校区总体规划,道路规划,综合管线规划,竖向规划,绿化景观等。设计依据高等职业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广东省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东莞市职教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莞市横沥镇总体规划(2007-2020)))《东莞市生态园总体规划(2007-2020)))《东莞市职教城规划前期研究和地块包装》《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国家及地方相关的现行的技术规范、标准。规划设计条件分析1.4.1位置和范围:东莞职教城位于东莞市横沥镇(东莞生态园旁),由东莞理工学校职教城新校区、东莞市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职教城校区)、东莞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和东莞职教城共享区组成。东莞理工学校职教城新校区项目选址在东莞职教城的东侧。内容包括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资源共享区、体育运动区等,共计用地约27.01公顷。142用地周边道路交通条件:东莞理工学校职教城新校区项目选址在东莞职教城的东侧。基地北侧为已建成的东部快速十线,可连通莞谢路、规划中的环莞快速路、莞从(东莞至广州从化)高速路等快速连接东莞市区及广州市等地;基地东、南侧的横沥镇环市北路、水边路与骏马路等横沥镇骨十道路,能快速连通生态园、石排与企石等地,交通十分便捷。未来主要通过东部快速路石排立交转环市北路或东部快速路横沥立交转水边路进入职教城。144用地内现状情况现状基地原为水塘和农田,地形平坦、低洼,主要标高在2.0〜3.5米之间(85高程,下同)。经过初次填土,地块标高填至6米左右。1.4.5自然条件横沥镇位于东经113°55'至114°10',北纬23°至23°4'之间。属台丘平原埔田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东部为丘陵台地区,中南部为连片的平原埔地。横沥镇属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年均气温22°CO河流主要有寒溪河和东引河。1.4.6市政条件本项目拟建场址周边的骨十道路及管网齐备,市政设施齐全。用地红线与东引河堤边有东莞市水库联网工程的十管(宽14米,可覆土)以及规划排水明渠(宽10米)通过。(1)给水工程现状沿水边路东侧敷设有DN400供水管,沿北环路敷设有DN1000供水管,为本项目供水提供了便利条件。规划拟沿禾田路、职教城路、学院东路敷设给水管。雨水工程本项目雨水排水目前通过现状排水渠收集后,经现状排涝站提升进入东引运河。东引运河东侧地块已经新建有水边排涝站,东引运河西侧现状有新四排涝站(也叫小坑尾排涝站);规划拟扩建新四排涝站。污水工程现状沿水边路敷设有截污主十管,管径为D900;沿东引运河西岸敷设有截污主十管,管径为D1000。规划拟沿禾田路、职教城路、学院东路敷设污水管。供电工程在规划区外西南角,现有一座llOkV河畔变电站,近期为本项目提供10kV电源,远期再由规划的llOkV水边变电站(在规划区外东侧)提供环网电源。现状穿越规划区南部的一回llOkV架空线路,规划远期予以拆除,迁改路径为环市北路、水边路,沿道路的中间绿化带敷设。规划区的10/0.4kV变配电所采用环网供电,开环运行。10k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均采用铜芯电缆,在电力管沟内敷设。通信工程环市北路已敷设有镇级的通信管道,可为本区接入横沥镇通信系统提供接口。规划区内以附建式用户端光纤机房和附建式光节点为电信和有线电视接入相应的系统,不设独立占地的机房;拟建2个附建式邮政营业网点(每个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在地块开发建设时,应预留各通信系统接入设备房(附建,分别设置,每个建筑面积为30〜50平方米)。燃气工程本项目近期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中远期使用管道天然气。规划拟沿禾田路、职教城路、水边路、学院东路敷设天然气管。第二章规划原则与总体构思2.1.规划原则新校园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建设目标、功能、用途,基地地形环境及当地有关部门所提的建设要求和标准等因素,结合“城”的概念和岭南水乡特色,体现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地域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原则。2.1.1现代化•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样化、教育结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这一趋势是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一一新时期教育改革要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多学科的综合。因而校园设计将有必要加强教学实训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善各系封闭独立的布置,以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并以个体独立,大体集中的布局模式达到高效、便捷的智能型教学环境。2.1.2网络化•立足于世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方法,使科技网络在校区普及与接轨。•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反映信息教育和教学智能化的特点,改善各系独立封闭的布置,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科研教学环境。体现学科空间密切联系与交融。•在规划布局、外部空间上均体现网络化的特点,营造流通、交流、接触方便的交往空间,体现职业学校多学科并存和包容性强的特点。2.1.3园林化•以园为核心,形成组团绕园而生,校园因园而活的规划特色,营造校园治学氛围和文化环境。•以外部空间的城市设计为核心,营造规划、园林、景观、建筑单体一体化的整体校园人居环境。2.1.4地域化•通过营造多层次的园林,延续并弘扬传统园林的空间神韵与精萃,从而突出地域文化,形成与众不同的校园风格。•通过对场地内水面合理规划控制,创造具有岭南水乡韵味的特色校园空间,延续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质文脉。2.1.5生态化•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结合地域、地区特点,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校园环境。•体现科技与人文,人工与自然的交流、融合与共生。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2.1.6可持续化•以生态化的校园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采用生态技术。•采用动态发展原理进行规划,制定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校园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做到近远期结合,而且注重节约用地,给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学校作为百年大计的动态发展过程,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并可依照原有构图制约而保持整体统一。2.总体构思新校区的规划立意要新,起点要高,要具有超前意识,留有发展余地,通过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体现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使用功能合理明确,各项公用和服务设施力求齐全,以适应人们在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的需要,使校园规划更具有科学和文化氛围,以高起点建设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学校园。2.2.1以城为名的校园特色东莞职教城以城为名,引入城市中的核心、内环、外环等元素加强四个地块的整体性。在规划上设立核心绿化广场作为城市中心,绿色核心在中心区域凝聚起各个地块,增加了空间向心力。同时,作为校园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各地块的实训、教学、行政等功能建筑构成了城的内环区域,日常教学生产管理等在内环进行。城市外环由生活区、体育区组成,内外环之间一水相隔,暗示了内外环之间的空间转化,也促成内外环之间的景观共享。通过广场、环的概念,整合了各个地块,体现了城市应有的整体感。东莞理工学校在体现城的概念的基础上,同样营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空间。位于内环与外环之间的水空间作为理工学校的核心空间,使校园空间具有明显的中心感,起到聚合校园空间的作用。同时,该核心空间亦是全校共享的开放公共活动空间,与教学楼、实训楼、宿舍等围合而成的半公共交往空间及私密性空间相互作用,强化其作为校园焦点的作用。轴线也是城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通过轴线把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资源共享区和体育运动区串联起来,形成空间的起承转合,使校园的空间组织具有连续性和丰富的层次性。2.2.2以水为趣的校园特色结合基地标高,再现原有水环境,围绕水体布局亲水的公共开敞空间体系,自成体系的滨水景观轴成为整个校园的生态依托和特色骨架。通过营造建筑与水体的亲切关系,河道与步行道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生生相息,形成颇具水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创造优美的学习、实践和生活环境,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2.2.3以人为本的校园特色从师生校园活动行为出发,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职教城内,各个地块之间通过步行广场连接,均可以方便进入到城市共享中心,也方便校园之间的联系沟通。在东莞理工学校内,希望以步行空间作为空间的基本骨架,建立以人的交往为目的,人的活动尺度为准绳的空间组织方式。不仅塑造出舒适的校园步行环境,同时也为师生提供学习和充分交流的场所,创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通过建立步行尺度,将各个功能空间形成各自独立的邻里单元。各个邻里单元保持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邻里单位里形成相对完善的功能组团。邻里单元有利于形成亲切的人文尺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熟悉、交流,增加同心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空间设计中包含从公共性到私密性不同层次的完整空间系列,通过诠释这种层级的各种手法,标示场所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的相关特征。从群体外部空间到单体内、外部空间的过渡,提供多层次人与自然融合的交往空间,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多层次的交往,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身心的全面发展。第三章用地布局3.1.用地布局原则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十扰、满足教学与生活要求,留有一定发展余地。基地与外界、基地内部保持良好的交通和运输联系,出入口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要求,各运动流线保持顺畅、短捷。3.2.总平面布局根据学校特点,遵照有关布置原则,结合地块特征进行校区总平面布置。基地呈长方形,为体现“城”的概念,在基地西南侧靠近东引河和职教城路开辟一片绿地,与其他三块基地共同形成职教城的绿化核心。为再现基地内部的水环境,在校园规划出生态共享区,包括在核心空间开挖出的生态河道和沿水规划一河两街的校园园林景观带。围绕中心景观带分别有校前行政区、教学区、实训区和生活区,形成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校园空间。基地北侧为体育运动区,减少东部快速路对基地的噪声影响。从校园的南面入口到北面形成了一组收放自如空间序列:南主入口一校前广场一公共教学区滨水广场一中心生态河一沿河步道一教学楼(制高点)一主体育场。在规划结构上,前广场起到一个空间轴线起点作用,通过沿纵向延伸的校前广场,穿过架空的门框式构架,到达公共教学区滨水广场,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欲扬先抑的空间效果。起承接作用的沿河步道通往教学楼,教学楼前的校园中心塔成为制高点,为景观视线创造良好条件。轴线终点的体育场,临近东部快速路,形成缓冲,减少噪音对校园的十扰。3.功能布局新校园大致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为校前行政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3.3.1校前行政区校前行政区包括行政办公楼、入口广场和职教城共享绿化核心。行政楼南侧为职教城共享的绿化核心,既创造出良好的景观视线,同时形成校前区沿纵深方向的空间序列。行政区成为进入校园中心区的空间序幕。教学区教学区位于校园轴线西侧,西临东引河,五栋教学楼沿南往北排列,形成空间序列,同时丰富了东引河的景观立面。实训区实训区布置在地块东南侧,校前广场东侧。临近职教城路入口的区位布置,有利于展示职业教育特色。实训区由五个学院共同组成,根据各学院实训间的特点分层布置,因此围合出一个中心庭院,成为重要的交往空间。生活区生活区位于校园轴线东侧及教学区北侧,包括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食堂、活动中心和后勤服务。学生宿舍紧邻校园景观带,视线良好。学生宿舍由四组宿舍楼又南向北沿纵深有序排列。形成与教学中心区对比鲜明的,尺度宜人,氛围亲切的生活空间。食堂布置在生活区的东南侧和北侧,均位于连接宿舍区和教学实训区的节点上,十分方便。活动中心紧邻校园景观带,处于校园核心位置,不仅成为校园景观的活跃元素,而且利于丰富师生之间的交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北侧,校园主轴线尽端,紧邻校园西侧次入口和生活区,方便对外接待比赛及对内使用。其中包括有风雨操场、带看台的标准田径场和运动场地,部分运动场地结合在生活区布置,方便师生平时使用。另外,由于其临近东部快速路,形成缓冲,减少噪音对校园的十扰。第四章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4.1.空间组织在校园总体空间组织上着意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每组建筑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完成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渡,为全校题生提供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场所。层次分明以中央生态河道及主入口中轴线为主导,形成第一层次公共交往空间,并从中生出教学区各建筑组团围合的第二层次园林空间,然后再生出第三层次建筑物内部的私密庭园空间,从而形成树十式的丰富多变而又井然有序的校园交往空间体系。空间序列主入口中轴线序列为:南主入口一校前广场一公共教学区滨水广场一中心生态河道—沿河步道一教学楼(制高点)一主体育场。多样复合尺度与氛围的对比——主入口段轴线形式规整,大气磅薄,体现学府应有的形象以及学术范畴的理性与秩序。中央水轴长廊河道,营造浓郁的水乡氛围,形成线性的交往空间。建筑物之间的休息庭园则小桥流水,绿树红花,尺度亲切宜人。开合收放一一通过建筑,绿化与水面的不同规划安排、围合及线性联系轴对不同区域的穿越,塑造变化多端的空间。2.景观特色景观的营造和传统岭南园林的设计是本次景观规划的主线。岭南水乡氛围的营造:尊重场地原有湿地资源,在中心区域设置水体河道,形成贯穿校园轴线的滨水景观带。使各功能区都具有同景观带的接触面,丰富各功能区的景观视线。沿水规划一河两街的校园滨水步道,注重步道与景观带的结合,着重设计沿线景观,使其成为一系列交往空间的连续。对河道湖面与建筑、道路及绿地交界处作一定的亲水空间处理,如平台、水榭、满足人的亲水性,提供更多有趣味的交往空间。多层次的园林空间通过多层次空间的形成,力求创造中国园林的意境及景观。借鉴传统园林的空间尺度处理手法,以小尺度的院落构成园林空间,在教学楼、实训楼、宿舍等组团采取富有园林意味的小尺度空间。借鉴传统园林对景、空间渗透的处理手法,使滨水绿化带与建筑庭院相渗透而成曲折幽静、具有围合感的园林空间。借鉴传统园林多层次观景空间的处理手法,通过建筑外廊、观景平台、庭院、滨水步道等一系列交往空间的营造。构建多层次的园林景观共享空间。第一层次园林空间:包括中央生态河道、主轴线广场系列及带状绿化公园,为师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休憩交往场所。第二层次园林空间:教学楼、实训楼、宿舍等三两组团,形成半开放的园林中心,使沿河绿化与建筑庭院相渗透而成曲折幽静、围合感较强的园林空间。为学院教学、实训实践提供清静,幽雅而富于生趣的理想环境。第三层次园林空产:建筑内部的园林:中庭、天井、空中花园等均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第五章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5.1.道路系统规划原则:体现校园“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设计原则,使校园更具人性化。校园以一条主环路为主十道,包围资源共享区、教学区、实训区和生活区,校园的次十道级多在生活区及体育运动区。在校园南侧设置主入口,联系职教城路,在校园西侧设次入口。车行一一车行体系在规划设计中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沿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设置了完整的车行主环路。校园内道路进行分级规划:主环路道路控制线为11米,采用8米宽路面,每侧4米宽车行道,人行道为1.5米宽。两侧均设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闭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实训楼、教学楼、食堂一侧均与主环路相连,便于材料以及产品的出入。次十道采用4米宽路,只在道路两侧设行道树。道路高效快捷的联系各区,避免机动车对各区的步行系统的十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步行在校园的主环路以内校园的步行广场以行人为主,步行广场与河道之间相互动,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必要时贵宾与消防车可通行。其余的行人小路则自然地与庭院道路结合起来,形成贯穿教学区、实训区和生活区的步行区域,最大程度上实现人车分流。内部步道系统组成完整的步道网络。只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消防车通行。停车场一一校园内机动车采用主要集中与部分分散相结合的停车方式。在校园东北侧风雨操场首层设置集中的架空层停车场,停车位约250个。在教学区、实训区和生活区的主环路外侧设置路边停车位约119个,减少对校园景观和步行环境的影响,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5.2.绿地系统规划整个新校区按花园式、生态型校园进行建设,以校前广场、绿化休闲区一河道水线、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为主体,并通过其它道路绿化,将各建筑组群的庭院绿化联为一体,创造独特的绿化开敞空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区沿东引河两侧为城市退缩用地,成为绿化隔离带,既展示校园风貌又削弱城市对校园的噪音影响。校园内适当安排小池塘和绿地,利用各种植物组成多种图案,采用园林手法设计亭、阁、雕塑、小品、喷泉等。此外,在各建筑物周围、公共绿地及路旁、河边,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绿化设计,栽植常绿灌木或种植花圃及草坪,道路两旁设置路灯、座凳。第六章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设计说明6.1电气6.1.1电力工程6.1.116.1.1.2工程概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校区位于北京市高教园区西南角,规划总用地97.4公顷,东西宽约970米、南北长约930米,校区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分二期建设。本工程总用电负荷预测为36031KW,计算负荷19294KVA,综合需要系数为0.44,变压器总安装容量28130KVAo其中一期用电负荷预测为19986KW,计算负荷为11237KVA。6.1.1.3规划原则和设计要求(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规范,根据本工程用电特点,因地制宜地搞好校园配电系统的规划,确保校区供配电网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变配电房的选址按照接近负荷中心,供电半径在250米之内,进出线方便的原则进行布置,降低电能损耗,节约有色金属,减少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质量。(3)负荷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定性、定量地预测出合理的用电负荷。(4)合理布局、成环成网,减少迂回和交错,系统设置满足分期实施、逐步发展,远近结合,灵活多变的要求。6.1.14负荷计算(1)按照校区总体规划的布局,结合建筑单体面积和功能要求,估算出各类负荷的大小,用需用系数法计算出计算负荷的大小作为选择变压器的依据,同时也考虑到一些不定因素和今后发展需要,留有一定的裕量,以满足校区近远期用电的需求。(2)新校区用电负荷预测详见表一,新校区变电所位置及编号详见表二。6.1.1.5供配电设计(1)负荷等级:本工程用电为二级负荷。(2)电压等级:为了减少电压层次,根据我国现行的电压标准,校区按二个电压层次考虑,高压为10KV,低压为0.4KV/0.23KV。(3)供电电源:10KN电源总进线为二路。电源线路拟从沙河中路,高教园南一街引入。(4)变电所位置及主容量的确定:根据新校区用电负荷的预测和分布情况,考虑到供电半径、运输方便等因素,合理地进行10KV变电所的配置,全校区拟设置10KV/0.4KV变电所17个。变电所单台变压器最大容量不超过1250KVA,变压器选用结线组别为D.Ynll的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荷率控制在70〜85%之间。6.1.1.6王结线方式10KV配电网架结线方式:本工程设一10KV中心开闭所,为整个新校区供电。开闭所为二路进线,单母线分段,互为100%备用,开闭所两段母线各出线回路供下属各变电所,形成环路,每个环路的承载负荷一般为5000KVA〜6000KVA左右。每一环路的供电范围见表三。正常情况下开环运行,故障时通过配电自动化装置自动切换负荷,迅速恢复供电。开闭所按无人值班及逐步实现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的要求设计。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所选设备均应具备智能接口,开关设备须配置直流电动操作机构和可靠的直流电源。直流电源除了为10KV开关设备提供直流电源外,还为以后配网自动化装置FTU提供系统工作电源。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采用变配电房为中心的放射结构,低压不成网。变电房一般采用两台变压器组成一对,中间设低压母联,分列运行互为备用。各变配电所的低压出线采用放射与树干相结合的方式,凡树干供电的场所应设置电缆分线箱。对于大中型建筑,其照明、空调或动力负荷较大,可以分别采用放射式,便于计量和维修。消防或确保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6.1.1.7电缆线路导线选择原则:10KV导线按经济密度进行选择,铜芯电缆经济密度系数为2〜2.5,同一个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尽量统一。环网主干线路以3x300mm2铜芯铠装交联聚乙烯电缆为宜,次干线截面为3xl50mm2,分支电缆应根据负荷大小选定,一般截面不小于3x50mm2o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三芯铜芯电缆(有钢铠护套)载流量见下表:缆芯截面(mm2)507095120150185240300允许持续载流重(A)182223276317359413481552(2)导线敷设方式:高低压配电干线在室外均采用直埋方式,统一敷设在道路的东侧和南侧,电缆应敷设于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并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混凝土保护板,控制电缆穿U-PVC管埋地与电力电缆同侧敷设。电缆埋深不得小于0.8米。穿越道路或进户时应预埋钢管或PVC管,并且至少有一根备用。电缆较集中的地方采用多孔水泥排管并在适当部位设电缆井。(3)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造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规范《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中表5.3.5条的要求。6.1.1.8路灯规划(1)路灯电源及控制:本工程分三个控制点,它们分别对应于三个供电区域,电源为380V/220V,由所在区域变配电所专用回路供电,路灯控制采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方式。(2)灯具布置与光源选择:校园主干灯采用双侧交错排列布置,单侧间距45米;支路灯采用单侧排列,单侧间距为25米。灯柱中心距人行道边0.5米。施工时应根据地形作适应调整。主干道路灯的光源一般选用150W高压钠灯,支路灯具可选用庭园灯。导线选择及敷设:路灯的分支线路即从路灯控制箱引出的回路采用YJV-1KV-5X16聚乙烯电力电缆,电缆穿U-PVC管埋地敷设。线路统一敷设在人行道路牙0.5米处,单侧布置的路灯位于道路的东侧和南侧。6.1.1.9强电规划统计资料新校区用电负荷预测见表一新校区变电所编号及位置见表二环路供电表见表三14新校区用电负荷预测表编号工程名称建筑面积(皿)负荷密度(W/m2)估算负荷(KW)计算负荷(KVA)选择变压器容量(KVA)负荷率照明动力空调组团⑴首期公共教学楼435002046287118951250x276%组团(2)首期公共实验楼55000153036445522271000x374%组团⑶首期公共实验楼71000153036575128751000x472%组团⑷二期公共教学楼18500204612218061000x180%组团⑸图书馆34000151046241415451000x277%组团(6)会堂550020363082031250x171%组团⑺校行政楼13500151536891535组团⑼风雨操场1700015255153组团(8)院系行政及教学楼3000020103619801307800x282%组团(10)综合田径场组团(11)学生宿舍3700010159256471000x277%组团(12)学生宿舍240001015600420组团(13)学生宿舍270001015675472组团(14)学生宿舍2100010155253681000x272%组团(15)学生宿舍250001015625438组团(16)学生宿舍365001015912638组团(17)学生食堂及综合服务用房1610020403615458581000x283%组团(18)学生食堂及综合服务用房151002040361450805
组团(19)航天馆及实验室1610020204012889021250x172%组团(20)国际交流中心1400030204513309311000x11250x174%组团(21)国际交流中心接待区100003045750525630x183%组团(22)福利用房160007512007201250x174%组团(23)后勤用房4000104036344206组团(24)学生活动中心及办公室14800201530962635800x179%组团(25)一期重点实验楼11000153036891430800x283%组团(26)二期重点实验楼11000153036891430组团(27)二期重点实验楼12000153036972467合计600000360312143828130同时系数0.90合计19294注:(1)实验要的动力按一般麻锁留30W/m2用电负荷。学生宿舍按甲方要求不考虑空调和电热水器的用电量。
新校区变电所编号及位置表表二变电所编号变压器装机容量(KVA)所在典占用面枳(m2)B11250x2首期公共教学楼组团(1)120B21000x3首期公共教学楼组团(2)160B31000x2二期公共实验楼组团(3)100B41000x2二期公共实验楼组团(3)100B51000x1二期公共教学楼组团(4)80B61000x2图书馆组团(5)100B71250x1校行政楼组团(7)80B8800x2院系行政及教学楼组团(8)100B91000x2学生宿舍组团(13)100B101000x2学生宿舍组团(15)100B111000x2学生食堂综合服务用房组团(17)100B121250x1航天馆组团(19)80B131250x1国际交流中心组团(20)80B14630x1国际交流中心接待区组团(21)80B151250x1福利用房组团(22)80B16800x1学生活动中心及办公室组团(24)80B17800x2一期重点教学楼100环路供电表表三编号供电范围变压器装机容量(KVA)1#B9,BIO,B1160002#Bl,B6,B12,B1665503#B3,B4,B550004#B8,B13,B14,B1547305#B2,B7,B1758506.1.2弱电工程6.1.2.1规划设计依据《城市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通信设计标准》GB/3200P-006-93《城市住宅区和办公电话通讯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93《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北京市区民用建筑远期市政能源规划指标》(97)首规办规字127号6.1.2.2弱电工程规划设计内容电信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综合布线工程安全防范工程6.1.2.3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弱电作为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的学科很广。弱电工程是学校重要的基础工程,应与学校的基本建设同步发展,其规模和科技应用水平将是衡量学校教学与科研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规划设计根据校区总体规划的要求,遵循“投资合理、规划统一、立足现在、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教学与科研、生产与管理的实际应用特点,以满足目前应用需求为基础,同时考虑到今后技术发展趋势使校区弱电工程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扩展性强的特点。6.1.2.4电信工程指标确定:为了满足学校近、远期建设的需要,同时考虑节约初期投资和减少运行费用,本规划拟设置市话虚拟网交换设备,对各类性质建筑的电话需求指标按照国家邮电部对城市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装机指标的规定,同时参照同类学校所采用的指标。电话需求量指标如下表:性质参考需求量指标备注教学办公用房1门/150〜300m2学生宿舍1门/I套宿舍按实际套数考虑福利用房1门/I套行政办公用房1门/30m2后勤附属用房1门/200m2公共电话0.3门/100人终期按15000学生考虑(2)电话容量预测根据上表确定的电话指标,对校园近期工程中的各类建筑进行分类计算,计算统计结果详见表四。全校电话总量约5856门,若按1:1.3的放线比放线,则全校线路容量约需7613对。电信设施的设置按照校区的总体规划布置,在校图书馆设置电信综合服务设施,主要设置电话虚拟网交换设备,交换机房的规模由电信部门与业主共同确定。机房内设置总配线架,各区分别设置电话交接箱,由总配线架至各分交接箱采用大对数铜缆或光纤。在校区适当位置设置公用电话,公用电话可采用有人值班公用电话、IC卡电话多种形式。通信网络纳入综合布线系统。6.1.2.5广播电视工程有线电视(CATV)系统规划设计要求:业主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当地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和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自身的需求和经济条件确定。本工程有线电视用户近期预测约2632户。拟在校行政楼内设一个信号源总前端,经十线传输到各区分前端,再进入用户分配网。有线电视网络建议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网络结构。有线电视系统,单向传输时选用500MHZ邻频系统;双向传输时选用750MHZ,提供给用户的电平范围为60〜80dBuv。所选设备部件及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有线广播网校区拟在校行政楼设有广播控制室及专用机房,设备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且能自动切换。有线广播的功率馈送回路采用二线制,定压输出。输出电压一般为70V或100V。广播系统应实现自动和手动分区控制,每一个分区有独立的功率放大器。并具备火灾时能自动切换的功能。本工程广播终端近期预测总量约3489只。扬声器的布置宜均匀、分散地配置于广播服务区,其分散程度应保证服务区内的信噪比不小于15dBo指标确定:为了适应学校的建议和发展,对各类建筑的广播电视需求量指标如下表:性质参考电视需求量指标参考广播需求量指标教学办公用房1终端/50〜500m21只/50〜500m2福利用房1终端/40〜60m2学生公寓1终端/500m21只/200〜300m2后勤附属用房1终端/200m21只/200m2(4)校区广播电视其他设施:在教学用房中,教室及走道设置广播喇叭,供教学、广播、消防用。在办公用房、学生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及其它用房的相应位置设置广播喇叭供会议通知、广播服务用。每个教室预留电视终端,每栋教学楼在弱电井内装有电视分接线箱。福利用房每套至少提供一个电视终端,食堂至少应预留4〜8个电视终端,学生活动室和图书馆也须在适当的地方装有电视插座。线路敷设室外广播馈电线宜采用控制电缆、电视馈线采用同轴电缆和光纤,均采用U一PVC管埋地敷设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地下管道在拐角处、过路的两端和进出建筑物的地方应设人(手)孑L,引入建筑物的地下管不应少于两条,其中至少一根作备用。布线全部采用金属管,并与放大线箱,分支分配器箱、广播接线箱和用户终端暗盒等采用焊接连接。6.1.2.6综合布线工程规划设计原则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群内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设计时,应根据各建筑单体的使用功能、环境安全及近远期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系统配置和管线设计。系统应是开放结构,能支持语音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应充分考虑多媒体业务,楼宇自控等高速数据通信的需求。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环境在电话、数据、图像通信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等应用子系统中,结构化综合布线是传输的基础媒介,并通过其管理子系统对其它应用子系统的构成连接,可进行任意调整、分配和管理。综合布线系统为校园提供一个多用途的网络环境,但信息传输种类目前主要是语音和计算机数据。布线工程设施的设置网络总配线架设在图书馆楼内,集中管理。布线系统的设计分别按综合配置、基本配置和最低配置方式进行设计,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不同的配置加以组合。布线链路中采用的电缆、光缆及连接器件应保持链路等级的一致性,传输电缆选用三类和六类,和特性阻抗为100欧的对绞铜缆,光纤选用62.5/125um的多模光缆。三类铜缆用于传输语音低速数据(10Mb/s),六类用于传输高速数据(100〜150Mb/s)和图像信号。每栋楼内均须预留设备间或交换间,面积不小于6m2,从交换间至信息点的水平布线不超过90米,覆盖的信息插座不宜超过200个。线路敷设:为了校区弱电管线敷设的一致性,便于管理和维修,综合布线室外主十线敷设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配管采用U-PVC管或玻璃纤维管一次性埋地敷设,线路穿越道路或进户时,均须预埋配管并且留用一根备用。6.1.2.7校区安全防范系统、出入口管理及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建立封闭式校园小区,加强出入口管理,防范区外闲杂人员进入,同时防范非法越围墙或栅栏,拟在校区内建立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在校区内安装探测器,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可立即将警信传送到智能化管理中心。中心将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翻越区域,以利于保安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图书馆、行政大楼等重要部位安装低照度摄像机、自动光圈摄像机,并将监视图像传送到报警管理中心控制室,控制室对整个监控区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和记录。、报警管理中心放在保卫处,所有至控制室的信号线路均采用套管理地敷设,并与其它弱电管路同侧。6.1.2.8弱电规划统计资料新校区弱电容量预测表见表四。综合布线配线中心分区见表五。新校区弱电容量预测表表四编号工程名称建筑面积(ma)弱电指标(皿/终端)弱电容量(终端)备注电话广播网络电话广播电视网络组团⑴首期公共教学楼43500250100100100174435435435组团(2)首期公共实验楼55000200200500100275275110550组团(3)二期公共实验楼71000200200500100355355142710组团(4)二期公共教学楼1850025010010010074185185185组团(5)图书馆34000200150200100170227170340组团(6)会堂550020020020020028282828组团⑺校行政楼1350030200200304506868450组团(8)院系行政楼及教学楼3000010015015050300200200600组团⑼风雨操场1700050050050050034343434组团(11)学生宿舍370005620050028661185741322组团(12)学生宿舍24000562005002842912048858组团(13)学生宿舍27000562005002848213554964组团(14)学生宿舍21000562005002837510542750组团(15)学生宿舍25000562005002844612550892组团(16)学生宿舍365005620050028652183731304组团(17)学生食堂及综合服务用房16100500200500100328132161组团(18)学生食堂及综合服务用房15100500200500100307630151组团(19)航天馆及实验室161002001002001008116181161组团(20)国际交流中心1400010010010050140140140280组团(21)国际交流中心接待区10000100100100100100100组团(22)福利用房1600050300505032053320320组团(23)后勤用房40005005005005008888组团(24)学生活动中心1400020010010010070140140140组团(25)一期重点实验楼11000200200500100555522110组团(26)二期重点实验楼11000200200500100555522110组团(27)三期重点实验楼12000200200500100606024120合计60000058563489263211083综合本线配线中心分区表表五设备间编号所在典信息点终端覆盖范围电话数据BD1校行政楼8561287组团(1)、(6)、(7)、(9)(25)、(26)、(27)BD2首期公共实验楼9301860组团(2)、(3)、(8)BD3图书馆244525组团(4)、(5)BD4学生宿舍17553606组团(11)、(12)、(13)、(17)、(19)、(24)BD5学生宿舍15033097组团(14)〜(16)、(18)、BD6国际交流中心568708组团(20)〜(23)6.2给排水6.2.1概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北侧东西走向的高教园中街,市政规划有生活供水管(干管管径DN400)及中水供水管(干管管径DN200),高教园中街与南北走向的北沙河西一路,北沙河西二路交叉路口处均规划预留有给水接口,干管水压为0.2MPa,本校区拟从此两处接驳进水管。沙河校区西侧的北沙河西三路(污水干管DN1200,雨水干管DN800),北侧的高教园中街(污水干管DN600,雨水干管DN600)及东侧的北沙河中路(污水干管DN400,雨水干管DN800)均规划有雨、污水排水检查井。各检查井的井底标高为37.60〜42.10米。6.2.2设计依据由北航基建处提供的校区及周边市政管线规划现状图我院建筑专业及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北京市区民用建筑近期市政能源规划指标有关国家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3-86(1997年版)GBJ14-87(1997年版)GB50336-2002GB50180-93(2002年版)GB50289-98GB50015-2003GBJ16-87(2001年版)GB50045-95(2001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地方规范、规程及标准6.2.3给水系统用水量计算本校区学生19000人,教职员工2500人,总建筑面积600000m2,总用地面积897900m2,绿地率54.8%,校区内最高建筑控制高度30m。按北京市能源规划指标,大专院校用水为15升/(m2-日)。由此估算的校区用水量为最大日9345m3,平均小时393.1m3,最大小时982.8m3o其中饮用净水按总用水量的70%计,建筑中水按总用水量的30%,饮用净水及建筑中水用水量见下表。用水量一览表用水项目日用水量(m3)平均小时(m3)最大小时(m3/h)备注总用水量9000375937.5K=2.5饮用净水6300262.5656.25K=2.5建筑中水2700112.5281.25K=2.5根据总用水量校核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为418.60L/人-日。因校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30m以下,消防用水量按二类高层建筑计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II级设置。消防用水量如下:消防用水量一览表系统名称用水量标准(L/s)火灾延续时间(hr)一次灭火用水量(m3)室外消火栓302216室内消火栓202144自动喷水27.81100合计460耗热量估算生活热水耗热量按北京市能源规划指标估算,最大日耗热量为3967KWo系统设置按生活饮用净水、建筑中水和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水分设三个系统,根据各自用水量设置给水管网。在校区内设泵房集中加压。3.1生活饮用净水系统生活饮用净水设全流量高效变频调速给水设备集中加压,通过校区管网供水,管路以环网和分支供水相结合。在校园西北角设有生活、消防集中加压水泵房,泵房内设1300ms不锈钢装配式水箱。在初步设计时确定是否设给水深度处理设备。3.2建筑中水及室外消火栓系统建筑中水系统供冲厕和校区绿化及道路浇洒,同时和室外消火栓系统合并。管路形式同生活饮用水系统,校区管网每隔100〜120m设一室外地下式消火栓,亦在泵房设置全流量高效变频调速给水设备集中加压,泵房内设800m3钢筋混凝土水池,其中216m3为室外消火栓用水。3.3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一独立给水系统,以市政自来水作水源。在泵房内设全自动气压给水设备集中加压供水,并在校区最高建筑屋顶设一有效容积18m3的水箱,各建筑单体可视为稳高压系统。各建筑单体按两路供水,室内设置消火栓并根据建筑功能决定是否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各单体不再重复设置屋顶水箱。室内消火栓组合柜内根据建筑功能及火灾类别按计算配置灭火器。3.4热水及饮用水供应饮用水供应采用桶装水和集中开水房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管理需要由校方决定。在宿舍区设集中浴室,供应沐浴热水。由校区热媒水管网经浴室设备房换热设备换热后供应沐浴热水。6.2.4排水系统校区内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系统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为2001(1+0.81llgP)q=Q+8o.7ii)以重现期P为2年,综合径流系数甲为0.65,计算雨水量。雨水就近有组织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及校区内水体。校区水体设DN600溢流管接入市政雨水管道。污水系统按总用水量的90%计算污水量,由此计算的污水量为最大日8100ms,平均小时337.5m3,最大小时843.75m3o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校区四周的市政污水管网o实验楼内废水设中和池,食堂含油污水设隔油池,其他不能直接排入生活污水的废水均设置局部污水处理设置,上述污水经局部处理后排入校区生活污水系统。6.2.5管材选用及其他室外各给水系统均采用钢丝骨架PE复合管,热水采用铜管。雨、污水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所有管道埋深均在-0.8m(最大冻土深度)以下。管道间距见综合管线剖面图。6.3暖通6.3.1供热本工程范围内的居住建筑均按DBJ01-602-97北京民用建筑节能细则实施,采暖耗热指标与设计热负荷(含采暖和空调系统热负荷)分项详表一。热源.热源由本规划区域内的集中锅炉供给一次水,经热交换器交换为二次水。.一次水参数为150/90°C,室内采暖(二次水)参数为95/70°C,空调热媒(二次水)参数为65/55°C,生活热水热媒(二次水)参数为65/55°C。热交换站.本区二次水供热系统与热源管(一次水)采用间接连接方式,共设9个热交换站,各热交换站热负荷详表一。.每一片区设一热交换站,采暖系统采用膨胀水箱定压方式,膨胀水箱设在系统最高处。.室内采暖供热系统采用软化水。补水由膨胀水箱水位信号控制补水泵供给,补水量按系统循环水量1%计算。供热管材及敷设方式在本区规划红线范围内的供热管网(一次水管网)拟采用无缝钢管,室内采暖及生活热水管网(二次水管网)采用焊接钢管,外包聚脂氨管壳保温,采用直埋方式。供热系统节能措施及主要设备材料设计意向(1).根据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细则,为实现居住建筑节能第二步目标的实现,除建筑物维护结构均按细则要求设计外,供热系统拟采用如下节能措施。.一、二次循环水泵选用高效、节能、低噪声水泵,其耗电输热比HER满足标准要求。.各建筑物采暖入口处,设置自力式调节阀,确保各环路水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建筑物入口处预留安装热量计位置,计量耗热总量;建筑物分户热量计量则根据建筑物建设周期及规划要求,在单体设计时解决。(2).采用密封结构较佳的阀门,以减少热媒的漏损。.热交换站应选用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使用寿命长的换热器;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容积式加热器。8.生活热水生活热水的热源由区域集中锅炉房供给,现规划的锅炉房需增设全年运行的锅炉并增加生活热水的热负荷。生活热水热负荷详表二。6.3.2燃气校区为中压天然气进入,分两种压力进户,锅炉房采用中压进入,其它用户采用低压进户。外线管网枝状布置,本图仅提供管线走向布置及进气总管控制,具体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但需与本院进行综合,并且应与本图管线走向一致。供气范围及用气量供气点为食堂及锅炉房其用气量见表三(天然气低热值为8650Kal/Nm3)o
表一采暖热负荷一览表(采暖供热指标为58W/M2)编号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M2)热负荷(KW)换热站编号总负荷(KW)组团(1)首期公共教学楼43500252315713组团(2)首期公共实验楼550003190组团(3)二期公共实验楼71000411827163组团(4)二期公共教学楼185001073组团(5)图书馆340001972组团(6)会堂550031932088组团(7)校行政楼13500783组团(9)风雨操场17000986组团(8)院系行政楼30000174041740组团(11)学生宿舍3400081000510456061组团(12)学生宿舍22000+7000组团(13)学生宿舍25000(地下)组团(17)学生食堂及综合服务用房16500957组团(14)学生宿舍1940076000478565661组团(15)学生宿舍22600+6500组团(16)学生宿舍34000(地下)组团(18)学生食堂及综合服务用房15100876组团(19)航天馆1650095771816组团(24)学生活动中心14800859组团(20)国际交流中心1400081282552组团(21)国际交流中心接待区10000580组团(22)福利用房16000928组团(23)后勤用房4000232组团(25)一期重点实验楼1100063891914组团(26)二期重点实验楼11000638组团(27)二期重点实验楼11000638总计59900034742表二生活热水热负荷一览表项目单位其它建筑国际交流中心接待区建筑面积M258900010000生活热水热指标W/M25.817.4生活热水热负荷KW3416174总热负荷KW3590表三天然气用量一览表(天然气低热值为8650Kal/Nm3)项目食堂锅炉房天供应用户19000人38332KW然用气指标45万Kcal/人.年气用气量380Nm3/h4184Nm3/h总用气量4855Nm3/h第七章竖向规划本规划用地以围墙、水泥框架、沙滩及鱼塘为主。地表东高西低但高差不大,地面现状高程以5.8〜6.7米为主。并且用地东北西三侧道路详细标高已确定,可作为竖向设计主要依据。基于上述条件及要求,该用地竖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服从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根据用地的性质,尽量减少土方量,保持用地范围的相对平坦,地面控制高程为5.8〜6.7米,不作地势的大起伏变化。基本依原有地形进行设计,同时在校园中心处挖土堆山,以利于景观处理。为解决好因地表平坦而带来的地表水排汇问题,仿照大型广场的处理方法,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即将各区按雨水集水口的分成大地块,再均分为小区域,地面上只是局部起坡排向各雨水口,由于距离不长,高差不大,整个地面相对平坦。道路的高程设计照同一思路,道路纵线控制高程相对平坦,采取道旁边坡起坡的处理解决道路纵向排水问题。在生态带范围局部地方适当改变地面高程,或加或减。如沿岸地方适当降低堤岸标(参照现有的堤岸高程),便于河流水面有机结合,相互交融。在局部视觉焦点位置,适当地堆土建坡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第八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8.1.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27.01公顷总建筑面积(M2):164848(包括人防面积)绿地率:38.6%总容积率:0.59类另U面积(公顷)比例(%)规划建筑面积(万m2)容积率教学区1.997.373.251.63实训区2.228.243.761.69生活区学生宿舍区教工宿舍区食堂区活动中心区小计2.9811.037.902.65校前行政区0.411.510.731.80体育运动区2.9310.840.300.10道路3.0911.42广场2.9610.94水体及绿化10.4338.65总计27.0110015.940.59注:人防面积5392平方米在共享区集中建设。8.3.建筑分项指标(一期用地)编号名称建筑面积(M2)层数控制高度(M)用地面积(M2)控制容积率控制建筑密度(%)划防积规人面规划车辆停车位地面部分地下部分机动车自行车B-l行政办公楼73238324200B-2教学楼325245-63219900B-3活动中-4实训楼3762942422248B-5食堂及后勤79593247904B-6学生宿舍130826243847B-7学生宿舍130825-6183847B-ll教工宿舍1021112402272B-19配电房2501250B-20水泵房4001400
建筑分项指标致(二期用地)编号名称建筑面积层数控制高度(M)用地面积(M2)控制容积率控制建筑密度(%)规划人防面积规划车辆停车位地面部分地下部分机动车自行车B-8学生宿舍130826243847B-9学生宿舍131106243639B-10食堂60413246041B-13风雨操场30402-3249149B-14垃圾站128124128总计注:lo以上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均按地面建筑面积进行计算。建筑物修建地下部分按集中与分散的原则进行。保证以主教学区及学生宿舍区为中心布置主要的地下或半地下层,同时兼顾各个单体建筑令有足够面积的地下层使用。地下层层数主要为一层,个别重要单体有两层。8.4人防规划指标应建人防建设面积一览表:组合号/建筑名称地上/地下层数地上面积地下面积总建筑面积等大于十层九层以下部分(埋深N3米)九层以下部分(埋深N3米)单建部分人防面积合计规划人防对应总面积标准层面积部面积人防面积总面积人防面积总面积人防面积面积功能(1)/一期公共教学楼6/1400003500435004350013051310(2)/实验楼8/1500005000550005500016501650(3)/实验楼8/1650006000710007100021302130(4)/二期公共教学楼6/11700015001850018500555550图书馆7/1300004000340003400010201020(6)/会堂2/14000150055005500165160(7)/校行政楼6/11200015001350013500405400(8)院系行政楼及教学楼6/12800012002920029200876870(9)/风雨操场2/1150002000100017000510510/综合田径场(11)/学生宿舍6/134000700088000(12)/学生宿舍6/1220008800017601760(13)/学生宿舍6/125000(14)/学生宿舍6/11940017002110021100422420(15)/学生宿舍6/12260019002450024500490490(16)/学生宿舍6/13400029003690036900738730(17)/学生食堂及综合服务川房3/115000011001610016100483480(18)/学生食堂及综合服务用房3/11400011001510015100453450(19)/航天馆及实验室5/11500015001650016500495490(20)/国际交流中心5/11200020001400014000420420(21)/国际交流中心接待区4/1100001000010000200200(22)/福利用房5/1160001600016000480480(23)/后勤用房3/1400040004000120120(24)/学生活动中心及办公4/1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大学化工与制药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题A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卷D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水利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模拟考试试题D卷-附解析
- 橡胶板地面施工验收方案
- 冷却水系统电磁流量计安装方案
- 老年社区物业服务方案
- 城市基础设施冠梁施工项目管理方案
- 2023年农业工程设施与设备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城市基础设施旋挖桩基施工方案
- 医院停水应急保障方案
- 个人开车与单位免责协议书
- 《护理文书书写》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月考英语试卷
- 2023年北京市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汇编:第一次工业革命
- 《最后一片叶子》课件
- 2024年小轿车买卖合同标准版本(三篇)
- 2024新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大单元整体课时教学设计
-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管理制度
-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书成长赛道
- 肺结节科普宣教培训
- 维克多高中英语3500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