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复习系列资料高考语文复习系列资料/高考语文复习系列资料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诸葛亮专题练诸葛亮专题练后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
,宗贝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
,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注】曲长、屯将: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突将无前:敢于冲锋的将领。宗贝叟、青羌散骑、武骑:宗贝叟、青羌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进趋之时也
进趋:进攻B.然涉险被创
,危然后安
被创:被人打伤C.况臣驽下
,何能必胜
驽下:才能低下D.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
期年:满一年(2)下列各组句子中,字体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
臣具以表闻B.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访风景于崇阿C.此臣之未解三也
之二虫又何知D.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
泉涓涓而始流(3)下列各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都是诸葛亮陈述的北伐理由的一项是(
)
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曹操智计殊绝于人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几败北山,殆死潼关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A.B.C.D.(4)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B.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C.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D.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5)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先阐述先帝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他的原因,然后表明自己接受遗命后的行动,以及自己对蜀汉大业的尽心尽力。B.诸葛亮在接受遗命之后,寝食难安,他为了完成先王交给他的任务,自己不爱惜自己,渡泸水,深入不毛之地。C.诸葛亮出师北伐遭到一些人的怀疑和反对,他针对内部的反对意见,用了六个“未解”反驳,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D.本文立足现实,联系历史背景,情感诚恳深挚。尤其是文末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八个字,更显忠心决心,感人肺腑。(6)翻译原文画线的句子。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7)诸葛亮认为先帝把讨伐曹操的事业交给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1)B(2)B(3)C(4)B(5)B(6)只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魏的事业托付给我。不趁早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魏长期对峙。(7)先帝认为蜀汉与曹操不能同时存在,并且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同时诸葛亮认为自己虽愚钝,但创建的王业不能丢,更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去讨伐敌人。
【解析】【分析】(1)被创:遭受伤害,受伤。(2)A项,介词,凭借/介词,用;B项,都是介词,在;C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3)此题用排除法,句陈述曹操智慧超人,句是说曹操经历的险境,句是诸葛亮表达自己的忠诚。根据对以上三句的分析可知答案为C。(4)此题可用排除法。“……者,……也”是判断句标志,根据判断句这一结构特点,应该在“者”之后有停顿,所以排除AC;“当此时”应该是正当那个时候,所以停顿应该在“楚”之后;“谓天下已定”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谓”之前停顿。故选B。(5)“自己不爱惜自己”错,原文“臣非不自惜”是说我并不是不爱惜自己。(6)翻译句子要注重关键词的理解。第句的关键词:孰与、是故、弗;第句关键词:及早、图、持久。翻译时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原则;二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时注意找准关键词,即句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固定结构、重点句式,这些都是采分点。在具体翻译时要灵活采用“留、删、补、换、调”等方法,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互文、借代等,采用意译即可。(7)本题的有效区间在文章的第一段,把第一段内容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可得出本题答案。一是不能偏安一方,二是不能坐以待毙。故答案为:B;B;C;B;B;只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魏的事业托付给我。不趁早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魏长期对峙。
先帝认为蜀汉与曹操不能同时存在,并且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同时诸葛亮认为自己虽愚钝,但创建的王业不能丢,更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去讨伐敌人。【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4)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附参考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魏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汉室的大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魏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魏,我的才能微弱,而敌人强大。但是不征伐曹魏,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只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魏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自接受遗命那天起,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要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议政的官员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军正在西方疲于应对,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像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但仍不免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未能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坐着不动就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定天下的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大家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今年不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于是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经历这些以后才僭称国号一时得逞。更何况我的才能很弱,却打算不经历危险就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渡巢湖没有获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更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
自从我到汉中,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七十多人,还有敢于冲锋的将领,还丧失了宗贝叟、青羌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一千多人,这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不趁早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魏长期对峙。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战事是很难预料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这之后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又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诸葛亮论(苏轼)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义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选自《苏轼集》)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宜其屡战而屡却哉却:后退B.得逞其奸逞:实现C.曹、刘之不敌敌:实力相当D.欲信大义于天下信:取信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因衰乘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且夫杀一不义而得天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C.以绝曹氏之手足作《师说》以贻之
D.乃始治兵振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0.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B.在第二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别。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该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交媒体运营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及投资建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购物中心物业管理合同延期及消防设施补充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消费贷款合同贷后管理服务标准4篇
- 二零二五版水电站经营权承包与电力价格协商合同3篇
- 报销流程及相关知识培训
- 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合伙清算协议书(清算期间债务重组)4篇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 二零二五版水利工程临时设施搭建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本3篇
- 13《马说》(原卷版)-2023年中考课标文言文20篇专项训练
- 质量为纲-华为公司质量理念与实践
- 高中政治必刷题 高考真题 必修3《政治与法治》(原卷版)
- 2024年考研政治试题及详细解析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数据迁移解决方案
- 2024供电营业规则学习课件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护理-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2024春苏教版《亮点给力大试卷》 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有答案)
- 《Python编程基础与应用》面向对象编程
- 高考满分作文常见结构完全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