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的梳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散文的梳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散文的梳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散文的梳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散文的梳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散文的梳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种新的教学论,通过老师的诱导,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交换。教材在编写时总能体现设计者力图教给学生的某种方法,但寻找的路径却需要学生自己探究。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体裁相同的课文进行梳理,引领学生思考、碰撞、交流,从而使学生在梳理中建构知识体系,提升语文素养,获得生命的成长。【学情分析】新教材按照话题编写学习单元,散文的学习零零散散见于不同单元,大部分学生对经典篇目的理解停留在熟知“语料”的层面,何以成为经典,同类文字有何异同,则不甚了了。同时,单元教学模式的固定使学生在关注共性知识的同时,弱化了文体知识,从而导致课堂文本学习与阅读、写作相剥离的局面。因此,“语文知识的重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构应是一件踏踏实实的事情”(王荣生)。【学习目标】1能独立阅读并分析散文的文体知识,掌握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2.体验文本的内涵,洞悉文本所承载的价值观,促成文化品格的生成。【梳理内容】《现代文诵读》(三级达标教材)精选散文篇目《藤野先生》《背影》《荷塘月色》《白杨礼赞》《家》《敬畏自然》《跨越百年的美丽》《文天祥千秋祭》《我不是个好儿子》《都江堰》《谁是最可爱的人》《听听那冷雨》【重点与难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梳理,梳理掌握散文的特点是教学重点。结合散文的特点指导课外阅读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课前一级梳理阶段(明确任务)1.通读规定篇目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给这些文章分类。2.试感知每一类文章的大致特点。重点明确: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指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在内的,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狭义的散文专指文艺性散文,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2.散文的分类: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现当代代记叙性散文现当代代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议论性散文古代时间议论性散文古代时间散文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写人记事散文文化散文文化散文写景状物散文写作内容写景状物散文写作内容 表现手法游记散文 哲理散文游记散文托物言志散文借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散文借景抒情散文二、课前二级梳理阶段(把学生分为小组,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确定深入探究的课题重点)1、确定每一小组研究方向,精读相关篇目,梳理该类写作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呈现,要求体现小组个性特点)2、试结合某一篇,运用所梳理出来的知识指导阅读。选材线索结构主旨手法语言[设计意图:]《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能从不同层面阐发、评价和质疑。本环节拟让学生明白“作家写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读者从文本中发现了什么”。并借助这次梳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三、课堂三级梳理——探究阶段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呈现梳理结果(学生总结,师点拨)(约28分钟)(一)选材——人事风物巧拈来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观。

人物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作者真挚的感情。

例:朱自清《背影》,作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这一感人的艺术形象的描写,真切的表现出父子之情的深挚。如《藤野先生》《跨越百年的美丽》《文天祥千秋祭》。事件通过叙写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深挚的情感。结合《我不是个好儿子》《谁是最可爱的人》具体展开。

自然通过细致描写自然景观,突出景物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人生理想、情感意志或表达对自然、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例:《白杨礼赞》一文起始描写雄伟、壮阔的西北高原,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而后由“形”到“神”细致刻画白杨树的高大形象,突出白杨树的风格、品质,再加以联想,赞颂北方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如:《荷塘月色》《都江堰》《听听那冷雨》(二)结构——匠心独现,各成一家(学生总结,师点拨)1、常见的散文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①纵向式结构:(时间)如《背影》、《藤野先生》。②并列式结构:(横向)(性质分类,各个侧面、空间),如《天山景物记》。③纵横式结构(网状结构):如《听听那冷雨》。④层进式结构(观察、认识的过程):如《家》。⑤流线式结构(作者情感的变化):如《荷塘月色》⑥对比式结构:《都江堰》。⑦组合式结构(集中写一个场面或片断):《谁是最可爱的人》。2、分析一篇散文的结构思路应注意: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分析记叙文、抒情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等。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应该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体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体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等。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要点。②注意语言标志很多文章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另外还可以看标点,断层次。③注意找出中心句一篇文章,找到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思路。一个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文章中还有一些过渡句、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答题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④注意分析文章的线索线索是文章思路的表现,分析出线索,就能把握其思路。关于线索:1、线索的类型: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感情变化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转换(空间)为线。2、寻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议论总是紧扣线索物的,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散文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在看似散乱的文字背后总有一条主线时隐时现。我把“形”称之为“意脉”,把“神”称为“情脉”。我们在梳理出意脉之后,可以进一步梳理出隐藏的“情脉”。例如:《听听那冷雨》意脉:听雨、淋雨——释雨——闻雨——观雨——听雨——悟雨情脉:思乡、孺慕——倾心、赞美、喜爱——惋惜、感慨、思念《都江堰》意脉:都江堰和长城——都江堰的水——李冰父子情脉:(史)长久濡养——(水)造福苍生——(人)冰清玉洁、贴近苍生(三)手法——一枝一叶总关情(学生总结,师点拨)①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例:《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GB3②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3\*GB3③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如:《都江堰》

=4\*GB3④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例:《荷塘月色》

=5\*GB3⑤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6\*GB3⑥寓理于事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例:《敬畏自然》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的人生哲理。

=7\*GB3⑦融情于事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

例:《背影》

作者特写父亲“车站送别,站台买橘”的动人情景,细腻刻画父亲的背影,使蕴涵在行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显露无遗。

=8\*GB3⑧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四)语言——笔端蕴秀,毫末留香※划出你最喜欢的三个不同文体的的片段,加以赏析※班级展示,总结特点例如:叠词的使用、句式的变化、多种修辞的使用、语言的风格活动二:学生对各小组的梳理进行再梳理,形成书面综合图。课堂交流(约10分钟)课堂小结:(约5分钟)散文常常不受时间的制约,向前可远涉古代,向后亦可跨及未来,中间又可覆盖今天;散文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皆可包容其中;散文不论是叙事、说理还是抒情,都是为了有力地表达了主题。另外,散文虽取材宽广看似杂乱,实则结构尤显机巧。这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最好体现。1、概括散文的特点:时空转换不受限,叙、描、议、情各有点。手法灵活自成体,辨清结构见“神”颜。回顾小组交流的成果,总结快速读懂一篇散文的方法:三个黄金意识——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而写

四、课后作业——迁移应用阶段运用所梳理出来的知识品读下面这篇散文。

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五、【教后反思】《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学生)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以发展想象力、思辨力和批判能力。”本节课主要从学生对文体知识的认识出发,以课内梳理指导课外阅读为宗旨,引导学生认识梳理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自觉积累——梳理的习惯。为此,本课例按照由总结课内名篇特点到阅读赏析课外名篇的设计思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力争使学生深刻理解散文的特点,以更好的指导课外阅读。课堂上,学生小组梳理的内容超乎了我的预设,所以课堂上原先准备予以补充的相关知识很多都没派上用场,我想学生娓娓道来的东西总比老师说更有说服力。另外,为给学生养成在倾听中再梳理的习惯,我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时,在黑板上梳理每个小组的内容,以期在潜移默化中让梳理变成学生课堂上的常态。只是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关于小说细节和散文细节的对比,感觉说的还不够透彻,只是蜻蜓点水,如何利用文体比较进行文体梳理,这个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再有,关于文体的梳理,我们也只是在摸索着做,这样的梳理对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到底有没有作用,作用有多大,还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调整和探索。散文的梳理·学情分析鲁人版教材按照话题编写学习单元,散文的学习零零散散见于不同单元,大部分学生对经典篇目的理解停留在熟知“语料”的层面,何以成为经典,同类文字有何异同,则不甚了了。同时,单元教学模式的固定使学生在关注共性知识的同时,弱化了文体知识,从而导致课堂文本学习与阅读、写作相剥离的局面。王荣生说:“语文知识的重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构应是一件踏踏实实的事情。”我们以打造生本课堂为目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将必修一到必修四中的散文经典和初中学过的经典散文整合在一起,引导在学生自主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呈现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字啊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交流相互碰撞的学习中,对散文的阅读和写作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附】学情调查——师生座谈师:我很理解同学们的苦衷,那么请大家继续谈谈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生1:我上高中后,反思了我初中的语文学习。我认为自己始终没有从整体上去理清、归纳、把握所学的知识,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这样,只知道填送新东西,却从不进行归纳,脑子里的知识乱七八糟地堆积,始终是一团“浆糊”,往往是学会一点,又学另一点,等到回过头来前面的又遗忘掉了;或者是让掌握的知识点各自为政,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之间的联系,所以学习停留在一片混乱茫然中。(语文梳理意识淡漠)师:你说出了大多数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生2:老师,我很重视阅读和写作,也知道阅读和写作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我还真是读了不少文章,你看看我读过的文章目录。(展示读书目录)说实话,我读了这么多的文章,感觉对阅读和写作真的是没有多大的帮助。有时读完后让我谈谈对文章的理解,我都不知道从何谈起。生3:我也有同感。我喜欢语文,我特别喜欢古诗词和小说,散文也不错,但是很多时候我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文体,虽然每次老师都帮我修改,但是我还是对文体糊里糊涂。(文体随意性)师:我很理解大家的感受,还有什么问题?生4:在写作和阅读兴趣方面我没有什么问题,我的问题出在习惯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写作文的时候,记得以前看过类似的话题,读过相似的文章,用的时候总是弄巧成拙。还有,平时积累的内容比较零碎,自己又不善于系统化地去整理,所以总是觉得知识是一盘散沙。(学习习惯)(展示阅读积累)师:我觉得他提出来的不仅是个学习习惯问题,也是个学习方法的问题。积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平时要养成勤积累的好习惯,但是积累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如何将积累的东西活化,还需要有一个梳理的过程。生5:老师我可以提一个要求吗?(师:可以)我希望老师能在这些方面给我们做一些系统的指导。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生5:既然大家都读了很多优秀的文章,那么请老师利用这些文章,给我们阅读和写作做一个梳理指导,正像老师说的“盘活”我们的内存。散文的梳理·效果测评课程安排本课程分为四节课第一节:学生通读经典文本第二节:一级梳理阶段(自主完成)第三节:二级梳理阶段(小组合作交流)第四节:三级梳理阶段(班级交流展示)二、每一阶段具体效果测评(一)课前一级梳理阶段(明确任务)1.通读规定篇目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给这些文章分类。2.试感知每一类文章的大致特点。重点明确: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指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在内的,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狭义的散文专指文艺性散文,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2.散文的分类: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现当代代记叙性散文现当代代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议论性散文古代时间议论性散文古代时间散文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写人记事散文文化散文文化散文写景状物散文写作内容写景状物散文写作内容 表现手法游记散文 哲理散文游记散文托物言志散文借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散文借景抒情散文(二)课前二级梳理阶段(把学生分为小组,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确定深入探究的课题重点)1.确定每一小组研究方向,精读相关篇目,梳理该类写作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呈现,要求体现小组个性特点)2.试结合某一篇,运用所梳理出来的知识指导阅读。选材线索结构主旨手法语言[设计意图:]《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能从不同层面阐发、评价和质疑。本环节拟让学生明白“作家写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读者从文本中发现了什么”。并借助这次梳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三)三级梳理阶段教师针对每小组总结的情况,筛选优秀组做班级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成果——详见课件散文梳理·教材分析所选教材《现代文诵读》(三级达标教材)精选散文篇目(包含高中必修一到必修四及初中经典篇目)《藤野先生》《背影》《荷塘月色》《白杨礼赞》《家》《敬畏自然》《跨越百年的美丽》《文天祥千秋祭》《我不是个好儿子》《都江堰》《谁是最可爱的人》《听听那冷雨》二、基本理念——整合优化学生到了高二学过了不少经典散文,但不少学生仍苦于读不懂散文。我们试着对学过的名家经典进行整合优化,以期引导学生在重读名家名作中能够顿悟散文的写法,来引领学生的散文阅读和散文的写作。例如:鲁人版第一模块第三单元,教材上选了《归去来兮辞》《荷塘月色》两篇讲读篇目,《故都的秋》《荷塘风起》两篇自读篇目;第二模块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将《赤壁赋》《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放在一个单元。我们在整合时觉得,将《归去来兮辞》和《荷塘月色》、《赤壁赋》和《听听那冷雨》并列在一起,很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写景散文的一般特点,这样的组合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于是,在整合时,我们将自读篇目《故都的秋》提到讲读篇目,将第二模块的《听听那冷雨》提上来讲。这样,学生借助学习《荷塘月色》时,了解了借景抒情散文中移步换景、精描细绘、纤毫毕现的写景方法;借助《故都的秋》,学习作者无意精雕细刻景物却能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手法,从而感受文字背后作者深沉浓烈的欣喜和悲哀之情;借助《听听那冷雨》的时空交错、绮丽多变的想象,典雅的语言,多变的句式,感受作者对故国山河与传统文化深沉的追思向往之情。同为写景抒情散文,同样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三篇文章的风格却不尽相同。如果说《荷》是一幅精雕细绘的工笔画,那么《故》就是一幅随意点染,自由开合的写意画,《冷》就是一副富于想象、充满诗意的水墨画。因此,若以写景的精彩、精致之于中学生的示范意义而言,《荷》当属第一;若以构思布局之妙对中学生而言,非《故》莫属;若以人生感悟、文化底蕴而论,《冷》要强于其他两篇。如此说来,三名篇特点各异、互见优长,恰好代表了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它们都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范文中的精品、神品。为此,我们在优选教材的时候时,侧重于读写结合。选取了散文之结构、选材、技法与语言四个角度,引导学生重读经典,并从这四个角度加以分析。在自主深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班级交流展示,完善对散文这一文体的整体感知。从而在品读中、在自主探究中、在深度沉入中发现散文的美。散文的梳理·评测练习运用所梳理出来的知识从结构、选材、手法、语言等方面品读下面这篇散文。

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散文的梳理·课后反思《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学生)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以发展想象力、思辨力和批判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