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1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2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3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4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木管乐器中两两相同的乐队编制称为()。A.单管编制B.双管编制C.三管编制D.四管编制【答案】B2、下列乐器中,不属于广东音乐最常用的乐器是()。A.云锣B.高胡C.扬琴D.秦琴【答案】A3、京剧三大件伴奏乐器分别是()A.京胡、京二胡、琵琶B.京胡、高胡、二胡C.京胡、京二胡、月琴D.京胡、二胡、古筝【答案】C4、湖北民歌《龙船调》是一首()歌曲。A.齐唱B.对唱C.重唱D.独唱【答案】B5、义务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音乐教学目标的编写也应该贯彻这一理念。下面符合这一理念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是()。A.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B.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D.能够用轻柔圆润的声音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答案】D6、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并应用已学的音乐基础知识来分析乐曲,这样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哪一种音乐美学理论()A.形式主义B.所指主义C.表现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B7、音乐课堂上,某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剧《白毛女》中的选段《北风吹》之后,让学生观看歌剧《白毛女》,之后又播放意大利歌剧《茶花女》,让学生对比探究,感受不同国家戏剧的艺术魅力。该老师的行为主要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理念。A.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答案】C8、“在“创作”模块的教学中,程老师先让学生欣赏《舟山锣鼓》,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出其中的数列结构创作手法,然后,教师提供一个节奏动机,让学生运用该技法进行节奏创编”,该音乐活动是A.自由创作B.采风创作C.命题创作D.模仿创作【答案】D9、2001年中国第一次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A.古琴B.昆曲C.蒙古族长调民歌D.京剧【答案】B10、课堂当中,教师请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运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的方式分别代表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个声部来进行节奏创编并展示。该教师运用了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哪种音乐教学法?()A.柯达伊音乐教学法B.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C.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D.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答案】D11、20世纪50年代,根据其鸟类生态观察笔记谱写了《鸟鸣集》的作曲家是()。A.勋伯格B.布列兹C.蒂皮特D.梅西安【答案】D12、在初中欣赏课《游击队歌》中,教师为大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我国冀中抗日根据地发起了大扫荡。高家庄的村长和当地的民兵小队,把山洞、地窖修建成了多户人家相同的地道,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一举歼灭进犯高家庄的敌人的故事。随后,教师引出本节课主题《游击队歌》。案例中所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法呢?()A.设疑导入B.音频导入C.创境导入D.故事导入【答案】D13、在唱歌课《雪绒花》学唱环节,学生们在老师的钢琴伴奏声中都很投入并轻柔地演唱这首旋律优美、抒情的歌曲,突然老师听到从角落里冒出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原来是班里的一位经常调皮的学生发出的,他平时就喜欢在在下课时的走廊里大声唱歌,并引此为傲。这位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呵斥了这位学生。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什么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答案】D14、爵士乐起源于哪个国家?()A.巴西B.肯尼亚C.美国D.印度【答案】C15、下列关于学校鼓号队乐曲编配描述错误的是()A.鼓号队以打击乐器为主B.鼓号队乐曲的编配以节奏为主C.小军鼓和小军镲多用于较密集的节奏?D.鼓号队的大军鼓多用于弱拍【答案】D16、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A.女声合唱B.混声合唱C.男声合唱D.童声+男声合唱【答案】B17、某女,28岁。妊娠7个月,因饮食不当致胃痛胀满,嗳腐恶食,吐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该患者应忌用的中成药是A.气滞胃痛颗粒B.胃康胶囊C.六味安消散D.胃脘舒颗粒E.胃乃安胶囊【答案】C18、春秋时期,音乐活动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下列选项与此描述相对应的是()A.“声无哀乐”B.“胡乐并用”C.“礼崩乐坏”D.“立师以教”【答案】C19、下列关于音乐和文本之问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歌词采用了传统的拉丁经文B.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歌词来自歌德的诗作C.舒伯特的《魔王》歌词作者为德国诗人席勒D.马勒的《大地之歌》以德文版的中国唐诗为歌词【答案】D20、下列哪项不适合作为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的课堂教学活动?A.学生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B.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情绪和情感C.学生学习有代表性舞种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随音乐进行练习。D.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创专业舞蹈,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答案】D21、《糖果仙子舞曲》出自芭蕾舞剧()。A.《天鹅湖》B.《睡美人》C.《胡桃夹子》D.《黑桃皇后》【答案】C22、“在“创作”模块的教学中,程老师先让学生欣赏《舟山锣鼓》,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出其中的数列结构创作手法,然后,教师提供一个节奏动机,让学生运用该技法进行节奏创编”,该音乐活动是A.自由创作B.采风创作C.命题创作D.模仿创作【答案】D23、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属于A.阴阳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阳虚质E.阴虚质【答案】B24、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模块中,音乐鉴赏是必修模块。下列不属于音乐鉴赏内容的是()。A.情绪B.风格体系C.演奏(唱)技巧D.精神特质【答案】C25、下列哪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A.三味线B.尺八C.伽椰琴D.萨朗吉【答案】A26、音乐教师是否采用了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手段,是否遵循了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体现在教学反思的()A.过程性B.实践性C.个体性D.主动性【答案】A27、下面谱例的曲作者是()(易错)A.黄自B.赵元任C.沈心工D.李叔同【答案】D28、教师在九年级“费加罗咏叹调”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创造环节,下列最适合作为创造教学活动的是()A.学生分组模仿和表演,并进行自评与互评B.学生为该旋律编创钢琴四手联弹小品C.学生以该旋律为主题,写作8小节变奏D.学生欣赏该歌剧视频并跟唱旋律【答案】C29、适宜通风干燥的是A.荆芥B.白芍C.莱菔子D.熟地黄E.薏苡仁【答案】D30、“在高中音乐鉴赏课《走进非洲》中,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备课并当‘小老师’上课,各小组从学科知识、语言表达、教学方式等方面相互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是()。A.自我评价B.学生互评C.教师评价D.档案袋评价【答案】B31、下面谱例,声部进入的先后次序是()A.女高—男高—男低B.女高—女中—男低C.女高—男低—男高D.女高—女中—男高【答案】C32、下列属于非洲传统乐器的是()A.伽耶琴B.西塔尔琴C.古琴D.姆比拉【答案】D33、“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时,姜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该主题的不同主奏乐器”,此环节关注的重点是A.音高B.速度C.音色D.力度【答案】C34、《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学内容的表现领域包括()内容。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答案】A35、《跳蚤之歌》的体裁形式为()。A.诙谐歌曲B.抒情歌曲C.讽刺歌曲D.叙事歌曲【答案】C36、“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使学生认识音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拓展艺术视野。”采用了()的教学方法。A.比较欣赏B.独立欣赏C.盲目欣赏D.设疑欣赏【答案】A37、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民歌是单声部形式?A.蒙古族呼麦B.侗族大歌C.壮族双声D.飞歌【答案】D38、不属于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的是()。A.人文性B.审美性C.体验性D.实践性【答案】C39、巴赫为钢琴而作,用遍了大小二十四调,被誉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全书》的作品是()。A.《英国组曲》B.《法国组曲》C.《平均律钢琴曲集》D.《创意曲集》【答案】C40、下列不属于江南丝竹八大名曲的是()A.《欢乐歌》B.《柳青娘》C.《三六》D.《行街》【答案】B41、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课型是()。A.合唱课B.单元欣赏课C.单一课D.综合课【答案】D42、上课了,教师以演唱的形式给学生表演了《阿里郎》这首朝鲜歌曲,学生欣赏之后,教师顺势将主题引入到今天要学的朝鲜童谣《小白船》,从而导入新课。案例中的教师所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式呢?()A.创境导入B.表演导入C.游戏导入D.设疑导入【答案】B43、下列哪件乐器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常用定音乐器?A.中阮B.琵琶C.埙D.笙【答案】D44、()是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且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因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为“温州杂剧”。A.散曲B.元曲C.南戏D.宋杂剧【答案】C45、《丑末寅初》所属的说唱曲种是()。A.四川清音B.京韵大鼓C.单弦牌子曲D.苏州弹词【答案】B46、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布兰诗歌》取材于同名文学作品,其中第一首《命运之轮》经常出现在影视和广告配乐中,为人熟知,这首作品的体裁是A.康塔塔B.歌剧C.交响诗D.音乐剧【答案】A47、哪一点不属于音乐教学导课的组织形式?()A.设疑导入、故事导入B.创境导入、温故导入C.故事导入、实验导入D.温故导人、机变导入【答案】C48、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大雨小雨》,张老师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并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对自然界中的风声、雷电声、下雨声进行模仿。张老师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音乐教学原则中的()。A.音乐性原则B.愉悦性原则C.情感性原则D.创造性原则【答案】D49、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答案】C50、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作,叙述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屠杀犹太人事件的十二音序列作品是()。A.《春之祭》B.《一个华沙的幸存者》C.《沃采克》D.《太平洋231号》【答案】B51、()在巴洛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模式,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A.亨德尔B.巴赫C.莫扎特D.海顿【答案】C52、当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情境与预设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应变,有时为了上好一节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充分展示的课,我们会绕过问题直奔目标。也许整节课的教学结果是无可挑剔的,但也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教师忽略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学得毫无兴致。因此,在课前设计教学预案时,教师应该()A.给教学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B.营造宽松愉悦氛围,提供生成土壤C.课中生成,与学生共建“互动网”D.活学活用【答案】A53、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对认知领域做了层次的划分。“聆听音乐时、能够判断出音乐的节拍。”这一能力属于哪个层次?A.记忆B.创造C.分析D.评价【答案】C54、高中课上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新疆歌舞来感受其中民族特点,欣赏完后老师组织同学发言,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老师评价总结,这属于()评价方式。A.自评B.互评C.他评D.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答案】D55、下列不属于音乐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的是()。A.认真研读音乐课程标准B.深入分析音乐教材C.充分了解学情D.熟悉教师需求【答案】D56、患者,女,39岁,尚未至月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淋漓不尽,色淡质稀,两目干涩,腰酸膝软,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根据病例请回答以下问题。A.月经先期B.痛经C.月经量多D.崩漏E.绝经前后诸症【答案】D57、“李老师喜欢选择经典的音乐作品作为其欣赏课的内容,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作曲家的作品,而很少欣赏流行音乐。”上述教学行为体现的哲学观是()。A.唯理主义B.经验主义C.折中主义D.实用主义【答案】B58、T-V,-T和弦序列进行属于()A.正格进行B.变格进行C.补充进行D.阻碍进行【答案】A59、著名的大提琴曲《天鹅》是圣桑的作品()中的一首。A.《死之舞》B.《动物狂欢节》C.《魔王》D.《菩提树》【答案】B60、比才的歌剧《卡门》中女主角所唱的《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用()风格创作而成的。A.桑巴B.探戈C.哈巴涅拉D.弗拉门戈【答案】C大题(共15题)一、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列案例片段:在一堂学唱课上,学习某歌唱家演唱的《珊瑚颂》。某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歌曲中的歌唱家的音色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位男同学认为这首歌曲是女低音演唱的。教师有点恼火,对他的评论不理不睬.学生十分茫然。要求(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答案】二、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魔王》【主要目标】聆听《魔王》,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欣赏《魔王》(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①歌词是谁的诗作?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③什么乐器伴奏?【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的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三、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课题名称】《丰收时节》【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主要目标】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其他目标略)【学时】1【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答案】该课例是一个相对丰富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内容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优点:(1)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模仿维吾尔族舞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2)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带领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舞蹈动作表现;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我国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进行细致地示范与讲解,同时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请学生模仿“摘葡萄”的动作,学习舞蹈的同时,传达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缺点:(1)欣赏环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带领学生欣赏乐曲,又要带领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但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舞蹈动作教授为主,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在一起,虽然体现了“学科综合”,但在“突出音乐特点”上有所缺失,没有带领学生更好地聆听与欣赏乐曲,这种做法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2)创编环节:该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虽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参与课堂表现,但是在课堂当中并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来练习舞蹈动作,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四、案例音乐课上,老师先用课件展示了异彩纷呈的彝族风情,然后组织学生演唱彝族民歌《何西里西》,歌曲简单易学,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接着,老师将学生分成6组,为每组准备了制作彝族姑娘和小伙佩饰所需的珠子、铅丝、羽毛、塑料薄膜、胶水、剪刀等材料工具。学生们高兴地动手制作起来,老师在各组间穿梭指导。大约二十分钟后,学生们完成了作品,此时下课铃响了。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答案】该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优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独特的彝族风情引入课堂,为学生营造情境,并带领学生演唱歌曲,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理念。缺点:在小组活动中,音乐课堂要注重音乐实践活动,强调突出音乐课堂特点。且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多参与“唱…‘跳…‘演”活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而案例中的教师运用大量的时间请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脱离了音乐本身,违背了新课标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改进意见:教师应将创造的时间缩短,将课堂重点转移到对歌曲《阿西里西》的学习上,融入更多的音乐元素,使音乐课堂丰富起来。比如:请学生介绍彝族音乐风情,学生随音乐表现歌曲,说说彝族民族服饰特点,播放歌曲《阿西里西》组织学生跟随音乐跳彝族风情舞蹈等。同时,也要注重音乐实践,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重在学生去演唱、体会、表现音乐,达到实践要求。五、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题名称】《中国古典舞》【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学跳古典舞《春江花月夜》【主要目标】1.学习《春江花月夜》的基本舞蹈动作,加深对中华典雅风格的感受和体验。(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示范与讲解:表演自创的古典舞《春江花月夜》片段;示范和讲解男女古典舞手形和手位,学生模仿;【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高中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展开阶段的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首先要看教学过程的展开阶段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音乐与舞蹈课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但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因此,在分析教学过程的展开阶段时,还应注意课例中是否将音乐、舞蹈的学习有机结合。六、案例:某学校在高二“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开设了韵律操。每节课前,老师都会从网上下载根据《江南Style》《向前冲》《小苹果》等流行歌曲编配的广场舞录像;上课时,老师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要求学生对照录像上的动作学习。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老师省心,学生开心。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大汗淋漓,意犹未尽。有一天,老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跳《青春修炼手册》!”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齐声叫好!安静下来后,有一位学过芭蕾的女同学举手对老师说:“老师,每天就这么跳好像没什么意思啊,到现在我也没搞懂什么是韵律操……”问题:(1)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2)如果你是音乐老师,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答案】(1)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出自选修模块中的“音乐与舞蹈”,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音乐与舞蹈”是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一个模块。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开心,并且下课时候同学们还感觉意犹未尽。但是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符合课程标准理念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要求。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播放录像,让学生跟着去学,但是并没有讲清楚知识,导致学生只是得到了开心的感受而并没有创造意识。第二,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2)首先,要根据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引导,在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强创造意识。其次,从音乐本体出发,讲解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七、案例:在音乐欣赏模块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印象派音乐,教师选取了几首有代表性的印象派音乐作品,边听边讲。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了一首又一首,当听到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低着头,各忙各的。问其原因,一同学站起来回答说:“没有歌词,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像催眠曲,听起来想睡觉。”针对此现象,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答案】教师要注重课堂设计、导入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生学习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不要将知识点讲得过于深奥、晦涩难懂。在学习《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时,可结合学生熟悉的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进行对比学习,从而发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色。虽然是鉴赏课,教师仍要注重音乐活动的丰富性。时下的一些流行音乐歌词浅显、旋律朗朗上口,教师不妨借鉴,在聆听曲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旋律填入自己认为合适的歌词。这样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八、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教学目标】1.通过对爱尔兰民族经典音乐剧《大河之舞》选段的欣赏与分析,培养对踢踏舞学习的兴趣。2.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能够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点。3.培养节奏的表现力和舞蹈的创编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和创编踢踏舞。【教具】多媒体、幻灯片、自制剪辑的音乐【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欢迎同学们走进音乐与舞蹈的课堂,现在就让我们跳起热身韵律舞蹈。(播放剪辑的《肯肯圆舞曲》,队伍集合成上课的形式)【答案】从整体上说.该课对舞蹈艺术基本特征的把握,对音乐与舞蹈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舞蹈鉴赏、表演、编创的有机结合与处理,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因此,这个课在设计上为教学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本课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激发起学习舞蹈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踢踏舞——研究讨论——基本动作学习——创编表演”这一敦学主线,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过渡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归到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兴趣支配下的主动探究学习过程。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了师生做游戏的环节,通过打击出符合要求的节奏,来体验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导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节奏对于学习舞蹈的意义。当然,好的教学策略来源于新课程理念,其基础是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从不太了解踢踏舞,到能够创编、表演踢踏舞,并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完全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那种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交流、教学相长的氛围。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音乐教学的成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舞蹈的创编,即“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张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现象”。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这说明本课对踢踏舞创编教学的思路是明确的。这节课略显不足的是:在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的风格特征上,还可以挖掘得更深些。比如,爱尔兰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与爱尔兰民族的生活是怎样的关系爱尔兰民族为什么喜欢用踢踏舞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从舞蹈艺术角度来看,任何一种舞蹈都同一定的劳动形态有关,而劳动形态的艺术化则形成了人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并带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风格。教师如能把踢踏舞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学生作进一步地介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把握。九、阅读案例,回答问题。在一次《爱我中华》的音乐课上,李老师首先播放了56个民族的纪录片,然后讲解了56个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民族舞蹈特点等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做游戏,请同学们分别饰演不同民族的人民。组织学生画画,然后进行小结作业,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下结束了这一节音乐课。问题: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答案】材料中的老师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优点:教师播放了56个民族的纪录片,然后讲解了56个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民族舞蹈特点等相关知识,丰富了课堂知识,调动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缺点:整节课没有体现新课标中“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这一教育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要把握音乐课的基本任务——教唱,在整节课中老师没有让学生唱,反而把一节音乐课上成了地理课或者民族艺术课,没有把握住学科综合的度,从而导致喧宾夺主。建议:(1)要根据音乐课程新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从音乐主体出发讲解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从而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如在新课教授的环节,首先让学生至少听两遍以上,然后进行发声练习,让学生用体会正确的发声方式,最后教师弹钢琴,学生小声跟唱,再练习两遍以上。这样才能体现出音乐课学唱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圆润的嗓音歌唱。(3)就是将更多的音乐元素融人课堂教学,使课堂更加丰富。如可以将原课堂教学中的播放56个民族的纪录片、讲解56个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民族舞蹈特点等环节,改为播放少数民族音乐音频.讲解56个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特点等。一十、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设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答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3.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2.教学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舞蹈视频。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一十一、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一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魔王》[主要目标]聆听《魔王》,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欣赏《魔王》(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①歌词谁的诗作?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③什么乐器伴奏?【答案】该课例在教学设计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1)这是一节音乐鉴赏课,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和亲身体验。而这节课的展开部分阅读材料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没有做到“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2)新课教授环节过于简单,只带领学生聆听了一遍就进行对“艺术歌曲”的总结,没有进行分段欣赏,也没有对主题旋律学唱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听赏环节中唱、奏音乐主题或随乐律动,并适当穿插相同题材歌曲演唱或综合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听赏参与感,体验作品的音乐情感,加深音乐理解。(3)聆听音乐时,教师没有进行设问,只是让学生干巴巴的去听,这不利于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没有突出音乐的特点。因此,教师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沟通和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也可创设体验音乐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结合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启发学生领悟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一十二、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列案例片段:在一堂学唱课上,学习某歌唱家演唱的《珊瑚颂》。某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歌曲中的歌唱家的音色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位男同学认为这首歌曲是女低音演唱的。教师有点恼火,对他的评论不理不睬.学生十分茫然。要求(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答案】一十三、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采茶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3.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教学用具:教室的布置(茶座式)、茶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播放一段电影片段,请学生分析一下所播放的电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姑娘们茶山采茶对歌片段)通过片段可以看到一片茶山,人们在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荼歌,其中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今天要聊的话题。二、道茶中国是茶的故乡,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答案】首先.整节课的设计很独特新颖.在品茶中学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其次,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无论在茶道环节还是在运用不同方言演唱的地方都能体现这一点。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对比不同方言带给歌曲风格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不足之处在于:(1)缺少教学重难点。音乐是聆听艺术,音乐课程应“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应加入教学重难点模块:【重点】能够用方言演唱歌曲《采茶舞曲》,提高演唱兴趣;【难点】通过聆听茶歌,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2)设计中并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