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凤凰职教英语第二册[职教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郭志海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1
景泰蓝的制作2
第一课时2
第二课时6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9
第一课时9
第二课时:11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14
第一课时14
第二课时16
作文训练18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18
第二课时(写作)21
景泰蓝的制作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以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反
复引导学生体会,绘制本文说明顺序结构图。
2、本文的语言准确、通俗、朴实,可让学生分类整理,加强体会。
3、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景泰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要点:
1、解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2、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方法
1、讲读之前,安排课内预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初中已掌握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复习,使学生进
一步了解说明顺序是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
3、练习设计重在双基的落实,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又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要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生,江苏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解放前
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
会。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
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
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
斗》、《夜》。
二、简要复习初中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三、展示有关图片,指导学生阅读
要求学生掌握文章说明顺序,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重点与难点,把重点与难点部分标明,
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叫景泰蓝?
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
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体部分又分为几个层次?
《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介绍了工艺独特、工艺水平要求高、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的高级工艺品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爱
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
第二部分(第2~16段),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这是本
文的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2、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
第2段先说明制作铜胎的原料是红铜,接着举圆盘、花瓶、方盒子三个例子说明景泰蓝铜
胎的打制方法。
第3段将景泰蓝的制胎与铜器作坊的工作相比较,说明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出下文。
第二层(第4~9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二道工序:掐丝。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
作者对它介绍得十分详细。
第4段先下定义简要解释什么是掐丝,然后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掐丝的操作方法。
第5段介绍景泰蓝是掐丝工人和负责图样设计的美术家合作的成果。
第6段说明景泰蓝制品上的图案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
第7段列数字作较着重说明景泰蓝掐丝细密费工的特点。
第8、9两段介绍的烧焊和酸洗是掐丝的辅助工序,作者简要带过。
第三层(第10~1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点蓝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
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
第10段介绍点蓝和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第11段说明色料的原料。
第12段说明色料的研制方法。
第13段介绍点蓝的操作方法与具体过程。
第四层(第14~16段)分别介绍了烧蓝、打镀和镀金三道工序。
第三部分(第17段)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蓝制作全部工作是手工的特点,照应了
开头,结束全文。
3、景泰蓝的制作分几道工序?
4、为什么用红铜作胎呢?
5、为什么有些景泰蓝掐丝要用繁笔?
6、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
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
制作的特点;
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四、说明方法:
在各道工序的说明中,作者运用了哪些种说明方法?
五、师生一起分析课文主体部分(2~16段)的第一层(2、3段)
铜胎原料是红铜
铜胎的打制方法举例
──圆盘(打制方法简单,略写。)
──花瓶(做法复杂,需要分段制作,再将它们拼接起来,所以详写。)
──方形或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打制方法简单,略写。)
比较景泰蓝的制胎和铜器作坊的工作。
六、作业
1.文章怎样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的。
2.在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时,又怎样扣住突出其中的重点。
七:表格:
制作过程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衔接词开头第二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
主要环节尽打接合焊剪、曲、夹、蘸、粘、焊、煮、洗捣、研、筛、和、舀、填放、送、烧、
提金刚砂石水磨、磨刀石水磨、椴木碳水磨电镀
主要动作打粘填烧磨镀
详略安排一般详详略略略
制作特点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答: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
还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制作特点。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
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文
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
2.答:景泰蓝的工艺程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
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所以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完全是说明对象──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客
观反映。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制作程序来说明的。例如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
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色料筛选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烧。
在六大工序中,详写掐丝和点蓝,因为这两道工序是决定景泰的独特风格和质量的关键工序。
在详写这两道关键工序时,又能突出其中的重点。例如,写掐丝时,突出了粘铜丝(怎样粘
铜丝,为什么粘铜丝时要用繁笔,粘铜丝是如何艰难);写点蓝时,突出填上色料(盛色料
的工具,舀色料的家伙,色料填在什么地方,每个小格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如何烧,
烧了以后又如何填,一共填几回,烧几回)。
二、在同学对文章思路大体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做纵深分析,解决难点,理解重
点及全部内容
(一)课堂讨论
1.在说明掐丝这道关键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比较说明法。第一句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义。以粘一
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大右括号,
是比喻。最后把掐丝与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比较。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
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
2.第6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三条科学道理是什么?
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有:①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
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
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③还有,一种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
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
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三条道理列述之后,作者以文艺常识内容决定形式作比较,指出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
泰蓝掐丝的形式。
3.介绍六大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起过渡作用的词句?
介绍六大工序时,很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在第1段末总提
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后,第2段由拿红铜作胎开始介绍制胎,并在第3段开头点出
制胎这一术语。第4段开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交代出工序名称,4至9段详细介绍之后,
第10段开头用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承上启下,转入第三道
工序。第14段开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标志着第四道工序的开始。第15段涂了三回烧了
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等句都起过渡的作
用。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条理性十分明显。
(二)总结
1.归结中心意思
文章详细地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特点,赞扬了手
工艺工人的精湛技艺、劳动和智慧,从而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
2.归结本文写作分析要点:
体裁为说明文。以景泰蓝制作的过程为说明顺序,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在各道工序的
说明中,始终抓住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
做比较、列数字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文风通俗平实。
三、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题
2、说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⑴、丝就是拿扁铜丝(截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作诠释)区别:下定义:严格
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含义(内涵)及使用范围(外延)。作诠释:是对事物
所做的一般性解释、说明。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化地反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
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一种语言艺术。
⑵、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据)
⑶、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
线。(作比较)
⑷、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
(打比方)
3、布置作文练习
安排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可单项说明,也可综合说明,可简单说明,也可作一般说明。
请以红烧肉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抓住所说明的对象的特点,安排好说明顺序和材
料的详略,综合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字数在500字左右.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2、使学生了解本文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
3、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说明文要言之有序,必须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关系到能否把事物的特征说得
井井有条。可结合本第4段十三句间大小不同的层次关系的分析,了解区分主次、从属、
包容关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本文以逻辑顺序说明一种因果关系的事理方法,写一篇既增长他人见识,又能
根据读者实际安排详略,区分主次的科普说明文。
教学要求:
1、了解书目的一般常识,认识书目对读者做学问,治学读书的重要作用,懂得查找书籍和
资料的基本方法。
2、学习课文按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写作方法。
3、加深理解举例子和分类别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介绍书目知识的科普说明文,它从一般读者的需要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写得深入
浅出。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概括出各段大意,弄清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
理清说明的顺序及层次。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熟悉课文,指导阅读
(一)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理解各段内容;
(二)概括各段大意,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一;
(三)把说明中运用举例子、分类别说明的地方画出来,思考它的表达作用;
(四)阅读课文第4段时,分析它的层次关系,思考它是怎样说明的。
二、研究课文结构
本文说明的对象:书目。
说明的特点:书目的起源,性质、分类、作用和使用方法,给读者利用书目打开知识宝库,
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段)说明书目的由来。
1、由现代藏书的丰富,说明掌握目录学的意义。
2、编制书目的原因。
第二部分(3~4段)介绍书目的性质、定义、和目录学。
3、说明了书目是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性质。
4、说明了目录学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5段)介绍我国目录学的发展。
第四部分(6~12段)说明了书目,特别是现存各种书目的种类。
5、提出书目分类的标准。
6、列举书目类别有国家书目形式。
7、列举书目类别有馆藏书目形式。
8、列举书目类别有联合书目形式。
9、列举书目类别有专题文献书目形式。
10、列举书目类别有个人著述书目形式。
11、列举书目类别有书目的书目形式。
第五部分(13~18段)说明书目的使用方法。
12、承上启下,由书目的种类转入分述各种书目的特点,介绍几种书目的使用。
13、举例到图书馆要借阅一本小说时,怎样使用书目。
14、举例说明要研究某一专题时,怎样查找书目。
15、举例说明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了解时,如何查找书目。
16、举例说明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时,如何使用书目。
17、举例说明如果为了深入研究某一问题,需要请教革命导师时,如何使用书目。
第六部分(19段)总结全文,强调书目的重要性,给广大读者提出希望。
三、科普说明文(师生讨论总结)
所谓科普说明文,就是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文章。
人们对一个陌生的事物,尤其是工具性的东西,通常首先要问这是什么,然后再问有什么用,
最后想知道的是如何使用这东西。这三个问题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由浅入深,由
表及里。课文正是按照这个思路,从书目的性质(是什么),说到书目的作用(有什么用),
再说到如何使用书目(如何使用)。用浅易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是科普说明文的一个特点。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五题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在同学已对文章思路大体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做纵深化分析,解决难点,理解重
点及全部内容。
一、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的练习二、三、四题
要求同学紧扣课文回答,中间可穿插同学之间的自由议论。
二、总结练习答案(以同学发言为主,教师补充)
第二题: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概念所包含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使人们从
中了解事物或事理间的区别。依次判断,第2.第4选项是属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因为第2
选项从内容上概括了目录学的本质特征,第4选项指出书目是从内容、编排和用途上体现
书目的本质特征的,有助于读者把握所说明事物的内涵。而第1选项的意思范围过宽,是
一种解释,不是下定义。第三句是比喻的说法,第五句是否定句式,都不是下定义的说明方
法。
第三题,设题目是帮助学生理解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板书)
第四题,设题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依次填写借阅小说研究专题查阅史料了解外国哲学和社会科学名著探讨革命理论。
选取的几个例子,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读书到治学的顺序安排的。
2.作者为以上五个方面选择了《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列宁全集1~39卷目录》《鲁迅著作
索引》《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书目答问补正》《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
读》《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录》《列宁全集目录》。
因为这些书目都属于常见范围,读者如懂得并能实际应用它们,就可以给今后使用其它书目
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举例说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读书的实际需要出发;
(2)选择常见的,便于读者理解;
(3)例子的繁简、详细,要根据例子本身的特点及读者的理解程度。
三、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1.下定义──书目目录学。
2.分类别:见(6~12)自然段。
3.举例子;如(13~18)自然段。
在说明书目使用时,举了一般书目和专题书目两个例子,并分别从三种不同角度(即古今、
中外和深浅)进一步说明怎样灵活加以运用。
4.打比方:如课文标题;又如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比喻书目对于读书治学的重要意义;文
末还用进了大门并不等于升堂入室比喻获取知识是一个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过程,字里行
间,深寓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之意。
文章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变成了易于感知的形象,既增添了说明的生动性,
又加强了思想内容的明确性和深刻性。
四、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写说明文还有一个语言问题,必须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求通
顺,还要求用词准确严密,简洁生动,通俗易懂。有许多事物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或多或少地
带有专业性,所涉及的事理也比较深奥。因此,只有用通俗语言写出来的文章,使大家都看
得明白,才能达到说明的目的。如本文对书目目录学及书目的书目等专用概念下定义时,都
没有用艰深的术语,而是用浅易的话语。
说明文的语言还要简洁,简洁就是把文章写得简明扼要,干净利落。凡是一个字能说清楚的,
就不用两个字;凡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就不说成两句话。例如:在说明现代藏书的丰富时,
用了一句成语汗牛充栋既生动又形象。
五、布置作业
仿作一篇科普说明文。
作法提示:
1.注意分类和说明顺序,采取最佳说明方法。2.文章以千字为宜;3.注意引文格式规
范。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教学目的
1、深入体会作者在本文中,由古代服装到交通工具、住房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服装
及其它与封建统治秩序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封建社会。
2、学习本文紧扣标题,由主到次,由果及因,由表及里的安排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设想
1、本文以逻辑关系为序,说明古代服装及其它和封建礼制之间的联系,研读课文的逻辑顺
序是本文的重点,可结合书后练习,让学生懂得逻辑顺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可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外出参观游览,体会在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
教学要求
1、说明文要言之有序,必须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学习课文以逻辑关系为序的说明顺序,
懂得逻辑顺序中的由果溯因,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懂得逻辑顺序的由总及分,由主及次的
逻辑关系。
2、理解课文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可以从熟悉课文入手,让学生分读古代的服装部分和及其他部分,看看中间是如
何过渡的。要提醒学生边读边体会文章紧扣标题,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请两位学生分读古代的服装部分和及其他部分,教师将学生读错的字写在黑板。
朗读课文,让学生说出黑板上的字的正确读音,教师板书:
绡:(xio)绮:(qǐ)皂:(zo)僭:(jin)靴:(xuē)
翎:(líng)舆:(yú)贾:(gǔ)邸:(dǐ)
一、分析课文
教师:这节课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板书)
1、文章内容及详略安排;
2、文章的结构层次;
3、文章的说明顺序。
以上几点是读过一篇说明文后,首先应理清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对文章的总体把握。
师生交流、回答。
教师明确:
文章紧扣标题,介绍了古代服装及其他两部分,提醒学生注意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特
色。哪怕仅仅是古代的服装,可分绍的也很多,但作者只挑选了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即从质
料、颜色和花饰的讲究上来介绍。至于其他部分中的交通工具和住房与封建礼制之间的联系,
作者在说清楚服装与封建礼制的关系之后,只用了不多笔墨点到为止,使文章主次分明,重
点突出。
二、研读课文的逻辑顺序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说明文要言之有序,就必须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和逻辑顺序。
如何确定说明顺序,要看所说明事物的内容和读者对象。
逻辑顺序体现的是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同时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事物的逻辑关系
具有多样性,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局部和全体,主要和次要,一事物的多种性质,一
事物对他事物的作用,从认识事物到改造事物,从认识规律到利用规律等等,都是逻辑关系。
从本文看,作者先是具体说明在封建社会中,服装和质料、颜色、花饰有种种的讲究,而后
再说明之所以有这种讲究的原因,然后又推及到居住的房子和使用的交通工具,把古代的服
装及其他诸物与封建礼制之间的关联说得清清楚楚,这是一种由果溯因、由表及里的逻辑关
系。
从局部看,作者一开始就提出衣裳的质料、颜色和花饰又有极大的讲究,不能随便穿,然后
从质料颜色花饰三个方面加以分说。从分说的三点来看,好像信手拈来,随意排列,其实前
后次序也很有讲究。
要说服装的价值,当然是质料为最,颜色次之,花饰又次之;但是,倘要说及这三方面因素
对服装醒目程度的影响,却是以花饰为最,颜色次之,质料又次之;可见这三者的安排是费
过心思的。以上也是一种逻辑顺序,显示的是一种由总及分,由主及次的逻辑关系。
三、作业
1、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编写出这篇课文的段落层次提纲。
2、在课本上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一题,让学生懂得逻辑顺序的灵活性。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了解课文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分析:这篇说明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举例说明,比较说明,分类别说
明等等。
说明方法是为说明目的服务的。
不同的说明方法有不同的说明效果。一般地说,举例子说明能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分类
别的说明,能使要说明的事物条理分明,眉目清楚;下定义能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所属的
范围;打比方的说明方,能使陌生的事物变成熟识的,抽象的事物变成具体的;作比较能揭
示事物之间的异同,优劣和高下等。
二、本文的语言特点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即在说明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准确而严密的表述和
判断,使句意明白清楚。
如只有皇帝才能穿,只有皇后才配穿
被处死的罪状之一是僭用龙凤服饰。
唯一区别的办法等。
说明除了皇帝、皇后、其他人谁也不能穿,条件是唯一的,所以才用只有才。之一是表示原
因有很多,而僭用龙凤服饰是其中原因之一。而唯一的目的,是强调独一无二,别无他法的
等。
2、口语使用,可使语言生动活泼,让人爱读。
如不能随便穿,违反了制度,就会杀头,甚至一家子都得陪着死。
如绣着凤的衣服,只有皇后才配穿。
如文官用鸟,武官用兽,又按品级分别规定哪一级用什么鸟什么兽,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
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求通顺,还要求用词准确严密,简洁生动,才能使大家看得明白,才
能达到说明的目的。
三、作业
熟读全文,做课后练习二、三、四、五题。
作文训练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
说明文的写作练习
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
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
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
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
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
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
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所
以花大量笔墨于掐丝、点蓝两道工序,其它工序简略介绍,其原因就在这里。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
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
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
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
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
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说明文的说明性、客观性、知识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质朴性、平实性、简洁性。所以在说明
文写作中,必须时刻注意说明文的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同学们必须重视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只要如上述的种种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加强说明方
法训练与说明程序训练,着重于向读者讲授各种知识,扩大人们的知识面,不断地加强练习,
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会得到较大的进步的。
有些同学,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容易乱,不会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话说得很
多,可就是说不明白,说不清楚。
同学们在阅读下面的短文后,可以对照前面阐述的诸如说明文的目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
明方法等,分析一下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缺点到底在哪里?然后对照一下文后的评折,
总结一下自己对说明文的认识。
[例文]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
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
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
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
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
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
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
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
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
这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
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
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
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清晰介绍给读者,
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
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
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
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
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如水这篇文章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
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
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
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
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
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
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
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
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
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
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
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
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常用的一种
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
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
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
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
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
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许昌学院《食品包装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企业价值评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对比语言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理工大学《商务礼仪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计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沟通方法与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学院《投资理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学生物教育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设终止合同范本
- 《血透患教》课件
- app 购买合同范例
- 高二上学期物理(理科)期末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考前冲刺必会试题库300题(含详解)
-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设计
- 躲避球运动用球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风机盘管更换施工方案
- 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监理规划
- 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合同(GF-2005-0215)(标准版)
- 剪映专业版教学课件
- 公司新建电源及大用户并网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