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3 父亲、树林和鸟 课堂实录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1.gif)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3 父亲、树林和鸟 课堂实录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2.gif)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3 父亲、树林和鸟 课堂实录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3.gif)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3 父亲、树林和鸟 课堂实录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4.gif)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3 父亲、树林和鸟 课堂实录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5309cd03f66610483d3993ca6b241c3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父亲和鸟》课堂实录一、导课谈话,感受树林的美丽与宁静。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是《父亲和鸟》,它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美好的回忆。记得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经过一片树林,这是清晨的树林。(欣赏课件)2、师: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生1:它让我感觉到有很多雾。生2: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有很多雾。生3:它让我感觉到清晨的空气很新鲜。生4: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是很凉爽的。生5:它让我感觉到是很绿的。生6:它让我感觉到是有很多树的地方。(欣赏课件:美丽宁静的树林——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故事中的环境加深内心体验,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一)、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1、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1)引出两词。这是一片美丽的有着清新空气的树林,我和父亲朝着小路经过这个树林,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生: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生: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生齐读两个词)。(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钱老师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文本。)(2)读通句子。师: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自由读读。a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你读得非常正确,我们像他那样把句子读正确)。c生自由朗读。(3)领会句意。师:那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打开课本读第3-8自然段,钱老师建议大家读两遍。a生自由读。b交流。师:谁来和大家交流?生:父亲望见了树枝上的小鸟。师:是小鸟吗?再仔细读读课文。生:望见的是树枝在摇动。师:你是从哪里读到的?生:读句子。(师:也就是课文的第11自然段)师: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你们读读第5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不是望见树枝在动?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父亲望见了树枝在动,他知道了什么?生:他知道了有许多鸟。师:那“我”站在父亲身边知道树枝上有许多鸟吗?生:不知道。师:那为什么父亲知道,我不知道?生1:因为我粗心。生2:以为父亲看得很仔细,看到的是里面,而我看到的只是表面。生3:可能是父亲很喜欢鸟,发现了鸟的习惯,儿子不喜欢,他不会去探索鸟的奥秘。师:那父亲闻到了什么呢?生:鸟味。师:你知道什么样的气味是鸟味吗?你闻得出来吗?谁闻得出来?生:父亲。师:父亲说鸟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生:父亲说是热腾腾的。师:“热腾腾”是一种气味吗?那是一种什么呢?生:是感觉。师:这种感觉谁能感觉得到。生齐答:父亲。师:为什么只有父亲感觉得到?生1:父亲懂得鸟的知识。生2:父亲小时候就看见鸟。师:他是小时候还是从小到大都看见鸟,喜欢鸟的?生:父亲从小到大都看到鸟的。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第一自然段中明白的。师:你读一读.。该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你真会读书,能前后连起来读。)师:父亲是不是今天才来到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生1:不是。是他见得多了。生2:因为他了解鸟的生活习惯。师:他经常到这儿来玩,这是一种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感觉,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津津有味地读这句话。生齐读。(师提议自由读该怎么读。)生自由读。指名读。生1读(师评:你这个“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读得特别好)生2读(师评:你“望了又望”与刚才同学不一样了。)生3读(师评:这位同学还加了情态,多棒呀!)生4读(师评:你这个“上上下下”读得也特别有味道。)师:这边的同学也想来试试。生5读(师评:你很有父亲那种非常专注的表情。)师:这么多同学想读,大家在位置上表现,老师走过来可以看见。生自由读(师随机评:看见那边两个同学用肢体语言)师指着黑板上卡片,生齐读两词。师:这两个词中都有什么字?生齐答:又师:两个词都有“又”表示什么意思?生:不止看了一次,不止闻了一次,也就是望了好几次,闻了好几次。(4)、朗读指导。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感觉有点不对了,父亲很熟悉,他应该一来树林就知道,为什么要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理由。(此处的质疑把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感诸因素的培养糅合在了一起。)生1:如果父亲不仔细,他也不会发现?师:为什么?悄悄地给你点提示,这是个怎样的早晨。生2:(补充)跟早晨环境有关系。生3:我想父亲有点老了。(师:他想确定一下)生4:他从小就这样。(师:是他的一种……)生齐:习惯生5:也许这次感觉不一样。师:你面对怎样的东西你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生1:妈妈给我买从来没见过的东西。生2:妈妈给我买巧克力橡皮。生3: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理由,父亲对熟悉的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自由试读。师:这种感觉真的不一样,让我们回到3-8自然段,把这种感觉连起来感受一下。学生自由试读。(钱老师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在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钱老师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师:读完的小朋友向老师看一眼,父亲呀,每次来到这片树林,都会情不自禁地朝这片树林,你们听父亲说鸟要唱歌了,瞧,我们刚坐下鸟儿就唱了起来。(出示课件。)师: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让我感受到了快乐。生2:让我感受到了情感。生3:让我感受到了森林里的新鲜事。生4:让我感受到了小鸟给我们唱歌。生5: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种幸福。生6:让我感受到了小鸟在欢迎我们。生7:让我感受到了小鸟在为我们加油。(课件鸟叫声不断)三、学习课文9-12自然段1、品读句子: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师:小鸟的歌声迟迟不肯离去,父亲也说……(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生1读(师评:我发现你的最读得好。)生2读(师评:我发现你的快活读得好。)生3读(师评:我发现大家都快活起来了。)生4读(师评:我发现你的树林很快活。)生5读(师评:我发现你读出了小鸟很快乐。)生6读(师:真快活呀!)生7读(师:真快活呀,你父亲特别快活!)生8读(师:我看见了你脸上洋溢的微笑了。)生9读(师:我发现你都被陶醉了。)钱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其间钱老师的评价更是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相信这些鼓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师:每个小朋友都在位置上大声地表现一下吧。生齐读这句话。师:此时,父亲的心情如何?生齐:高兴。(2)理解句子: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打中。”生打开课本自由读9-12自然段。师:愿意读给同桌听听吗?把你的快乐传达给你的同桌。生同桌互读。(师:表现好的小朋友就朝老师看一下。)师:就在我快活的时候,父亲又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这个句子)生自由读。师:再读这句话,思考:父亲的心里除了快活,还有什么?生1:有点欢乐。生2:还有点担心小鸟被猎人打中。师: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句话。(生2读)你希望他被猎人打中吗?(生2:不希望)生3:他在担心小鸟的安全。师:请你也跟着父亲来担心一下,好吗?生3读(师:我看见了你脸上的表情了,你多么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呀!)生4:有点儿伤心。生5:我想父亲有些忧伤,因为鸟会越来越少。(生5读)师:此时,父亲的内心感受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在座位上自由地读一读。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师:当小鸟快乐时,父亲就喜悦,当小鸟危险时,父亲就担心,你们说,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为什么?生:不会。若父亲是猎人,就不会担心小鸟被打中。师:父亲和小鸟就像什么一样?生1:亲热的朋友一样。生2:亲朋好友一样。生3:亲生父子一样。生4:一家人一样。(师:血浓于水呀!)生5:兄弟一样。(师:手足之情呀!)生6:像自己的宝宝一样。生7:自己一生中最喜欢的孩子。师:你们说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课件出示)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生齐读。师:如果这样的父亲是猎人,会怎样?生1:小鸟全都没有了。生2:到处是枪响声,没有鸟叫声了。(师:枪响声代替了鸟叫声,真可悲呀?)生3:如果他是猎人,小鸟早就死了。五、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师:如果这样的父亲是猎人的话,小鸟的命运是怎样的?轻轻地读14-16自然段。交流:生1:若这样的父亲是猎人,那么他前面说的话都是虚情假意。生2:小鸟全都飞离树林了。师:若这样的父亲成为猎人,真可怕呀!所以——生齐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指名读。生1。生2。生3。(师:好庆幸。)生4。生齐读。六、总结提升。师:难道我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我心理还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吗?生1:让其他的猎人不打小鸟。师:仅仅是让其他的猎人不打小鸟吗?生2:我希望世界上不要有猎人。生3:我要让大家都来保护动物。生5:我要让我的后代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生6:我希望动物园里的动物到大自然去生活。(在钱老师设计的“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此处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钱老师的一系列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可谓是水到渠成。)师:这是我最美好的心愿,希望我身边所有的生灵都不要受到伤害,我们的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和谐相处。这是我们大家美好的心愿,让我们把这个心愿深藏在心底。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八单元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应对故事的结局,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掌声》一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英子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表现了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含的强大的力量。课文插图表现的是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讲故事的情形,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体会同学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关爱的情感。《灰雀》一文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表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课文插图上三只灰雀在枝头扑棱着翅膀,显得自由、欢乐,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了解灰雀的样子,感受灰雀的可爱。《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的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课文配有白求恩大夫聚精会神地给伤员做手术的照片,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品质。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篇章页上呈现了诗一般的人文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配合手拉手的插图,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2.单元重点:(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学习默读,要求学生在读书中尝试着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掌声》一文的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一文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探究人物对话背后丰富的内心活动;《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2)学习书面表达,学写简单的事。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过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真实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学情分析】随着语文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默读能力却不尽人意。目前有的课堂上虽然经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基本上看不到学生静悄悄地读书、思考,以至于有的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会默读文章。学生升入三年级后,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默读训练,重视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完整、写真实。【教法建议】1.要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没有语音刺激,学生容易分心,所以在默读训练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默读,能充分调动心智机能,提高默读质量和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司马光〉一课可引导学生通过与现代文比较,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声》一课可通过比较,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灰雀》一课则可通过比较发现,同样是喜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有不同的喜爱方式,彰显了不同的人物特点。3.本单元的《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中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人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课文24.司马光2-325.掌声226.灰雀227.手术台就是阵地1口语交际请教1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2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2合计12-1324司马光(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必备品格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必备品格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5.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关键能力力格【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关键能力力格【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展示图片(一):你知道这是谁吗?展示图片(二):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提示:其实,上面的故事是从文言文译来的,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的文章有很大的区别。文言文代表着短小精悍的语言问世了,现代文代表着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诞生了,他们之间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各自的短板:第一,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而现代文刚好相反,长篇大论的写一篇作文,文言文用不多的字数就可以描述出作者所写的内容。比如题西林壁,这七言绝句写出了一个动人的诗,画出了一幅逼真的山景画。但是,翻译成现代文,就比较多,像一篇小日记。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强,那几行话,就可以抒发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就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而现代文就没有这个特殊的功能,无论怎样写,总要有几百字,才可以将文章写的细致。这就是文言文的好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代文也有自己的闪光点,那就是一听就懂,而文言文不好懂。文言文中的奥秘似乎深不可测,但是经典短小,现代文中的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的能力。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24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司”,读准平舌音。)教师解题: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传》。《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二、介绍人物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三、初读感知1.教师导语: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比如“去”,古义是离开。例句:“众皆弃去”(《司马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现在的意思是:到……去。又如“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现在的意思是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2.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3.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4.检查初读情况(1)学习生字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c.看注释理解词语。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⑤看注释理解词语.(2)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悉皆人人皆知皆大欢喜(重点指导生字“持”为翘舌音;“司”为前鼻音。)(3)学习多音字:得(děidé)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水迸,儿得活。得(děidé)dé1>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2>适合,如得劲、得当、得法、得体;3>满意,如得意、洋洋自得;4>完成,实现,如得逞、得志;5>可以,许可,如不得随地吐痰;děi1>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2>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②读一读:a.得(děi)亏司马光反应快砸破水缸,掉进缸里的孩子才得(dé)救了。(4)理解词语(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5.再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四、学习“会写字”司庭登跌众弃持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本课要求写的字,要注意归类总结。“司”“庭”等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注意笔顺规则为先外后内,可回顾二年级下册“书写提示”中关于半包围结构的书写要点: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的舒展;上下结构的字“登”,写上边部分时撤、捺要舒展;左右结构的字“持”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品字形”结构的字“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还可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比如:“庭”组成“庭院”,“登”组成“登山”,“众”组成“众人”,“弃”组成“放弃”,“持”组成“支持”。)(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登、持”和左右结构的字“跌、弃”,学生练写。司: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的“”位置稍靠上。庭:“廷”左边是“廴”不是“辶”,右边“壬”上边是短平撇,中间一横稍长。登:左上边的横撇横短撇长,右上边有两个短撇,捺要长。跌:左边窄小,右边高大,“止”下横变为提,“失”中间一撇要长。众:上边的“人”要宽大,下边两个“人”并排,左边“人”的捺变为一点。弃:上边要扁小,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一竖撇,右边是一竖。持:右上边“土”下横最长,中竖与“寸”的竖是两笔,“寸”的竖要靠右一些。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写字指导时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美观地把字写在田字格里了。】六、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七、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八、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2)(3)(5)(6)(7)(8)(9)(10)(11)(12)(13-19)(20)(21-22)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重点)3.了解文章特点,激发阅读兴趣,懂得关爱他人。(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课件页码一、课前导入1.课件出示:24司马光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1.读课文,想一想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2.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3.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教师指导,读准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5.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6.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7.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方法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有的要进行调整,有时还要增添,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通顺的讲述。运用:如课文第一句话,调整为:群儿于庭戏,(庭中有瓮)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8.司马光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三、品读释疑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2.小组交流。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1)群儿戏于庭。①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②戏:做游戏。③于:在。④庭:庭院。⑤群儿戏于庭。(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板书:原因戏)(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①一儿:有个小孩。②登瓮:爬到缸沿上玩。③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④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⑤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板书:经过登跌没)(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①众:别的孩子们。②皆:全,都。③弃:丢弃。③去:离开。④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①光:指司马光。②持:拿。③石:石头。④击:击打。⑤破:被打破。⑥之:它,指水缸。⑦迸:涌出。⑧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板书:经过持击破迸)(5)儿得活: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板书:结果活)4.简述故事。(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大家都丢弃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5.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6.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7.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设计意图: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8.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1)小组交流。(2)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9.熟读成诵。(1)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四、总结课文主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板书:沉着冷静破瓮救人)方法指导:1.怎样读好简短的文言文?(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停顿:一般指说话中话语的短暂停歇。在文章中指语意的断和连,分为句间停顿和句中短暂停顿。好处:正确停顿,能帮助理解课文意思,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朗读时富有节奏。运用:本文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反复诵读后,可以用“/”画出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都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五、学习写作方法2.通过学习课文,你了解到什么写作方法?(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课文作者在描写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时,简洁的语言中还有对其他孩子的描述,“众皆弃去”反衬出“光持石击瓮”的难能可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归档文件》课件
- 2025年贵州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惠州地区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 年度保险业务报告模板
- 直播电商营销讲座模板
- 财政票据申请书
- 掌握编程模板
- 地产商务礼仪
- 餐桌礼仪解析
- 餐饮行业品牌经理之路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单元拓展-字族文》教学设计
-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2024年青海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牙外伤的远期并发症监测
- DL-T-1846-2018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验收规范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建筑)
- 《我的寒假生活》
- 陕2018TJ 040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 复合免拆保温模板构造图集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高清版)WST 442-2024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 历史时间轴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