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_第1页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_第2页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_第3页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_第4页
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1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23〕93〕总则 6\l“_TOC_250024“编制目的 6\l“_TOC_250023“工作原则 6\l“_TOC_250022“适用范围 6\l“_TOC_250021“编制依据 6\l“_TOC_250020“法律法规规章 7\l“_TOC_250019“相关预案 7\l“_TOC_250018“术语和概念 8\l“_TOC_250017“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分级 9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 9\l“_TOC_250016“水源地外风险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9\l“_TOC_250015“固定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9\l“_TOC_250014“流淌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10\l“_TOC_250013“面源的环境风险防范 11\l“_TOC_250012“连接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 11\l“_TOC_250011“连接水体的环境信息调查 12\l“_TOC_250010“连接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 12\l“_TOC_250009“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防范 13\l“_TOC_250008“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调查 13\l“_TOC_250007“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评估 13\l“_TOC_250006“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防范 14\l“_TOC_250005“取供水安全保障 15\l“_TOC_250004“特别时期水源地污染风险防范 16\l“_TOC_250003“2.4.1地震 16\l“_TOC_250002“2.4.2汛期 17\l“_TOC_250001“重大旱情 18\l“_TOC_250000“雨雪冰冻时期 18水源地预警体系建设 19预警系统建设 19监测预警 19生物毒性预警 20环境监管预警 20跨界预警系统建设 20预警信息研判 21预警公告 21水源地环境应急预备 21预案体系建设 21预案体系 21预案治理 21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22固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22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22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23部门联动机制 23跨界联动机制 23应急力量保障 23应急力量评估 23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24水源地环境应急响应 25责任单位的应急响应与处置 25大事报告 25应急处置措施 26环保部门的应急响应 26接报与报告 26应急指挥 27应急监测 27应急处置 29信息公布 30应急终止 30水源地环境应急事后治理 31大事总结 31缘由调查与追责 32大事评估 32措施改进 33总则编制目的提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等饮用水水源治理部门〔以下简称“水源治理部门〕对涉及饮用水安全突发环境大事〔以下简称“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避开或削减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安康和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工作原则掌握、消退污染隐患。实现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推测预判。强化力量,充分预备。加强水源地预案体系建设,构建完削减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损害。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水源地〕的环境应急治理工作。本指南对水源治理部门进展指导。编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大事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89〕环管字第201号〕《城市供水水质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卫53号〕〔3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17号〕相关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大事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大事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水利部应对重大突发水污染大事应急预案》术语和概念以下术语和概念适用于本指南。饮用水水源地:指各级政府已经划定的一、二级地表饮用〔HJ/T338-2023〕划分。饮用水水源治理职责的部门。各地担当该项职责的部门不同,主要有环保、水利、城建、卫生等部门。毒有害物质造成或可能造成水源水质恶化的一切工矿企业事业单位以及运输石化、化工产品的管线;流淌源是指运输危急化学品、危急废物及其他影响饮用水安全物质的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面源是指有可能对水源地水质造成影响的没有固定污染排放点的畜禽水产养殖污水、农业浇灌尾水等。连接水体:指直接或间接连接风险源和水源地的水环境介质。程中,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水源地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消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因果条件。实行紧急行动,以避开大事发生或减轻大事后果的状态。类、浓度、污染范围、进展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危害等状况而进展的环境监测。包括制定应急监测方案〔确定监测范围、监测点位、、采样与分析、监测结果与数据处理、监测过程质量掌握、监测过程总结等。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分级执行。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部门、单位排查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水源地外风险源的环境风险防范固定源的环境风险防范加强环境风险防范环保部门应责令固定源单位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定期排查事故隐患。固定源单位应对生产工艺、厂区储运、危急化学品治理、废水收集、处理、排放等重点环节的事故隐患状况逐一排查。运输石化、化工产品的管线所属企业〔以下简称“管线所属企业〕石油自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了解可能影响水源地的管线输送物质、运行时段、应急防护措施等。完善应急防控措施。依据隐患排查状况,结合对水源地的影响完善应急池等应急收集设施,在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或由安全生产事故以及自然灾难等导致泄漏行为时,保障污染物和泄漏物保障标示牌明晰、准确。编制应急预案。编制和完善突发环境大事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防控水平,避开或削减对水源地的影响。涉及尾矿库的风险单位,应依据环境保护部下发的《尾矿库环境应急治理工作指南〔试行〔2023138号〕和风险防范工作。强化环境监管环保部门应通过国家和地方组织的风险源调查工作,将固定源建档立案,一源一档,并实施动态分类治理。重点监控对水源地影响较大的制药、化工、造纸、石油、酿造、冶炼等重污染行业和重催促落实防范措施。流淌源的环境风险防范有效治理。数量,运输路线,河流水系状况,周边地理特征,沿线污染防控措术,四周物资储藏等状况。船舶和运输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应急培训,运输人员应当了解所运输物品的危急特性及其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消灭危急状况时的应急处臵方法;运输工具应安装卫星定位装臵,并依据运输物品的危急特性实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严格运输路线和时段要求,严禁非法倾倒。面源的环境风险防范面源污染是水源地水体富养分化以致发生“水华”现象的重要资源,保障水源地的生态流量。连接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连接水体的环境信息调查等水利工程建设状况,以及不同季节水利调度实施等状况。识别连接水体风险防范关键环节。连接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境风险防范的建议。设立预警断面。依据需要,可选取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城市总排口、排污单位污水〔雨水、清净下水〕排污口、常常发生翻车〔船〕事故的路、桥和危化品运输码头下游沟、渠、支流等临在常规人工监测、重点流域自动监控的根底上,依据流域特征、污染物类型适当增加预警指标,可承受生物综合毒性预警手段实现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实时监控。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优化连接水体尤其是水源地直接连接水体供水排水格局,布设防风险措施。在沟渠较缓、水源地上游、水源地准保护区等地域设臵突发大事缓冲区,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或通实现拦截、导流、调水、降污功能;在跨水系的路桥、管道周边建设围堰等应急防护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泄漏进入水体,常常发〕事故的路、桥和危化品运输码头,可实行改道、迁移等措施。施掌握污染集中。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防范作,并向政府提出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议。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调查环保部门应通过国家组织的全国水源地根底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把握主要环境信息数据,结合日常检查、督查及事故发生后暴露的问题,全面分析水源地存在的环境风险。重点了解水源地划定情况、水质监测状况、水质达标状况、与供水设施运行的关键掌握指应了解该水源地的供水量、供水效劳人口、现状水质、主要超标因子、污染物来源及行政区边界的水质监测数据。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评估2-1。表2-1 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内容风险环节风险环节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水源地划定划定〔调整〕部门、划定〔调整〕〔调整〕状况时间、划定〔调整〕后范围、审批状况等保护区划分完成率、水源地标志建设完成率和标志设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源比例环境管理状况监测力量及监测工作开展状况、保水源监测指标完成率、水源自动监测力量覆护区标志建设、保护区内排污口取盖率、保护区内违章建筑清拆率、排污口关缔、违法建设工程清拆及关闭、其闭率、生活污水收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及他违法行为的惩罚状况 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水质状况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水源地水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量达标率、富养分化超标状况、供水企业处理工艺状况状况评价、供水企业的抗冲击力量等陆路、水陆、水源地内陆路、水陆、管线穿越状况依据危急化学品〔危急废物〕运输种类、穿管线穿越状况越频率确定定性或定量指标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防范定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风险源治理。环保部门应建立风险源目标化治理模式,明确责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工程;制止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工程;制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工业固废集中贮存、处臵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坚决依法取缔水源地内的重污染行业企业。管线所属企业在设计阶段应尽量避让水源地;无法避让确需跨越水源地的,要完善风险防范措施。批准、登记并设臵防渗、防溢、防漏等设施。确保在水质恶化后,各有关部门能快速实行打捞、拦截、调水、启用备用水源等应急措施。供水企业需完善必要的应急设施,强化自来水处理,提高处理高含藻水的力量。环保部门应强化藻类监测和分析力量,建立“水华”推测预警机制。物监测指标、监测频次。取供水安全保障信息、供水水质信息,共同应对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取水安全保障。建议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通过迁移取水口,实施增加应急监测指标等方式,提高取水安全保障力量。供水安全保障。供水单位通过储藏必要的应急物资,深化处理工艺,供水管线改造,分功能供水,标准停顿取水、中断供水治理等措施,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力量。在污染能够通过供水企业治理达尽量削减对居民其他用水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特别时期水源地污染风险防范向当地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地震地震灾难期间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应参照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地震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技术指南〔暂行〔暂行与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监测技术指南〔暂行》开展。震后通常选择水源的挨次是:水井、山泉、江河、水库、湖泊、复查,实行巡察、加强处臵等措施,并准时报告。技术、消毒处理技术、除藻技术、清淤处理等应急处理技术。制止向重点保护水域倾倒工业废渣、灾后生活和建筑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防止病原体的污染。入水源地及其上游地区。汛期监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浊度、重金属等。汛期饮用水特别,推断可能是水源被污染时,环保部门应建议当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难时,环保部门应参照环境保护部印发下,可考虑收集降水作为水源,并在收集池四周修建简洁的沉淀、净化处理设施,收集池四周修臵排水沟,防止地表径流污染水源。重大旱情的主要水源地加密监测,准时把握水质变化状况。措施。加强对流淌源的监管,削减或避开对水源地造成影响。保障增水源水质安全。供水单位开拓的水塘、河、沟等应把握水质变化状况并报告。雨雪冰冻时期故障;因停电停顿运行,供电恢复后要准时恢复运行,按规定校准仪器,各项指标合格前方可正式上报数据。化学品企业应认真落实安全措施,防范因冰冻造成泄漏。水源地预警体系建设警体系和研判体系,实现事故的推测预判。预警系统建设监测预警环保部门应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级环境监测网络资源,建立水源地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网络包括自动监测和监视性监测。自动监测包括风险源自动监测及视频监控、流域地表水自动站监测、市控断面例行监测、风险源废水排放例行监测、风险源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建设工程“三同时”验收监测、环境影响后评价监测、水源地水质例行监测等。生物毒性预警环保部门通过在主要河道和水源地安装在线生物毒性预警监控设备,或利用敏感指示生物实现生物预警,全面监控有毒有害物质的变化。水样进展在线监测或人工监测,逆向追踪污染来源。环境监管预警12369企业环境监视员监视等。跨界预警系统建设通讯畅通。警信息共享。通报大事信息。当突发环境大事有可能影响到下游水源地安全,预警信息研判建立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预警信息研判制度。环保部门应结合水源地特点争论制定预警标准,实施分级预警。建立预警研判模板,特别第一时间进展监察和监测核实。预警公告染水体沿岸群众污染信息和防范措施。预警公告内容应客观科学,避开造成过度反响或反响滞后。水源地环境应急预备预案体系建设预案体系〕部门突发环境大事应急预案、风险源突发环案等。预案治理〔号〕等规定,环保等相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对水源地相关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公布、备案、实施、修订、宣教、培训和演练等活动进展治理。治理重点:不同预案之间的有效连接;预案的可操作性;定期举办预案应急演练;预案的准时完善和更等。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固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监控。信息化。科学依据。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环保部门应依照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力量〔环发„2023‟46号系统。整合车载应急指挥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实现与固定指挥平台的实时数据传输。针对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特点,配备高性能应急指挥、应急监测交通工具,满足水源地应急治理需要。应急联动机制建设部门联动和跨界联动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制。通过签订协议,确定环保、水利等部门“一岗双责”机制;通过联合发文,形成“并行治理”局面;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确定联等形式,将联动机制落到实处。跨界联动机制水源地环境安全受到多行政区域污染影响的,环保部门应依照〔环发„2023‟64号〕与资源共享、定期会晤、联合执法、联合监测、联合处臵、联合公布信息、联合演练等多种形式,共同维护水源地安全。应急力量保障应急力量评估环保部门应建议政府组织对水源地环境应急力量状况进展评4-1。4-1应急力量评估评估对象评估对象评估内容政府了解应急指挥协调、联动力量、信息治理状况、物资储藏、培训演练等水源治理部门了解应急治理力量、应急监测力量、风险源排查力量、专家队伍建设状况、上下级、部门间联动机制状况、指挥系统建设状况、污染集中模型、应急工程力量等技术支撑状况企业事业单位了解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防控等级、应急防控措施、应急治理体系建设等状况供水企业应急物资储藏、处置工艺改进、应急制度建设等状况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环保部门应帮助政府构建完善的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应急资金保障。环保部门应依照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2023100号水源地所属区域、流域内石化企业,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企业,危急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经营企业,危急废物处臵企业等环境危害大、最易发生污染事故和损失简洁确定的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同时提请政府将应急预备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应急物资、装备保障。依据水源地污染特征,建议政府组织了解当地急需的应急物资、装备种类、数量,当地及周边地区应急资源状况、联络方式,建立信息库。完善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制度,通应急技术保障。环保等部门通过立项、研发等方式,储藏完善应急处臵技术库。队伍、专家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社会志愿群体,形成多层次应急队伍保障。水源地环境应急响应一旦发生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环保等部门和相关单位应依据等规定开展环境应急响应工作。由安全事故次生或自然灾难引发的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相关单位应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和风险防范措施,掌握污染范围扩大。不明污染源头的,环保部门应马上组织排查,通过特征污染物筛查、责成责任单位马上实行措施掌握污染。责任单位的应急响应与处置大事报告部门报告。应急处臵措施切断污染源或泄漏源。发生非正常排污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责任单位应尽快查找污染源或泄漏源,通过关闭、封堵、收集、转移等措施,切断污染源或泄漏源。掌握污染或泄漏范围。固定源责任单位因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人为因素、安全生产事故以及自然灾难造成污染或泄漏行为的,觉察后应马上启动应急收集系统,保障对污染物或泄漏物质的集中收集;实行限产、停产、在厂界设立拦截设施等措施,防止污染或泄漏集中集中至厂外。流淌源责任单位应利用自身配备的救援器材进展先期处臵,同时向有关救援人员供给运送物质的具体情因尾矿库发生事故对水源地造成影响或威逼的,尾矿库所属企〔试行》〔环办„2023‟138号〕进展应急处臵。环保部门的应急响应接报与报告息,并依据《突发环境大事信息报告方法》等规定进展报告。水源地受到或者可能受到影响的突发环境大事,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大事发生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应当依据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大事的报告程序上报:即应当在二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环保部门报告,同时上报环境保护部;省级环保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进展核实并在一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部。水源地受到或可能受到影响的突发环境大事信息应当承受传告,但应当准时补充书面报告。应急指挥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发生后,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环保部门实行综合措施力保水源地安全。赴现场进展指导。协调有关工作。应急监测环保部门应依照《突发环境大事应急监测技术标准》〔HJ589-2023〕开展应急监测,结合饮用水突发环境大事的类型和进展趋势,适时调整监测力气、配备监测设备、调整监测方案,快出数据,出准数据,为科学决策和治污工作效劳。应急监测方案用水突发环境大事应急监测应留意以下几个环节:污染范围,在尚未受到污染的区域布设掌握点位。结合气象和水文条件,在其集中方向及可能受到影响的水源地合理布点,对污染带移动过程形成动态监测。时满足快速监测、试验室监测和留样需要。采样频次主要依据污染状况确定。现场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