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理工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_第1页
桂理工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_第2页
桂理工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_第3页
桂理工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_第4页
桂理工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实验一

MAPGIS软件系统入门简介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及主要功能;2、了解MAP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系统的操作环境;3、MAPGIS软件快速入门;二、实验主要内容(一)MAPGIS6.5软件简介(1)什么是MAPGIS软件?

MAPGIS是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国产优秀的桌面GIS软件,它属于矢量数据结构GIS平台,主要优势功能有:将空间数据数字化输入、编辑、拓扑一体化;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包括各种专题图例符号的制作较其它软件方便灵活得多;基本上完成了GIS方方面面的分析功能。(2)MAPGIS主要应用领域MAPGIS地理信息系统适用于地质、矿产、地理、测绘、水利、石油、煤炭、铁道、交通、城建、规划及土地管理专业,目前我国已建立的各类地理信息系统绝大部分使用国外软件,它大多运行在工作站上,而MAPGIS的软件完全是自行开发并运行在PC-486以上微机平台,这套系统的推广使用,可以使更多的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3)MAPGIS系统的总体结构MAPGIS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它分为“输入”、“图形编辑”、“库管理”、“空间分析”、“输出”以及“实用服务”六大部分,如图1。根据地学信息来源多种多样、数据类型多、信息量庞大的特点,该系统采用矢量和栅格数据混合的结构,力求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形成一整体的同时,又考虑栅格数据既可以和矢量数据相对独立存在,又可以作为矢量数据的属性,以满足不同问题对矢量、栅格数据的不同需要。(4)MAPGIS的主要功能1、数据输入

在建立数据库时,我们需要将各种类型的空间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数据输入是GIS的关键之一。MAPGIS提供的数据输入有数字化仪输入、扫描矢量化输入、GPS输入和其它数据源的直接转换。2、数据处理

输入计算机后的数据及分析、统计等生成的数据在入库、输出的过程中常常要进行数据校正、编辑、图形整饰、误差消除、坐标变换等工作。MAPGIS通过图形编辑子系统及投影变换、误差校正等系统来完成。3、数据库管理

MAPGIS数据库管理分为网络数据库管理、地图库管理、属性库管理和影象库管理四个子系统。4、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与机助制图的重要区别就是它具备对中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查询的功能,它包括矢量空间分析、数字高程模型(DTM)、网络分析、图像分析、电子沙盘五个子系统。5、数据的输出如何将GIS的各种成果变成产品供各种用途的需要,或与其它系统进行交换,是GIS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GIS的输出产品是指经系统处理分析,可以直接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各种地图、图表、图象、数据报表或文字报告。MAPGIS的数据输出可通过输出子系统、电子表定义输出系统来实现文本、图形、图象、报表等的输出。(5)MAPGIS的数据组织特征MAPGIS以工程文件(project)作为基本应用单元。一个工程是一个扩展名为.MPJ的文件,它包含了不同的要素图层(图2所示),根据基本形状地图要素可分为三类:点数据,线数据和区数据(亦即面数据)。与之相对应,文件的基本类型也分为三类:点文件(*.WT),线文件(*.WL)和区文件(*.WP)。

图1

MAPGIS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图层2工程点文件点文件1线文件点文件2............图层2工程点文件点文件1线文件点文件2............图层1图层2..........点图元1点图元2...........线文件线文件1线文件2............图层1..........线图元1线图元2...........区文件线文件区文件1区文件2............图层1图层2..........区图元1区图元2...........(二)

MAPGIS6.5软件快速入门(1)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MAPGIS工程文件(*.MPJ)1、启动MAPGIS单击开始→程序(P)→MAPGIS6.5,弹出系统主界面2、单击“系统设置”按钮,打开MAPGIS环境设置对话框,分别设置工作目录、矢量字库目录、系统库目录、系统临时目录,具体设置如下图所示3、单击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打开已有的工程文件→更多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4、在“打开工作文件”对话框中,改变驱动器和文件夹到C:\MapGIS65\sample\拓扑演示数据\中国地图.mpj(注意:工程文件本身记录者其中文件的绝对路径,也就是说不管*.mpj存放或移动到何处,对打开工程没有影响。但是,当工程中的文件被移动到另一个目录中后,再打开工程就有所变化,此时系统会弹出下图所示对话框)5、选择“是”按钮,系统弹出下图所示对话框6、在“工程文件项目编辑”对话框中,选择“全部选中”按钮→“修改路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把路径修改到文件所在的目录,确定即可。则打开如下图所示中国地图工程编辑平台工程编辑平台

7、在工程编辑平台(左窗口)窗口中,右键单击文件名→定制排序,系统弹出“定制工程项目排序”对话框,选择“按类型”,单击“确定”按钮(或者可以通过直接拖动文件改变图层顺序)(注:在MAPGIS软件中,一般按照区文件、线文件、点文件的顺序排列)(2)显示不同图层(以中国.wp为例)8、在视图的TOC窗口中,右键单击“中国.WP”图层,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打开或编辑”功能,该文件显示在右窗口中(3)显示图层中的特征信息9、单击“浏览图元属性”按钮,弹出如下图所示属性信息(4)改变图层显示的条纹、颜色、图层号10、单击“浏览图元参数”按钮,弹出如下图所示修改参数信息对话框(5)新建工程文件(*.MPJ)11、单击工具栏的“新建工程”按钮,弹出如下对话框,选择“从文件导入”或“编辑工程中的地图参数”以获取所建工程的地图参数,或者直接单击“确定”按钮(注:系统要求在新建工程时,先设置好一个图幅的地图参数(实际上,它只对地图进行描述,并没有对图形进行控制),作为以后在文件添加时的比较标准。如果要添加文件的地图参数与先设置好的不一样,系统要求进行投影变换或修改地图参数,以保证工程中所有的地图参数一致。)12、在“定制新建项目内容”对话框中,选择“不生成可编辑项”,单击“确定”按钮,生成一个“空的”工程文件

13、在“工程编辑平台”(左窗口)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点\线\面”(以建立线文件为例),弹出“输入新建项目文件名”对话框

14、在上图中,在新文件名编辑框中,输入等高线,单击“创建”按钮,系统在左窗口将添加等高线文件

15、利用相同的方法创建点图层

实验二MAPGIS图形数据输入一、实验目的1、掌握图形数据输入前的准备工作;2、掌握扫描矢量化输入的主要流程;3、掌握数字化主要操作方法;二、实验主要内容(一)

图形数据输入的前期准备工作(1)读图、分层1、读图、分层是工程管理文件的基础,一般按照地理要素进行分层,把同类地理要素存放到同一文件中。如根据地图要素,可分为不同的要素图层,如水系、道路、等高线等(2)新建工程(新建工程图例)图例的主要作用在于方便的提供拾取固定参数,避免输入不同图元时频繁修改图元的默认参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在工程视图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工程图例”,系统弹出“工程图例编辑器”对话框,选择某种“图例类型”,单击“插入或添加”按钮,将所选图例类型添加到右边的列表框中

3、用鼠标选中需修改的图例,单击“编辑”按钮,或用鼠标双击列表框中的图例,弹出“修改图例参数”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对图例信息进行修改,包括名称、编号、分类码、图形参数、属性结构等,修改完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提示保存图例文件,保存为test.cln.(关联工程图例)只有将工程文件与图例文件进行关联,才能在编辑中运用图例板中的内容,一个工程文件只能有一个工程图例文件,关联工程图例可以使当前工程与制定的工程图例文件相匹配。4、在工程视图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关联图例文件”,系统弹出“工程图例文件修改”对话框,选择与工程文件相匹配的图例文件(打开图例板)5、在工程视图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打开图例板”,系统弹出“图例板”对话框

(二)

扫描矢量化(矢量化简介)扫描矢量化即扫描输入法是通过扫描仪直接扫描原图,以栅格形式存贮于图像文件中(如*.TIF等),然后经过矢量化转换成矢量数据,存入到线文件(*.WL)或点文件(*.WT)中,再进行编辑、输出。(矢量化流程)前期准备工作→校正图像(可选)→装入光栅文件→设置矢量化参数→设置矢量化范围→修改工程文件中的文件状态→选择图例板中的图例,拾取图元参数→数据输入→重复前面两步→保存项目6、MAPGIS编辑子系统,打开已建立的工程文件,在菜单栏选择矢量化→装入光栅文件(本系统可以直接处理TIFF(非压缩)格式的图像文件,也可接受经过MAPGIS图象处理系统处理得到的内部格式(RBM)文件)(设置矢量化参数)7、MAPGIS编辑子系统→矢量化→设置矢量化参数

注:=1\*GB3①抽稀因子:是经验值。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在矢量化的过程中,系统在不影响数据精度的条件下自动进行抽稀。改抽稀因子就是控制线在抽稀后与原光栅中心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实际上就是控制数据精度要求,默认情况下为一个像素。

=2\*GB3②同步步数:在矢量化过程中,搜索光栅线的中心点时,允许向前搜索的最大像素个数。若在给定的允许范围内,搜索不到中心线,则系统自动结束当前线的跟踪。

=3\*GB3③最小线长:自动矢量化时,小于最小线长的线将被舍去。(设置矢量化范围)8、MAPGIS编辑子系统→矢量化→设置矢量化范围(修改工程文件中的文件状态)9、在工程编辑平台(左窗口)中,右键弹出菜单中选“编辑”,此时文件处于编辑状态,可以进行修改,如删除、移动、添加等,但在添加新图元时,应标明那个文件处于当前编辑状态,此时文件状态图标为(选择图例板中的图例,拾取图元的参数)

输入某类图元(如点、线、面)时,应先选择输入图标,切到输入状态。然后,在图板中选择图例,实际上是拾取控制点的参数过程10、在工具栏选择“点输入工具”,然后在图例板中拾取点图元参数11、在工具栏选择“线输入工具”,然后在图例板拾取线图元参数,单击菜单矢量化→交互矢量化(数字化输入)

当以上工作就绪后,就可以进行数字化输入。输入时首先输入控制点数据(用于后续数据几何纠正),然后输入其它点、线、面要素注:矢量化过程中的快捷键:F5键(放大屏幕):以当前光标为中心放大屏幕内容F6键(移动屏幕):以当前光标为中心移动屏幕F7键(缩小屏幕):以当前光标为中心缩小屏幕内容F8键(加点):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需要加点的操作。按一次F8键,就在当前光标处加一点。F9键(退点):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需要退点的操作,每按一次F9键,就退一点。F11键(改向):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改变跟踪方向的操作。按一次F11键,就转到矢量线的另一端进行跟踪。F12键(抓线头):在矢量化一条线开始或结束时,可用F12功能键来捕捉需相连接的线头。

实验三MAPGIS图形编辑一、实验目的1、掌握点、线、区图元的编辑;2、掌握拓扑处理的主要流程;3、掌握图层编辑和系统库的编辑方法;二、实验主要内容(一)数据编辑MAPGIS图形编辑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和属性编辑功能,通过数字化(矢量化)操作,进入系统的数据都是点图元和线图元。由于系统和人工的误差,编辑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下图是其图形编辑系统的界面(二)

点编辑点图元有6种类型:注释、子图、圆、弧、图像、版面(1)统改参数1、

单击菜单点编辑→替换点参数→子图,弹出“子图参数替换”对话框,设置替换条件和替换结果参数,单击“确定”按钮(2)编辑图层属性结构2、单击菜单点编辑→编辑点属性结构,弹出“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从图中可知,对于点文件,系统默认的属性字段有1项,即ID),添加所需的属性字段(3)根据参数赋属性3、单击菜单点编辑→根据参数赋属性,弹出“根据参数修改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图形参数条件”,然后再统改相应的属性,如“类型”,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属性的赋值功能(4)根据属性赋参数该操作与“根据参数赋属性”过程相反,如修改要素图层的颜色、大小、图层号等参数。根据表达式检索得到其相应的参数,然后修改之4、单击菜单点编辑→根据属性赋参数,弹出“表达式输入”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所需的表达式,单击“确定”按钮,弹出“统改参数对话框”(见前面统改参数对话框),可以修改满足条件的图元参数(5)注释赋为属性把点文件中的注释赋给属性中的某个字段作为字段值,首先应编辑注释(点)属性结构,然后才能执行该功能5、编辑点(注释)属性结构(同步骤2),然后选择注释赋属性功能,选择“类型”字段,完成将注释字串的内容自动写到该字段中(6)根据属性标注释在点文件中,图面上有很多字符串是作为点图元的属性存贮的,可以利用“根据属性标注释”功能自动将该属性字段的内容在其相应的位置上生成指定参数的注释串6、单击菜单点编辑→根据属性标注释,弹出“标注属性选择”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相应参数,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根据属性标注释功能(三)线编辑(1)高程自动赋值a.一种等高线快速赋值方法7、在菜单栏中选线编辑→参数编辑→修改线属性结构,增加双精度类型高程字段(字段类型必需是浮点型或双精度)8、在菜单栏中选矢量化→高程自动赋值,用鼠标拖出一条橡皮线,系统弹出“高程设置”对话框,输入相关参数,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将凡与该橡皮线相交的等高线,根据已设置的当前高程为基值,自动逐条按高程增量递增赋值(原先若有值,则被自动更新高程)(注:=1\*GB3①当前高程:当前要赋值等高线的高程值;=2\*GB3②高程增量:高程递增量;=3\*GB3③高程域名:存储高程值的属性域名)(四)区编辑(1)输入区输入区,也就是普染色,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光标选择成区,称之为“手工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拓扑处理”自动生成区,称之为“自动化方式”(2)手工方式9、在MAPGIS编辑子系统菜单栏,单击线编辑(L)→剪断线→有剪断点10、单击线编辑(L)→线节点平差→取圆心值/取平均值11、单击区编辑(R)→线工作区提取弧断(选择构成区的线),此时弧段变成黄色12、单击其它(T)→拓扑错误检查→线拓扑错误检查13、单击区编辑(R)→输入区或单击输入区工具(3)自动化方式-拓扑处理拓扑处理的核心是建立拓扑关系,拓扑关系的建立是以弧段为基础的。弧段(ARC)是由一系列坐标点组成,是构成多变形(区域)边界的数据体,对每个区而言,弧段是有向的。结点(NODE)是弧段的端点,或是数条弧段的端点。在拓扑处理中,一旦建立了结点,数据文件便有了结点信息,拓扑关系的形成依赖于结点信息。拓扑处理流程:数据准备:将原始数据中那些与拓扑无关的线(如航线、铁路等)放到其他层,而将有关的线放到一层中,并将该层保存为一新文件,以便进行拓扑处理14、选择需要建立拓扑关系的数据图层(其他图层最好关闭)15、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合并所选项”,系统弹出“合并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一个文件作为合并后文件的属性结构,在选择“自动把合并后的文件添加到工程”中复选框,输入合并后的文件名及保存路径16、单击“合并”按钮,系统自动合并所选文件,并弹出“合并成功”信息对话框,自动添加合并后文件到编辑系统的左窗口,关闭窗口中所有其他文件,选择合并后的文件,并设置为当前编辑状态处理流程:原始线数据(*.wl)→转为弧段数据(*.wp)→打开或添加弧段数据→拓扑处理。为了纠正数据的数字化误差或错误,在执行线转弧前可以选择执行以下功能项:[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除线重叠坐标]->[检查重叠弧线]->[自动线结点平差]->[线拓扑错误检查]->[线转弧段]->[拓扑重建]17、在MAPGIS编辑子系统菜单栏,单击其它(T)→自动剪断线18、单击其它(T)→清除微短弧线→清除微短线,系统弹出“设置最小线长”对话框,根据要求设置最小线长19、单击“确定”,系统自动将小于该值的短线检索出来,将光标放在某个错误类型上,单击右键弹出修改方法,删除一条线或删除符合条件的所有微短线20、单击其它(T)→清除坐标及自相交→清线重叠坐标及自相交

利用此功能可清除线或弧段上重叠在一起的多余坐标点,并减断自相交的线或弧段21、单击其它(T)→检查重叠弧段

检查线或弧段是否具有重叠现象,若有可以清除22、单击其它(T)→自动节点平差→自动线节点平差利用节点平差可以使区封闭,平差时应正确设置“结点搜索半径”,半径过大,会使相邻结点掇合在一起造成乱线的现象;反之,半径过小,起不到结点平差作用23、单击其它(T)→拓扑错误查错→线拓扑错误检查,系统弹出“拓扑错误信息表”,根据错误类型采取相应的修改方法该步骤是拓扑处理的关键步骤,只有数据规范,没有错误后,才能建立正确的拓扑关系利用该功能可以方便地找到错误,并指出错误类型及出错位置24、单击其它(T)→线转弧段→存弧段文件25、在建立的工程文件中,左图框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添加项目”功能,把转化的弧段文件添加到工程文件中单击26、选择添加的弧段文件,设置为当前编辑状态,单击菜单设置→参数设置,在选择菜单下,选“弧段可见”选项(或在有窗口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显示弧段”)27、单击其它(T)→拓扑重建系统自动建立结点和弧段间的拓扑关系,以及弧段所构成的区域之间的拓扑关系,同时给每个区域赋予属性,并自动为区域填色手工建立拓扑关系28、在MAPGIS编辑子系统菜单栏,单击线编辑(L)→剪断线→有剪断点29、单击线编辑(L)→线节点平差→取圆心值/取平均值30、单击区编辑(R)→线工作区提取弧断(选择构成区的线),此时弧段变成黄色31、单击其它(T)→拓扑错误检查→线拓扑错误检查32、单击区编辑(R)→输入区或单击输入区工具(4)合并区可以将相邻的区合并为一个区33、在菜单栏中选区编辑→区编辑→合并区,鼠标单击需要合并的相邻区(5)分割区在数据输入时,有可能出现少线的情况,这样在输入区时造成应该是两个区,但结果得到一个区,此时可以通过分割区解决该问题,分割区是将一个区元分割成相邻的两个区34、在菜单栏中选区编辑→输入弧段(在区分割处输入一弧段)35、在菜单栏中选区编辑→区编辑→分割区,捕获所输入的分割弧段,系统则用捕获的弧段将区分割成两邻的两个,分割后的区图形及属性参数与分割前的区相同(注:输入的弧段一定适当穿越要分割的区)(6)其它编辑功能其它编辑功能如:统改参数、根据参数赋属性、根据属性赋参数等功能同点编辑(五)

图层编辑这里的图层与工程中的“要素层”(文件)概念不同,这里的图层是指每个“要素层”内分的层,“图层”菜单提供了图形分层的编辑功能。它能打开、关闭任一层,更换当前图层,显示工作区现有图层,还能从有多个文件中分离出指定的图层,下面简介从某一要素层中提取不同图层的具体步骤(以线要素中某图层的提取为例)36、单击工具栏改线参数按钮,系统弹出“线参数”编辑对话框,查看所提取要素的图层号

37、单击菜单图层→关所有图层,在屏幕单击右键→更新窗口,原先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图层全部关闭38、单击菜单图层→改层开关→改线,系统弹出“图层开关状态”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修改第9层的开关为“ON”状态,单击“确定”按钮,在屏幕单击右键→更新窗口,屏幕上只有第9层的图形显示39、单击菜单图层→改当前层,系统弹出“选择文件当前层”对话框,选择第9层,单击“确定”按钮40、单击菜单图层→存当前层→保存线,系统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输入需要保存的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系统自动保存文件41、以上操作完成后,可以恢复显示所有要素图层。单击菜单栏图层→开所有图层,在在屏幕单击右键→更新窗口,屏幕上显示所有图层数据(六)系统库编辑MAPGIS系统库包括:子图库、填充图案库、线形库和颜色色谱库。系统库编辑主要提供对以上4种库文件的编辑功能。对系统库中已经有的子图、图案、线形,只需直接从对应的库中提取即可(1)系统库编辑步骤=1\*GB2⑴若系统库中已有,则直接到“编辑子系统”中的“系统库”菜单下选择“编辑符号库/线形库/图案库”功能,将需要编辑的子图、线型、图案提取出来;=2\*GB2⑵若是编辑新的子图、图案或线型,可以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编辑工具精确的绘制出形状;=3\*GB2⑶在“设置”菜单下,选择“参数设置”选单项,打开“符号编辑框可见”复选框,用“修改符号编辑框”将编辑框移动及改变大小直到合适的位置。编辑框的中心线和中间的十字点分别控制着符号的基线(如线型的基线)和符号的中心点(如子图的中心点)。=4\*GB2⑷用系统中的点、线、面编辑功能进行相应的编辑;=5\*GB2⑸编辑完毕,将编辑好的图元保存到相应的库中,成为系统库中的子图、图案或线型。42、单击菜单栏系统库→编辑线形库,弹出“线形库编辑”对话框,编辑所需线形,单击“保存线形”按钮(2)库拷贝(以符号库拷贝为例)不同类型或不同比例尺的图件,需要的符号有所不同。在编辑一个特定类型的符号库时,如果所需类型符号在其它符号库中已经出现,可以通过符号拷贝功能直接把该符号复制到所需库中43、在图形编辑子系统菜单栏中单击设置→修改系统目录环境,把系统库目录环境设置为源符号库所在目录44、在菜单栏中单击系统库→拷贝子图库,系统要求选择“目的符号库”文件,打开新建的符号库文件

45、在上图中单击“打开”按钮,弹出“拷贝子图库”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左边选择要拷贝的符号,在右边给该符号选一个位置,单击箭头,实现符号库之间的拷贝

实验四

MAPGIS属性管理一、实验目的1、理解属性结构、属性数据的基本概念;2、掌握建立及编辑属性结构的主要功能;3、掌握属性数据的输出及连接的主要方法;二、实验主要内容(一)编辑、浏览属性结构属性,指的是实体特性,它由属性结构及属性数据两部分内容构成。在MAPGIS中,属性结构为数据结构,它描述实体的特性分类,与DBASE、FoxBase的数据库的表结构想当,具有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或小数位数)等特性。与MAPGIS的实体相对应,其属性结构可分为:点属性结构、线属性结构、区属性结构、弧段属性结构、结点属性结构、网属性结构、表格等。除表格外,它们都具有默认的属性结构,如下表所示,这些属性结构是默认的,不能被修改和删除。

实体类型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小数位数点ID长整型8

线ID长整型8

长度双精度型156区ID长整型8

面积双精度型156长度双精度型156弧段ID长整型8

长度双精度型156结点ID长整型8

网ID长整型8

属性数据,指实体特性具体描述,与DBASE、FoxBase等数据库表中的记录想当,MAPGIS中支持十多种数据类型。MAPGIS中的属性管理主要实现属性数据的管理,包括属性结构及属性数据管理与其它应用。(1)编辑属性结构(以线属性结构的编辑为例)1、在MAPGIS主菜单单击库管理→属性库管理,弹出“属性管理子系统”界面2、装入或选定要修改属性结构的文件,单击菜单栏结构→编辑属性结构→编辑线属性结构,弹出“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添加所需属性字段的名称、类型、长度等参数,单击“ok”按钮

(2)浏览属性结构只能查看文件属性结构、不能修改属性结构,操作与编辑属性结构类似(二)编辑、浏览属性数据(以线文件的属性编辑为例)3、单击菜单栏属性→编辑属性→编辑线属性,弹出“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在相应的字段中作修改,单击“确定”功能,完成编辑4、单击菜单栏属性→编辑单个属性→编辑单个线属性,选择要编辑属性的实体,系统弹出“编辑单个属性”对话框,修改具体的属性值,单击“yes”结束(三)属性表的输出、输入、连接及新建(1)输出属性:输出属性功能将已装入的MAPGIS图形文件中的属性写到外部属性数据库(DBASE、FoxBase等)表或MAPGIS表文件中(*.WB文件)5、单击菜单栏属性→输出属性,弹出“属性输出”对话框,选择输出文件、属性类型、输出字段、输出类型,确定输出文件名称及目录,单击“确定”按钮(2)输入表格:将指定的外部数据库表转化成MAPGIS表文件6、单击菜单栏属性→输入表格,弹出“输入表格”对话框,选择表格文件、数据源、输入字段、输出表格等参数,单击“确定”按钮(3)连接属性:将外部数据库中数据与MAPGIS中实体相关联,并将满足条件部分数据写进MAPGIS图形数据属性中7、单击菜单栏属性→属性连接,弹出“输入表格”对话框,选择相应参数,单击“确定”按钮(4)新建表格8、单击菜单属性→新建表格,弹出“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输入新建表格的属性字段及类型

9、在“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中,单击“OK”,弹出系统创建的表格文件NONAME1.WB,可以编辑新生成的10条属性纪录

实验五误差校正一、实验目的1、理解误差校正的基本概念;2、掌握误差校正的主要方法(交互式误差校正、自动误差校正);二、实验主要内容(一)误差校正在图形的扫描输入或数字化输入过程中,由于操作的误差、数字化设备的精度及图纸的变形等因素,使的输入后的图形存在着局部或整体的变形。为了减少输入图形的变形,提高图形的制作精度,图形输入后必须经过误差纠正。(注:误差校正只是校正图形的变形,而不能通过校正改变图形的比例尺)1、在MAPGIS主菜单中单击实用服务→误差纠正,进入“误差纠正”系统(二)交互式误差校正适用于所选控制点较少,误差校正精度不高的图形。校正的主要流程为:打开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选择采集文件→添加校正控制点→修改控制点→删除控制点→浏览校正控制点→文件校正2、在误差校正子系统中打开需要校正的文件(点、线、面),然后单击文件→打开控制点(*.pnt)[如果没有控制点文件可以新建](注:控制点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主要用于记录误差校正过程中所采集的实际控制点和理论控制点的坐标信息)3、单击菜单控制点(P)→设置控制点参数,弹出“控制点参数设置”对话框采集数据值类型:制定从当前文件中所采集的控制点是实际控制点,还是理论控制点。在交互式校正中,都是“实际值”采集搜索范围:主要用于判断采集控制点是否落在以当前鼠标位置为中心,采集搜索范围为半径的圆域内4、单击菜单控制点(P)→选择采集文件,弹出“选择要采集控制点的文件名”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5、单击菜单控制点(P)→添加校正控制点,弹出“编辑控制点”对话框,输入控制点的理论值,单击“确定”按钮6、单击菜单数据校正→线(点、区)文件校正,弹出“选择转化文件”对话框,选择需要转化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注:校正变换后的文件名分别是newlin.wl(newreg.wp或newpnt.wt),可通过“显示”选单下的“复位窗口”或“1:1”的快捷方式查看显示校正后的文件。这些文件都是一些临时存在文件,一定要另外换名保存)(三)

自动校正自动校正适用于控制点较多,误差校正精度要求较高的图形。其基本校正原理是: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实际控制点和理论控制点的坐标值,在实际值和理论值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并计算出每个实际控制点的误差系数,从而可根据所得到的误差系数来校正每个实际控制点周围的点、线、面数据,最终达到校正整个点、线、面文件的目的。a.采集实际控制点文件在数据录入的开始,就采集该文件。采集该控制点文件的方法是:将扫描光栅文件上所有格网线的交点,用输入点→子图的功能输入,保存为点文件(注:上述过程同输入点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熬述)[格网线的交点包括公里线交点(或经纬线交点)、公里线与内图框的交点(或经纬线与内图框的交点),以及内图框的四个角点]b.采集理论控制点文件理论控制点文件即图框文件,该文件可以在“投影变换子系统”中生成相应的图框文件7、在MAPGIS主菜单中单击实用服务→投影变换,进入“投影变换子系统”界面,在菜单栏中选系列标准图框→键盘生成矩形图框(或单击工具栏),弹出“矩形图框参数输入”对话框,输入图廓参数、图廓内网线参数、网线类型、比例尺、分幅方法、设置点线参数、图框文件名等参数8、单击“确定”按钮,生成符合相应参数的图框文件9、在误差校正子系统中,单击菜单文件→打开文件,打开需要校正的(点、线、面)文件10、单击菜单文件→打开控制点文件,打开或创建一个*.PNT文件(若没有控制点文件,则系统提示新建)11、单击菜单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在弹出的“控制点设置”对话框中,选采集的数据类型为“实际值”,其他参数可不管12、单击菜单控制点→采集文件,该文件是与采集“实际值”相对应的文件(即在矢量化过程中同时采集的控制点)13、单击菜单控制点→自动采集控制点,此时采集的是控制点的实际坐标值14、单击菜单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在弹出的“控制点设置”对话框中,选采集的数据类型为“理论值”,其他参数可不管15、单击菜单控制点→采集文件,该文件是与采集“理论值”相对应的文件(即在投影变化子系统中生成的图框文件)16、单击菜单控制点→添加校正控制点,此时采集的是控制点的理论坐标值,系统弹出“输入控制点号”对话框,输入该点所对应的实际值控制点号,输入完成后,可保存控制点文件17、单击菜单控制点→浏览控制点文本,利用该功能可查看误差校正的精度18、文件校正步骤同交互式误差校正

实验六

投影变换一、实验目的1、理解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2、掌握图形文件的投影转换和用户文本文件的投影转换;3、掌握标准图框及非标准图框的生成方法;二、实验主要内容(一)投影变换在图形录入完毕之后,经常需要将图形从一种坐标转化为另一种坐标,或从一种投影系转化为另一种投影系,投影变换有三种重要功能:单个文件的投影变换、成批文件的投影变换,以及用户文件投影变换(1)单个文件的投影变换如果所转化的文件已经校正到大地坐标系或已经具有某种投影坐标系时,可直接进行投影转换,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在投影变换子系统中,打开需要投影的文件,单击菜单投影转换→MAPGIS文件投影→选择转换线(点、区),打开“选择文件”对话框,选择所需文件(该文件为以米为单位的大地坐标)2、单击菜单投影转换→编辑当前投影参数,弹出“输入投影参数”对话框,输入相应的参数:坐标系类型、投影类型、椭球参数、比例尺、投影带类型及序号等,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当前投影参数设置3、单击菜单投影转换→设置转换后参数,弹出“输入投影参数”对话框,输入相应的参数(注:比例尺只需输入比例尺分母即可,本程序在进行投影转换时,输入的长度单位若为米,而MAPGIS系统中绘出图形的长度单位是毫米,因此转换时,需将米转换成毫米,这时在输入比例尺分母时,需在原有比例的基础上,除以1000,即生成1:1000000图时,输入的比例尺分母应为1000;对于以毫米为单位,则直接输入相应的比例尺倒数即可;若是大地直角坐标,则设置单位为米,比例尺分母为1即可。)3、单击菜单投影转换→进行投影变换,弹出“输入转换后位移值”对话框,选择相应参数,单击“开始转换”按钮,该文件转换完毕,按“确定”按钮4、查看转换后的结果文件,通过1:1复位窗口,可显示出转换后的结果文件,结果文件名为NEW*.*的临时文件,需另存转换结果如果所转化的文件为用户自定义的坐标系或投影参数未知时,必须利用TIC点完成投影转换,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5、在投影变换子系统中,打开需要投影的文件,单击菜单投影转换→MAPGIS文件投影→选择转换线(点、区),打开“选择文件”对话框,选择所需文件[同步骤1]6、单击菜单投影变换→当前文件TIC点→输入TIC点,弹出“输入TIC点”对话框,设置理论值类型/单位,并输入相应的理论值,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该TIC输入,用同样的方法输入其他TIC点,保存文件(注:TIC一般为图形的四个角点,若第一次输入TIC点或TIC点已经修改,则一定要保存该文件)7、单击菜单投影变换→进行投影变换,系统弹出“输入转换后位移值”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必须选择“当前文件的投影参数未知”及“转换过程中使用文件中的TIC”,其他选项可以不管8、单击菜单投影转换→编辑当前投影参数,弹出“输入投影参数”对话框,输入相应的参数9、单击菜单投影转换→编辑当前投影参数,弹出“输入投影参数”对话框,输入相应的参数10、在第7步弹出的“输入转换后位移值”对话框,单击“开始转换”按钮,该文件转换完毕,按“确定”按钮。通过1:1复位窗口,可显示出转换后的结果文件,结果文件名为NEW*.*的临时文件,另存转换结果文件(2)用户文件投影变换当用户有已经测出坐标值的成批文本文件,并需要直接将这些数据添加到已经绘好的MAPGIS图形中,或将这些坐标点直接绘制成图,这时就可以用“用户文件投影转换”功能。(注:该功能只能对纯文本文件进行转换]具体操作步骤为:打开用户文本文件→指定数据起始位置→设置读数方式和读数顺序→进行投影变换或数据生成)11、在菜单栏单击参数设置→缺省注释参数,弹出“修改点缺省参数”对话框,在点类型选项中选择“子图”,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本次数据是一幅图四个角点的经纬度坐标,作为控制点,因此选“子图”)12、在菜单栏单击投影转换→用户文件投影转换,弹出“用户数据点文件投影转换”对话框,打开需要转化的纯文本文件13、用鼠标左键单击参加转换的第一行数据,该行变为蓝色,说明已被指定14、在“设置用户文件选项”菜单下选按行读取数据→X→Y顺序,生成点数据、位移为1,并编辑相应的点图元参数,如果该数据无需投影,则在“不需要投影”菜单前打钩,若需要投影,则设置相应的“用户投影参数及结果投影参数”15、设置好以上参数,单击“数据生成”按钮,待数据转换完毕,单击“确定”按钮,通过1:1复位窗口,可显示出转换后的结果文件,结果文件名为NEW*.*的临时文件,另存转换结果文件(若无法显示,在输入编辑子系统中显示)(二)

图框生成

图幅的图框包括标准图框和非标准图框,在生成图框之前应该了解该图框所采用的投影类型、图幅范围及编号、坐标网和比例尺(1)标准图框生成16、在“投影变换子系统”中,单击菜单系列标准图框,弹出生成不同比例尺图框的选项选单(2)小比例尺标准图框生成(主要指比例尺小于等于1:5000,以1:10000的标准图框生成为例)17、在菜单栏单击系列标准图框→生成1:1万图框,弹出“1:1万图框”参数设置对话框,设置图框模式、投影参数、椭球参数、图框文件名等参数(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外框写高斯坐标,用短线画地理坐标标记,图框内用实线画公里网,其他的图框模式可以自己练习)[注:起点纬度和经度为每幅图左下角的坐标值]18、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图框参数输入”对话框,选择相应的参数,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绘制出所需要的标准图框(注:在上图中“图框参数选择”的6个选项中,若所绘图框仅为了出图,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关选项。若所绘图框为了建立图库,完成多幅图的拼接,则6个选项都不需要选择)(3)大比例尺标准图框生成(指1:500、1:1000和1:2000等比例尺标准图框,以1:500的标准图框为例)19、在菜单栏单击系列标准图框→生成1:500图框,系统弹出“1:500图框”参数输入对话框,设置图框的相应参数(以矩形分幅为例)[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大比例尺的矩形图框,其图框范围的输入参数与小比例尺的不同,它输入的参数是公里值,而非经纬度值]注:选择坐标系: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是用户坐标系,用户坐标系是用户根据自己的测区所建立的坐标系,而国家坐标系是实际上是采用统一6度、3度或1.5度来分带所建立的坐标系。20、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生成所需图框(4)非标准图框生成非标准图框的生成主要是针对1:5000及以下的小比例尺梯形图框而言,对于1:5000以上的大比例尺矩形图框的非标准图框,可以直接在其标准图框中选择“任意矩形分幅”的分幅方法即可。

小比例尺的标准图框的生成主要是通过“投影转换”选单下的“绘制投影经纬网”功能生成,其生成具体步骤如下。21、在菜单栏单击投影变换→绘制投影经纬网,系统弹出如下参数设置对话框

22、在“投影经纬网生成的经纬度参数输入”对话框中,单击“角度单位”按钮,系统弹出“输入投影参数”对话框,设置输入起始及结束经度(纬度)的角度单位,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23、在“投影经纬网生成的经纬度参数输入”对话框中,单击“投影参数”按钮,设置所绘制图框的坐标类型、单位、图框的位置、大小及变形等24、在“投影经纬网生成的经纬度参数输入”对话框中,单击“点参数”和“线参数”按钮,设置点和线参数25、以上参数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弹出“设置绘制参数”对话框,设置所需参数,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绘制所需图框

实验七

影像配准、建库一、实验目的1、理解影像配准的基本概念;2、掌握影像配准的一般流程;3、掌握建立影像库的步骤;二、实验主要内容(一)影像配准是指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过程。它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像素坐标的变换,即将图像坐标转变为地图或地面坐标;二是对坐标变换后的像素亮度值进行重采样(1)主要流程打开影像文件(*.msi格式,如不是需转换)→打开参照文件→采集校正控制点→校正预览→影像校正(2)配准前准备工作1、

数据格式转换在MAPGIS主菜单中,单击图像处理→镶嵌配准,系统弹出“多元影像处理对话框”。在菜单栏,单击文件→数据输入,系统弹出“数据转换”对话框,选择转换数据的类型,添加转换文件,单击“转换”按钮,系统自动进行文件格式转换,转换完毕时,弹出“转换完毕”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数据转换”对话框2、生成参照文件

在MAPGIS主菜单中,单击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系统弹出“投影变换子系统”界面,单击菜单系列标准图框→1:1万图框,输入所需参数生成1:1万标准图框(具体步骤参考标准图框生成)(所采用的实例数据坐标为:=1\*GB3①东经110°11′15″-110°15′00″,北纬25°47′30″-25°50′00″;=2\*GB3②东经110°11′15″-110°15′00″,北纬25°50′00″-25°52′30″;以上两幅地图为上下相邻,比例尺均为1:1万)(3)影像配准3、在镶嵌配准主菜单中,单击文件→打开影像,打开需要配准的影像文件;单击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点/线文件4、单击镶嵌融合→添加控制点,分别在校正影像和参照文件中选择控制点,添加完成后,察看残差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在一个像元内),如果不满足,则检查控制点的质量,直到所采集的控制点的残差满足所需精度,保存控制点文件5、单击镶嵌融合→校正参数设置,系统弹出“校正参数”对话框,选择多项式次数和重采样方式,单击“确定”完成设置6、单击镶嵌融合→校正预览,可以预览影像的校正的效果,如果满足精度,则可进行影像校正7、单击镶嵌融合→影像校正,系统弹出“变换参数设置”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完成影像校正(二)建立影像库8、在MAPGIS主菜单中,单击库管理→影像库管理,进入“影像库管理子系统”,在菜单栏单击文件→自动建立影像库,系统弹出“搜索生成影像库管理表”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参数9、单击“执行”按钮,系统自动建立影像库,并弹出“影像库创建成功对”消息框,单击“确认”按钮,完成创建影像库10、在菜单栏,单击文件→打开,打开创建的影像库文件,弹出“图像窗口”对话框,可以浏览建立的影像库

实验八

图幅拼接一、实验目的1、理解地图分幅的设计思想及图幅拼接的相关概念;2、掌握如何建立一个地区的地图数据库;3、掌握图幅之间接边的主要流程。二、实验主要内容(1)

地图分幅为了管理多幅地图数据,MAPGIS采用分层、分幅的设计思想管理地图数据。一般大比例尺地图采用矩形分幅,中小比例尺地图采用梯形分幅。在MAPGIS系统中采用图库管理分幅地图数据,一个地图库是由若干个图幅、若干个要素层及影像库层组成。

在图库中,以图幅为单位构成平面,一个图幅中又由若干个层(文件)重叠而成,一层对应一个文件(点、线或面)。属于同一图幅的多个文件具有不同或相同的属性结构,这些文件属于不同的层类,每个层类具有类名。(2)新建图库1、在MAPGIS主菜单中,单击库管理→地图库管理,进入“图库管理子系统”,在菜单栏单击文件→新建图库,系统弹出“新建图库分幅方式”对话框,选择“等经纬梯形分幅”方式(以1:10000地图库为例)2、单击“下一步”按钮,系统弹出“等经纬梯形分幅图库索引生成参数”对话框,单击“图库数据投影参数设置”按钮,系统弹出“输入投影参数”对话框,设置如下参数,单击“确定”按钮3、在“等经纬梯形分幅图库索引生成参数”对话框中,设置“等经纬梯形分幅参数”,包括起点坐标、图幅数,单击“完成”按钮,系统自动生成所需图库(3)图库层类管理实现对图幅(或称图库)中具体的层类(或称要素层)进行管理,包括层类新建、删除、层类顺序的改变等4、在菜单栏单击窗口→接图表显示,显示创建的接图表5、在菜单栏单击图幅管理→图库层类管理器,系统弹出“图库层类维护管理器”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实现层类的新建、插入、删除等操作6、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图库层类”对话框,选择层类数据类型,单击“层类路径及属性结构提取…”按钮,获取当前层类属性字段7、单击“确认”按钮,系统自动创建所需层类信息,当所有层类信息都创建完毕,单击“确认”按钮(4)图幅数据维护包括图幅数据入库及删除、图层开关等8、在菜单栏单击图幅数据管理→图幅数据维护,双击分幅框,系统弹出图幅数据维护界面,在“图幅层类数据文件”框中,选择某一文件,单击“插入线/点/面文件”按钮,系统弹出“层类管理器”中指定的层类路径目录下的文件,选择具体文件,输入图幅数据的相应信息9、在菜单栏单击图幅数据管理→图库影像库管理器,弹出“影像库管理器”对话框,选择“MSI影像库可见”,并单击“MSI影像库”按钮打开影像库文件(5)图幅拼接10、在菜单栏单击窗口→图形显示,屏幕上显示影像数据及已经添加的要素数据11、在菜单栏单击接边处理→设置当前图库接边参数,系统弹出“当前库接边参数设置”对话框,设置所需参数接边带宽度:设置接边带的宽度,单位与入库参数一致,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接边带容忍度:设置接边时系统所允许的两接边端点间的最大误差范围,只有小于接边容忍度的图元才能够接边,单位与入库参数一致,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接边带衰减系数:设置接边时相连接的两图边,为了消除误差的距离递减系数。11、单击接边处理→设置接边条启动接边过程,系统弹出“图库层类选择”对话框,选择需要接边的层类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在屏幕显示的图形要素中,单击鼠标左键获取接边条12、单击接边处理→线/弧段自动匹配接边,弹出下图所示询问对话框,如果所选的两条线可以接,则单击“yes”按钮,直到所有要素接边完成13、单击接边处理→保存接边修改数据,系统自动保存接边处理结果14、单击接边处理→取消接边条终止接边处理,系统进入图形界面,保存图库文件(6)

接边后处理15、在MAPGIS主菜单中,单击图形处理→输入编辑,进入MAPGIS编辑子系统,单击文件→新建工程,利用从文件倒入功能获取地图参数,在工程左窗口添加参加接边的同类图层数据,选择所有文件,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合并文件”对话框,设置另存文件名,单击“合并”按钮,系统弹出“合并成功”信息框16、当合并后的文件处于编辑状态时,单击菜单其它→自动连接线,系统自动对接边后的相邻图幅的线数据进行连接

实验九

图形裁减一、实验目的1、理解图形裁减的基本概念;2、掌握图形裁减的流程及步骤;二、实验主要内容(1)图形裁减图形录入完毕之后,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只需要利用整个图形中的某块或某部分,这是就需要进行图形裁减,分为内裁和外裁两种方式。图形裁减的流程为:装入裁减文件→装入裁减框→新建裁减工程→裁减1、在MAPGIS主菜单中,单击实用服务→图形裁减,进入图形裁减系统2、单击文件→装入点(线、区)文件,系统弹出选择文件对话框,选择需要裁减的文件,单击1:1工具按钮,系统弹出“选择显示文件”对话框,选择需要显示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3、单击编辑裁减框→装入裁减框,系统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选择裁减框文件(如果没有裁减框,可利用“造点”或“键盘输入裁减框”功能新建裁减框)4、单击编辑裁减框→造点,激活造点功能,在需要裁减的图形上绘出裁减框5、单击编辑裁减框→键盘输入裁减框,系统弹出“键盘输入编辑裁减框”对话框,输入裁减框的边界(x,y)坐标,单击“ENTER”键,添加坐标对,输入完毕后,单击“结束”按钮,系统自动绘制裁减框(注意:坐标输入的次序,裁减框的定义点数不能少于3,当点数小于3时,删点功能被禁止)5、单击裁减工程→新建,弹出“编辑裁减工程文件”对话框,设置结果文件名及存放路径、裁减类型及方式,单击“修改”按钮,结果文件显示在列表框中,单击“ok”按钮完成设置裁减类型:内裁指结果文件的全部内容在裁减框内部,外裁指结果文件的全部内容在裁框外部。裁减方式:制图裁减和拓扑裁减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系在对区文件的裁减。使用制图裁减方式裁减两个相邻的区时,系统会将它们的共同弧段一分为二,使两个区相互独立,拓扑关系发生变化;而拓扑裁减的方式将它们共同的弧段保持原来的拓扑关系。注意:结果文件名一定要显示到列表框中,否则裁减不执行。6、单击裁减工程→裁减,系统自动执行文件的裁减,裁减完毕后,通过打开文件的功能将结果文件打开,然后复位显示查看裁减结果。

实验十

文件转换一、实验目的1、掌握文件转换的几种主要方法;2、掌握AUTOCAD、ARCINFO、MAPINFO数据的转换方法;二、实验主要内容(一)

MAPGIS数据转换接口MAPGIS数据输入接口包括MAPGIS的明码格式数据接口、DXF格式接口、DLG接口、STDF格式、瑞得全站仪格式、MAPINFO格式接口及ARC/INFO接口,其中ARC/INFO接口包括内部格式接口、E00格式接口、ARC/INFO公开格式接口。MAPGIS数据输出接口包括MAPGIS的明码格式数据接口和DXF格式、DLG格式、CGM格式、STDF格式、MAPINFO及ARC/INFO接口,其中ARC/INFO接口包括内部格式接口、E00格式接口、公开格式接口。(二)数据输入接口(1)AUTOCAD数据转换为MAPGIS数据1、在MAPGIS主菜单中,单击图形处理→数据转换,进入数据转换子系统2、单击菜单→输入装入DXF,系统弹出DXF文件输入的对话框,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系统弹出“选择不转出的图层”对话框,选择不需要转入的图层,单击“ok”按钮,系统开始处理实体

3、单击菜单窗口→复位窗口,选择转换后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后,在窗口中可以看到转换后的结果文件

4、单击菜单文件→换名存点/线/区文件,另存转换后的结果文件(2)ARCINFO数据转换为MAPGIS数据5、单击菜单输入→输入ARCINFO(*.E00),系统弹出*.E00文件输入的对话框,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系统自动完成文件格式的转换6、单击菜单窗口→复位窗口,选择转换后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后,在窗口中可以看到转换后的结果文件,对结果文件进行存档(3)MAPINFO数据转换为MAPGIS数据7、单击菜单

输入→装入MAPINFO数据,系统弹出*.MIF文件输入的对话框,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系统自动完成文件格式的转换8、单击菜单窗口→复位窗口,选择转换后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后,在窗口中可以看到转换后的结果文件,对结果文件进行存档(4)ARCVIEW数据转换为MAPGIS数据9、单击菜单

输入→装入SHAPE文件,系统弹出SHAPEFILE文件输入的对话框,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系统自动完成文件格式的转换10、单击菜单窗口→复位窗口,选择转换后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后,在窗口中可以看到转换后的结果文件,对结果文件进行存档(三)

数据输出接口11、单击菜单文件→装入点/线/面文件,系统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12、单击菜单窗口→复位窗口,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显示的结果(5)MAPGIS数据转换为AUTOCAD数据13、单击菜单输出→全图形方式输出DXF文件,系统弹出“选择文件”对话框,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输入转换后的文件名,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弹出“选择高程”对话框,根据集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高程字段(如果没有高程可以不选)注:在向AUTOCAD转换输出时,由于AUTOCAD中高程是用Z坐标来表示,而MAPGIS系统中的高程是放在属性中,所以转换时系统要求选择一个字段作为高程输出

系统提供了三种转换方式。一般而言,数据方式适用于DXF文件被作为一个接口供其他软件调用;图形方式和全部图形方式适用于在MAPGIS上作图,在AUTOCAD上出图或集成,它仅是字体上与MAPGIS不同,这种方式占用的时间和存储空间都较大(6)MAPGIS数据转换为ARCINFO数据

系统提供了3种转换方式:ARCINFO标准格式、ARCINFO内部交换格式(即E00格式)、ARCINFO公开格式(即GENERATE格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

输出ARCINFO标准格式:该方式通常被用作由MAPGIS转ARCINFO时,同时输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输出ARCINFO的E00格式:通常用作输出MAPGIS点文件,以及向高版本的ARCINFO输出空间数据

输出ARCINFO公开格式:通常用作只向ARCINFO输出空间数据,而属性数据在ARCINFO上建立14、单击菜单输出→输出点/线/区的E00数据,系统弹出“选择文件”对话框,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输入转换后的文件名,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进行文件格式转换(7)MAPGIS数据转换为MAPINFO数据15、单击菜单输出→输出MAPINFO数据,系统弹出“选择文件”对话框,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系统自动创建转换后的文件,单击“保存”按钮,系统自动进行文件格式转换,并弹出“数据转换成功”的信息框(8)MAPGIS数据转换为ARCVIEW数据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转换获取:其一,先转化成MIF格式,然后在转化成SHAPE格式;其二,先转换成E00格式,再转换成SHAPE格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转换方法。

实验十一

ARCVIEW软件入门简介一、实验目的1、了解ArcViewGIS3.2a软件的主要扩展模块及其功能,熟悉系统的操作环境;2、ArcViewGIS3.2a的快速入门:对已有工程文件进行编辑、新建工程文件;二、实验主要内容(一)

ArcView

GIS3.2a软件简介(1)什么是ArcViewGIS?ArcViewGIS,又称为个人桌面GIS(DesktopGIS),其3.2a版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公司最新推出的普及型GIS软件系统。它适用于中小规模的GIS项目。运用它你可以对来自多种途径的数据源创建智能的动态地图。ArcViewGIS提供使你能够同时对地图、数据库表、图表和图形进行操作的工具。你还能给地图上的空间要素增加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连接。(2)ArcViewGIS的主要应用领域ArcViewGIS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领域内得到了应用。典型的ArcViewGIS应用领域包括:金融咨询、市场分析、城市规划、环境工程、人口统计、工程制图、市政工程、交通规划、紧急事务协调处理等,同时在地学与环境科学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ArcViewGIS3.2a的主要特色向导和对话框使复杂的任务简单化,方便的数据获取工具,强大的查询和分析功能,专业品质的地图数据显示,先进的报表输出功能。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4)ArcViewGIS3.2a的主要扩展模块同ArcViewGIS一同捆绑的扩展包括:Reportwriter、CADReader、DatabaseAccess、DialogDesigner、Digitizer、GeoProcessing、GraticulesandMeasuredGrids、IMAGINGimage、JFIF(JPEG)ImageSupport、LegendTool、MilitaryDataReader、MrSIDImageSupport、TIFF6.0ImageSupport、VFPViewer等。可选的扩展主要包括ArcViewInternetmapSever、ArcViewnetworkAnalysis、ArcViewSpatialAnalyst、ArcView3DAnalyst、ArcViewTrackingAnalyst等。(5)ArcViewGIS3.2a的数据组织特征ArcView3.2a以项目(project)作为基本应用单元。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扩展名为.apr的文件,它包含各种工作视图(view)、表格(table)、统计图(chart)、图版(layout)以及脚本语言(script)。实际上,这些图、表和编程语言同时也是分析处理数据的手段或工具。在ArcView3.2a中,无论用view,table,chart,layout或script哪一种方式来对数据进行检索、查询、统计分析或生成图,都是通过对主题图层(theme),特征要素(feature),属性数据(attribute),字段(field)进行操作来实现。(二)ArcView

GIS3.2a软件快速入门(1)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ArcViewProject(*.apr)文件1、单击开始→程序(P)→ESRI→ArcViewGIS3.2a→ArcViewGIS3.2a2、在欢迎对话框中,选择“Openanexistingproject”,单击“Ok”3、在“OpenProject”对话框中,改变驱动器和文件夹到$HomeDriver\ESRI\AV_GIS30\AVTUTOR\ARCVIEW4、选择文件qstart.apr,单击“Ok”该项目中包含了三个视图(view)Project窗口Project窗口(2)打开图层5、在Project窗口中双击“world”视图,打开世界地图,该图显示了2000年世界各国的人口信息TOCTOC窗口(3)显示、激活与改变图层显示顺序6、在TOC窗口中,选择或取消某图层前的“checkbox”按钮,可显示或不显示该图层7、用鼠标单击要编辑的图层,使其处于“激活”状态(此时该图层凸出显示)8、利用鼠标选中某图层,上下拖动可改变图层的显示顺序(4)标注(手动和自动)9、在TOC中,单击图层“LifeExpectancy”使之处于活动状态,单击标注工具按钮,单击非洲地区的任一国家,系统将会自动进行标注10、单击定位工具,拖曳标注可以改变标注的位置,也可以拖动选定标注的某个句柄(标注框四个顶点处的黑色小块)来改变标注的大小11、单击菜单Theme→Autolable子项,弹出自动标注对话框,设置所需参数,单击“ok”按钮,系统进行自动标注(5)信息浏览与查询12、单击识别工具按钮,单击活动图层中的某一特征,该特征的属性信息将显示在识别结果对话框中13、单击搜索查询工具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所要查询的地名,如Chicago,系统自动定位其空间位置14、单击条件查询工具按钮,系统弹出输入条件对话框,输入需要查询的条件,单击“NEWSet”按钮,系统自动搜索满足条件的图形要素,例如,确定美国城市人口中男性人口大于10000的所有城市的空间分布(6)改变图层显示的图纹、颜色和比例15、关闭“projectedpopulation”图层,双击“LifeExpectancy”图层会显示下面的图例编辑工具16、在出现的编辑工具中,选择“NoData”一栏的灰色符号,双击以击活”FillPatten”对话框,选定自己所喜爱的图符或花纹,单击“Apply”,这时所选择的图层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如下图所示,“NOData”区的图纹和颜色由原来的灰色和无图纹变化成红色和竖条纹(7)新建Project(*.apr)文件17、单击开始→程序(P)→ESRI→ArcViewGIS3.2a→ArcViewGIS3.2a,在欢迎对话框中,选择“Asablankproject”,单击“Ok”18、单击视图图标,单击“New”命令按钮(激活Project窗口,可以发现已经新建了一个名字为“View1”的视图)19、双击“View1”,在出现的子窗口中,执行“View”下的“Propertie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作如下修改,然后单击“Ok”按钮20、单击菜单“View”下的“Addtheme”,或者单击工具按钮按钮,在“Addtheme”对话框中,改变驱动器和文件夹到$HomeDriver\ESRI\AV_GIS30\AVTUTOR\ARCVIEW\QSTAR,选择“Deg30.shp”文件,单击“Ok”按钮,重复该步操作,分别加入“World94.shp”、“State.shp”与“Uscities.shp”图层(8)设置视图的排版(Layout)21、单击工具,进行所有图层的适应窗口显示22、单击“view”菜单下的“Layou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Landscape”选项23、单击“Ok”按钮,系统自动创建一个包括有图例、图名、指南针以及比例尺等内容的排版图,对排版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实验十二建立空间数据库一、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创建空间数据库(以点图层为例);2、掌握如何编辑空间对象的属性特征以及如何与外部属性数据库联结,构成自己的空间数据库;二、实验主要内容新建图层1、单击菜单View→NewTheme子项,在“NewTheme”对话框中,选择“FeatureType”为“Point”,单击“Ok”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为此新建的图层指定文件名(Mypoint.shp)和存储路径2、从工具栏中单击输入要素按钮,在“View”窗口的绘图区中单击输入30个分布较均匀的点,如果位置不合适,利用工具拖曳进行移动3、单击菜单Theme→StopEditing子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Yes”予以确认,存储编辑好的数据4、单击菜单Theme→properties项,弹出图层属性对话框,在“ThemeName”项中输入文件名为mypoint.shp,单击“ok”按钮5、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属性表按钮,打开该图层的属性表6、单击菜单Table→StartEditing子菜单,然后单击菜单Edit→AddField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改变字段的名称为“Evaluation”,Width为10,DecimalPlaces为27、单击菜单Windows→Title项,将各窗口进行平铺排列,在属性表中单击任一记录,那么该记录呈黄颜色高亮度显示,请注意此时“View”窗口中与之相对应的点也呈黄颜色高亮度显示8、单击工具栏上编辑工具,此时当鼠标移动到表格的范围内时,鼠标将变成一小手形状。单击任一属性单元格,可编辑该单元格的内容

注意:其中ID字段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输入自然数9、单击菜单Table→StopEditing子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Yes”予以确认10、利用MicrosoftOffice组件中的“Excel”或FoxBASE+等应用软件,创建一个*.dbf文件,要求包括两个字段,其一为ID,整数型,另一为Name,字符串型。记录个数与上面创建的点数相同,其中ID字段为自然数。利用“Excel”编辑完成后,单击“另存为(A)…”,选择“保存类型”为“DBF4

(dBASEⅣ)

(*.dbf)”,文件名为ExtraTb.dbf10、关闭“Excel”,激活ArcView的“Project”窗口,单击打开标图标,单击“Add”命令按钮,加入刚才创建的ExtraTb.dbf文件11、拖动两个表格窗口排列成如下形式,激活“ExtraTb.dbf”窗口,单击字段名“ID”,选择整列,在“Attributesoftheme1.shp”中选择“ID”列12、单击,完成两个表格数据联合操作后,关闭“ExtraTb.dbf”表格13、利用相同的步骤尝试建立线图层和多边形图层

实验十三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一、实验目的1、理解矢量数据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2、掌握数据查询和检索的主要方法;2、掌握缓冲区分析及地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二、实验主要内容(一)空间数据的查询和检索1、启动ARCVIEW,打开教程中的文件$HomeDriver\ESRI\AV_GIS30\AVTUTOR\ARCVIEW\QSTART.APR2、单击Views图标,双击打开“UnitedStates”视图,显示结果如下图所示(1)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3、单击“Windows”菜单下的“qstart.apr”子项,激活Project窗口4、单击Tables图标,再单击“Add”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改变驱动器和路径,找到“qstart”文件夹,选择“sales.dbf”文件,单击“Ok”按钮5、激活“UnitedStates”视图,激活“USStates”图层,打开USStates图层的属性表(AttributesofUSStates)6、从“Window”菜单中选择“sales.dbf”,激活此表格窗口7、利用Join工具,完成两个表格数据联合操作后,关闭“AttributesofUSStates”表格(2)编辑图例8、打击EditorLegend工具按钮,双击打开“Symbol”窗口,改LegendType为GraduatedValue,ClassificationField为Total(3)向视图中添加新图层9、单击添加图层工具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uscities.shp”,单击“Ok”按钮(4)空间数据检索-提取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人口≥80,000)10、激活“uscities.shp”图层,单击图层属性按钮,系统弹出图层属性对话框11、在对话框中,单击按钮,出现查询生成器对话框(QueryBuilderdialog),双击“Pop1990”,再单击≥按钮,然后输入80000,单击“ok”按钮12、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改变图层“Uscities.shp”名称为“Largecities”,单击“Ok”按钮(5)空间数据查询--Atlanta在哪里?13、单击查找工具,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Atlanta”,单击“Ok”按钮,Atlanta城市以黄色高亮度显示出来(6)缓冲区查询--找出与Atlanta距离在300英里范围内的城市14、单击菜单Theme→SelectByTheme命令,在系统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相应的内容15、单击“NewSet”按钮,符合条件的城市以黄色表示出来,利用自动标注功能进行标注

(二)

缓冲区分析(以创建点的缓冲区为例--作出Atlanta方圆300miles的区域)16、在工具栏,单击清除所选项工具按钮,清除所选择的特征17、单击选择要素工具按钮,选择城市Atlanta后,单击菜单Theme→CreateBuffer…子菜单,系统弹出“CreatBuffers”对话框,作如下选择18、单击”Next’按钮19、单击“Next”按钮,作如下填写或选择,单击“Finish”按钮,完成缓冲区的建立(三)地理分析(包括融合、合并、裁剪、相交、相并等功能)20、单击菜单File→Extensions…子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Geoprocessing”项,单击“MakeDefault”按钮21、在TOC中加入需要分析的数据,单击菜单“View→GeoProcessingWizard…”功能按钮,弹出“GeoProcessing”对话框,选择需要的分析功能

实验十四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一、实验目的1、理解栅格数据的基本特征、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2、理解DEM,掌握创建DEM数据的原理和步骤、利用DEM派生坡度图、坡向图;3、掌握如何对栅格数据进行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