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实地研究_第1页
社会研究方法+实地研究_第2页
社会研究方法+实地研究_第3页
社会研究方法+实地研究_第4页
社会研究方法+实地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考:1、为什么要开展实地研究?2、如何开展实地研究,要注意什么?第六讲实地研究第一页,共45页。案例1:中县干部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在中部某农业县挂职两年,写出25万字的博士论文,还原该县乃至更广泛的基层官场生态。研究工作1:收集官员年龄、学历造假证据;研究工作2:披露该县改革开放以来虚假政绩工程;研究工作3:搜罗该县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简历,寻找升迁“奥秘”,揭秘“政治家族”现象。研究工作4:还原官场晋升道路上秘而不宣的“上贡体制”与“买官卖官”,接近“最为隐秘”的纪委官员,考察“摘帽的尺度”。

资料出处:第二页,共45页。作者简介:素德·文卡特斯(SudhirVenkatesh):出生于印度,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主修数学。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期间,研究芝加哥最贫穷的黑人社区,花了十年时间将所见所闻写成博士论文《黑帮老大的一天》。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有着发育过度的好奇心和发育不良的恐惧感,总是深入调查人群,不顾环境险恶,在学校里被视为异类。他的著作、故事和文件资料常出现于《美国瞭望》、《美国生活》和美国国家公共无线电台。资料出处:案例2:黑帮老大的一天第三页,共45页。作者为了研究美国黑人街区的贫困问题,深入一个贩毒黑帮的内部,还和一个黑帮老大交上了朋友。这让他在黑帮中混迹多年,目睹了黑帮控制下的街区中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实,包括如何与官方达成妥协、黑帮头目如何控制手下、如何经营自己的贩毒事业,以及黑帮社区的居民五花八门的谋生技巧,另外还有枪击、斗殴等暴力现象。

资料出处:《黑帮老大的一天》,百度百科,第四页,共45页。基础阅读:1、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59-511。拓展阅读:2、罗伯特·K·殷,2004,《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周海涛主译,李永贤、张蘅参译,重庆大学出版社。3、罗伯特·K·殷,2004,《案例研究方法应用》,周海涛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4、斯蒂芬·范埃弗拉,2006,《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陈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5、查尔尼娅维斯卡,2010,《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叙事》,鞠玉翠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赫伯特.J.鲁宾、艾琳.S.鲁宾,2010,《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卢晖临、连佳佳、李丁译,重庆大学出版社。7、Lofland.J、戴维·A.斯诺、利昂·安德森等,《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林小英译,重庆大学出版社。第五页,共45页。课程内容一、适合实地研究的议题二、实地研究的逻辑三、选择地点与获准进入四、现场中的社会关系五、观察与搜集资料六、实地研究中的访问七、离开现场八、实地研究中的伦理道德困境第六页,共45页。 “实地研究法一般适用于研究涉及体会、理解或描述某个互动中的人群的那些情况。实地研究最适合处理以下问题:社会世界中的人们是如何办到Y这件事的呢?或是X这个社会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当其他方法(像调查研究、实验)不适用时,例如,研究街头帮派,就是实地研究的适当时机”(纽曼,2008:460)。

一、适合实地研究的议题第七页,共45页。

1、研究某个场所(社区)或环境的人群。

2、研究不确定的、不固定在某个地方的社会经验,访问与观察是唯一方法。

3、研究领域广泛:美容院、日间托儿所、面包店、赌场、保龄球场、教堂、咖啡馆、自助洗衣店、报警办公室、私人疗养所、纹身店和减肥中心等。第八页,共45页。(一)实地研究是什么?

1、研究取向: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获得资料。

2、研究基础:在自然情境下观察日常事件的自然主义。

3、研究目的:考察自然情境下的社会意义,捕捉多元观点。

4、研究特点:实地研究与个人特征紧密相连。

二、实地研究的逻辑第九页,共45页。实地研究研究取向研究基础研究目的研究特点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自然情境下观察社会意义与多元观点个人特征融入其中第十页,共45页。(二)实地研究的程序(纽曼,2008:467)

1、做好准备、阅读文献并确定焦点。

2、选择进行实地研究的地点并取得进入的途径。

3、进入田野,与田野人物建立社会关系。4、选择并扮演一个社会角色,熟悉内幕,和田野成员相处融洽。

5、观察、倾听并搜集质性资料。

6、开始分析资料,产生并评估工作假设。

7、关注田野环境中某些特定的维度,并使用理论抽样。

8、对田野报告人进行访问。

9、从田野环境中抽身,离开田野环境。

10、完成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第十一页,共45页。三、选择地点与获准进入(一)选择地点

(二)进入田野的策略(三)进入田野后的态度(四)建立关系

第十二页,共45页。三、选择地点与获准进入(一)选择地点

1、到哪里去观察?

(1)地点:事件或活动发生的情境。

(2)田野地点与问题:选择与问题相关的他人。

(3)选择地点的考虑:资料丰富,不熟悉与合适。

(4)田野地点:开放公共场所和封闭私人场所的连续体。第十三页,共45页。2、涉入程度

(1)田野角色是一个连续体,根据研究者与成员间的距离程度。

Junker的四种角色:1.1完全的观察者,例如藏身在单面镜之后的研究者或是一个“不易被看穿的角色”;1.2进行观察的参与者,从一开始大家就知道研究者的存在但他与研究对象的接触有限;1.3进行参与的观察者,研究者的身份是公开的但他与成员是亲密朋友;1.4完全参与者,研究者与会员举止没有差异,分享局内人才知道的秘密。 Adler的三种角色:1)边际成员,研究者保持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或是研究成员的观念(对成员行为的不适应)造成了限制;2)积极成员,研究者承担起成员的角色并经历与成员相同的感觉,像成员一样参与活动;3)完全成员,研究者皈依田野并且本土化。第十四页,共45页。研究者与田野的涉入程度完全的观察者进行观察的参与者进行参与的观察者完全的参与者第十五页,共45页。3、守门人:“指拥有某种正式或非正式权威来掌控他人能否进入田野地点的人。他可能是站在某个角落的凶汉、医院的行政人员或某个企业的老板。非正式的公共场所(例如,人行道、公共等候室)很少会有守门人;正式组织则必须取得权威人士的同意”(纽曼,2008:472)。第十六页,共45页。(二)进入田野的策略

1、协商进入

2、发展与成员的关系

3、内容透露:研究计划与个人兴趣爱好和背景。第十七页,共45页。(三)进入田野后的态度

1、呈现自我:体貌特征、言谈举止、穿着与社会背景。

2、把自己作为测量工具的研究者

(1)研究者要敏锐观察田野事件,并有效记录资料。

(2)个人见解与情感涉足田野研究,也是“经验资料”。3、陌生的态度

(1)研究者能容易认清文化要素。

(2)研究者能发现自我。第十八页,共45页。

“陌生的态度意指质疑与留意一般细节,或通过陌生人的眼睛来察看一般事物。陌生感帮助研究者克服观察一般事物细节所必须面对的烦琐无聊,有助于研究者使用新的角度审视一般事物,使他看到成员平常不易察觉的层面”(纽曼,2008:476)。

“陌生人把事件当成特定的社会过程看待,而局内人则把事件看成自然而然的事。戴维斯把这两个角色称为火星人与皈依者。火星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陌生新奇的,质疑所有的假设;而皈依者则接受每一件事,一心想要成为信徒。研究者同时要有这两种观点,以及转换这两种观点的能力”(纽曼,2008:476)第十九页,共45页。(四)建立关系

1、魅力与信任

2、冷脸迎人者

3、了解第二十页,共45页。四、现场中的关系(一)现场中的角色(二)弄清内部规则(三)维持关系 第二十一页,共45页。四、现场中的关系(一)现场中的角色

1、角色选择:已经存在的还是创造出来的

2、角色选择上的限制:先赋因素与体型外貌第二十二页,共45页。(二)弄清内部规则

1、研究压力 “实地研究中经历某种情感压力是无法避免的。与其压抑情感反应,实地研究者不如敏锐地观察自己的情感反应,可以通过写日记、做心情记事和内心感觉记录,或是向田野地点外的朋友述说告白等方式,来回应实地研究的紧张与压力”(纽曼,2008:480-481)

第二十三页,共45页。2、使社会研究平常化 “不隐藏身份的实地研究者必须要把社会研究平常化,即协助成员重新界定社会研究,使他们对社会研究的认识从一无所知和有点害怕,转变到懂得社会研究是平常的和可以预期的。他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成员适应社会研究: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随时间推移一点点地解释研究计划的内容,表现得没有威胁性,容忍情境中的一些轻微越轨行为。……另一个把研究平常化的方法,是用成员听得懂的方式向他们解释什么是社会研究”(纽曼,2008:481)。第二十四页,共45页。3、可接受的不胜任者 “一个可接受的不胜任者是指这样的人:他在田野中只是部分胜任(技能或知识),被田野成员接受为一位不具威胁性、需要教育的人物。”(纽曼,2008:482)第二十五页,共45页。(三)维持关系

1、社会关系

2、小恩小惠

3、田野中的冲突

4、表现出感兴趣

5、社会故障 “社会故障发生在两种文化传统或社会假设无法弥合的情况之下。故障凸显社会意义,因为故障时,平日所隐藏的期望与假设变得清楚明白。这个情况下常出现误解或不知所措,因为可以适用多个潜在的规则”(纽曼,2008:483)。第二十六页,共45页。(一)观察与倾听(二)记笔记(三)资料质量(四)确定焦点和抽样五、观察与搜集资料第二十七页,共45页。(一)观察与倾听 1、观察 (1)实地环境,掌握环境氛围。 (2)田野中的人和事,包括每个人的外形特征,年龄、性别、种族和身材。 “研究者记录诸如此类的细节,是因为可能就此而显露出某些重要的事物。所以,宁可犯下把每件事情记录下来的错误,也不愿意漏掉可能有重大意义的细节。”(纽曼2008:485).

2、倾听:听到什么和怎么说以及话中的含义。“弦外之音”

3、暗语:新词语或为平常用语界定新意义。五、观察与搜集资料第二十八页,共45页。(二)记笔记 “完整的田野笔记包括:地图、图表、照片、访问记录、录音带、录像带、备忘录、从田野上带回来的物品、田野中记下的重点,以及离开田野后所做的详尽笔记。实地研究者期望能填满许多笔记本与档案柜,或将同样的资料输入电脑。他们花在写笔记上的时间比花在田野上的时间还多”(纽曼,2008:487)。第二十九页,共45页。1、田野笔记类型

(1)速记笔记:字词、短语或图画这些用于提示记忆的东西。

(2)直接观察笔记:按照时间和每次进入地点,整理先后顺序。

(3)研究者的推论笔记:1.1只倾听而不使用任何分析性的类别;1.2将现在所听到的与以前听到的的进行比较;1.3用自己的解释来推论这些话语的含义。

(4)分析性笔记:提出想法间的关联;构造假设;提出猜测和发展新概念。

(5)分析性备忘录:深入阐释概念,修正或发展更为复杂的理论。

(6)个人笔记:个人的感觉与情绪反应。第三十页,共45页。2、地图和图表(1)帮助研究者组织田野事件(2)帮助他人想象田野地点 “实地研究者发现三种类型的地图是颇有帮助的:空间(spatial)、社交(social)和时间地图(temporal)。第一种有助于解读资料的位置;后两者构成资料分析的初步形式。空间地图依据物体所在的地理空间,定出人、设备以及其他事物的位置,以显示活动发生的场所。社交题图现实在场的人数与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权力、影响、友谊和劳动分工等。时间地图显示人员、物品、服务和交流的来去过程或时间表”(纽曼,2008:490-491)。3、作为记忆补充的机器记录4、访问笔记:记录问题与答案,制作封面页,列出日期、访问地点、被访者的特征、访问内容第三十一页,共45页。(三)资料质量

1、质量的意义 “对定量研究者而言,高质量资料是指有信度与效度的资料;它们针对同一个‘客观’真相,提供给所有研究者精确、一致的测量值。诠释研究取向意味着不同类型的资料质量。实地研究者不假设有个单一客观真相的存在,相反,他们主张田野成员主观地就某个社会情境下的经历和体验作出诠释。田野成员认定为真的事物,实际上是源自于社会互动与诠释。所以高质量的田野资料捕捉的是这类过程,并且帮助外界了解成员的观点。实地研究者并不通过消除主观观点来获取有质量的资料;相反,有质量的资料包括研究者的主观反应与经验。有质量的田野资料来自于研究者全然沉浸在田野成员的社会世界,所获得的真实经验的详尽描述”(纽曼,2008:493)。第三十二页,共45页。2、实地研究的信度

(1)内部一致性:“指排除常见形式的人为欺骗之后,就对某个人或某件事已知的全部内容而言,资料是否可靠可信。换句话说,这些片段拼凑起来符合一个完整连贯的图像吗?例如,在不同的时间与社会情境下,某个成员的行动前后一致吗?”(纽曼,2008:493)。

(2)外部一致性:“通过其他人的观察、其他不同的资料来源的检验和交叉验证获得的。换句话说,观察适合所有的情境吗?例如,其他人能够证明研究者对某位成员的观察吗?有其他证据证明研究者的观察吗?”(纽曼,2008:486)。第三十三页,共45页。3、实地研究的效度

(1)生态效度:研究者描述的社会世界与成员自身世界相符合的程度。

(2)自然历史:对计划执行过程所做的详尽描述。交代研究者的行动、假设和程序,方便他人评估。如果局外人能了解并接受田野地点与研究者的行动,该研究计划就具有效度。

(3)成员确认:当研究者将田野研究结果带来回来给成员,让他们来判断研究的合适性。

(4)胜任的局内人表现:非田野内成员能够像其它成员那样有效进行互动,并被认为像成员一样,这包括能够说并且了解局内人的笑话。第三十四页,共45页。(四)确定焦点和抽样

1、定出焦点:不重要与不相关

2、抽样:理论抽样 “实地研究者的抽样,是从所有可能的观察值中取出一组数量很少、有选择性的观察值。这被称为理论抽样,因为它受到研究者正在发展的理论的指导。实地研究者针对时间、状况、事件类型、地点、人物类型或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抽样”(纽曼,2007:495)第三十五页,共45页。第三十六页,共45页。(一)实地访问(二)实地访问的问题类型(三)访谈: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四)实地研究中的报告人(五)访问情境

六、实地研究中的访问第三十七页,共45页。(一)实地访问

1、研究类型:使用无结构的、无既定方向和深度的访问。

2、研究内容:提问、倾听、表现兴起以及记录说过的话。(二)实地访问的问题类型1、描述性问题:了解场所背景、获得关于成员的资料。2、结构性问题:开始于研究者将特殊的田野事件、情况和谈话组织成概念类别之后。询问被访者除了研究者所指出的部分之外,是否还存在其它部分。3、对照性问题:研究者要求成员确认相似性与差异性时,问题焦点集中在同一类别的不同部分之间或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六、实地研究中的访问第三十八页,共45页。(三)访谈:结构式与非结构式

与结构式访谈相反,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某个研究主题做比较自由的交谈,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第三十九页,共45页。访谈结构访谈深度访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