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产病害学寄生蠕虫病第1页/共53页三、由绦虫引起的疾病
(一)概说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不具消化系统,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取寄主的营养。
1.外部形态
虫体一般为带状,背腹扁平;分头节、颈和体节三部分。头节上有各种附着器,头节的形状常为目的分类依据。体节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及妊娠节片。
2.内部构造
体壁:合胞体结构,最外表有许多微毛。内有环肌、纵肌和少量斜肌组成。神经系统:由头神经结和背、腹、侧3对纵神经索组成。排泄系统:原肾,焰细胞分布虫体各处,焰细胞有细管、背腹排泄总管,两侧排泄管以自己的孔通向外面。
生殖系统:多为雌雄同体,每个节片内有1或2套生殖器官。有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第2页/共53页
3.生活史
绦虫有更换寄主,各类绦虫具有不同的发育型式。第一中间寄主:通常为水生无脊椎动物,如剑水蚤、颤蚓等,亦有陆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第二中间寄主:通常是脊椎动物,如鱼、爬行类、两栖类等。终末寄主:吞食第二中间寄主发育为成虫。(二)常见的绦虫病1.鲤蠢病(CaryOPhyllaeuSiaSiS)病原鲤蠢(CaryOPhyllaeusspp)和许氏绦虫,属鲤蠢科。虫体不分节,只有1套生殖器官。中间寄主为颤蚓(原尾蚴),成虫寄生在鱼肠内。流行情况
鲤蠢病、许氏绦虫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在我国全国各地养鱼水域均可发生此病,但大量寄生引起病鱼死亡。症状
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引起肠壁发炎,肠道被堵塞,不吃食,肠被堵处可膨大成球状,病鱼贫血。诊断方法
(1)将病鱼的肠道剪开,用肉眼看到有大量白色、细长、扁平、不分节的虫寄生,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鉴定病原的种类,则需进行切片、染色。第3页/共53页防治方法
(1)进行综合预防。
(2)池塘用0.7ppm氯化铜杀死水蚯蚓,预防疾病的发生。
(3)每l千克鱼内服甲苯咪唑50mg或丙硫咪唑40mg或吡喹酮48mg,连续3天。
许氏绦前半段虫许氏绦后半段虫第4页/共53页2.头槽绦虫病(Bothriocephalusiosis)病原体
九江头糟绦虫(Bothriocephalusgowkongensis),为头槽科(Bothriocephalidae)。虫体带状,体长90~250mm。头节有1明显的顶盘和2个较深的吸沟。多个节片。生活史:经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5个阶段,一条长150—200mm的虫体每·次可产卵1万个。卵:椭圆形,淡褐色,有卵盖,卵随粪便一同落到水中,在水温28~30℃孵化成钩球蚴。钩球蚴:圆形,后端有钩3对,虫体密布纤毛,为剑水蚤吞食感染。原尾蚴:钩球蚴被中间寄主剑水蚤吞食后,穿过其消化道到达体腔,大约经5天发育为原尾蚴;原尾蚴体长形,尾端有1球形尾器,前端有4—5对穿刺腺。裂头蚴:剑水蚤被草鱼鱼种吞食后,经过消化作用,剑水蚤破裂,原尾蚴即在肠内蠕动,脱下尾器,发育为裂头蚴,这时期的幼虫,没有节片,在夏天经11天,虫体长出节片,逐渐进入成虫。成虫:在水温28~29℃时,裂头蚴在小草鱼肠内经过21~23天达到性成熟,初次产卵。流行情况
全国流行。寄生于草鱼、青鱼、鲢、鳙、鲮的肠内,以草鱼鱼种受害最为严重。草鱼在每年育苗初期即开始感染,而且在短期内大部分能发展到严重阶段。第5页/共53页症状
病鱼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消瘦,不摄食,体色发黑,离群在水面,口常张开,严重贫血。解剖开鱼腹,可见鱼肠前段第一盘曲膨大成囊状,直径增大数倍,肠壁发炎,肠道被堵而死。诊断方法
(1)剪开病鱼的肠道,当肉眼看到有大量白色、细长、扁平、分节的虫寄生,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鉴定种类则需进行切片、染色。防治方法
(1)用50ppM生石灰或20ppM漂白粉进行池塘消毒,杀灭虫卵及中间寄主(剑水蚤)进行预防。(2)治疗方法①全池遍洒浓度为0.5ppm晶体敌百虫1一2次,杀灭幼虫及中间寄主。②每1千克鱼每天投喂吡哇酮48mg或1:400别丁饲料连续投喂5天。第6页/共53页草鱼肠内九江头糟绦虫九江头糟绦虫头节第7页/共53页九江头糟绦虫整体第8页/共53页九江头糟绦虫头节患头糟绦虫的剑尾鱼肠壁穿孔,大量绦虫溢出第9页/共53页3.舌型绦虫病(Ligulaosis)病原
舌状绦虫(Ligulasp)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为舌状绦虫科。虫体肉质肥厚,呈白色长带状,俗称“面条虫”。长度从数厘米到数米,多节片。每节节片有1套生殖器官。生活史:终末寄主为鸥鸟。虫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孵出钩球蚴,钩球蚴被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鱼吞食带有原尾蚴的水蚤后,原尾蚴穿过肠壁到体腔,发育为裂头蚴,病鱼被鸥鸟吞食,裂头蚴就在鸥鸟肠中发育为成虫。流行情况
在全国分布。危害鲫、鲢、鳙、草、鲤、翘嘴红鳍鲌、大银鱼、太湖短吻银鱼、裂腹鱼亚科、鳅科、鮈亚科、雅罗鱼亚科等多种淡水鱼的鱼种及食用鱼。第10页/共53页症状
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病鱼腹部膨大,失去平衡,不吃食,侧游上浮或腹部朝上。剖开病鱼腹腔,可见体腔中充满大量白色带状虫体;内脏受到挤压及损伤,并严重萎缩,失去生殖能力。病鱼极度消瘦,肋骨突出,严重贫血,造成死亡。有时裂头蚴可钻破鱼的腹壁,更加速死亡。诊断方法
(1)剖开鱼腹,看到腹腔内有大量白色肥厚带状虫体寄生,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鉴定种类须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第11页/共53页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预防的方法。在较小水体中,可用清塘方法杀灭虫卵及第一中间寄主,同时驱赶、枪杀终末寄主鸥鸟。异育银鲫外观腹部膨大鲢鱼腹部内含绦虫鲫鱼腹部内含绦虫异育银鲫腹部内含绦虫第12页/共53页
四、由线虫引起的疾病(一)概说
寄生在水产动物的线虫种类很多(已报道的有100种左右)。寄生在消化道、鳍条、鳞、腹腔、鳔和其他组织内,对水产动物的危害,一般不很严重;但大量寄生时可破坏组织的完整性,引起继发性疾病;有些种类吸食血液,夺取营养,使寄主消瘦,影响生长和繁殖,甚至死亡。1.外部形态线虫一般呈圆筒形,虫体不分节,横切面通常呈圆形,故又称圆虫。虫体通常透明无色。2.内部构造
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和纵肌层组成,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起支持功能。消化系统完全消化系统。口、食道,有的食道前段膨大成球状,叫肌肉球,肠,分中肠和直肠,开口于尾端腹面的肛门;雌虫肛门单独开口,雄虫则与射精管相连成泄殖腔。第13页/共53页神经系统由神经环、神经结、神经干和神经连索组成。神经环围绕食道,又称食道神经环,向前、后各分出6-8条纵神经到虫体各处,之间又有神经连索相连。感觉器官主要有乳突、化感器和尾感器。排泄系统一般有2条排泄管,自后向前在虫体前面汇合成一小管,通到腹面排泄孔,这种类型均由多细胞组成。有些种类只有1个排泄细胞,细胞变成长形,收集的废料由排泄孔排出体外。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除少数种类雌雄异形外,体形几乎相同,通常雌虫大于雄虫。雄性生殖器官:单管,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和射精管组成,最后由泄殖腔开口;精巢一般细长呈线状,1个。雌性生殖器官:多数为双管,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等组成。卵在子宫内受精;由子宫分泌卵壳包围。第14页/共53页3.生活史
多数为卵生,也有卵胎生或胎生;肠道寄生线虫不需要中间寄主,组织内寄生的线虫需要中间寄主,中间寄主一般为桡足类、寡毛类等;从幼虫发育到成虫要蜕皮2~4次。
第15页/共53页(二)、线虫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
1.毛细线虫病(Capillariaosis)(1)病原体
毛细线虫(Capillariaosissp),属毛细科(Capillariidae)。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开始分裂;形成幼虫,但幼虫不出壳,在卵壳内可存活30天左右,脱出卵壳的幼虫不能存活,鱼吞食含有幼虫的卵而感染。(2)流行情况
毛细线虫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鳙、鲮及黄鳝肠中,主要危害当年鱼种,广东的夏花草鱼及鲮常患此病。第16页/共53页毛细线虫虫体细小,前端尖细,后端稍粗大,体表光滑;口端位,没有唇和其他构造;食道细长;肠前端稍膨大,肛门和泄殖孔开口在体后端。雌虫体长4.99~10.13mm,具1套生殖器官。雄虫体长1.93~4.15mm,具1细长的交合刺。
卵生,卵柠檬状,两端各有l瓶塞状的卵盖。
第17页/共53页(3)症状病鱼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受严重感染的小鱼种(全长在3厘米以下),离群独游,分散于池边,极度消瘦,肠壁发炎而死亡。(4)诊断方法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须对病原进行鉴定。(5)防治方法
a.鱼池进行彻底清塘消毒,以杀灭虫卵。
b.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草鱼有充足可口饲料,免其食水底杂屑,同时,及时分池稀养,加快鱼种生长。
c.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20~30克拌饲投喂,连喂6天。每100千克鱼每天用中草药580克(贯众:土荆介:苏梗:苦樟树皮=16:5:3:5)煎汁拌饲投喂,连喂6天。
第18页/共53页
2.嗜子宫线虫病(Philometraiosis),又红线虫病(1)病原体嗜子宫线虫(Phitometraspp),龙线科(Dracunculidae)。常见种类有:鲤嗜子宫线虫(P.cyprini):寄生于鲤、红鲤,雌虫寄生在鳞囊内,雄虫寄生在腹腔和鳔。鲫嗜子宫线虫(P.carassii):雌虫寄生于鲫鱼的尾鳍。藤本嗜子宫线虫(P.fujimotoi):寄生于乌鳢、斑鳢,雄虫寄生在鳔、腹腔,雌虫寄生在背鳍、臀鳍和尾鳍。鰤嗜子宫线虫(P.seriolae):寄生在鰤鱼肌肉内。鲷嗜子宫线虫(P.spari):寄生在真鲷、黑鲷的性腺。鳍居嗜子宫线虫(P.pinnicola):寄生在赤点石斑鱼鳍。现以鲤子宫线虫为例。雌虫:体长10~13.5cm,血红色,俗称“红线虫”,体表有大量隆起物;没有唇片和头乳突;食道较长,前端膨大成肌肉球,有发达的食道腺;卵巢2个,位于虫体两端,成熟时体内大部分被粗大的子宫所占,子宫里充满卵和幼虫。雄虫:体长3.5~4.1mm;体表光滑,透明无色;尾端膨大,有2个半圆形的尾叶,2根细长针形交接刺。
胎生,成熟的雌虫钻破寄主的皮肤,钻出部分在水中,由于渗透压的第19页/共53页现以鲤子宫线虫为例。雌虫:体长10~13.5cm,血红色,俗称“红线虫”,体表有大量隆起物;没有唇片和头乳突;食道较长,前端膨大成肌肉球,有发达的食道腺;卵巢2个,位于虫体两端,成熟时体内大部分被粗大的子宫所占,子宫里充满卵和幼虫。雄虫:体长3.5~4.1mm;体表光滑,透明无色;尾端膨大,有2个半圆形的尾叶,2根细长针形交接刺。
胎生,成熟的雌虫钻破寄主的皮肤,钻出部分在水中,由于渗透压的关系,虫体不久就涨破,子宫也随即破裂,幼虫便进入水中,被中间寄主萨氏中镖水蚤等吞食,幼虫在体腔中发育,鲤鱼吞食阳性水蚤而感染,幼虫钻到鲤鱼体腔中发育,雌虫移到鳞下发育成熟。第20页/共53页
关系,虫体不久就涨破,子宫也随即破裂,幼虫便进入水中,被中间寄主萨氏中镖水蚤等吞食,幼虫在体腔中发育,鲤鱼吞食阳性水蚤而感染,幼虫钻到鲤鱼体腔中发育,雌虫移到鳞下发育成熟。(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鱼,全国各地均有流行。亲鲤因患此病影响性腺发育,往往不能成熟产卵。长江流域一带一般于冬季虫体在鳞片下出现,但因由体较小又不甚活动,所以不易被发现,到了春季水温转暖之后,虫体生长加速,从而使鱼致病。在6月份之后,母体完成繁殖,鱼体表就不再有虫体。
第21页/共53页(3)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鳞片因虫体寄生而竖起,寄生部位发炎和充血。还往往引起细菌、水霉病继发。虫体寄生处的鳞片呈现出红紫色不规则的花纹,掀起鳞片即可见红色的虫体。同时表现竖鳞,严重时,肌肉表皮腐烂、出血,病鱼生长停滞。(4)防治方法
a.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杀灭幼虫及中间寄主。
b.用1%的高锰酸钾或碘酒涂抹病鱼体表病灶。
c.0.2%的石炭酸涂抹病鱼体表病灶。
d.用0.2~02.5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
e.用2%的食盐水浸浴10~20分钟。第22页/共53页鳞片下嗜子宫线虫鲫鱼尾鳍上嗜子宫线虫第23页/共53页鲫鱼尾鳍寄生嗜子宫线虫黄颡眼寄生嗜子宫线虫第24页/共53页乌鳢背鳍寄生嗜子宫线虫黄颡眼寄生嗜子宫线虫,腹、臀鳍形成瘤状囊包鳞片寄生嗜子宫线虫↓↓↑第25页/共53页3.鳗居线虫病(Anguillicolaosis)
(1)病原体
粗厚鳗居线虫(A.crassa),球状鳗居线虫(A.globiceps),澳洲鳗居线虫(A.australiensis)。属鳗居科(Anguillicolidae)。
成虫呈圆筒形,透明无色。成虫:鳔腔内。锯缘真剑水蚤或台湾剑水蚤为中间宿主。卵在子宫的后段已发育为幼虫,幼虫停留在卵中蜕1次皮,含有幼虫的虫卵在鳔中孵出,通过鳔管进入消化道,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
第26页/共53页
幼虫:第二期幼虫孵出时,体表包有1层透明的薄膜,称鞘膜,头端具1尖突,尾部细长,通常在水体底部以尾尖附着在固体物上,被中间寄主吞食后,穿过肠壁进入体腔中发育。
第三期幼虫的剑水蚤被鳗鲡吞食后,幼虫穿过肠壁经体腔,再寄生于肝脏,然后进入鳔组织内继续发育,3~6个月后再侵入鳔腔中寄生,并在此成熟、繁殖,虫体吸食鳗鲡血液,导致鳔肿胀、发炎、充血。第四期幼虫而发育为成虫。幼虫侵入寄主到发育为成虫大致需要一年时间。上述三种线虫常可混合感染同一寄主。第27页/共53页(2)流行情况
在台湾、广东、湖北、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都有流行。土池和沙石底水泥池极易发生此病。该病周年流行,但主要是高温季节(6~9月)。在流行季节,该病的感染率较高,达40~70%,但导致大量死亡的较少。第28页/共53页3.症状及病理变化
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鳔发炎或鳔壁增厚。病鱼活动受到影响。鳗苗被大量寄生后,停止摄食,瘦弱、贫血,且可引起死亡。寄生数量很多时能刺激鳔、气道发炎出血,虫体充满鳔,使鳔扩大,压迫其他内脏器官及血管。病鳗鲡浮于水面不下沉,当鳔扩大时,病鱼后腹部肿大或腹部不规则的肿大,腹部皮下淤血,肛门扩大,并呈深红色。如鳔中虫体数量太多时,鳔破裂;虫体落入体腔中,也有从肛门或尿道爬出体外。第29页/共53页剪开鳗鲡鳔有鳗居线虫,线虫因吸血呈黑色第30页/共53页(4)诊断方法
将病鳗的鳔剖开,用肉眼检查是否有大量鳗居线虫寄生,同时还应注意检查是否还患其他病。(5)防治方法预防:a.用生石灰或敌百虫彻底清塘,杀灭幼虫和中间寄主。b.定期用敌百虫杀灭中间寄主剑水蚤,切断生活史。c.定期用盐酸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或丙硫咪唑拌饵投喂。治疗:a.用1ppm的盐酸左旋咪唑药浴24小时后换水。b.用0.7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c.用盐酸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或丙硫咪唑拌饵投喂。第31页/共53页
五、由棘头虫引起的疾病(一)概说
棘头虫是棘头动物门的一类具有假体腔而无消化系统的蠕虫。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
1.外部形态
虫体通常呈圆筒形或纺锤形,体呈淡红色或乳白色。虫体分为吻、颈和躯干三部分。吻位于虫体前端,吻由收缩肌牵引,可以伸缩,全部或部分缩入吻鞘。吻上有吻钩,其排列方式和吻钩的数目,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颈是从最后一圈吻钩基部起至躯干开始处为止,通常很短,无刺,但有时可细长。躯干较粗大,体表光滑或具刺。体刺的分布情况,也是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雌雄异体,体长从0.9mm至0.65m,大多数在26mm之下,最大的可达65cm。一般寄生于鱼类的种类体型较小。
2.内部构造
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层组成。表皮层为合胞体。
为假体腔,所有内部器官都在假体腔内。无消化系统,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寄主的营养。多数种类缺乏排泄器官。第32页/共53页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通常雌虫大于雄虫,生殖孔开口在虫体的后端或附近。在假体腔内有一韧带,从吻鞘的末端开始,直到虫体的后端,雌雄生殖器官都排列在韧带上。雄虫有2个椭圆形精巢,各发出1输精小管,汇合成输精管,输精管下端膨大成贮精囊,经射精管而到阴茎乙精巢的下方有数对粘液腺,两侧粘液腺的输出小管各自汇入射精管,有的有粘液腺贮囊;阴茎肌质,末端突出于交接囊内;交接伞为肌质帽状。3.生活史棘头虫发育的周期,要通过中间寄主来完成。中间寄主通常是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昆虫。成熟的卵随终寄主粪便排出;被中间寄主吞食后,卵中的胚胎幼虫出来,钻过肠壁到体腔中,继续发育,经过棘头蚴(acanthor)、前棘头体(preacanthella)和棘头体(acanthella)三个阶段了感染了幼虫的中间寄主,被终寄主吞食,发育为成虫。棘头虫为专性内寄生虫,大多数种类寄生在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的消化道中。4.危害性棘头虫以其吻钻进寄主肠粘膜,破坏肠壁,引起发炎,严重时可造成肠穿孔或肠管被堵塞,鱼体消瘦,有时还可引起贫血、死亡。
第33页/共53页(二)、常见棘头虫病
1.似棘头吻虫病(Acanthocephalorhynchoidesiosis)(1)病原体
乌苏里似棘头吻虫(AcanthocephalorAynchoidesussuriense),属棘环科(Acanthogyridae)。似棘头吻虫病的病原为乌苏里似棘头吻虫,吻短小,吻钩18个,排成4圈,前3圈各4个,第四圈6个。(2)流行情况
此病全国各地养鱼水域都有发生,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等的鱼种(3)症状似棘头吻虫少量寄生时,鱼体外表没有明显症状;但当似棘头吻虫大量寄生时,病鱼消瘦发黑,离群靠边,缓慢游动,前腹部膨大,剖开肠壁,可见肠内有大量似棘头吻虫寄生,肠壁轻度充血,肠内没有食物,可引起病鱼大量死亡。第34页/共53页(4)诊断方法
a.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b.确诊须将病鱼的肠壁剖开,发现肠内有大量似棘头吻虫寄生,且又没有患其他疾病时,就可确诊。(5)防治方法
a.发病池塘,全池遍洒浓度为0.7ppm的晶体敌百虫,以杀灭中间寄主—气泡介形虫。
b.用1千克晶体敌百虫拌入35千克麸皮内投喂,连喂9天。第35页/共53页2.鲤鱼棘头虫病(1)病原
为祟明长棘吻虫。(2)症状与流行情况
患鲤鱼棘头虫病的症状随鲤鱼的规格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夏花鲤鱼被3~5只祟明长棘吻虫寄生时,肠壁就被胀得很薄,从肠壁外可看到肠被虫堵塞,肠内完全没有食物,病鱼不久即死;2龄鲤鱼被少量虫寄生时,外表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大量寄生时,鱼体消瘦,生长缓慢,吃食很少或不吃食。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外有很多肉芽肿结节,严重时内脏全部粘连,无法剥离;有时虫的吻部钻通肠壁,然后再钻入其他内脏,甚至可钻人体壁,引起体壁溃烂和穿孔。剪开肠壁,可见前肠内有大量虫寄生,并有大量黄色粘液,而没有食物。崇明长棘吻虫主要危害鲤鱼,从夏花至成鱼均可危害,且引起死亡。该病引起的死亡,一般呈慢性,每天每只池塘死鱼数尾至数10尾,持续死几个月,因此累计死亡率很高。第36页/共53页(3)鲤鱼棘头虫病的诊断方法
a.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b.剖开肠壁,看到肠内有大量祟明长棘吻虫寄生,又无其他疾病,即可作出诊断。(4)鲤鱼棘头虫病的预防方法
a.清除池底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b.发病地区,应将鲤鱼种放在鱼种池中培育,而决不能套养在成鱼池中,以免感染。(5)鲤鱼棘头虫病的治疗方法
a.全池遍洒浓度为0.5ppm的晶体敌百虫,以杀灭中间寄主——模湖裸腹蚤。
b.每千克鱼每天用0.6毫升四氧化碳拌饲投喂,连喂6天。第37页/共53页解剖鲤鱼前肠内寄生大量棘头虫解剖鲤鱼肠道外壁肉芽肿瘤结节第38页/共53页解剖鲤鱼肠道外壁肉芽肿瘤结节第39页/共53页解剖鲤鱼肠壁内寄生大量棘头虫第40页/共53页棘头虫吻部钻穿鲤鱼肠壁后又钻入体壁↓↓第41页/共53页鲤鱼体壁溃烂穿孔↓↓第42页/共53页
3.隐藏新棘虫病病原为隐藏新棘虫,又叫隐藏棘衣虫病。吻小,有吻钩4圈,每圈有吻钩8个。隐藏新棘虫寄生在黄鳝、鲶、翘嘴红鳍舶等鱼的肠中,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病鱼消瘦,生长缓慢、肠壁发炎,甚至肠管被堵而死。
隐藏新棘虫病的诊断方法:
(1)剖开肠壁,看到肠内有大量棘头虫寄生,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用显徽镜对棘头虫进行观察、鉴定,如发现肠内有大量隐藏新棘虫,而又没有患其他疾病就可确诊。隐藏棘头虫病的防治方法:同鲤鱼棘头虫病。第43页/共53页4.长颈棘头虫病
病原为鲷长颈棘头虫。吻呈圆筒形,吻上有吻钩1l~15纵行,每行有吻钩9—12个。寄生在真绸的直肠内,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病鱼肠壁发炎、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鱼体消瘦,甚至肠管堵塞而死。
长颈棘头虫病的诊断方法:(1)削开病鱼肠,看到肠内有大量棘头虫寄生,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用显微镜对棘头虫进行观察、鉴定,如发现肠内只有大量鲷长颈棘头虫,而病鱼末患其他疾病,就可确诊。
长颈棘头虫病的防治方法;(1)投喂经过冷冻处理的鱼或配合饲料,对顶防有效。(2)治疗方法同鲤鱼棘头虫病。第44页/共53页六、由环节动物引起的疾病
一、鱼蛭病(Piscicolalosis)1.病原
尺蠖鱼蛭,属吻蛭目,鱼蛭科(Ichthyobdellidae)。体形窄长,圆柱形,体长约2~5cm。体由32个环节组成,前吸盘、后吸盘。前后吸盘位于虫体两端,后吸盘较前吸盘为大。体色常随寄主的皮肤颜色而变化,一般为褐绿色。在前吸盘背面有2对黑色的眼点;口位于前吸盘腹面的中央,口内有管状多肌肉的吸吻,能伸到体外吸取鱼血,吻以后通到短的食管嗉囊、胃和肠,肛门开口在后吸盘基部的背面。血液无色,肌肉组织发达,虫体可以伸缩,静止时,虫体伸直,仅用后吸盘吸着于鱼体或植物上,运动时,作尺蠖状爬行或迅速游泳。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产卵在黄褐色或棕黑色的茧中,茧长15mm,茧附着于水底石块或水草上,从卵里孵出来即成鱼蛭。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鲫等底层鲤科鱼类。在我国该病感染率不高,也不常见,对养鱼生产危害不大。原苏联、日本均有发生。第45页/共53页3.症状及病理变化
寄生在鱼的体表、鳃及口腔,少量寄生时对鱼的危害不大;寄生数量多时,尤其是鱼种,因虫体在鱼体上吸血和爬行,鱼表现不安,常跳出水面。被破坏的体表呈现出血性溃疡;严重时则坏死;鳃被侵袭时,引起呼吸困难。病鱼消瘦,生长缓慢,贫血以至死亡。同时鱼蛭又会离开鱼体,寄生于另一条鱼,所以它又常是锥体虫病等的传播者。4.防治方法(1)采用2.5%盐水浸浴鱼体0.5~1小时。(2)用50ppM的二氯化铜浸浴15min。治疗后鱼蛭从鱼体上跌落下来,但尚未死,所以浸洗后的水不应倒入池中,应采用机械方法将鱼蛭消灭。第46页/共53页二、湖蛭病(L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火墙技术》课件
- 《中西建筑艺术差异》课件
- 中班文明小观众课件
- 采购部门报告范文模板
- 墙砖地砖施工合同范本
- 财务管理调查报告范文
- 不同企业总结报告范文
- 毕野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 2023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 含答案
- 《建设之路的探索》课件
- 第五、六、七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的职业规划
- 2024年国家电投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L-T 2594-2023 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 评价与改进
- 中考专题-瓜豆原理课件
- (完整版)临近营业线施工方案
- 蝶之毒华之锁 中文文字攻略(整理版)
- 心理健康C证面试题
- 中小寿险公司机构分类管理暂行办法2017
- 荷叶圆圆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
- 母猪发情机理与促情要点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