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_第1页
正电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_第2页
正电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_第3页
正电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_第4页
正电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电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第1页/共40页提纲正电子的基本知识正电子谱学的基本知识正电子组谱仪的基本情况第2页/共40页正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反粒子1930年赵忠尧发现硬伽玛射线在重金属中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1932年安德逊在宇宙线中发现正电子1928年Dirac预言正电子的存在第3页/共40页1930年,中国物理学家赵忠尧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生。他的博士论文的题目为“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在研究过程中,赵忠尧发现了γ射线通过重元素时的“反常吸收”现象,并发现强度各向同性、能量在0.5兆电子伏左右的γ射线辐射,他称之为“特殊辐射”。但当时赵忠尧不知道狄拉克预言正电子存在的理论。

论文题目:《硬γ射线的散射》1930年5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1930年10月《物理评论》原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赵忠尧院士正电子的发现(1902—1998)第4页/共40页正电子的性质(1)基本物理性质寿命:在真空无电子环境,>21021年正电子属轻子族,不直接参与强相互作用是费米子,遵守Fermi-Dirac统计正电子与电子的基本物理量对比e+e-静止质量9.11x10-28g9.11x10-28g自旋1/21/2电荷1.602x10-19C-1.602x10-19C磁矩9.285×10-24A·M2

-9.285×10-24A·M2第5页/共40页(2)湮没特性正电子作为电子的反粒子,和电子相遇时发生湮没,将其全部质量转换成电磁辐射,这一现象被称为正电子湮没(湮灭)现象。正电子的性质第6页/共40页正电子作为电子的反粒子,和电子结合变成光子遵从爱因斯坦公式:E=mc2辐射的光子携带湮没电子的信息正电子湮没e++e-

2

E=0.511MeV

第7页/共40页正电子湮没谱学利用正电子与电子发生湮没现象,以核谱学方法分析材料微观结构的近代物理实验方法,是研究材料微观结构,特别是材料微观缺陷(如位错、空位、空位团、微空洞等)的特色方法,在固体物理、材料科学、物理冶金和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第8页/共40页常用正电子源核素半衰期

+能量(MeV)

+分支比(%)伴随(MeV)22Na2.6年0.54891.27658Co71天0.48150.8164Cu12.8小时0.6519少量68Ge68Ga279天1.8980少量正电子谱学方法—正电子源第9页/共40页正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正电子的热化:高能量的正电子进入固体中,在极短的时间内(约几个ps),正电子与晶格点阵发生一系列非弹性碰撞,能量迅速减至晶格热振动能量KBT,这个过程称为热化阶段。正电子在样品中的射程取决于这个阶段

扩散阶段:热化后的正电子在材料中扩散与电子、声子以及晶体缺陷等相互作用,最终与周围介质中的一个电子发生湮没

自由湮没和捕获态湮没:在正电子的扩散阶段,正电子可能是自由的,即自由湮没;也可能形成某种区域化的束缚态而停止扩散,即捕获态湮没

第10页/共40页正电子谱学常规正电子湮没方法

基本测量技术(2湮没角关联、多普勒展宽、正电子湮没寿命)Sizeofopenvolume+intensity

多参数测量技术(CDB,AMOC)Sizeofopenvolume+intensity+chemicalspecies慢正电子束流(正电子束流能量可控,可应用于表面、界面)湮没特性测量

Sizeofopenvolume+intensity+chemicalspecies+depthprofile

正电子谱学技术(TOF-Auger,Ps-TOF)第11页/共40页慢正电子束流技术

利用正电子在一些特定材料表面的发射现象,得到能量约为eV的低能正电子,并通过电磁场的聚焦和加速,获得单色、能量可调的正电子束流--慢正电子束(低能正电子束)如何获得低能正电子第12页/共40页正电子湮没谱学基本实验方法正电子湮没寿命正电子湮没角关联正电子湮没多普勒能谱第13页/共40页Doppler展宽谱线形参数第14页/共40页正电子谱学参数与缺陷性质的关系

第15页/共40页正电子谱学新技术符合多普勒展宽测量技术AMOC测量技术Ps-TOF测量技术第16页/共40页高性能符合多普勒测量系统HPGeHPGe定时虑波放大器恒比定时延时定时虑波放大器恒比定时时幅转换器单道分析器符合主放大器放大器单道分析器放大器主放大器单道分析器计算机多道ADCADCPURPURGate样品和Ge68第17页/共40页恒比定时BaF2快符合BaF2时幅转换器ADC计算机多参数符合单元主放大器PMTHPGePMTADC线性门恒比定时恒比定时定时滤波放大器源&样品符合计数率:70cps/10Ci,寿命谱分辨率~200ps,Doppler分辨率~1.2keV高性能AMOC测量系统ABC国际先进水平的测量系统第18页/共40页正电子素飞行时间谱

正电子素飞行时间谱(PositroniumTimeofFlightSpectroscopy,Ps-TOF)是研究多孔材料的有效手段,相比于其它的材料测试方法,它在分析材料的开孔尺寸、方向以及连通性方面更有优势。目前世界上已建成Ps-TOF设备的单位有日本的KEK、东京大学、美国的LawrenceLivermoreNationalLaboratory(LLNL)等机构。第19页/共40页

电子偶素的猝灭

正电子素与周围介质发生作用的结果会使其寿命大大缩短(主要针对o-Ps),这个寿命骤然缩短的过程叫做猝灭。主要的猝灭过程有四种:拾取(Pick-off)猝灭、磁猝灭、化学猝灭和正-仲转换猝灭。正电子素(Positronium)第20页/共40页o-Ps在多孔薄膜中的发射能#1#2InitialenergyafeweVPsSi#1#2Ps第21页/共40页Ps-TOF谱与材料性质的关系第22页/共40页-detectorZShieldSamplePulsede+beamtStopStarte+o-Pso-Pso-Ps建立基于脉冲束的正电子偶素飞行时间(Ps-TOF)测量系统第23页/共40页

o-PsPs-ToFPs-TOF谱仪的物理设计Positroniumtimeofflightspectroscopy(Ps-TOF)isaneffectivetechniqueforporousmaterialresearch

第24页/共40页

正电子素飞行时间谱装置示意图第25页/共40页Ps-TOF装置参数设计

多孔二氧化硅Eo-Ps(eV)T(μs)δT(μs)12.38d2.38δd31.37d1.37δd第26页/共40页Ps-TOF装置参数设计■

编写程序计算不同a(狭缝宽度)、b(狭缝高度)条件下的时间展宽δT,同时利用Geant4软件建模,计算不同条件下,o-Ps在狭缝中轴线与束流传输线交点处发生湮没产生的γ光子穿过狭缝的效率。■

R取30mm,取a在1mm-5mm之间变化,b在10mm-100mm之间变化管道半径R=30mm

狭缝宽度a=3mm

狭缝高度b=70mmδT=7.63ns效率=0.318%第27页/共40页闪烁体探测器的技术改进第28页/共40页闪烁体探测器的技术改进第29页/共40页闪烁体探测器的技术改进1)减小了光线的平均光程,将其有效信号比例提高了14.3%,峰值提高了

5.46%,提高了探测器的探测效率。2)减小了光线的光程差异,将其信号的半高全宽(FWHM)由2.44ns缩减到

2.41ns,十分之一高宽由5.98ns缩减到了4.82ns,提高了探测器的时间分辨。3)节省了材料,降低了造价。第30页/共40页Ps-TOF谱仪设计图第31页/共40页正电子技术研究平台基于加速器慢正电子束流放射源慢正电子束流多普勒展宽、3能谱、正电子散射截面高分辨寿命谱仪AMOC测量系统符合多普勒系统正电子寿命谱仪多普勒、正电子寿命、CDB、AMOC、Ps-TOF常规正电子湮没谱学性能先进较完备的材料制备、样品处理实验室多参数测量基本测量测量方法和手段完善、齐全,性能指标一流,国内外为数不多第32页/共40页SlowPositronBeamBasedon22Na第33页/共40页基于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慢正电子强束流系统第34页/共40页基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慢正电子强束流第35页/共40页

涉及的技术:微束团化、射频电路系统、探测系统国内最早实现慢正电子寿命测量的装置(德/日/美/中)第36页/共40页慢束:16课题组,120样品,1200有效小时常规正电子谱学:21课题组,260样品,500有效小时正电子束流平台对外开放合作研究工作全年连续24小时运转,满足用户需要,性能稳定,指标先进2008年2009年主要用户单位:北京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401所、中物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兰州近物所、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浙江文理学院、江苏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约33个单位)等慢束:24课题组,92样品,1000有效小时常规正电子谱学:9课题组,167样品,400有效小时多参数测量:5课题组,40样品,1200有效小时第37页/共40页用户发表论文2008年1篇PRL,2篇JAP2009年用户发表论文:22篇2009年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