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能量环境课件_第1页
生态学能量环境课件_第2页
生态学能量环境课件_第3页
生态学能量环境课件_第4页
生态学能量环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能量环境2.1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2.2生物对温度的适应2.3风对生物的作用及防风林2.4火作为生态因子对于生物的影响及管理2.1.1地球上光的分布(1)太阳辐射及其光谱组成(2)地球上光的分布规律2.1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光的分布规律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圈,太阳高度角,纬度和季节,海拔、坡度和坡向光质(光谱成分)低海拔、高纬度长波光多,高海拔、低纬度短波光多夏季、中午短波光多,冬季、早晚长波光多日照时间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纬度升高、变化加大,两极有极昼、极夜光照强度低海拔、高纬度光照强度弱,高海拔、低纬度光照强度大夏季、中午光照强度大,冬季、早晚光照强度弱(北半球)南坡光照强度大,北坡光照强度弱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地球自转2.1.2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但是,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不同。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380~760nm),其中,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这部分辐射称生理有效辐射。绿光则很少被吸收利用。叶绿素的吸收光谱蓝紫光:430~450nm红光:640~660nm不同光质的作用蓝紫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红光:促进糖的合成青光、蓝紫光和紫外线等短波光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紫外线能杀菌,对生物体造成损伤,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红外线是地表的基本热源,对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有决定性作用光质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蓝紫绿橙紅红外线400500600700波长nm↑相对吸收叶绿素α的吸收光谱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动物的体色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形成黄化现象影响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裂、组织器官的生长和分化影响植物花果的数量和质量2.1.3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2.1.3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秋季落叶C3植物和C4植物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耐阴植物生理差异形态差异2.1.3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依活动时间的动物分类动物开始活动的时间2.1.4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长日照植物:小麦、油菜、菠菜、萝卜等(通常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短日照植物:菊类、水稻、玉米、大豆、烟草、棉、麻等(通常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中日照植物:甘蔗等少数热带植物日中性植物:蒲公英、四季豆、黄瓜、番茄(只要其他条件合适,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

2.2.1地球上温度的分布(1)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2)土壤温度的分布与变化(3)水体温度的分布与变化2.2生物对温度的适应(1)地表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空间分布与变化纬度升高1°,气温降低0.5℃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地区变化大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海拔升高100m,气温降低0.6~1℃逆温现象时间变化日较差:随纬度增高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增大,大陆性气候越强越大

表征温度变化的几个物理量

较差:指一定周期内,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日较差:一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绝热与非绝热变化绝热变化:空气内能变化过程中,未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非绝热变化:空气内能变化过程中,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近地层气温的日变化极值温度出现的时间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子纬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季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夏季14~15h05~06h冬季13~14h04~05h气温的空间变化近地层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大部分(尤其是南半球)趋向于接近东西向排列,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而夏季则相反。(2)土壤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土壤温度与气温相关土壤温度变化与深度有关土壤温度变化时间较气温滞后,且与深度有关温度变化周期与深度相关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纬度、海拔有关土壤与空气温度变化比较地面温度和热量收支的关系地面温度变化与地面热量收支示意图1.地面温度日变化曲线;2.地面热量支出日变化曲线;3.地面热量收入日变化曲线。Tm:地面最低温度;TM:地面最高温度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刻。对于北半球而言,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

土壤温度的变化时间变化

日变化

日恒温层(土温日不变层):土壤温度日较差为零时的深度。

日恒温层深度:一般深度约为40~80㎝,平均为60㎝。

日恒温层的影响因子:纬度、季节、土壤热特性土温垂直分布日垂直分布

日射型(受热型):土壤温度垂直分布图中13时

辐射型(放热型):图中01时

上午转变型(由辐射型向日射型过渡):图中07时

傍晚转变型(由日射型向辐射型过渡):图中19时(3)水体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水温的时间变化变化幅度较气温小不同深度水体的日变化不同深度水体的年变化水温的成层现象水温分层:上湖层、斜温层(温梯层)和下湖层春季环流和秋季环流低纬度地区:雨季和干季海洋:低纬度水域、中纬度水域温带深水湖水温垂直变化水体温度的变化

时间变化

日变化: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5~16h,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的2~3h内。

年变化:水面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8月,最低温度则出现在2~3月。

日、年较差:均小于陆地

位相:一年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大约每深入60m落后一个月。

垂直变化琵琶湖水温的垂直分布

夏季:水表层趋于等温分布。在等温层以下有一个跃变层。跃变层以下是等温层。

冬季:水温的垂直分布几乎呈等温状态。当水面温度降到4℃以下时,表层冷水不再下沉,使水面以下的水温在4℃左右。

2.2.2温度与动物类型常温动物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内温动物(1)酶反应速率与温度阈(2)生物发育和生长速率(3)驯化和气候驯化2.2.3生物对温度的反应(1)酶反应速率与温度阈温度系数Q10高温对生物的伤害高温的伤害:蛋白质(酶)变性、有机体脱水不同物种对高温的耐受性不同低温对生物的伤害低温的伤害:冻害(freezeinjury)、冷害(chillinginjury)不同物种对低温的耐受性不同生物的抗寒锻炼(2)生物发育和生长速率发育阈温度(生物学零度)总积温(有效积温):K=N(T-C)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效积温法则:K=N(T-C)K代表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它是个常数;T为当地该时期的平均温度,℃;C为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最低临界温度(生物零度),℃;N为天数,d。

例1:地中海果蝇在26℃下,20d内完成生长发育,而在19.5℃则需要41.7d。求它的生长发育最低临界温度。20(26-C)=41.7(19.5-C)C=13.5℃K=250d·℃例2:

棉花从播种到出苗,当日平均温度为15℃时需要15d才能出苗,当日平均温为20℃,只要7d就能出苗。15(15-C)=7(20-C)C=10.6℃K=15(15-10.6)=66d·℃同样,昆虫或是鸟类卵的孵化,不仅需要发育的最低温度(生物零度)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有效积温。发育速度V,应是N天数的倒数,即V=1/NK=N(T-C)K/N=T-CT=K/N+CT=KV+C有效积温的意义:有效积温及以上双曲线关系,在农业生产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安排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否则,将是十分盲目。一种可能是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种可能是作物尚未成熟面低温已经降临,甚至可能颗粒无收。

积温在农业生产的应用(1)鉴定各地的热量资源(常用年活动积温);(2)预测预报植物生育期及病虫害;(3)可作为作物与品种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种子鉴定证书上标明作物与品种从播种到开花、成熟所需的积温。不同类型作物需大于10℃的活动积温作物类型早熟型中熟型晚熟型水稻2400-25002800-3200玉米2100-24002500-2700>3000马铃薯100014001800棉花2600-29003400-3600>4000(3)驯化和气候驯化春化(vernalization):植物在发芽前需要一个寒冷期,由低温诱导开花。驯化(acclimation)和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驯化(acclimation):指通过实验诱导,使生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增强的过程(人类饲养培育野生动物使其野性逐渐改变并顺从驱使)2.2.4生物对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1)生物对低温的适应(2)生物对高温的适应(1)生物对低温的适应植物形态结构:油脂、鳞片、短小、匍匐状,厚皮生理适应:细胞内物质含量变化(糖类、脂肪)动物形态:贝格曼规律、阿仑规律、毛、皮结构、脂肪层生理:基础代谢和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身体异温,水生哺乳动物的乳汁构成、热交换器等行为:迁徙、冬眠、冬睡、滞育、集群、活动位置(2)生物对高温的适应植物形态适应:叶片毛、鳞片、颜色、排列生理适应:细胞含水量(糖/盐浓度、代谢强度)动物形态适应:毛皮性质和颜色生理适应:体温过热行为适应:栖居地点、活动时间2.2.5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生物与昼夜变温昆虫的发育历期植物的产量与品质动物的活动规律物侯——生物与季节变温植物春花秋实动物休眠、换毛换羽、迁徙、回游、繁殖季节2.2.6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生物群落分布与温度带低温的限制作用——致死高温的限制作用——难以实现春化温度与其它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小结:生物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生物的分布;物候;休眠(也是一种物候现象,包括如植物种子休眠,动物的休眠:夏眠、冬眠等)2.3风对生物的作用及防风林风对生物生长及形态的影响风是传播运输工具风的破坏作用防风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课的课本图片:旗形树(七年级教材)2.4火作为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火源自然火源:雷击、火山爆发、物质自然人为火源:生产生活用火火的类型林冠火:烧着部位在森林上层、毁灭全部森林群落地面火:发生在地面上、烧死幼苗和抗火性差的种类火对生物的作用对不同种类及不同年龄生物的作用不同有益作用: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植物生长有害作用:烧毁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土壤侵蚀、烟雾污染火的管理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小时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不同物种对高温的耐受性水生植物:30~40℃旱生植物:50~60℃兽类:42℃鸟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