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化课件_第1页
生物化学-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化课件_第2页
生物化学-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化课件_第3页
生物化学-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化课件_第4页
生物化学-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第一节生物氧化概述生物氧化(biologicaloxidation)是指细胞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二、生物氧化的特点1.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进行的。2.生物氧化是在常温、常压、近于中性及有水环境中进行的。3.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4.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首先转移到一些特殊的高能化合物中。2.氧化脱羧作用氧化代谢中产生的有机羧酸(主要是酮酸)在氧化脱羧酶系的催化下,在脱羧的同时,也发生氧化(脱氢)作用。四、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代谢物MH2氧化型M还原型1/2O2H2O一个或多个传递体脱氢酶氧化酶1.自由能自由能是指一个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所固有的能量,是一种能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作功的能量。五、自由能和氧化还原电位如果AB,

则△G=GB–GA△G<0,反应能自发进行,放能反应。△G>0,供给能量才能进行,吸能反应。△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2.氧化还原电位△Go’=-nF△E0’

n:转移电子数;F:法拉第常数[96.5KJ/(V.mol)]3.自由能变化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丙酮酸+NADH+H+乳酸+NAD+

丙酮酸+H++2e-乳酸E0’=-0.19VNAD++2H++2e-NADH+H+

E0’=-0.32V△E0’=-0.19–(-0.32)=0.13V⑴酰基磷酸化合物1.磷氧键型(-O~P)1,3-二磷酸甘油酸11.8千卡/摩尔⑵烯醇式磷酸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4.8千卡/摩尔⑶焦磷酸化合物ATP(三磷酸腺苷)焦磷酸7.3千卡/摩尔磷酸肌酸存在于肌肉、脑和神经组织中,它可与ATP相互转化。ATP多时,以磷酸肌酸的形式贮能;ATP不足时,磷酸肌酸转化为ATP。因而可认为磷酸肌酸是ATP的贮存库。严格的说,ATP不是能量的贮存者,而是能量的携带者和传递者。以高能磷酸形式储存能量的物质称为磷酸原,包括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3.硫碳键型(-C~S)⑴甲硫键化合物酰基辅酶A⑵硫酯键化合物第二节线粒体及其内部氧化体系细胞内的线粒体是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在生物氧化中,从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由一系列传递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而转移,最终达到氧,使氧还原成水,并伴随着自由能的释放和ATP的生成。二、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从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由一系列传递体依次传递,最后与氧形成水的整个体系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

由于在传递过程中,在很多部位氢原子实际上以质子(H+)形式进入基质,仅发生电子转移,因此呼吸链又称为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portchain)。电子传递链基本分为:1.

烟酰胺腺嘌呤核苷酸(NAD+、NADP+)2.

黄素蛋白(FMN、FAD)3.

铁硫蛋白(Fe-S)4.

泛醌(辅酶Q,CoQ)5.

细胞色素(cyt)㈡电子传递链的基本组成它主要以(2Fe-2S)或(4Fe-4S)形式存在。铁硫蛋白通过Fe3+

Fe2+变化起传递电子的作用。2Fe-2S4Fe-4S它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电子载体。为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血红素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的总称。线粒体呼吸链中主要含有cyta、cyta3、cytb、cytc和cytc1

5种。组成它们的辅基分别为血红素A、B和C。细胞色素主要是通过Fe3+

Fe2+的互变起传递电子的作用的。㈢电子传递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线粒体末端氧化呼吸链有两条:1.NADH氧化呼吸链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条呼吸链中除CoQ和cytc外,其余组分形成嵌入内膜的结构化超分子复合体。这些复合体有4类:Ⅰ.NADH-Q还原酶Ⅱ.琥珀酸-Q还原酶Ⅲ.Q-Cytc还原酶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线粒体呼吸链㈣电子传递链的抑制第三节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是指生物体氧化过程中释放出自由能驱动ADP磷酸化形成ATP的过程。线粒体ATP合成的方式有两种:

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根据氧化-还原电势与自由能变化关系式,计算出在NADH氧化过程中,有三个反应的G’<-30.5kJ/mol。磷氧比(P/O)是指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时所产生的ATP分子数。

复合体Ⅰ

复合体Ⅲ

复合体IV

NADHCoQ

cytbcytc1

cytaa3

O2G’-50.24

-41.87

-100.48

这三个反应分别与ADP的磷酰化反应偶联。

NADH的P/O比为2.5;FADH2的P/O为1.5三、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㈠ATP合酶(ATPsynthase)ATP合酶由两个主要单元构成,一是起质子通道作用的单元称为F0单元,另一是催化ATP合成的单元称为F1单元。故ATP合酶又称F0F1酶(F0F1-ATPase)。该酶又称复合体Ⅴ

㈡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是:a.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是一个质子泵;b.在电子传递链中,电子由高能状态传递到低能状态时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驱动膜内侧的H+迁移到膜外侧。这样,在膜的内侧与外侧就产生了跨膜质子梯度(pH)和电位梯度();c.在膜内外势能差(pH和)的驱动下,膜外高能质子沿着一个特殊通道(ATP酶的组成部分),跨膜回到膜内侧。质子跨膜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直接驱动ADP和磷酸合成ATP。化学渗透假说示意图4H+4H+2H+4H+NADH+H+2H+10H+10H+ADP+PiATP高质子浓度H2O2e-+++++++++__________质子流线粒体内膜磷酸化

氧化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1.解偶联剂解偶联剂(uncoupler)作用是使电子传递和ATP生成的两个过程分离。它只抑制ATP的形成,而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如:2,4-二硝基苯酚(DNP)2.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氧的利用,又抑制ATP的形成,但不直接抑制电子传递链上载体的作用。如:寡霉素(oligomycin)3.离子载体抑制剂离子载体抑制剂的作用是与某些离子结合,作为离子载体使这些离子能够穿过膜,从而破坏膜两侧的电位梯度,最终破坏氧化磷酸化。如:缬氨霉素、短杆菌肽五、腺苷酸的转运ATP/ADP交换体六、线粒体穿梭系统NADH从细胞液进入线粒体的途径:1.3-磷酸甘油穿梭途径(glycerol3-phosphateshuttlesystem)

: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malate-aspartateshuttlesystem):主要存在于心脏和肝细胞中。糖酵解(细胞质)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3-磷酸甘油穿梭途径3-磷酸甘油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苹果酸天冬氨酸苹果酸天冬氨酸七、能荷能荷表示细胞的腺苷酸库中充满高能磷酸根的程度。C6H12O6+6O2+10NAD++2FAD+4ADP+4Pi

6CO2

+6H2O+10NADH+10H++2FADH2+4ATPC6H12O6+6O26CO2+6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