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经济前瞻_第1页
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经济前瞻_第2页
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经济前瞻_第3页
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经济前瞻_第4页
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经济前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部大开发的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成就新形势下的西部大开发与一路一带战略2015经济前瞻第一页,共58页。西部大开发的提出西部的概念西部大开发的概念西部大开发的模式西部大开发的由来及意义第二页,共58页。一、对西部大开发中几个有争议问题的看法

(一)西部的涵义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西部”是一个地理概念,按行政区域划分:西北+西南(10)省市区;二是认为“西部”是一个经济概念,按经济区域划分:西北+西南+内蒙古与广西,即“10+2”;三是认为“西部”是一个发展水平的概念,按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划分:“西北”、“西南”+“内蒙古、广西”+湘西、鄂西、豫西、晋西,即“12+4”。第三页,共58页。

这里实质涉及到划分标准问题。我们认为西部的概念应该是多层次的:●地理概念(西部)●经济概念(不发达)●资源概念(待开发)同时具备几个标准的,应是“10+2”。第四页,共58页。第五页,共58页。青海湖四川九寨沟云南洱海第六页,共58页。西藏布达拉宫甘肃月牙泉广西漓江贵州黄果树瀑布第七页,共58页。(二)“西部大开发”的提法

是西部大开发,还是西部大建设?

1.主张叫西部大开发●区别于50-60年代的西部建设●突出一个“大”字,强调重要性:不仅规模大,而且涉及领域广泛

2.主张叫西部建设●“开发”相对于未开发而言,而西部己开发了几十年●开发的对象是具体的、特定的,而西部太大●“大”字易导致一涌而上、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现象的产生第八页,共58页。(三)西部大开发的模式

1.国外模式●美国西部大开发:低价出让土地,大量吸引移民●意大利南部大开发;发展军工企业,带动经济发展●日本落后山区开发:财政补贴,设立基金

2.东南发展模式●一是特区式,采取优惠政策●二是开放式,吸引外商投资第九页,共58页。(四)西部大开发的目的与内容

1.目的为了西部还是为了东部,或者二者兼顾?

东部说:开发与治理西部的目的是为了东部,将西部建设为东部经济发展的后方;

西部说:为了发展西部,缩小东西部差距;

中央说:为了中国的总体利益,既不是单纯为了东部,也不是单纯为了西部;第十页,共58页。2.内容:★1997年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地区”★2000朱镕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讲了五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第十一页,共58页。★2004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指出抓好以下八个重点: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继续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好基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积极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西部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对西部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第十二页,共58页。★2007年《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九个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坚持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保障机制实际上: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素质全面发展。第十三页,共58页。二、西部大开发的由来及意义在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江泽民首先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1999年6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抓住时机,着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

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转发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

2001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十五”期间我国地区发展总的方针和任务第十四页,共58页。(二)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

一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看:这是市场经济普遍规律市场经济是分化经济:分化(起步期)→缩小距离(有发展后),如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

二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看:

★当前:◎扩大内需的需要◎寻找新的空间保持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当前是东部效率高、西部效率低,影响总体发展)

★长远:◎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步骤◎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综合国力反映的是平均水平)第十五页,共58页。三是从政治方面看:

★社会主义原则:共富论★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导致诸侯经济★民族问题解决需要★边境问题:边境线长★国际地位问题四是国家安全方面看:

西部地理位置特殊、资源丰富、少数民族聚居区第十六页,共58页。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三个阶段西部大开发空间布局西部大开发交通网络建设第十七页,共58页。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划分为三个阶段第十八页,共58页。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国土整治”思路“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思路“经济特区”思路“城市化”思路“制度创新”思路四大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五大思路:第十九页,共58页。第二十页,共58页。第二十一页,共58页。第二十二页,共58页。西部大开发成就第二十三页,共58页。

2000至2005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7%。累计新开工7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0多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53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8000多公里,新增电力装机4552万千瓦,新增民航运输机场10个,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等重大建设工程相继建成。西部地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600万公顷,实施生态自然修复面积2800万公顷,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526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765万公顷,退牧还草1933万公顷,易地扶贫搬迁120万人。专栏1“十五”西部大开发取得成就第二十四页,共58页。中国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年份全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2007-200912.912.513.512.913.82010-201211.810.612.412.714.0200513.313.712.212.813.3200613.914.213.713.213.5200714.815.014.314.614.9200812.111.513.512.413.1200911.710.912.711.813.5201013.112.313.613.814.2201112.010.213.513.415.2201210.39.310.210.912.5第二十五页,共58页。●中央关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开始成熟

——科学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下的一系列创新提法)

——协调发展的提法:“西部”、“东部”、“东北”、“中部”的四句话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第二十六页,共58页。西部大开发2000-2009成就回顾第二十七页,共58页。(一)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初步遏制第二十八页,共58页。(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十九页,共58页。(三)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西部生态屏障得以加强第三十页,共58页。(三)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西部生态屏障得以加强第三十一页,共58页。(四)西部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第三十二页,共58页。(四)西部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第三十三页,共58页。(五)西部地区旅游总收入年增24.5%第三十四页,共58页。(五)西部地区旅游总收入年增24.5%第三十五页,共58页。(六)财政下拨中央建设投资5507亿元第三十六页,共58页。(七)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第三十七页,共58页。(八)西部加工贸易年均增长25%第三十八页,共58页。第三十九页,共58页。第四十页,共58页。重点项目第四十一页,共58页。三峡工程第四十二页,共58页。青藏铁路(2007年通车)第四十三页,共58页。西电东送工程第四十四页,共58页。一路一带战略与西部大开发第四十五页,共58页。第四十六页,共58页。第四十七页,共58页。第四十八页,共58页。第四十九页,共58页。第五十页,共58页。第五十一页,共58页。第五十二页,共58页。第五十三页,共58页。第五十四页,共58页。2015年经济前瞻2008年是中国经济分水岭2008年以前中国经济维持在10%左右高速增长。人均收入从改革开放初120美元到2008年3000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到2012年第一次跌到8%,之后中国经济进入调整阶段,2014年7.5%预计2015年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