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单选题(共85题)1、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C.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增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减少或不变的反应D.提高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答案】D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A.物质结构与性质B.化学反应原理C.化学与技术D.实验化学【答案】B4、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A.应用B.学会C.掌握D.讨论【答案】A5、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D6、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答案】D7、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B8、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⑥>①>⑤>②C.③>④>⑥>①>②>⑤D.③>④>①>⑥>⑤>②【答案】B9、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答案】D10、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A.集中注意B.拓展思维C.明确目的D.进人课题【答案】B11、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程标准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新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下述哪些变化()。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答案】A12、下列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无关的是()。A.哈伯发明合成氨技术B.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居里夫人发现镭【答案】B13、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答案】C14、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A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A.权利。B.义务。C.责任。D.使命。【答案】A16、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答案】B17、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A.1/2B.1/3C.2/3D.3/5【答案】C18、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A.50%B.75%C.100%D.25%【答案】C19、下列关于活动表现评价的表述,正确的是()。A.活动表现评价的主要形式是自我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C.活动表现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只能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答案】B20、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是高质量化学教学的保证。下列关于教学反思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B.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一种对化学教学的行动研究C.高质量的化学教学必须靠有效的教师自我教学反思来保证D.教学反思只能在教学实践行为发生后进行【答案】D21、在初中化学中,学习化学符号、化学式的相关知识时,适合采用的学习策略是()。A.联系一预测策略B.练习反馈策略C.可视化策略D.多重联系策略【答案】D22、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会结合初中学过的四大反应类型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反证B.归纳C.比较D.分析【答案】C23、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A.食盐B.单质镁C.烧碱D.单质溴【答案】A24、下列能反映出固态氨属于分子晶体的事实是()。A.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B.氨极易溶于水C.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D.氢离子不能单独存在【答案】A25、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验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C26、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B27、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会结合初中学过的四大反应类型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反证B.归纳C.比较D.分析【答案】C28、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29、一位学生在板演的时候把水的化学式写成了“HO2”,老师评价道:“好!首先知道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又知道原子个数比为2:1,只是顺序弄反了,倒过来就可以了。”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A.及时性B.客观性C.过程性D.激励性【答案】D30、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答案】C31、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分为社会导入、实验导入、旧知导入、问题导入、直接导入等导入形式,其中最带有化学学科知识特点的导入方法是()。A.社会导入B.实验导入C.旧知导入D.问题导入【答案】B32、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B.了解铁、铝与稀硫酸的反应C.感受化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D.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答案】B3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材料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D.防治环境污染【答案】C34、教师根据“铜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铁也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得出结论“铁也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A.归纳B.演绎C.类比D.分类【答案】C35、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A.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B.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答案】C36、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加深,从而促进了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B37、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B.在铁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C.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D.纯银在空气中久置变黑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答案】D38、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①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A39、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2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A40、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4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2的强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答案】D42、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A.有机化学基础B.化学与生活C.化学反应原理D.物质结构与性质【答案】B43、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的是()。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答案】C4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答案】A4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答案】D46、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A.酚酞B.圆底烧瓶C.锥形瓶D.碱式滴定管【答案】B47、()溶质均匀扩散于溶剂中的现象。溶液透明,无固体,不沉淀。A.溶解B.溶质C.溶化D.结晶【答案】A48、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B.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C.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D.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唯一手段【答案】D49、下列初中化学认知性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A.记住B.解释C.识别D.区分【答案】D50、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菜肴香气扑鼻——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分子是可再分的C.压缩氮气——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冰与水的性质不同——分子的结构不同【答案】D51、“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探查学生的已有认识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答案】B52、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答案】A53、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54、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率的原因是()。A.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增加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答案】A55、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成分是()。A.主体B.行为C.条件D.程度【答案】B56、一般来说,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具有下列哪几方面的指向?()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57、下列表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是()。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C.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D.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答案】A58、溶解度四要素不包括()。A.一定温度B.100g溶剂C.达到饱和状态D.单位为“Kg”【答案】D59、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C60、手机芯片是一种在半导体材料上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模块。下列可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A.铝合金B.单晶硅C.二氧化硅D.硅酸盐【答案】B61、教育学属于()。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实验科学D.哲学【答案】B62、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大多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盟、南亚等国家。已知:甲烷和CO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kg·mol-1、-283kg·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B.液体燃料的利用率比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C.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比CO产生的热量多D.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CO完全燃烧比甲烷产生的热量多【答案】C63、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C64、盐类水解原理属于()。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B65、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A.选定课题B.查阅文献C.研究设计D.收集资料【答案】A66、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Y同主族,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R与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的半径:W<Y<Z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R>XC.X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抑制水的电离D.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Y>R【答案】D67、在化学课堂上,刘老师经常运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形成对化学反应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这里刘老师主要运用的调控是()。A.课堂环境调控B.教学语言调控C.注意调控D.教学机智调控【答案】B68、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B69、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KMnO4和MnO2都是氧化物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过滤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D.实验室收集氧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排水法【答案】D70、根据已有知识“碱金属具有很强的金属性,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铯是碱金属元素”,由此可以推出“铯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这里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演绎B.归纳C.比较D.类比【答案】A71、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制饭勺、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化合物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答案】B7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是()。A.从认识发展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B.从认知特点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C.从已知知识基础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D.从学习习惯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答案】A73、常用来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等比较复杂内容的教学方法是()。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说【答案】B74、下列属于现代化学教学媒体的是()。A.板书B.教科书C.模型D.录像【答案】D75、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答案】A76、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答案】C77、某实验员进行下列的滴定操作,其中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A.强酸滴定一元弱碱B.强碱滴定多元强酸C.强碱滴定一元弱酸D.弱酸滴定弱碱【答案】C78、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课堂练习评价【答案】B79、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A.教学目标评价B.教学手段评价C.教学内容评价D.学业评价【答案】D80、下列属于化学概念的是()。A.溶解度B.加热操作C.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的性质【答案】A81、()适用于一些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的化学课题,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并且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答案】A82、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A.熔点比生铁的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答案】D83、“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答案】D84、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答案】B85、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C大题(共10题)一、案例:下面是张老师关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实录。【导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等。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这些金属和合金?【发放学案】(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老师】观察实验桌上的金属钠——首先观察金属钠的存放,然后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内物质的气味。【学生】观察并闻气味。【问题提出】金属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这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投影】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实验】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实验记录】略?【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科学探究】?【答案】(1)所用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分类法和比较法。所谓的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2)案例中张老师主要采用的是替代式教学策。这种教学策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优点:①比产生式教学策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②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不足:①因为学生智力投人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好;②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教学思路为:观察物理性质一预测化学性质一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一分析现象并解释一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课程体系应适应不同发展需要和不同志趣的学生的需要,教科书编写时要充分体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必修课程模块要为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模块的编写要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设计《化学与生活》模块可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6分)(2)试根据《化学与生活》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化学教学策略。(6分)【答案】(1)通过《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①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②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③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策:①教学内容问题化,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并重:②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③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④明确必修化学的基础,确认在该模块的提高及提高的程度:⑤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梳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验)》中有这样的表述: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2)试举例说明如何借助化学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答案】(1)通过古代化学的成就以及化学家的奋斗历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通过概念、学说、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启迪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通过戴维、诺贝尔为化学事业的牺牲,学习化学家献身化学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通过侯德榜及其侯氏制碱法,培养合作及爱国主义精神等。总之,通过化学史,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的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增加化学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2)如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库特瓦从“海藻汁盐”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钾、硫酸盐等时,加入浓硫酸这一强氧化性的试剂,从而发现了新元素的化学史,让学生思考,如果库特瓦当时加人的是稀硫酸,还能不能发现新元素为什么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进一步向学生讲述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四、案例:下面是两位中学化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张老师的教学实录【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答案】(1)张老师在化学课堂上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在引导启发下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李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2)化学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第二,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3)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学。五、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老师:能量存在多种形式,如热能、电能、风能等,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吗学生1:可以,比如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学生2:热能转化为电能,如火力发电。教师:那么,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呢学生思考:…教师:我们知道,电子的定向运动能够形成电流,产生电能。这对化学能能否转变为电能有什么启示学生3:有的化学反应伴随有电子的转移,如果能定向运动的话,也可以产生电流。教师:好!那么是哪些反应呢学生4: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有电子的转移,有可能产生电能。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呢第1组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4:第2组:……【答案】(1)①第l组利用了电流表来观察实验现象,将抽象的“电能”转变成了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指针偏转”的实验现象,会更加有利于观察。②选取电极材料时,考虑到了选择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并且只有一种电极材料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保证了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与严谨性。③采用了单液原电池的装置,实际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锌与铜的表面均会产生氢气,由此可知在这一过程中,化学能不仅转变成了电能,还转变成了热能,因此通过电流表观察电流的产生,实验现象并不明显,要想观察到更加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在这一基础上,把单液原电池设计为双液原电池。(2)①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途径。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一课程理念。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化学能是否能够转化为电能”。体现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课程理念。③当学生完成实验设计,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之后,请一小组给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实验设计与结论,在这里采用了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体现了“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这一课程理念。④就该教师整体教学流程来看.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化学的巨大贡献,体现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这一课程理念。(3)水果电池材料:苹果、铁片、铜片、导线、LED小灯泡。设计:将铁片和铜片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插入苹果中,用导线连接LED小灯泡、铁片和铜片。实验现象与结论:可以观察到LED小灯泡发光。由此说明化学能能够转化为电能。六、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方法有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变为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变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来适应课程改革,主动运用启发引导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问题:(1)你认为现代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教学技能(2)谈谈教师在贯彻自主学习教学理念时应该怎样做【答案】(1)现代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①课堂导入技能;②课堂组织技能;③课堂提问技能;④课堂小结技能;⑤课堂探究教学技能;⑥化学实验教学技能。(2)教师在贯彻自主学习教学理念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发现每个学生的强项。②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③学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④善用“讨论”“质疑”的方法。要利用自主教育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他们的手、眼、嘴,让他们去观察、思考、交流,培养他们探究事实的思考方式。⑤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习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也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七、案例:下面是张老师关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实录。【导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等。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这些金属和合金?【发放学案】(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老师】观察实验桌上的金属钠——首先观察金属钠的存放,然后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内物质的气味。【学生】观察并闻气味。【问题提出】金属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这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投影】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实验】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实验记录】略?【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科学探究】?【答案】(1)所用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分类法和比较法。所谓的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2)案例中张老师主要采用的是替代式教学策。这种教学策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优点:①比产生式教学策效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