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的危害与防治_第1页
植物病毒的危害与防治_第2页
植物病毒的危害与防治_第3页
植物病毒的危害与防治_第4页
植物病毒的危害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病毒的危害与防治第1页/共33页病毒病害的特征

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

第2页/共33页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卷叶病毒(PVLY)小麦黄矮病病毒(BYDV)第3页/共33页一.烟草花叶病毒19世纪末,俄国烟草染病。嫩叶出现斑纹,卷缩,最终枯萎、腐烂。----烟草花叶病。元凶藏身土壤?昆虫?空气?烟草叶子?伊万诺夫斯基证明凶手藏于叶子中。“元凶”在显微镜下显示不出,可透过滤纸------可过滤性病菌。毒素?微小病原体?遗传性----微小病原体:病毒第4页/共33页1.简介烟草花叶病毒:tobacoomosaicvirus,TMV最耐热植物病毒,钝化温度为93℃,10min抗逆力极强:无菌条件下致病力数年,干燥病组织内50年。毒性极强:病株中浓度极高,稀释106倍仍有致病力。第5页/共33页粒子杆状,大小:300nmX18nm单链RNA,约6400个核苷酸,外壳蛋白含2130个亚基,每个亚基158个氨基酸,绕RNA分子螺旋排列。第6页/共33页2.传播初侵染源:带病残体和其它寄主植物和未充分腐熟的带毒肥料也可引致初侵染。主要通过汁液传播。病健叶轻微摩擦造成微伤口,病毒即可侵入。侵入后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后进入维管束组织传染整株。再侵染:病苗与健苗摩擦,农事操作,烟田中的蝗虫、烟青虫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也可传播TMV病毒。第7页/共33页

3.危害幼苗被侵染后,新叶的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呈半透明的“明脉症”,几天后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症”。大田期,烟株受侵染后,首先在心叶上发现“明脉”现象,尔后呈现花叶、泡斑、畸形、坏死等典型症状。第8页/共33页畸形症小叶脉绿症泡斑症花叶症TMVADBC第9页/共33页4.防治培育无病、无毒壮苗选择耐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尝试种绿肥合理轮作倒茬卫生栽培及时喷药建立虫害预测预报网第10页/共33页烟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对于烟草病毒病的防治,应采取以抗病品种为基础,以铲除越冬杂草寄主,加强卫生栽培管理为中心,结合治蚜避蚜防病,抗病毒剂应用的综合防治措施。第11页/共33页一、选择好苗床地二、选用包衣种子三、注意剪叶消毒四、喷药保护五、禁止在苗床吸烟六、闲杂人员禁止进入苗棚苗床期综合防治措施第12页/共33页(1)坚持合理轮作。(2)适时移栽(3)加强肥水管理(4)避蚜治蚜防病大田期烟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第13页/共33页选择的苗床地应该远离村庄、蔬菜种植区,周围不能有菜地,附近不能有烤房苗床地应选择在周围未种植过茄子、辣椒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地方,要远离村庄、蔬菜和果树种植区。第14页/共33页在漂浮育苗剪叶前后对剪叶工具进行消毒:

在剪叶前后,应用肥皂洗手,对剪叶工具用病毒抑制剂溶液浸泡消毒。剪叶时间在晴天中午——下午4点为最好。第15页/共33页带药下田移栽前苗床要喷洒病毒抑制剂进行保护,带药下田移栽第16页/共33页卫生栽培,促使根系发达,提高烟株抗病能力

第17页/共33页讲究田间卫生第18页/共33页二.马铃薯卷叶病毒(PVLY)1.简介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二十面体(T=3),无包膜,直径为25~30nm,在粒子表面可看到小的突起,有180个蛋白亚基。第19页/共33页该病毒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于1916年,是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的病毒病害。此病害分布广泛,我国许多马铃薯品种感染这种病毒病,在黑龙江省北部常发现PLRV与PSTVd或紫顶病(即类菌原质体)符合侵染,加重病情,严重减产,一般减产幅度20%-80%。2.分布和危害第20页/共33页3.感染症状地上部分:感染的初期症状是顶部叶片直立,黄化,小叶沿中脉向上卷曲,小叶基部有紫红色边缘。继发感染植株出苗后,下部叶片卷曲、僵直、变黄。病株卷叶由下而上地下部分:感染卷叶型病毒的植株块茎一般无异常变化,重病者块茎断面有褐色网状坏死。第21页/共33页第22页/共33页4.防治选用脱毒种薯早期要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加强检测。喷洒内吸性杀虫剂防治蚜虫对种薯进行升温处理:第23页/共33页三.大麦黄矮病毒小麦黄矮病毒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引起,能侵染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雀麦、虎尾草、小画眉草、金色狗尾草等。第24页/共33页1.简介Barleyyellowdwarfvirus简称BYDV称大麦黄矮病毒,属病毒。分为DAV、GAV、GDV、RMV等株系。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正20面体。病叶韧皮部组织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直径24nm,病毒核酸为单链核糖核酸。病毒在汁液中致死温度65~70℃。第25页/共33页2.危害症状

主要表现叶片黄化,植株矮化。叶片症状是新叶发病从叶尖渐向叶基扩展变黄,黄化部分占全叶的1/3~1/2,叶基仍为绿色,且保持较长时间。第26页/共33页3.传播条件①.病毒只能经由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及玉米缢管蚜等进行持久性传毒。不能由种子、土壤、汁液传播。②.16~20℃,病毒潜育期为15~20天,温度低,潜育期长,25℃以上隐症,30℃以上不显症。第27页/共33页冬麦发病不显症,越冬期间不耐低温易冻死,能存活的翌春分蘖减少,病株严重矮化,不抽穗或抽穗很小。拔节孕穗期感病的植株稍矮,根系发育不良。抽穗期发病仅旗叶发黄,植株矮化不明显,能抽穗,粒重降低。第28页/共33页发病条件麦播种早、发病重;阳坡重、阴坡轻,旱地重、水浇地轻;粗放管理重、精耕细作轻,瘠薄地重。发病程度与麦蚜虫口密度有直接关系。有利于麦蚜繁殖温度,对传毒也有利,病毒潜育期较短。第29页/共33页4.防治方法

(1)鉴定选育抗、耐病品种一些农家品种有较好的抗耐病性,因地制宜地选择近年选育出的抗耐病品种。(2)治蚜防病及时防治蚜虫是预防黄矮病流行的有效措施。(3)在发病初期可用生物农药2%条缩康(武夷菌素)每亩50毫升防治。第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