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一、学习情境的内涵1、情境概念(1)“情境场景说”。情境,通常指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在教学论意义上,它是外在育人的一种教育手段,学生个体成了这一手段的对象。(2)“情境要素说”,杜威提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按序排列为:困难――情境(暗示)――假设――推理――验证,被称为五步教学法。在这里,情境被认为是思维或教学的要素之一,是思维的一个独立环节。(3)“多元、多组织、人化的情境观。”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情境不单指“此刻情境”,而是作为教学的中心概念向外辐射,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包括主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既指“实体情境”也指“模拟情境”,既指“想象情境”也包括“推理情境”和“语言情境”。2、学习情境的概念在问题情境教学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情境是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重要教育思想。它将学习和音乐、美术、游戏等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创设学习情境是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依据教学目标创建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氛围或虚拟仿真,激发和吸引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二、创设学习情境的作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就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的真实情境。创设情境能有效地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共同投入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境界,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信息化学习情境的作用主要有:1、激发学生想象力。信息技术给学习情境创设注入新的活力,它为教学创造最优化的声、像情景环境,形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听世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到这一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强烈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身的认识潜能,并做出适时反映。2、化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内容的形式更加灵活,可以从不同角度表示教学信息。如用文本叙述,用图形、图像增强其直观性,降低信息的抽象层次;用动画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其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采用声音解说或朗读调动听觉参与学习过程,并具有提供示范的动作等,这些教学形式正是情境教学所需要的。3、提高学生与情境的交互性。角色参与是信息化学习情境中交互的一种方式。它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情节和场面,使学生或教师真正进入角色,感到身临其境。4、情境教学中的美感教育。一个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学习情境对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对学生审美影响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以其形、声、光、色的运用与有机结合,有效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三、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依据情境学习理论实施课堂教学,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特定的内容上,即如何设计学习环境来支持学生学习。通过将一些真实的活动贯穿在学习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就是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参与这些活动时出现的环境,利用情境的创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情境的创设需要精心的设计,它不仅有灵活多变的形式,还应该具有真实有效的特性,同时情境创设应该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当中,而不仅仅只是在教学导入或救灾的某一阶段,为了烘托课堂气氛而进行的情境创设。(一)情境创设的原则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进行情境教学,且情境创设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与后继的教学过程应该一脉相连。所以,一定要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情境创设,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确保教学的流畅性和高效率。2、系统性原则在一节课中,并不是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越多越好,太多的情境设计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情境创设不应只求数量,而更应注重质量。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包含多个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情境,让这个情境贯穿整个课堂,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任务也就能轻松实现。3、科学性原则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科学的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错误理解,教学目标将难以实现。4、形象性原则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5、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出发,把情境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思维,为进一步探索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这样创设的情境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6、指导性原则情境学习主张学习与社会的联系,学习在真实情境中的发生,同时也意味着学习可能会受到真实情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学生沉浸在互联网的学习中时,学生可能出现学习迷航甚至网络痴迷等问题,因此,情境学习的实施需要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情境的教师指导。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情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准备一些相关资料来指导学生克服影响。8、冲突、和谐统一的原则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3]。(二)创设情境的方式在教学这种特定环境中,只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师生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情境教学需要根据教学任务,优选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方式。情境创设的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社会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认识资源管理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中,我们要以在图书城选购图书这一场景作为本课的典型整合事例,模拟或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结合真实的经验,体会如何有效利用分类信息对图书进行高效选购,进而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涵义和作用。2、表演体会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在现实生活遇到什么问题”;“扮演角色”,则是根据活动内容的设计担任某一角色,如在“中学生上网利与弊辩论会”中,学生分组担任其中的“一辩”“评委”等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学生对活动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3、多媒体演示情境多媒体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形式,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又有非线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和认知方式,比较容易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4、语言描述情境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信一切”,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只注重了上课的技术性要求忽视了对自己课堂语言的修炼。如在需要控制屏幕状态时,学生不勉要有点情绪,所以在这种情境之下要提前安抚说: “大家好,现在我们需要见一下面了;好,现在我们不妨来一起欣赏一下XX同学的作品”等,解除屏幕控制时:“现在把舞台交给大家,请大家尽情享受⋯⋯”。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以上几种情境创设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于某一堂课,情境的创设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境。当然,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不管选择何种方式,都不能喧宾夺主,创设情境的过程不能过多占用教学时间,只要将学生带入情境,因势利导即可。(三)创设情境的有效性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系统、科学的进行创设,并在时间上能做自然过渡,恰到好处。创设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除了通过以上几种方式,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还应具有以下几项特性。1、情境的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就是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如在新学期开始阶段,可以创设一个让学生互相认识的情境,通过制作电子名片以及互发电子贺卡的形式,展开学习和实践,这样的情境来源于学生最基本的生活经验。还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每学期临近假期的时候,学校都要让学生分组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为此可以创设一个让学生准备去完成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份实践计划书。这样的情境设计比让学生去设计一份投标书更具有生活性,为学生所熟悉和接受。创设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情境的实质,在于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当我们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所创设的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境;二是这种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围绕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2、情境的学科性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电子表格应用”时们可以创设一个“班级量化成绩”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讨论通过哪些表现可以反应一个学生的情况,如迟到现象、平时表现、违纪行为、交作业情况、平时各门学科小测验等项目来设计电子表格并修饰,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地落到“绘制表格”“表头设计”、“单元格的格式”、“表格修饰”等问题上来,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如何把一个学生评定出来”等与本节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信息技术学科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操作性等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3、情境的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和新颖性。例如:我们在分析信息的鉴别和评价这一教学内容时,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中奖的手机短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的情境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然后针对这类案例提出问题:这样的信息可靠吗为什么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那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怎样鉴别信息的真伪哪些信息是真实可靠的通过情境的创设,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问题不仅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出来的,而且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4、情境的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创建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答案不唯一。例如,在设计旅游计划演示文稿案例中,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信息资料,可以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设计的旅游计划也可以遵照不同的模式。在这类开放性活动情境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学生的参与性很强,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索,按照自己思考的设计原则,设计出极富个性的不同方案,并尽量使自己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正是这些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开放性活动情境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获得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方法与技能,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增进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5、情境的竞争性和激励性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往往不是学生自己生活中自然出现的问题,学习的主题也不能完全由自己来决定,要想将我们所创设主题引入学生生活中,就必须以能挑战和吸引学生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在教学中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以激发学习兴趣。仍然是在设计旅游计划的教学案例中,由于情境的设计是开放性的,教师没有指定唯一正确的方案,学生设计出的方案就各具特色,他们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得出结论不尽相同。这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竞争性情境,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在活动的最后评选出设计最合理,最有实现价值的旅游计划。有了这样的要求和竞争意识,学生在制作旅游计划时,既有开放性,又不会漫无目的,同时也会积极地展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四、情境创设中易出现的几种误区1、逢课必有情境。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学习内容。而能够起到此作用的方法有很多,未必仅情境创设一种方法。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情境创设似乎成为必备之环节。很多教师热衷于情境教学,惟恐课堂不够精彩,不够生动,在赢得学生热情的同时,却难以掩盖其教学设计的苍白。对于学生非常熟悉的课程,没有必要挖空心思设置情境,不能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为了课堂热闹而创设情境,浪费学生的时间。2、局限于导入环节。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只喜欢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使用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课堂情境,他们觉得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开开眼界,激起学习兴趣,引出新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的确,在导入环节运用情境创设能起到很好的引起注意和激发动机的作用,但情境的创设不应只局限于导入环节,而应该在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3、脱离生活实际。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生活引入信息技术课堂,这样学生就会有真情实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是如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生活环境和真实社会经验,创设出高于学生生活的、没有真实感受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对学生来说仍是陌生的,不大可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也就无法让学生借助情境有效融入学习。4、脱离学习内容。有的教师把情境创设仅仅看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有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情境创设环节花了很多时间,但是进入学习内容时却发现,此情境与学习内容并无实质性联系。像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无效的,只会喧宾夺主,不仅不能发挥情境的功能,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5、缺乏趣味性。情境创设是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动机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有一些情境创设却没有起到激发情趣的作用。有这样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师以奥运福娃为对象,让学生学习动画制作。当教师在台上播放自己制作的福娃动画片时,笔者发现学生没有明显的兴奋与激动,事后与一位学生交流,反映说关于奥运和福娃,其他学科教师已经讲过多次,学生已经没有新鲜感。此情景创设没有成功,是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到福娃这一例子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可有的教师却不合时宜地照搬教材中的情境,而不考虑这个情景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事过境迁。像这样过时的情境,学生自然也觉得索然无味。五、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问题1、因地制宜,合理恰当的创设情境。教师创设情境时应注意适度与适量,因地制宜,不必逢课必设情境。情境创设的“泛滥”即是没有考虑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境引入,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我们要防止认识上的“唯情境论”。很多信息技术课堂完全可以直接导入,或者采取经典案例引导等方式,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这才是我们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2、以教学目标为准绳情境的创设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花架子、走过程,不求实效。要让学生在情境的激励诱导下,师生共同努力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情境创设应该能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和发布信息。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并非单纯指向信息技术技能本身。确切地说,应当指向学生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3、将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课堂情境创设要有相对的完整性,能把整节课都包含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这样的情景才能有助于课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产认购专项协议范本
- 2024年成品油销售协议模板
- 2023-2024学年珠海市全国大联考(江苏卷)高三第二次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年高效代理合作招募协议模板
- 2024年幼教岗位聘用协议范本
- 彩钢瓦安装工程协议模板2024年
- 2024年海水产品长期供应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润滑油分销协议范本
- 文书模板-《硬件设计合同》
- 2024房产居间服务协议模板
- 卫浴产品世界各国认证介绍
- 江苏省职工代表大会操作办法.doc
- 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sch壁厚等级对照表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我评价表
- 药物分类目录
- 中石油-细节管理手册 03
- 柿子品种介绍PPT课件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安防消防防雷计划书
- 护士对预防患者跌倒的问卷调查表
- 道路开口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