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课件隋唐五代瓷器_第1页
陶瓷课件隋唐五代瓷器_第2页
陶瓷课件隋唐五代瓷器_第3页
陶瓷课件隋唐五代瓷器_第4页
陶瓷课件隋唐五代瓷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中国瓷器的普及与提高——隋唐五代瓷器

一、承前启后的隋代瓷器二、“南青北白”—中国瓷器生产的新格局

1、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

2、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

3、河南唐代重要白瓷窑场—巩县窑

4、后来居上的定窑

5、唐代北方生产的黄釉瓷与黑釉瓷

6、唐代金银器对瓷器的影响

7、独树一帜的釉下彩绘瓷器—长沙窑

8、色彩斑斓的唐三彩

版权归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所有,不得上传互联网或其他形式传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一、承前启后的隋代瓷器

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隋王朝虽然国祚甚短,但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达四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隋代仅有短短37年历史,南方青瓷在南朝的基础上只是在造型和装饰方面有所变化,没有什么创新发展。北方瓷器虽然起步较晚,但在隋代进步很快,安徽寿州、河南安阳、巩县,河北磁县、邢台、内丘、临城一带的窑场迅速崛起,逐步成为北方瓷业生产的中心。除青瓷外,白釉瓷、黑釉瓷和黄釉瓷都已经相当成熟,为唐代北方瓷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青釉盘口壶浙江新昌县隋仁寿四年墓出土隋青釉盘口壶浙江嵊州市隋大业二年墓出土隋青釉盘口壶浙江嵊州市隋大业二年墓出土隋青釉鸡首壶浙江义乌市出土

隋青釉刻花六系盘口壶安徽省合肥市隋开皇三年墓出土隋青釉刻花碗安徽合肥市隋墓出土隋青釉戳印花四系罐安徽省六安县出土隋青釉深腹碗隋大业二年隋青釉四系罐隋青釉带盖四耳罐隋青釉四系罐隋青釉四系罐(口部)隋青釉四系罐(底部)隋邢窑青釉三系罐隋邢窑青釉三系罐(底部)隋青釉四系盘口壶隋青釉四系长颈盘口壶隋青釉六系盘口壶隋青釉深腹碗隋邢窑青釉碗隋邢窑青釉碗(底部)隋邢窑青釉高足盘隋邢窑青釉高足盘残片白瓷的成熟

在经历了北朝后期由青转白的自然过程中,北方窑工逐渐掌握了烧造白瓷的技巧,开始利用白化妆土来提高坯体白度。这标志着北方白瓷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此后随着优质瓷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出现了胎体洁白不需使用化妆土的白瓷。隋代白瓷在工艺方面已经的完全成熟,初步形成了粗胎化妆白瓷和细胎白瓷两类,为唐代北方白瓷的普及打下了良好基础。(1)粗胎白瓷(加施白化妆土)施化妆土的粗胎白瓷在这一时期所占比例较高,胎体颜色较深,需要加施白色化妆土才能烧出白瓷。釉色多数呈略微偏灰的白色,也有偏青和接近纯白的。这一时期在白瓷身上仍然能够看到由青变白的痕迹,同时以提高白瓷质量为目的的工艺改革也始终没有间断。隋代粗胎白瓷大多数为日常生活用品,数量最多的是深腹碗,此外还有钵、高足盘、四系罐等。

隋邢窑白釉深腹碗隋大业六年隋邢窑白釉深腹碗(底部)隋大业六年隋邢窑白釉深腹碗河北沧州市出土隋邢窑白釉深腹碗河北沧州市出土隋邢窑白釉深腹碗内丘县邢窑窑址出土隋邢窑白釉深腹碗内丘县西关窑址出土隋邢窑白釉深腹碗内丘县西关窑址出土隋邢窑白釉深腹碗内丘县邢窑窑址出土隋邢窑白釉深腹碗河北邢台市出土隋邢窑白釉深腹碗河北邢台市出土隋邢窑白釉钵河北邢台市出土隋邢窑白釉长颈瓶河北邢台市出土隋邢窑白釉高足盘河北邢台市出土隋邢窑白釉高足盘河北邢台市出土邢台市隋代邢窑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邢台市隋代邢窑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2)细胎白瓷细胎白瓷使用的是含铁量较低的优质瓷土,胎体本身颜色较白,已经无需使用化妆土。这类白瓷因瓷土质量不同,胎体呈泛灰、泛黄以及纯白等不同色调。受胎色影响,细胎白瓷釉面的白度也各不相同。细胎白瓷的造型更加丰富,除了碗、钵、高足盘、四系罐等日常生活用品外,还有装饰性很强的长颈瓶、双系瓶和双龙柄盘口瓶。隋白釉深腹碗隋白釉深腹碗隋白釉深腹碗隋邢窑白釉长颈瓶隋白釉长颈瓶隋白釉龙柄鸡首壶隋白釉双身龙柄壶

隋邢窑青釉双龙柄壶隋邢窑青釉双龙柄壶(底部)隋邢窑白釉盘口唾壶隋白釉贴花壶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张盛墓出土隋白釉印花双龙纹扁壶

隋白釉象首壶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张盛墓出土隋白釉黑彩侍吏俑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张盛墓出土隋白釉黑彩武士俑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张盛墓出土隋白釉黑彩人面镇墓兽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张盛墓出土隋白釉围棋盘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张盛墓出土隋邢窑白釉鹦鹉形杯隋邢窑白釉鹦鹉形杯(局部)(3)透影白瓷

透影白瓷是隋代邢窑生产的一种高档精细白瓷,胎体洁白坚致,薄而透明,有些器物壁厚甚至不到1毫米。这种高档的奢侈品应当是专门为统治者烧造的,因此出土及传世品极少。经科学测试,透影白瓷采用了特殊配方,在原料中添加了较多的氧化钾,从而形成了高度透明的效果。成型工艺也极为精细,需要反复精修才能达到半脱胎的超薄胎体。隋邢窑透影白瓷深腹碗隋邢窑透影白瓷深腹碗河北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隋邢窑透影白瓷深腹碗(透影效果)隋邢窑透影白瓷深腹碗河北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隋邢窑透影白瓷深腹碗(透影效果)隋邢窑透影白瓷深腹碗河北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隋邢窑透影白瓷深腹碗河北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隋邢窑透影白瓷深腹碗(透影效果)隋邢窑透影白瓷高足杯

隋邢窑透影白瓷高足杯隋邢窑透影白瓷高足杯(透影效果)隋邢窑透影白瓷贴花碗河北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隋邢窑透影白瓷贴花碗河北内丘邢窑遗址出土(4)黄釉瓷与黑瓷

黄釉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北方胎、釉原料以及烧造工艺等方面的特性,派生出的一个品种。主要流行于隋代后期至唐代早期。南方黑瓷出现较早,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黑瓷,东晋时期德清窑生产的黑瓷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北方黑瓷大约出现于隋代后期,此后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北方瓷器中的重要品种。隋邢窑黄釉钵隋邢窑黄釉钵隋黄釉深腹碗隋邢窑黄釉深腹碗隋邢窑黄釉高足盘隋邢窑黄釉高足盘隋邢窑黑釉三系罐隋邢窑黑釉三系罐(底部)隋邢窑黑釉双系盘口瓶隋邢窑黑釉深腹碗隋邢窑黑釉深腹碗(底部)白釉与黄釉同类造型对比白釉与黑釉同类造型对比白釉与黄釉同类造型对比白釉与黄釉同类造型对比知识链接(2):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是指硅与其他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它在地壳中分布极广,是构成多数岩石和土壤的主要成分。它们大多数熔点较高,化学性质稳定,是陶瓷的主要原料。组成硅酸盐矿物的元素达40余种,其中主要以铝、钾、钠、钙、镁、铁、钛、锰等为主。氧化硅、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铝是构成瓷器骨架的材料。瓷器胎体中氧化硅的含量一般在60~70%左右,它的比例大小直接影响瓷器的强度及其他性能。氧化铝可以加强瓷器的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提高机械强度和白度,它的含量一般在15~25%左右,过多会提高烧成温度,过低(低于15%)则坯体容易变形。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钙和氧化镁属碱土金属氧化物,我国瓷器胎体中的碱土金属氧化物一般情况下含量较少,在烧造过程中起助熔作用。少量的氧化钙和氧化钠可以提高瓷器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并能提高白度与透光度。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铁和氧化钛属着色金属氧化物,它的含量直接影响胎釉的颜色。一般情况下白色胎体要求氧化铁的含量应在控制0.8%以下,氧化钛的含量在0.2%以下。氧化铁是我国瓷器传统的呈色剂,自从瓷器出现以来,青瓷、黑瓷、白瓷都是利用氧化铁作为呈色剂。一般来讲,白瓷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不超过1%,青瓷约为4%,黑瓷约为8%。粘土(陶土、瓷土):用于制作陶器、瓷器的原料一般统称“粘土”。它的形成是长石类岩石长期受到空气和水的机械、化学作用后,经风化分解形成的一种多种矿物混合体。主体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和三氧化二铝(Al2o3),此外还含有铁、钙、镁、钛以及其它杂质。从地质学的角度看,我国南方华中及东南沿海各省分布的粘土矿多为“残积粘土”,亦泛称“高岭土”。而北方的粘土矿多伴生于古生代及中生代煤系地层内,属“沉积粘土”,例如白坩土、紫木节土、红砂石等,亦称之为“煤系高岭土”。粘土粉碎后加水能够产生良好的可塑性,经高温烧成后又能转变为象岩石般坚硬的物质,陶瓷的成型和烧成正是依赖粘土的这些独特性能才得以完成的。瓷石:瓷石是一种本身含有成瓷所需各种成分的优质制瓷原料,因此可以单独使用,它是南方各大窑场生产传统细瓷的主要原料。瓷石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绢云母、水白云母和石英,氧化铝和氧化钛含量都比较低。单独使用瓷石烧制瓷器时,所需烧成温度较低,一般在1200℃左右即可烧成。由于氧化铝含量较低,器物在高温下往往容易变形,因此,从明代起景德镇开始在瓷石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高岭土,到清代初期,景德镇瓷器中高岭土的比例已达40%左右。江西景德镇产瓷石瓷石粉碎淘洗后制成的不子(景德镇)景德镇粉碎瓷石用的水碓高岭土:狭义上的高岭土是指江西浮梁县(今景德镇)高岭村出产的高岭土。这种高岭土氧化铝的含量较高,单独成瓷需要很高的烧成温度,因此通常需要和瓷石等其它原料配合使用。广义上的高岭土实际上与“粘土”相通,泛指用于制瓷的原料,这一名称已被世界各国所承认并通用。釉:釉是熔融在粘土制品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的原料与胎体基本相同,但与胎体相比溶剂所占比例较多,因此胎体在火中烧结时(1200℃至1300℃左右)釉已经完全熔融,冷却后凝固成玻璃质薄层,这就是釉。按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两大类;按釉料成分可分为石灰釉、石灰--碱釉、长石釉、铅釉等。高温釉:生坯挂釉,以氧化钙、氧化钾作为助熔剂,在1200℃以上的高温中与胎体一次烧成。高温釉最早始于商代,是一种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以氧化钙为主要熔剂的青瓷。高温釉的种类很多,我国南北各窑场生产的青瓷、黑瓷、白瓷以及明、清时期的红釉、蓝釉瓷器基本上都属于高温釉类型。隋邢窑白釉盘口唾壶(高温釉)隋邢窑黑釉深腹碗(高温釉)低温釉(铅釉):又称“铅釉”,以氧化铅作为基本助熔剂,在已烧好的胎体上挂釉,入炉用700℃至900℃左右的温度烧成。低温釉的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铜呈现鲜艳的绿色,铁呈现青绿、黄褐和棕红色。低温釉成熟于汉代,此后的唐三彩、宋三彩、辽三彩、珐华、素三彩以及清代某些颜色釉(珊瑚红、胭脂红、孔雀绿、茄皮紫等)都属低温釉类型。东汉釉陶羊圈(低温铅釉)北齐铅釉瓷绿彩四系罐(低温铅釉)唐三彩三足炉(低温铅釉)石灰釉:以石灰石为主要熔剂的高温釉。南宋以前中国大多数瓷器的釉都属于石灰釉,石灰釉中氧化钙含量通常在8%以上。这种釉的主要特点是高温下粘度较小,易于流釉,从外观上看釉层显得较薄,光泽强,透明度较高。化妆土:化妆土是指施釉前涂在胎体上的一层薄薄的泥浆,又称“陶衣”、“护胎釉”。多用于较粗糙或颜色较深的瓷胎,使胎体表面光洁平整,掩盖较深的胎色,起到美化作用。化妆土多采用精细的、含铁量较低的瓷土精制而成,西晋时期浙江婺州窑已开始使用,此后湖南、四川、江西以及北方烧造磁州窑类型瓷器的窑场,都使用化妆土美化瓷器。隋邢窑白釉深腹碗河北邢台市出土隋邢窑白釉高足盘河北邢台市出土正烧:瓷器装烧方法之一,又称“仰烧”。正烧是一种先进的烧造方法,入窑前先将施好釉的器皿口部向上放在特制的匣钵内,利用匣钵隔绝火焰与器皿的直接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成品的质量。我国唐宋以来大多数窑场包括明清官窑都是采用正烧法生产瓷器。匣钵:匣钵是采用正烧法烧窑时用来置放、保护坯件的器具,用耐火粘土制作,常见的有筒形和漏斗形。匣钵出现于南朝时期,之后南北方普遍使用。使用匣钵烧制瓷器避免了烟火以及落灰等杂质污染瓷器,保证了釉面洁净,并可使坯件受热均匀,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定窑正烧法使用的匣钵粘结在一起的匣钵唐代定窑使用匣钵烧造白瓷粘连在一起的情况景德镇烧造碗类的匣钵(现代)装在窑内的匣钵(景德镇古窑)支钉:支钉是叠烧时放在器物之间起间隔作用的器具,用耐火粘土制作,有三叉形、齿形等多种。使用时齿尖朝下,烧成后釉面往往留有支钉痕迹。还有一种支钉是用粘土做成泥钉,粘在器底或圈足上,数量少则四至六颗,多者可达十几颗。唐代定窑使用的三叉形支钉隋邢窑白釉碗内粘连的三叉形支钉唐代定窑使用的三叶形支钉窑:“窑”的本义是指烧制陶瓷的窑炉。按使用的燃料种类可分为柴窑、煤窑、煤气窑等。按窑炉形状可分为龙窑、馒头窑、蛋形窑、阶级窑等。此外,按窑场经营管理性质可分为官窑和民窑。在窑字前冠以地名则表示窑口,如邢窑、越窑、定窑、龙泉窑等。龙窑:龙窑是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窑炉形制,多依山坡倾斜而建,长长的窑身宛如一条火龙,故称龙窑。龙窑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浙江一带商周时期已经使用龙窑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龙窑靠坡度倾斜的大小来控制抽力和火焰温度,窑身与地平面的夹角一般在10—20°左右,窑身长10—120米左右,内宽1.5—2.5米,内高1.6—2米。窑身两侧每隔一米开一对投柴孔。龙窑的特点是升温快,降温也快,适宜快烧,烧出的瓷器光泽好,透明度高。此外龙窑的建造费用低,热效率高,燃料消耗少,产量大,成本低,因此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唐代龙窑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福建德化仍在使用的龙窑福建德化仍在使用的龙窑福建德化仍在使用的龙窑馒头窑:馒头窑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窑炉形制,因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故名馒头窑。馒头窑大约出现于西周晚期,其形制一直延用至今。馒头窑中有的火膛做成半圆形或扇形,整体平面呈马蹄状,故又称“马蹄形窑”。馒头窑的特点是升温慢,降温也慢,保温性能好,容易控制升温速度。中国历代北方名窑如邢窑、定窑、均窑、汝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均使用馒头窑。唐宋以后,北方大多数馒头窑都用煤做为燃料。宋代馒头窑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金代馒头窑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现代馒头窑(曲阳仿烧定窑)现代馒头窑(曲阳仿烧定窑)二、“南青北白”—中国瓷器生产的新格局

从北朝至隋代,北方瓷器在发展中根据本地原料、窑炉的特点不断进行改进,使白釉瓷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到了唐代,河北邢窑、井陉窑、定窑,河南巩县窑、密县窑都已经能够烧造精美的白瓷。特别是河北邢窑烧造的高档白瓷,胎体洁白坚致,釉色类雪类银,成为北方白瓷的代表。唐代南方瓷场则一直以生产青瓷为主,历史悠久的越窑此时仍稳居霸主地位,代表着南方青瓷的最高水平。浙江境内的瓯窑和婺州窑,湖南的岳州窑、长沙窑,江西的洪州窑以及四川的邛崃窑等,也都是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唐代可以说是我国瓷器走向成熟并全面普及的重要历史阶段,南北方瓷器的生产能力趋于平衡,“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为宋代诸多名窑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

越窑自东汉以来一直是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场,唐、五代是其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根据考古资料显示,目前已经发现的唐、五代越窑遗址已经接近300处,主要分布在慈溪上林湖以及曹娥江中游上虞一带。唐代早、中期,越窑青瓷造型古朴,装饰简朴单调,制作工艺相对较粗,釉层薄,光泽差。产品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主要器形有碗、盘、壶、罐、钵等。此时越窑生产处于低潮阶段,产品质量与生产数量都相对较低。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社会饮茶习俗的流行,越窑生产逐渐进入高潮期。此时越窑青瓷的胎釉均达到了最高水平,胎体呈浅灰色,坚致细密,釉色多为艾青色或黄绿色,晚唐五代专门为朝廷烧造的“秘色瓷”,釉色釉色更是莹润悦目,多呈碧绿青翠的湖水绿色。器物造型丰富多彩,其中有很多是模仿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金银器皿。纹饰除了传统的莲瓣、花卉外,还出现了龙风、鹦鹉、鱼等动物以及人物画面。装饰技法除了传统的划花、刻花外,还出现了褐彩绘画。越窑青釉四系罐浙江兰溪县唐永徽二年墓出土唐越窑青釉执壶唐越窑青釉单柄执壶唐越窑青釉八棱长颈瓶唐越窑青釉四系壶唐唐越窑青釉四系龙罂唐元和十四年唐唐越窑青釉蟠龙罂唐乾符六年唐越窑青釉玉璧底碗浙江慈溪市上林湖窑址出土唐越窑青釉玉璧底碗浙江慈溪市上林湖窑址出土唐越窑青釉玉璧底碗唐越窑青釉五出葵口碗唐越窑青釉五出花口碗唐越窑青釉花口碗唐天复元年唐越窑青釉花口碗唐天复元年唐越窑青釉五出葵口盘唐越窑青釉五出花口盘五代越窑青釉六出瓜棱腹钵唐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唐越窑青釉荷叶托五出花口盏唐越窑青釉刻花莲瓣纹带带托盏唐越窑青釉刻花莲瓣纹带带托盏唐越窑青釉刻花莲瓣纹带带托盏唐越窑青釉刻花莲瓣纹带带托盏唐越窑青釉宝珠纽盖盒唐越窑青釉盖盒唐越窑青釉盖盒唐越窑青釉四足水盂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壶浙江临安市唐天复元年水邱氏墓出土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连座熏炉浙江临安市唐天复元年水邱氏墓出土唐越窑青釉墓志罐唐光化三年唐越窑青釉墓志罐唐光化三年唐越窑青釉墓志罐唐咸通七年2、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

邢窑位于河北临城、内丘两县境内,目前发现的窑址已达四十余处。邢窑白瓷素以“洁白坚致”、“似雪类银”而著称,唐代是其最为鼎盛的时期。邢窑白瓷除了洁白坚致的胎釉外,精湛的旋削工艺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无论口、肩还是圈足,所有细节部位都能做到一丝不苟。如此精细规整的做工,在唐代可谓独一无二,南北方没有任何一个窑的产品可以与之相比。到了晚唐时期,河北曲阳定窑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邢窑的统领地位,成为北方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定窑白瓷虽然旋削工艺不如邢窑精湛,圈足等次要部位往往不太细致,但胎釉质量已完全达到了邢窑的水平。除了邢窑、定窑外,河北井陉窑,河南巩县窑,陕西耀州窑也生产白釉瓷器。

邢窑是北方最重要的白瓷窑场,窑场主要分布在河北内丘、临城两县境内,此外在内丘南部的邢台市也发现了北朝后期至隋代的窑址遗迹,目前已经发现的各时期邢窑遗址已经多达几十处。根据窑址采集和发掘的资料,北朝后期邢窑烧瓷刚刚起步,主要生产青釉瓷。到了隋代,窑址的数量明显增多,产品包括白瓷、黄釉瓷和黑釉瓷,其中白瓷以粗胎的化妆白瓷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精白瓷,在内丘西关遗址还出土过极为精细的透影白瓷。唐代是邢窑的鼎盛时期,烧造的白瓷代表了北方的最高水平。从西安唐代遗址出土的瓷器看,邢窑白瓷占据很大比例,其中高档精白瓷主要供应宫廷及上层社会。从晚唐五代起,邢窑因优质瓷土枯竭等种种原因,开始逐步走向衰落。临城县境内邢窑遣址分布图临城、内丘两县境内邢窑遣址分布图内丘县境内邢窑遣址分布图(1)白瓷

唐代邢窑白瓷大致可以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精白瓷胎体洁白,釉面莹润,釉层厚薄均匀。邢窑精白瓷造型规整,其高超的旋削工艺堪称极致,不仅口、肩、腹等主要部位旋削精细,就连圈足倒角这些细节也都一丝不苟。中档白瓷胎质与高档白瓷接近,但旋削工艺相对较粗,施釉厚薄不均。低档粗白瓷使用质量较差的瓷土,因胎色较深,需要使用化妆土。从窑址出土的标本来看,高档精白瓷所占比例不大,窑场主要集中在内丘西关和临城祁村。而烧造中档白瓷和粗白瓷的窑场数量众多,内丘、临城两县的唐代邢窑遗址多数是烧造这两类产品。

唐邢窑白釉执壶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执壶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执壶黑石号沉船出土唐邢窑白釉执壶河北省正定县郭家村出土唐邢窑白釉“张”字款执壶临城县唐大中三年(849年)刘府君墓出土唐邢窑白釉“张”字款执壶临城县唐大中三年(849年)刘府君墓出土唐邢窑白釉龙首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邢窑白釉龙柄执壶1991年西安市长安区出土唐邢窑白釉执壶西安市南郊刘家庄村古井出土唐邢窑白釉执壶西安市南郊刘家庄村古井出土

参照《西安历史地图集》,此处当为唐新昌坊的西北角,其东南即是唐青龙寺遗址。在考古勘探中,发现30余口古井,出土的“盈”字款白瓷有执壶、五曲花口盘两大类。唐邢窑白釉葫芦形执壶2003年邢台市邢钢东生活区出土唐邢窑白釉葫芦形执壶邢台市出土唐邢窑白釉皮囊壶临城县祁村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皮囊壶唐邢1996年河北省故城县出土唐邢窑白釉皮囊壶陕西省西安市出土唐邢窑白釉皮囊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邢窑白釉塔形罐1984年临城县射兽村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罐2004年邢台市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翰林”款罐临城县出土唐邢窑白釉“翰林”款罐内丘县西永安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翰林”、“盈”字双款罐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邢窑白釉罐2002年邢台市粮库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唇口碗邢台市唐墓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邢窑白釉碗邢台市出土唐邢窑白釉碗邢台市出土唐邢窑白釉碗临城县出土唐邢窑白釉碗临城县出土唐邢窑白釉碗临城县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碗邢台市邢钢生活区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深腹碗黑石号沉船出土唐邢窑白釉“张”字款连托盏1985年临城县东街唐大中三年(849年)刘府君墓出土唐邢窑白釉“张”字款连托盏1985年临城县东街唐大中三年(849年)刘府君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盏托2002年邢台市邢台旅馆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高足碗2002年邢台市粮库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高足碗内丘县出土唐邢窑白釉高足碗内丘县出土唐邢窑白釉把杯上海博物馆藏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海棠式碗内丘县西永安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海棠式碗河北省邢台市出土唐邢窑白釉三足碗1986年内丘县金店镇出土唐邢窑白釉三足盘隆尧县出土唐邢窑白釉三足盘隆尧县出土唐邢窑白釉凤首壶河北省隆尧县出土唐邢窑白釉唾壶1955年西安市东郊王家坟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盒隆尧县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盒隆尧县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盖盒上海博物馆藏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枕1960年山西省长治市东郊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枕1960年山西省长治市东郊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鹅形炉河北省内邱县出土唐邢窑白釉鹅形炉内邱县出土唐邢窑白釉狮子1978年临城县中羊泉村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狮子1978年临城县中羊泉村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狮子(底部)1978年临城县中羊泉村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象1978年临城县中羊泉村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象1978年临城县中羊泉村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象1978年临城县中羊泉村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点褐彩狮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邢窑白釉碗黑石号沉船出土唐邢窑白釉弦纹碗残片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玉璧底碗残片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玉璧底碗残片内丘县邢窑遗址唐邢窑白釉花口盘(碗)口部残片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花口盘(碗)口部残片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盘(碗)口部残片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盘(碗)口部残片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盘(碗)口部残片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双鱼穿带壶残片内丘县西关北窑址出土唐邢窑白釉带流罐临城县东柏畅寺台地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钵临城县出土唐邢窑白釉执壶临城县出土唐邢窑白釉执壶河北省隆尧县出土唐邢窑白釉双系罐临城县县出土唐邢窑白釉碗残片内丘县出土唐邢窑白釉碗残片临城县出土唐邢窑白釉碗残片临城县出土唐邢窑三角形支钉临城县出土邢窑白瓷上的铭文

唐代邢窑白瓷上刻写的铭文最常见的有“盈”字款和“翰林”款,大多刻在罐或碗的底部。最近在邢窑遗址又发现了刻写“大盈”款残片。在以往的窑址考古发掘中,只在定窑遗址中出土过刻有“官”、“新官”款的白瓷,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只有定窑烧制“官”字款白瓷。但在近几年的考古发掘中,内丘邢窑遗址也出土了刻有“官”、“新官”款的白瓷残片,有的还与匣钵粘连在一起。此外,邢台市唐墓中也出土了刻有“官”字款的碗,这些足以证明邢窑也是“官”字款白瓷的产地之一。除了以上几种铭文外,唐代邢窑白瓷上还见有“张”、“王”、“中”、“季”、“士”、“田”、“玉”、“初”、“佐”、“德、“杨义”等,这类铭文应当是作坊主的姓氏。唐邢窑白釉“盈”字款罐邢台市煤田地质局唐墓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罐临城县出土唐邢窑白釉执壶西安市南郊刘家庄村古井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执壶西安市南郊刘家庄村古井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碗邢台市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海棠式碗邢台市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残片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残片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残片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盈”字款玉璧底碗残片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大盈”款残片邢窑遗址出土唐邢窑白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