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滑坡)详细勘察报告_第1页
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滑坡)详细勘察报告_第2页
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滑坡)详细勘察报告_第3页
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滑坡)详细勘察报告_第4页
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滑坡)详细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滑坡)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目录1.前言 .前言1.1任务由来2021年重庆市万州三峡平湖有限公司拟对万州区西山动物园迁建,拟建场地中存在一处滑坡(狮子村滑坡),需对其进行详细勘察,该滑坡原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后因滑坡威胁对象较小(滑坡中后部为老万开公路,现已弃用)取消群测群防。现拟对该滑坡场地进行回填改造后建设西山动物园东大门、大门内侧石狮路及大门与龙溪河大道之间的东大门一路使用,故重庆市万州三峡平湖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万州区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滑坡)进行详细勘察。1.2勘察目的、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滑坡的稳定性及分布、规模、形成破坏机制、发展演化趋势,论证该滑坡回填后对滑坡影响范围内的拟建动物园东大门、石狮路K0+353-K0+515段、东大门一路K0+210-K0+411段建设的影响,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本次勘察在充分分析、利用已有调(核)查成果的基础上,查明滑坡产出的地质环境、边界条件、规模、岩土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有关稳定性计算的参数,对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计算,并作出综合评价;分析滑坡成灾的可能性、成灾的条件等。针对滑坡的勘察任务要求如下:(1)查明勘察区内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宏观地质条件;(2)查明勘察区滑坡的性质、成因、结构和整体稳定性;(3)查明勘察区滑坡的地层岩性、滑体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4)查明滑移面的位置分布,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5)查明勘察区内地下水位及变化范围与变化趋势,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查明勘察区内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及渗透性;(7)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8)提出合理的滑坡治理方案建议。针对拟建动物园东大门、石狮路K0+353-K0+515段、东大门一路K0+210-K0+411段的勘察任务要求如下:(1)对场地稳定性、建筑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评价地震效应;(3)查明场地周边环境边坡地质条件,分析评价环境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4)对道路工程地质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5)对地基持力层、基础类型及基础埋深等的选择提出建议。(6)对建筑场地的特殊土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特殊土的处理建议。1.3勘察阶段确定本项目是针对滑坡的勘察,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渝建[2013]346号的规定对本次勘察项目阶段进行判定。判定详见表1.3-1。表1.3-1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本场地复杂程度为复杂,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本次勘察对象为滑坡,滑坡影响面积占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的5.1%。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本次勘察对象为滑坡,场地内的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的影响面积小于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面积的50%。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本次勘察对象为滑坡,滑坡前缘高程213m,场地三峡库区175m岸线外侧水平距离大于100m。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场地内无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回填后,滑坡上部仅拟建动物园东大门,大门与龙溪河大道之间为东大门一路,东大门内侧为石狮子路。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回填后,滑坡上部仅拟建动物园东大门,大门与龙溪河大道之间为东大门一路,东大门内侧为石狮子路。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项目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隧道工程。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项目不属于无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交桥梁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根据判别表可知,本项目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可进行一阶段详细勘察。1.4勘察工作概况1.4.1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1.勘察工作主要依据(1)勘察合同书;(2)勘察任务委托书;2、执行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以《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为主导规范,参照相关的各勘察测绘技术规范、标准执行。参照的规范如下:(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GBJ50/T-029-201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2012);(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4.2勘察工作范围根据业主的委托,结合现场调查发现的滑坡变形迹象,勘察范围包括整个狮子村滑坡范围并适当外延约12-126m,纵向勘察范围自前缘龙溪大道至后缘陡崖底部,两侧边界根据基岩露头界定。勘察范围纵向长约191~294m,宽约150~170m,面积约3.58×104m2,滑坡体后缘标高249~268m,滑坡前缘标高约212~215m,滑坡相对高差约35.4~67.4m之间。坐标(万州独立坐标系)范围为:X=413398~413669,Y=500226~500670。1.4.3勘察等级根据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成果确定,勘察区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滑坡范围前缘为龙溪河,相对高差35.4~67.4m,土层厚度为1.5~20.7m,且土体厚度差异较大,滑坡呈圈椅状,可能失稳破坏规模约13.63×104m3,滑坡影响范围内滑坡仅威胁滑坡中后部已弃用老万开公路,有可能小方量堵塞龙溪河道,威胁较小,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小于500万元。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划分为Ⅲ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工程安全等级为Ⅱ级,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三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复杂,据此确定本次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4.3-1场地类别划分判定因素地质环境情况场地复杂程度1地形、地貌地形坡角大于30°;复杂2岩层倾角(°)6简单3岩体完整性较完整简单4岩土特征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碎块石土为特殊性土复杂5土层厚度(m)土层最大厚度20.7m复杂6水文地质条件现状中等复杂中等7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复杂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2.0m简单岩质边坡/简单洞顶覆盖厚度与洞跨之比/简单采空区占地用地面积比例%/简单9相邻建筑物影响程度小中等场地类别综合判定复杂场地1.4.4勘察工作布置业主向我院下达任务委托书后,我院立即派技术员踏勘现场,并根据工程性质和场地条件,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详勘要求,编制了《万州区西山动物园迁建工程(滑坡)勘察方案》,《方案》获得业主认可。针对滑坡的规模、形态特征、破坏模式及所处环境,勘察工作的部署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规范,按照30m间距布设7条勘探线,采取钻探与现场调查结合来揭露滑面、滑坡边界等,每条剖面滑坡区共布置钻孔4~7个,滑坡区共布置27个;2、由于滑坡后缘为陡斜坡,土层厚度未知,陡斜坡在不利工况下有发生失稳滑移可能,因此在滑坡后缘陡斜坡上布设5个钻孔控制;滑坡前缘龙溪河对岸为陡坡,为查明该陡坡岩土性质及考虑到后期填土回填对该陡坡的反压,故对该陡坡布设4个钻孔控制,揭露土层厚度。3、此次勘察工作部署遵循应能控制整个滑坡,深度上能查明各潜在滑动面,彻底消除滑坡对威胁对象的威胁为原则;4、勘察工作的部署遵循滑坡勘察的有关规程、规范,采用动态勘察,在勘察过程中,若遇不可抗拒因素无法钻探施工,应根据已有勘察成果需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树立“质量第一”和“为下道工序服务”的质量管理观念。5、勘察工作除要满足查明滑坡地质情况的要求,还要为原位试验创造条件,并尽量利用勘察工作量,避免重复工作。勘察工作部署:1.剖面布置:根据收集的场地前期地灾点单点资料,以岩土界面高程生成的等高线,结合场地调查,分析认为滑坡的整体变形方向应与地表坡向相近,故剖面方向在约74°。根据前述分析,滑坡及后缘陡斜坡可能存在失稳,故本次勘察剖面图布置,纵向布置5条长剖面,勘探线主要沿滑坡变形方向布置,剖面间距30m。2.钻孔布置:勘察工作的部署是在充分进行现场调查,再辅以对收集资料的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的,以获取必需的岩、土设计参数为出发点,以满足计算分析的需要为目的。根据规范,钻孔间距约25m,由于场地内崩坡积块石粒径较大,为避免判断错误,控制性钻孔以进入基岩7-9m为宜,一般性钻孔以进入基岩4-6m为宜,当有无深层滑面难以判断时,钻孔深度适当加深。为保证勘察成果质量,滑面的确定通过控制钻探速度,采取套管工艺,提高钻探采取率。3.原位测试:主要以大重度试验、抽水试验等为主。在勘察工作部署时,采用综合手段并应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以互为验证和补充。拟采取的主要工作手段和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测量、测绘、原位试验、样品测试分析、稳定性计算分析等。1.4.5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我院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及施工人员展开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并于2021年6月4日组织3台XY-150型钻机进场施钻。在钻探工作的同时,完成了抽水试验、大重度试验等现场测试工作,同时进行了资料整理工作。至6月7日完成了剖面测量、地质测绘等现场工作,于2021年6月12日完成钻探等全部外业工作,并于6月12日当天通过了业主组织的现场验收,野外工作时间总计9天。6月13日起,进入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及报告编写阶段。室内测试工作于2021年6月17日全部结束,至2021年7月10日完成报告编写、院审。本次勘察所完成的工作量以及与设计工作量具体见下表1.4.5-1所示。表1.4.5-1滑坡详细勘察设计与完成工作量对比表项目单位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测量E级GPS点个221:200勘探线剖面测量km/条2.53/9条2.53/9条地面调查测绘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0980.098勘探点定位(包括放、定位)组日(点)3636重要地质点测绘(变形迹象等)组日(点)11工程勘探钻探m/个610/36583.50/36取样岩样件1616土样件1818水样件33原位试验大容重试验项33钻孔抽水试验(ZK11、ZK18)台班22钻孔水文地质观测孔3636室内测试土样测试天然含水率组1616天然密度组1616饱和密度组1616干密度组1616比重组161610mm液限组1616塑限组1616压缩组1616天然快剪组1616天然残余快剪组1616饱和快剪组1616饱和残余快剪组1616土腐蚀性试验组22岩样试验天然密度组1616饱和密度组1616干密度组1616颗粒密度组1616天然含水率组1616饱水率组1616天然单轴抗压组1616饱和单轴抗压组1616变形试验组16161.5前人研究程度根据调查访问和收集资料,该滑坡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狮子村6组,滑坡区中后部为老万开公路(已弃用),前缘为龙溪河。本次主要收集的资料及评述如下:1.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地质图H49C002001(万县幅)》,比例尺1:250000,2003-2005年,是万州区境内主要的基础地质资料。2.重庆市万州区地质环境监测站《万州区地质灾害单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调查卡片》,2012年,是万州区境内地质灾害点的主要基础地质资料。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采用综合手段和应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采取的主要工作手段和主要的工作内容有:地面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工程钻探、大重度试验、水文地质试验、样品采取与室内测试分析。为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成立了勘察项目指挥部,下设地质组、钻探组、山地工程、测量、试验等专业小组,实行项目负责制。各专业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专业规程规范,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按本院执行的国家质量标准(GB/T19001-1994和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的有关要求制定的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了各项资料的准确及可靠性。1.6.1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工作用图采用1:500实测现状地形图,采用万州独立坐标系统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利用业主提供控制点为测量依据,采用RTK对勘察范围平面图、钻孔及勘探线(比例尺1:200)进行实测,其误差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控制点成果如下:表1.6.1-1勘察区测量控制点序号点号XYH1A1414171.325500034.661381.4002A2413861.179500047.351378.1921.6.2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以1:500现状地形图为底图,采用罗盘、钢卷尺等半仪器法,从滑坡及滑坡前后缘的微地貌着手,详细地调查滑坡各部位的物质成分、变形特征,进行地质点、地貌点、地下水出露点等定位工作,成图比例尺1:500,各种填图误差应≤2mm1.6.3工程钻探钻探机械采用XY-150型钻机,机器状态良好。钻探严格按钻探规程及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土层及基岩回尺进尺控制在2.0m以内,精度控制在0.01m。第四系全新统土层采用跟管钻进。素填土采取率≥80%,块石土采取率≥80%,卵石土采取率≥80%,基岩强风化层和破碎基岩采取率≥85%,中等风化层采取率≥85%,均符合规范要求,钻探质量优良。为了准确地判断滑坡基岩面(滑床)的埋藏深度、强风化带厚度和保证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钻探施工时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和循环用水,尤其对滑坡土体采用跟管钻进,回次进尺控制在1m以内。滑体土体岩心采取率80~85%,滑带大于90%,滑床基岩大于85%,钻孔合格率为100%,优良率861.6.4取样工作1.岩样本次勘察岩样按照基岩中风化采取,每组样品长度不小于60cm,共取抗压样16组。2.土样场地针对滑体在钻孔中采取微扰动土样,共取10组,为了更真实的反应滑体土样的物性,现场采取3组滑体土样做现场大容重试验。判定的滑动面位置取土样6组,地表取腐蚀性土样2组,每组样品长度不小于20cm。土样采取、包装、保存、运输严格按规范进行。3.水样取水位置为滑坡前缘钻孔水两组,龙溪河水一组,共取水样3组,水样采用瓶装,取样前用原水清洗至少四次,水样瓶口及时进行了腊封。1.6.5室内测试本次勘察采取中等风化岩芯样16组,土样18组,水样3件,样品的室内测试工作由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承做,岩样作物性、天然及饱和抗压强度试验,土样作物性及天然饱和直剪、残余剪试验。1.6.6水文地质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终孔24小时后孔内水位测量,试验操作及资料整理符合要求。所有岩、土、水样均在现场及时密封保存,保证样品的物质成分及结构不受破坏。钻孔终孔后,提出了孔内循环水,再进行24~48小时地下水观测,保证了地下水位的真实性。1.6.7原位测试现场钻孔抽水试验、钻孔水文地质观测按照设计由我公司技术人员在现场完成,大容重试验由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负责完成,检测过程中严格按国家及行业标准操作,保证了各类试验资料、数据的精度。1.6.8外业见证本次勘察由重庆大有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外业见证员官学良(见证员印章号YKJZ-2310361-0008)对勘察外业各项工作进行了全过程的见证。1.6.9图件编制软件本次勘察的勘察报告中的图件主要采用的绘图软件为“地质勘察数据体系及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该软件编制单位是“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上各项工作均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规程执行,该滑坡勘察的总体工作质量较好,达到了设计要求,并在野外资料验收时得到了业主及见证单位的肯定。1.7勘察范围判定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渝建[2013]345号的规定对本次勘察项目范围进行判定。判定详见表1.7-1。表1.7-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根据业主委托书,本次勘察范围仅为滑坡及其影响范围,滑坡后缘陡崖正单独专项勘察。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线均位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以外,详见各剖面。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外侧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详见各剖面。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存在的前、后缘边界,详见各剖面。满足勘察范围2.工程地质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2.1.1场地位置图2.1勘察区交通位置简图场地位于龙溪河右岸斜坡地带,地处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街道狮子村6组,万州城区北部,滑坡中后部为老万开公路,直达城区。滑坡前缘为龙溪河大道,连接万州高铁北站与万州城区,交通十分便利。加上临近万州机场、万州火车站、万州北高铁站、苎溪河客运码头等,水陆交通便捷,见图2.1交通位置简图。2.1.2地形地貌场地所处区域原始地貌形态为川东褶皱山地构造剥蚀堆积丘陵区,次级地貌单元为龙溪河右岸斜坡地带,地形坡角10-35°,滑坡地形呈“圈椅”状,滑坡后缘为陡斜坡及陡崖,地势总趋势西高东低,最低为龙溪河沟,河沟对岸亦为陡斜坡及陡崖地形。按场地的设计方案,滑坡前缘龙溪河将被改道回填,回填高度与接近现状龙溪大道。场地内最高高程点为滑坡后缘275~284m;,最低高程点为滑坡前缘212~215m;相对高程为60m。地形地貌为复杂场地。照片2.1滑坡区全貌2.2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昼长夜短。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雨连绵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低气温-2.7℃(1928年),极端最高气温43.5℃(2006年8月20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毫巴。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1378.3mm(1925年),最小年平均降雨量是783.2mm(1960年),最大降雨量56.8mm/h(1980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大雨暴雨较多。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2.水文滑坡前缘为龙溪河,龙溪河流域面积22.9km2,河道长13.37km,河道宽度5~20m。下游汇入长江一级支流苎溪河(现天仙湖),勘察期该段龙溪河水位213.00~214.10m,水深约0.2,暴雨期间水位较平时上涨0.2m,水位213.20~214.30m。据调查,最高洪水位时水深约1.7m,水位214.50~215.60m,汛期最低水位状态下水深约0.7m,水位213.70~214.80。总体上,本场地及周边水文条件现状中等复杂。2.3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万州向斜北西翼,在基岩露头处,测得岩层产状为150°∠6°。层间裂隙较发育,表面平直,无胶结,岩层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场地及周边未见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性为泥岩与砂岩互层。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缓慢间歇性抬升,无断层﹑构造破碎带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上属于稳定场地。场地地表多为第四系土层覆盖,根据对场地附近基岩出露区的调查和实测,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以下两组裂隙:LX1:产状63°∠74°。裂隙间距0.5~2.2m,可见延伸长度1.0~9.5m,裂面较平直,张开度1~3mm,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LX2:产状339°∠75°。裂隙间距0.2~1.2m,可见延伸长度1.5~10.0m,裂面平直,闭合或微张,未见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倾角属于简单场地。2.4地层岩性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地层结构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层(Q4el+dl)、崩坡积层(Q4col+dl)、滑坡堆积层(Q4del)及冲洪积层(Q4al+pl);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及砂岩(J2s-Ss)。现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Q4ml):杂色,回填厚度不均匀、成分复杂,主要由粉质粘土、碎块石等组成,硬杂物含量30~55%,粒径2~10cm,场地范围内老万开公路有分布,为道路修建时人工堆填形成,回填时间约20年,经过多年来往车辆碾压,结构密实,填土厚度0.5~1.0m不等。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Q4el+dl):红褐色~灰褐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粘性较强,可搓成条状,刀切面具有光泽,土质较均匀,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砂岩、泥岩角砾,约18~24%,一般直径10~20mm。主要分布于滑坡后缘陡崖顶部缓斜坡地带。3.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块石土①(Q4col+dl):红褐色~灰褐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碎块石组成,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粘性较强,可搓成条状,刀切面具有光泽,土质较均匀,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砂岩、泥岩角砾,约60~70%,一般直径180~230mm,地表最大可见直径5m孤石半埋于土中。钻探揭露该层厚度约1.0~7.4m不等,主要分布于滑坡后缘陡崖下方陡斜坡地带。4.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块石土②(Q4del):红褐色~灰褐色,可塑状或硬塑状,粘性较强,局部含砂质重,具砂岩碎石风化团块,所夹碎块石为灰色﹑紫灰色砂岩,碎块石大小悬殊,一般直径180~450mm,含量约55~70%。该层分布于滑坡体内,厚度差异较大,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最大厚度20.7m(ZK10),钻探岩芯中多见粒径大于1m的砂岩孤块石,最大长度达3.2m(ZK1)。受滑坡影响,局部滑带处见土层揉搓现象,混杂碎石见挤压、磨圆现象。5.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卵石土(Q4al+pl):灰褐色,主要由砂质粘土和卵石组成,结构松散,卵石母岩主要为砂岩,卵石粒径一般为120mm~550mm,卵石含量约58~70%,磨圆度较好,分选性一般,呈次圆状。砂质粘土呈灰褐色,主要由粘粒和砂粒组成,稍有光泽,较湿,呈可塑状,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卵石呈强~中风化状,主要分布在滑坡前缘龙溪河河床内。厚度不均匀,根据钻探揭露,厚度约3.8~4.6m。6.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层(J2s)泥岩(J2S-Ms):紫红色~红褐色;主要由粘土质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岩质软,常夹灰绿色砂质条带或团斑,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带岩质较软,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节长3~30cm,锤击声哑,有较深凹痕,为中风化层。为土层下伏基岩主要岩性。调查过程中发现,滑坡左侧基岩出露处为泥岩。砂岩(J2S-Ss):青灰色~灰白色,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组成;中~粗粒结构,巨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薄饼状,岩质较软;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节长3~100cm,锤击声哑,较易击碎。调查过程中发现,滑坡后缘陡崖即为砂岩崖体。2.5水文地质条件场地为滑坡,地下水主要接受来自西侧地势较高区域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以及龙溪河水渗透补给,来自西侧地势较高区域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经斜坡地表迳流,向东侧地势较低龙溪河排泄,最终汇入长江。根据场地的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点,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因其为滑坡区,因此根据现场调查,影响滑坡地下水最大的是地表水-龙溪河水的渗透影响。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内。场地内滑坡中部及后缘土层内地下水缺乏,滑坡前缘地下水较丰富,判定地下水受龙溪河河水渗透补给作用较强,滑坡前缘地下水补给条件充分,滑坡范围前缘地下水较丰富。龙溪河勘察期该段龙溪河水位213.00~214.10m,水深约0.2,暴雨期间水位较平时上涨0.2m。据调查,最高洪水位时水深约1.7m,汛期最低水位状态下水深约0.7m。2.基岩裂隙水场地内的基岩裂隙水贫乏,大部分钻孔测得的基岩部分的地下水为钻孔残留水。勘察过程中,通过钻孔施工完成后24小时测量的钻孔地下水位发现,距离龙溪河较远的钻孔,普遍地下水贫乏,河床附近钻孔地下水位高,基本与河水位一致。分析认为,河床附近钻孔中观测到的水位主要受龙溪河水渗透影响所致。据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属Ⅲ类。根据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对该勘察区取两组土样进行土腐蚀性试验分析,见表2.5-1,判定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表2.5-1狮子村滑坡土腐蚀分析成果统计表原始编号分析编号pH项目ω(В)/mg·kg-1Ca2+Mg2+Cl-SO42-HCO3-CO32-腐蚀土样1LX5767.6548.8810.788.3221.29164.570.00腐蚀土样2LX5777.7744.4418.8716.6431.94131.660.00根据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对该勘察区ZK11和ZK18分别取钻孔水两组、河道水各一组水样进行腐蚀性试验分析,ZK11水样对应室内编号LX692,ZK18水样对应室内编号LX693,河道水样对应室内编号LX694,见表2.5-2,判定该环境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表2.5-2狮子村滑坡水质简分析成果统计表综上,场地现状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场地拟建物均按设计回填后,位于水位线上,且按设计回填素填土之前先对该段龙溪河已进行改道,故龙溪河改道回填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6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可知,本场地及周边未发现泥石流、断层及构造破碎带,无地下硐室、软卧层、暗塘、暗滨等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本次勘察对象——狮子村滑坡和滑坡后缘陡崖上存在的危岩,业主针对该危岩亦单独立项勘察,不在本次勘察范围任务委托范围呢。故场地不良地质发育。2.7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修建老万开公路及滑坡体内村级道路时,对滑坡局部地形进行了改造,场地内的挖填方边坡均小于2m,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为简单场地。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来源及可靠性分析勘察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根据设计,滑坡中部及前缘将被人工填土回填。①人工填土层:回填后将分布在滑坡中部及前缘。建议填土天然重度为21.00kN/m3(经验值),饱和重度为21.50kN/m3(经验值)。②勘察过程中,在滑体中进行了3组天然大容重试验,测试滑体土的重度。测得的重度结果分别为20.9kN/m3、21.5kN/m3、20.1kN/m3,取平均值为20.83kN/m3。同时,勘察过程中在钻孔中取滑体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测试,每组样品长度不小于20cm。土样采取、包装、保存、运输严格按规范进行,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有效。③本次勘察现场采集中风化岩芯样16组进行室内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试,根据试验数据统计结果变异系数均在0.3以下,试验成果符合地区建筑经验,成果资料可信。3.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根据室内岩土测试成果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0.3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11.5的如下公式进行数理统计: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μΨ式中:μi——岩土性质指标测试值n——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Ψa按以上公式对中风化岩石室内岩石实验结果统计见附表3.1~附表3.7。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及完整性对岩石力学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砂岩(J2s-Ss):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5.7MPa,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1.87MPa,软化系数0.72,属较软岩。泥岩(J2s-Ms):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46MPa,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8.86MPa,软化系数0.62,属软岩。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表3.1.1划分:强风化基岩因为风化作用,强度低,为极软岩,岩体破碎;中等风化泥岩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属软岩,中等风化砂岩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属较软岩,岩体完整性属较完整。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表3.1.7确定强风化基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Ⅴ级;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3.4岩土参数建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相关建议,设计参数(经验值):素填土天然重度为21.0kN/m3、饱和重度21.5kN/m3(经验值)。填土对挡土墙墙背的综合摩擦角,天然内摩擦角取31°(经验值),饱和内摩擦角取22°(经验值);天然状态粘聚力4kPa(经验值),饱和状态取2kPa(经验值)。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25;中等风化泥岩取0.45;中等风化砂岩取0.55。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取值素填土:10MN/m4(经验值),块石土:15MN/m4(经验值);岩土水平抗力系数K值取值中等风化带砂岩取180kN/m3(经验值),中等风化带砂质泥岩取60kN/m3(经验值)。土体与锚固体(M30砂浆)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值素填土取120kPa(经验值);块石土取160kPa(经验值)。强风化基岩与锚固体(M30砂浆)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220kPa(经验值);中风化砂岩与锚固体(M30砂浆)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760kPa(经验值);中风化泥岩与锚固体(M30砂浆)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360kPa((经验值)。边坡临时放坡坡率值:土层可按1:1.50(高宽比)的坡率放坡。块石土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经验值);强风化泥岩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经验值);强风化砂岩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经验值);中风化砂岩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5809KPa(按DBJ50-47-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4.2.7条规定对岩体折减系数取0.37);中风化泥岩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2020.2KPa(按DBJ50-47-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4.2.7条规定对岩体折减系数取0.37)。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可知,本场地及周边未发现泥石流、断层及构造破碎带,无地下硐室、软卧层、暗塘、暗滨等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本次勘察对象——狮子村滑坡和滑坡后缘陡崖上存在的危岩,业主针对该危岩亦单独立项勘察并治理,不在本次勘察范围任务委托范围里,因此场地现状不稳定。场地滑坡经过回填,滑坡生成条件消失,滑坡不存在,危岩经过专项勘察治理,不良地质现象将消失,场地整体将稳定。下伏基岩为泥岩和砂岩,中等风化泥岩和砂岩分布连续稳定,未见软弱夹层,岩质地基稳定;当对滑坡回填、滑坡后缘陡崖治理后,才适宜动物园东大门、石狮路K0+353-K0+515段、东大门一路K0+210-K0+411段建设。4.2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划分,场地内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场地内的为滑坡回填平场,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根据场地平场后,场地内土层由未来填土组成,下伏基岩为强、中等风化砂、泥岩。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3取各岩土的剪切波速经验值;未来填土剪切波速值125m/s,为软弱土;现状填土剪切波速值125m/s,为软弱土;块石土剪切波波速约300m/s,为中硬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约550m/s,为软质岩石;中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大于800m/s,为岩石。当场地填土施工压实后,建议进行现场剪切波测试,根据测试指标对场地类别及抗震地段判别进行调整。按设计地坪高程整平场地后的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划分见表4.2-1。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公式4.1.5-1及4.1.5-2计算:vt=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按设计地坪标高整平后场地地震效应和场地类别评价如下表4.2-1。表4.2-1拟建场地震效应评价一览表拟建物场地整平后等效剪切波速(m/s)土体类型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地段判别覆盖层最不利组合厚度(m)未来填土块石土现状填土总厚度石狮路9.910.1/20.0177.2中软土Ⅱ0.35不利地段动物园东大门13.07.0/20.0157.1中软土Ⅱ0.35不利地段东大门一路20.0//20.0125.00软弱土Ⅲ0.45不利地段5.滑坡稳定性评价5.1.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5.1.1滑坡地形地貌狮子村滑坡位于龙溪河右岸斜坡,滑坡前缘较平缓,龙溪河对其影响较小,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并经人类工程活动,地形地貌局部发生了轻微变化,地势总趋势西高东低,滑坡后缘为陡崖,前缘为河流,见照片4.1-1。照片5.1.1-1滑坡地形地貌根据现场调查显示(照片5.1.1-2),滑坡前缘为龙溪河。从地形地貌看,滑坡整体地形较陡,滑坡的自身重力将为滑坡滑动提供了动力条件;滑坡前部平缓,形成临空面,为滑坡滑移提供了空间条件。照片5.1.1-2滑坡前缘龙溪河5.1.2滑坡空间形态5.1.2.1滑坡边界本次勘察过程中,根据野外工程地质测绘、现场勘探、地质调查、收集分析前期资料及原始地形地貌等综合分析,狮子村滑坡体及其周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程度简单,滑坡边界形态判定主要依据勘察区地形地貌、变形带范围等综合分析确定。滑坡后缘边界已基岩出露为界,此处为陡崖,滑坡后缘高程275~284m;滑坡左侧以基岩泥岩出露为界;右侧以基岩砂岩出露为界;前缘为村级道路及龙溪河,滑坡前缘边界以龙溪河边坡坎为界,此处为临空面,高程212~215m。滑坡中后有老万开公路通过,滑坡中后部老万开公路边存在拉裂缝LF1。综上所述,狮子村滑坡总体地貌特征较为典型,边界清楚,具体边界线详见平面图。5.1.2.2滑面的形态本次勘察钻探过程中,一般性钻孔深度至岩土界面以下5~7m,控制性钻孔至岩土界面以下7~10m,以查明滑坡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各级滑动面。根据钻探中揭露,并结合现状分析,滑坡后缘滑面主要位于块石土与强风化基岩交界面,后缘起于基岩出露处,滑坡前缘止于龙溪河沟,前缘穿过土体内部剪出,总体上滑坡后缘滑面呈折线型,中部及前缘呈圆弧型,整体剖面呈“勺子”状,平面呈“圈椅”状。图5.1.2.2-1滑面高程图5.1.2.3滑体厚度空间变化根据本次勘察钻探揭露,狮子村滑坡为滑坡堆积层(Q4del)构成,滑坡后部标高249~268m,前缘标高约212~215m,相对高差约35.40~67.40m之间,纵向长约81~125m,横向宽约113~142m,面积约1.44×104m2,滑坡区域土体平均厚度约9.5m,总体积约13.63×104根据各勘探点所揭示,滑坡区域土体整体上中前部较厚,最大厚度为ZK10附近,厚度为20.7m,后缘及两侧边界厚度较薄,纵向上由后缘向中间及前缘逐渐变厚,横向上由中部向两侧厚度逐渐减小。综合分析,滑坡滑体厚度一般为5~10m,平均厚度为11.90m,滑坡为中型推移式土质滑坡。表5.1.2.3-1-1滑体厚度一览表钻孔编号XY厚度(m)钻孔编号XY厚度(m)ZK1413448.72500448.3110.00ZK16413514.27500459.804.10ZK2413454.24500468.1611.00ZK17413521.63500483.2819.40ZK3413463.37500501.349.80ZK18413528.51500507.3017.00ZK4413472.45500531.1616.70ZK19413535.11500531.835.10ZK5413479.15500554.655.70ZK24413541.66500446.462.80ZK7413475.35500429.051.50ZK25413548.54500469.7714.80ZK8413479.68500451.066.70ZK26413555.01500495.1213.60ZK9413487.69500475.835.80ZK27413562.09500517.026.40ZK10413494.85500500.1820.70ZK31413573.92500449.934.90ZK11413501.70500524.3311.70ZK32413580.70500474.255.40ZK12413509.45500551.114.60ZK33413587.78500497.996.00ZK15413507.36500435.851.50图5.1.2.3-1滑体厚度图5.1.3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5.1.3.1滑体特征狮子村滑坡的滑体为滑坡堆积土(Q4del)块石土,呈红褐色~灰褐色,可塑状或硬塑状,粘性较强,局部含砂质重,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厚较大,厚度差异较大,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滑坡范围内土体厚度最大可达20.70m(ZK10),所夹块石为灰色﹑紫灰色砂岩,碎块石大小悬殊,块径一般0.1~0.2m,钻探岩芯中多见粒径大于1m的砂岩孤石、最大粒径达3.20m(ZK1)。5.1.3.2滑带特征因滑坡近期尚未发生大的滑移变形,滑带主要依据钻孔揭露的标志性物质及滑带土体特征来综合确定,滑带土位于基岩与土层接触带,主要为黄褐色粉质粘土夹砂岩碎石、角砾,块石含量51~55%,砂岩碎石粒径105~130mm。碎石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状~圆状,强风化。土体可塑,土体细腻具滑感,吸水后泥化,粘性强。该带土体在滑坡区所施工的绝大部分钻孔中有揭露,同时该厚度在0.20~0.4m。照片5.1.3.2-1ZK4滑带土照片5.1.3.2-2ZK7滑带土5.1.3.3滑床特征由于狮子村滑坡滑面位于岩土界面,滑床形态与其滑面形态基本一致,呈中部及后缘较陡,前部逐渐变缓呈“勺子”状的特点。5.1.4滑坡水文地质5.1.4.1滑坡体地下水分布及补、径、排关系滑坡体内的地下水赋存部位以滑坡堆积体为主,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滑坡堆积体为块石土,其中块石与粉质粘土间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空间。滑体主要以块石土为主,空隙较发育,为中等透水层,且滑坡地形较陡,径流和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赋存条件差。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有三个来源:①大气降雨:一方面,雨水通过滑坡的地表入渗到滑坡体内部,并赋存于孔隙中。另一方面,滑坡后缘陡崖顶部为缓斜坡,汇水面积较大,为滑坡区提供了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来源。②基岩裂隙水:滑坡基岩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为相对含水层,但滑床以泥岩为主,砂岩岩层位于泥岩下部,天然露头面积小,水量有限,通过地下水或地表水补给滑坡区。③龙溪河,滑坡前缘龙溪河常年流水,渗透补充滑坡前缘地下水。综上所述,滑坡地下水补给源较丰富。地下水的径流通道主要是滑坡堆积体内的孔隙和空隙,以及基岩与土体的接触面即滑面。由于滑坡堆积体的组成物质为块石土,且块石含量较高,根据抽水试验结果,块石土为中等透水层;另外,滑坡的滑床为泥岩,泥岩具有隔水性,地下水一般在岩土接触带汇集径流排泄,所以滑坡地下水径流条件相对较好。地下水通过滑坡堆积体内的孔隙、空隙以及滑带排泄至滑坡的前缘龙溪河。5.1.4.2水文地质原位试验及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由于滑坡体的物质组成、结构较复杂,为更加客观和全面的研究滑坡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在滑坡范围内的ZK11、ZK18中做单孔抽水试验。1.抽水试验经室内整理计算,抽水历时曲线图见图5.1.4.2-1图5.1.4.2-2(图中Q为流量,m3/d;s为降深,m;t为时间,min)。图5.1.4.2-1ZK11抽水试验s-t、Q-t曲线图图5.1.4.2-2ZK18抽水试验s-t、Q-t曲线图渗透系数的计算采用潜水完整孔单孔抽水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见下式:式中:K-渗透系数,m/d;Q-流量,m3/d;H-潜水含水层厚度,m;S-水位降深,m;R-影响半径,m;r-抽水孔孔径,m。计算结果如下表5.1.4.2-1所示。表5.1.4.2-1现场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编号位置试验深度试验段岩性渗透系数透水性m/dZK11滑坡体中前部9.1~17.1滑坡范围内地下土体(主要为块石土)0.178中等透水ZK18滑坡体中前部9.5~16.60.200中等透水根据试验成果,此次勘察期间水位线以下滑坡范围内土体渗透系数为中等透水。根据现场勘察过程中发现,滑坡范围内土体物质组成成分无太大差异,均为块石土,因此滑坡范围内土体透水性一致,钻探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滑移界面,本报告将岩土界面暂定为滑带,滑坡前缘临水(龙溪河),因此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要求,需对该滑坡按涉水滑坡处理。5.1.4.3不同工况对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影响根据上述对滑坡体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结果,大气降水是坡体内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大气降水的强度和降雨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坡体地下水水位、含水层厚度和地下水径流速度等对滑坡稳定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地下水要素。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坡体内地下水条件都会发生变化。本次勘察虽为汛期,但由于滑坡地形限制,钻孔水位观测仅在滑坡前缘河床附近的钻孔中观察到。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结合钻探、抽水试验,认为滑体中无稳定连续的天然地下水位。由于滑坡为前缘为龙溪河,因此需对该滑坡按涉水滑坡进行定量计算。5.1.5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5.1.5.1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对滑体土取土样9组,滑坡后缘块石土体土样1组,并在滑体中进行了3组大容重试验,数据统计过程及成果详见附表3。滑体土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如下:(1)重度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及调查掌握的情况,地表堆积体为块石土(块石夹粉质粘土)。在试验统计分析综合考虑堆积体各土体组成所占比例,考虑了室内试验分析和现场大重度试验成果,堆积体重度为权重后等效综合重度,其中砂岩块采用本次勘察砂岩块石试验数据,重度综合选取过程如表4.5.1-1所示,其权重系数分别为块石土占0.35,大容重试验成果占0.55,砂岩块石占0.1,最终综合取值为:天然:20.59kN/m3,饱和:20.87kN/m3。表5.1.5.1-1滑体土重度取值类别天然饱和权重系数块石土19.2319.620.35大容重试验20.8321.05*0.55砂岩块石24.0524.210.1综合取值20.5920.87--注:*值为按照孔隙比、天然重度换算所得。(2)力学参数: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结果可知,2-2′剖面中部存在一条地裂缝地表变形迹象,且土体局部临空面较高,宏观定性判断该滑坡2-2′剖面中部土体较厚处次级剪出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故本次滑坡选取2-2′剖面中部土体可能发生次级剪出处进行反演计算,稳定系数为1.14。反演公式为:内聚力内摩擦角据反演公式计算,求得该区域内岩土界面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为:C=33.29KPa,φ=20.28º;岩土层界面暴雨状态下抗剪强度为:C=23.56KPa,φ=14.20º,反算结果见表5.1.5.1-1、2。表5.1.5.1-12-2′剖面滑体反演表(工况1)Fsφ(°)17181920.28212223C(kPa)300.991.021.051.091.111.141.18311.001.031.061.101.131.161.19321.021.051.081.121.141.181.2133.291.041.071.101.141.171.201.23341.051.081.111.151.181.211.24351.071.101.131.171.191.231.26361.091.121.151.191.211.241.28表5.1.5.1-22-2′剖面滑体反演表(工况2)Fsφ(°)11121314.20151617C(kPa)200.920.961.001.061.091.141.18210.940.981.031.081.111.161.20220.961.011.051.101.141.181.2323.561.001.041.081.141.171.221.26241.011.051.091.151.181.231.27251.031.071.121.171.211.251.30261.051.101.141.191.231.271.32由于滑体土主要由含砂岩块石的碎石土组成,根据本次现场勘察及调查掌握的情况,因滑坡未发生大的滑移,参数采用天然快剪、饱和快剪试验值,统计分析过程见附表,其试验统计结果如下:天然状态:c=24.53kPa,φ=14.94°;饱和状态:c=17.36kPa,φ=10.46°;综合取值: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法所得的抗剪C、φ值的试算,依据结果与现状调查分析的接近程度,综合确定滑坡滑体的抗剪强度取值如下表5.1.5.1-3所示:表5.1.5.1-3滑坡滑体土抗剪强度参数综合取值表项目天然状态饱和状态权重C(KPa)φ(°)C(KPa)φ(°)室内试验统计值24.5314.9417.3610.460.3反演值33.2920.2823.5614.200.7综合取值30.6618.6821.713.085.1.5.2滑带土力学性质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结果可知,1-1′剖面中部存在一条地裂缝地表变形迹象,岩土界面碎块石呈次圆状,地表再无其他变形,岩土界面也再无其他变形迹象,宏观定性判断该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故本次滑坡选取1-1′剖面进行反演计算,稳定系数为1.14。反演公式为:内聚力内摩擦角据反演公式计算,求得该区域内岩土界面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为:C=27.52KPa,φ=19.74º;岩土层界面暴雨状态下抗剪强度为:C=19.65KPa,φ=13.80º,反算结果见表5.1.5.2-1、2。表5.1.5.1-21-1′剖面滑体反演表(工况1)Fsφ(°)16171819.74202122C(kPa)240.950.991.031.101.111.141.18250.971.011.041.111.121.161.20260.981.021.061.121.131.171.2127.521.001.041.081.141.151.191.23281.011.051.081.151.161.201.24291.021.061.101.161.171.211.25301.031.071.111.181.191.231.27表5.1.5.2-21-1′剖面滑体反演表(工况2)Fsφ(°)10111213.80141516C(kPa)160.870.920.971.071.081.131.19170.890.940.991.091.101.151.21180.910.961.011.111.121.171.2319.650.940.991.041.141.151.201.26200.941.001.051.151.161.211.27210.961.021.071.171.181.231.29220.981.031.091.181.201.251.30本次勘察对滑带土(岩土界面)取土样6组,数据统计过程及成果详见附表3。滑带土力学参数:由于滑带土(岩土界面)主要由含砂岩块石的块石土组成,根据本次现场勘察及调查掌握的情况,因钻探揭露的滑带土仅角砾磨圆度稍高,粘性稍高,地表形变表现较弱,未见观音土等强变形标志,故判定为弱变形阶段,故参数采用天然快剪、饱和快剪试验值,统计分析过程见附表,其试验统计结果如下:天然状态:c=20.28kPa,φ=14.54°;饱和状态:c=14.48kPa,φ=10.17°;综合取值: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法所得的抗剪C、φ值的试算,依据结果与现状调查分析的接近程度,综合确定滑坡滑带的抗剪强度取值如下表5.1.5.2-3所示:表5.1.5.2-3滑坡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综合取值表项目天然状态饱和状态权重C(KPa)φ(°)C(KPa)φ(°)室内试验统计值20.2814.5414.4810.170.3反演值27.5219.7419.6513.800.7综合取值25.3518.1818.1012.715.1.5.3未来素填土物理力学性质根据设计,滑坡中部及前缘将河道改道后回填素填土,因此该素填土建议分层压实,设计素填土重度取值天然:21.0kN/m3(经验值),饱和:21.5kN/m3(经验值)。力学参数取天然状态:c=4.0kPa,φ=19.0°(经验值),;饱和状态:c=2.0kPa,φ=13.5°(经验值)。5.1.5.4崩坡积块石土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在ZK23取样一组,试验统计值为天然重度:19.62kN/m3,饱和重度:19.91kN/m3。本次重度采用权重后的等效综合重度,块石土占0.65,砂岩块石占0.35,计算过程与5.1.5.1一致,最终综合取值为:天然重度21.17kN/m3,饱和重度为21.42kN/m3。表5.1.5.1-1崩坡积块石土重度取值类别天然饱和权重系数块石土19.6219.910.65砂岩块石24.0524.210.35综合取值21.1721.42--因在试验过程中,对取样中的碎块石进行了剔除,故试验结果数值偏低,且试验值单一不具统计意义,故崩坡积块石土体的力学参数参照邻近滑坡堆积层滑体土取值,力学参数取经验值如下:天然状态:c=30.86Pa(经验值),φ=18.88°(经验值);饱和状态:c=21.90kPa(经验值),φ=13.28°(经验值)。5.1.5.5崩坡积层岩土界面土力学性质滑坡后缘陡斜坡为崩坡积块石土,在勘察过程中,由于该岩土界面未揭露明显滑面变形痕迹,地表可见小规模局部溜滑现象,故崩坡积层岩土界面的力学参数参考滑坡堆积体测试参数取值,取值如下:天然状态:c=30.66Pa(经验值),φ=18.68°(经验值);饱和状态:c=21.7kPa(经验值),φ=13.08°(经验值)。5.1.5.6基岩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场地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互层砂岩、泥岩,本次勘察工作取中风化泥岩12组和中风化砂岩4组进行室内试验成果,其物理力学参数统计见表4.5.6-1。表5.1.5.6-1滑床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类别泥岩砂岩密度天然g/cm32.512.45饱和g/cm32.532.47干密度g/cm32.412.38颗粒密度g/cm32.732.62天然含水率%4.363.07饱水率%4.933.88孔隙率%11.899.26单轴抗压强度天然MPa8.8621.87饱和MPa5.4615.7软化系数0.620.725.2.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5.2.1滑坡变形宏观分析5.2.1.1滑坡历史变形及变形现状根据现场走访调查,并查阅相关地灾点资料,1995年该滑坡中后部老万开公路上发生过地裂缝,该地裂缝当时延伸28-35m左右,下错错距0.2-0.5m,一时导致该路中断,后经道路维护封填裂缝后,道路恢复通畅。遇暴雨工况时间,老万开公路外侧滑坡中部偶有土体溜滑现象。现因退耕还林和老万开公路废弃,滑坡中后缘变形迹象大部分被淹没,仅在后缘老万开公路外侧可见一裂缝。据现场调查走访,该裂缝出现于2019年5月,至今该裂缝未见继续扩大。该裂缝位置可见平面图。表5.2.1.1滑坡变形特征表编号照片裂缝特征LF1LF1位于滑坡中后部靠右侧,老万开公路外侧,走向约333°,LF1长约11m,裂缝宽1~5cm,沉降高度0.1~7cm,可见深度约15cm。为残存地表裂缝,主要是由于滑坡局部蠕滑变形而导致滑体张拉形成。根据勘察期间的测量结果,该裂缝未见明显发展。5.2.1.2滑坡形成原因及演变分析本滑坡的形成原因应结合山区河流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由于龙溪河不断冲刷下蚀,造成了河流两岸形成陡崖带,因为该地区特殊的上砂下泥、砂泥互层、地层缓倾的特点,在自然风化和山区河流朔源侵蚀作用下,随着下部泥岩的风化形成凹腔,上部砂岩在重力作用下沿裂隙切割面发生崩塌,使得陡崖不断向后推,加上原地面土层长期风化作用,崩塌堆积体中砂岩风化成块状、泥岩风化成粉质粘土堆积于风化程度不等的坡体上。本次勘察滑坡的后缘位于基岩处,地形较陡,前部地形较缓,使得滑坡土体从后缘向前缘逐渐变厚,滑坡前部临空牵引,容易发生蠕变变形,见图5.1.2-1。由于滑面(岩土界面)形状近似“勺子”状,形态中部、后部较陡,坡度一般为35~45°,前部反翘,为8~20°。从剖面图的形状可以推测现状龙溪河是在狮子村滑坡历史时期发生滑塌埋没河道,新河道向东侧迁移形成。图5.2.1.2-1滑坡滑面典型陡缓变化示意图(3-3’剖面)5.2.1.3滑坡影响因素狮子村滑坡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5.2.1.3.1内部因素1)岩土性质:岩土类型不同其抗剪强度、抗风化能力、抗水软化能力都不相同,对滑坡的产生、发展的影响不同。本滑坡的滑带为块石土,主要由粉质粘土及块石组成,粉质粘土呈软塑~可塑状,滑带土厚度10~30cm,为粉质粘土与砂岩、泥岩块石的夹层。滑体为块石土,块石含量较高,导致滑体渗透系数相对较高,为相对透水层,使得滑坡前缘靠龙溪河处水位较高,为地下水对滑坡前缘阻滑能力降低作用创造良好条件。2)地形地貌:坡度较陡且物源丰富的地形是最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形之一。滑坡前缘地形较缓,后部地形较陡,滑坡中部及前部土体较厚,为滑坡滑移提供了动力条件,前缘地形平缓临空,为滑坡滑移提供了空间条件。5.2.1.3.2外在因素1)水的因素:狮子村滑坡前缘地下水主要由河流补给,由于滑坡前缘即河流,造成滑坡前缘滑体土通过虹吸现象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滑坡前缘滑体重度增大,存在重力牵引作用。2)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的影响如下:修建老万开公路及滑坡体内村级道路时,对滑坡局部地形进行了改造,坡体里的挖填工程,以及道路上的动载荷等对滑坡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不利影响。5.2.1.4变形破坏模式根据滑坡现状变形情况、本次钻探成果资料分析,滑坡可能的滑移破坏模式为由于滑坡后缘岩土界面相对较陡,滑坡沿岩土界面发生失稳的可能性大;滑坡后缘陡斜坡可能沿岩土界面滑移。另外,在进行不同工况验算过程中,需要对滑坡现状稳定性及滑坡区回填后的滑坡后缘未回填区域稳定性进行验算,现状稳定性验算分为整体滑移验算和次级剪出滑移验算。滑坡回填后基本与龙溪大道持平,滑坡中前部已无滑移临空面,滑坡生成条件消失,滑坡中前部稳定,因此无需对滑坡中前部回填区进行稳定性验算,对于回填后仅需对滑坡后缘未回填区进行稳定性验算。5.2.1.5滑坡稳定性判断及发展趋势我院勘察期间对整个滑坡进行地质宏观巡查,地质巡查主要内容为寻找有无新的地裂缝出现、原地裂缝有无明显变化现象以及对区内井泉等进行巡查。根据勘察期间的地质宏观巡查结果,2019年,滑坡区域产生过一条新地表裂缝。后缘陡斜坡处仅局部可见小规模的局部溜滑现象。综合勘察期间对滑坡区宏观地质巡查结果,滑坡目前整体稳定状态为基本稳定状态,有继续变形发展趋势;后缘陡斜坡目前整体稳定状态为基本稳定状态。5.2.2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5.2.2.1计算模型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143-2018)相关规定,对于滑坡滑面形态呈折线型,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折线型滑带的传递系数法来计算滑坡的稳定性及推力。5.2.2.2计算公式滑坡计算模型及计算公式如下:图5.2.2.1-1折线形滑面滑坡计算示意图EEBCG=AXφcλ式中:FsciφiLiθiGiGbiQiPwiUiEnEi——第i计算条块与第i+1计算条块每延米水平条间力(kN/m),当Ei<Pwi(i<n)时取EcviφvihiλiK——指数,一般取1,当两端条块外侧均无水平力时也可取0;xii——计算条块号,从后方起编;n——条块数量。5.2.2.3计算工况5.2.2.3.1计算工况的选取及安全系数的取值据走访调查现状狮子村滑坡前缘为龙溪河,因此为涉水滑坡。根据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结合本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三级,确定本滑坡稳定性计算工况及安全系数如下,见表5.2.2.3.1-1。表5.2.2.3.1-1稳定性计算工况荷载组合及安全系数表滑坡涉水状态工况荷载组合滑坡稳定安全系数Fst不涉水天然工况(工况1)自重+地表荷载+地下水压力1.14暴雨工况(工况2)自重+地表荷载+地下水压力1.14涉水天然工况(工况1)自重+地表荷载+地下水压力+现状河水压力1.14暴雨工况(工况2)自重+地表荷载+地下水压力+河水压力1.14暴雨+高水位工况(工况3)自重+地表荷载+洪水位状态下地下水压力+河水压力1.14暴雨+水位降工况(工况4)自重+地表荷载+洪水位降至汛期最低水位状态下地下水压力+河水压力1.14据调查,勘察期间龙溪河河水深约0.2,暴雨期间水位较平时上涨0.2m,最高洪水位时水深约1.7m,汛期最低水位状态下水深约0.7m。暴雨工况根据场地水文气象情况及土体渗透性,按暴雨工况下雨水渗透3m计算。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18)表23确定滑坡稳定状态的划分为:F<1.00为不稳定,1.00≤F<1.05为欠稳定,1.05≤F<Fst为基本稳定,F≥Fst为稳定。5.2.2.3.2计算剖面的选择本滑坡仅布设了7条剖面,因6-6′剖面、7-7′剖面回填前非滑坡滑移方向,故滑坡回填前计算不参与。回填后因6-6′剖面岩土界面平缓且埋深较深,回填后设计地坪较平缓,剖面稳定,不参与计算;7-7′剖面岩土界面下凹且埋深较深,回填后设计地坪平缓,剖面稳定,不参与计算,故对滑坡5.2.2.4计算参数根据前述分析计算,滑坡滑体重度值为:天然重度20.59kN/m3,饱和重度20.87kN/m3。崩坡积块石土重度值为:天然重度21.17kN/m3,饱和重度21.42kN/m3。滑带土及岩土界面土的强度参数见表5.2.2.4-1。表5.2.2.4-1强度参数综合取值类别项目cφ狮子村滑坡岩土界面滑移天然25.3518.10饱和18.1812.71滑坡后缘陡斜坡岩土界面滑移天然30.6618.68饱和21.713.085.2.2.5计算结果按照上述方法和计算工况,对本勘察区布置的5条主剖面,对5.1.4节中分析需要稳定性验算的滑面等分别进行了稳定分析,计算条块及计算过程见附表1,计算成果见表5.2.2.5-1~5.2.2.5-3。表5.2.2.5-1现状狮子村滑坡稳定性计算剖面工况12341-1′剖面(1A)1.071.071.061.062-2′剖面(2A)1.091.081.061.073-3′剖面(3A)1.101.091.061.074-4′剖面(4A)1.081.081.061.065-5′剖面(5A)1.221.211.211.18表5.2.2.5-2现状狮子村滑坡次级剪出稳定性计算剖面工况121-1′剖面(1B)1.691.172-2′剖面(2B)1.541.073-3′剖面(3B)2.221.544-4′剖面(4B)1.711.195-5′剖面(5B)2.411.683-3′剖面(3C)1.431.01表5.2.2.5-3现状狮子村滑坡后缘陡斜坡稳定性计算剖面工况4-4′剖面(4C)121.541.07表5.2.2.5-4设计狮子村滑坡回填后后缘未回填区稳定性计算剖面工况121-1′剖面(1C)1.100.772-2′剖面(2C)1.881.305.2.3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影响本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土体的的岩土抗剪参数。根据计算分析成果表可知,当黏聚力固定,内摩擦角变化时,其稳定系数变幅较大,变化幅度为内摩擦角每变化1°,相应滑坡稳定系数变化0.113~0.117;相反,当黏聚力变化但内摩擦角变化时,其稳定系数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即内摩擦角不变,黏聚力每变化4kPa,相应滑坡稳定系数变化0.113~0.117。由此可初步判定本滑坡滑带土的内摩擦角为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滑带的内摩擦角为影响该滑坡稳定性最为重要和敏感的因素。5.2.4综合分析评价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18),滑坡稳定性分级评价标准见下表5.2.4-1。表5.2.4-1滑坡稳定性分级表滑坡稳定性系数Fs<1.001.00<Fs≤1.051.05<Fs≤FstFs≥Fst稳定状态不稳定欠稳定基本稳定稳定根据滑坡稳定性分级表结合定量计算结果,获得下表稳定状态。表5.2.4-2现状狮子村滑坡稳定状态剖面工况12341-1′剖面(1A)基本稳定基本稳定基本稳定基本稳定2-2′剖面(2A)基本稳定基本稳定基本稳定基本稳定3-3′剖面(3A)基本稳定基本稳定基本稳定基本稳定4-4′剖面(4A)基本稳定基本稳定基本稳定基本稳定5-5′剖面(5A)稳定稳定稳定稳定表5.2.4-3现状狮子村滑坡次级剪出稳定状态剖面工况121-1′剖面(1B)稳定稳定2-2′剖面(2B)稳定基本稳定3-3′剖面(3B)稳定稳定4-4′剖面(4B)稳定稳定5-5′剖面(5B)稳定稳定3-3′剖面(3C)稳定欠稳定表5.2.4-4现状狮子村滑坡后缘陡斜坡稳定状态剖面工况4-4′剖面(4C)12稳定基本稳定表5.2.4-5设计狮子村滑坡回填后后缘未回填区稳定状态剖面工况121-1′剖面(1C)基本稳定不稳定2-2′剖面(2C)稳定稳定根据上表,传递系数法计算表明:1)现状狮子村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3-3′剖面后缘次级剪出处于欠稳定状态;2)现状滑坡后缘陡斜坡稳定性4-4′剖面处于基本稳定状态;3)回填后狮子村滑坡后缘未回填区1-1′剖面在工况1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工况2下,处于不稳定状态;5.3.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5.3.1发展变化趋势滑坡体为块石土组成,总体平面形态呈圈椅状,通过调查走访,自滑坡变形以来,最近的裂缝为2019年出现。综合分析调查、收集的资料,沿滑坡纵向(1-1′剖面、2-2′剖面、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